李梦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双减”的实施,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但要具有较高的技能以适应和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的需求,而且需要具有更强的创新精神。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更关注学生的参与性,注意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我分析了情感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并探讨如何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初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质。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促使爱国主义情怀的形成
初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形成坚强意志力与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有助于上述目标的达成,并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大量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爱国主义素材,并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多媒体、人物故事等方式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历史人物坚强的品质。
(二)塑造初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对历史的系统学习能让初中生逐步了解国情,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并立下远大的志向,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还会产生情感层面的共鸣,长期下来对不同事件会产生不同的合理的感情倾向。这有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也能逐渐使人格得到健全。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结合初中生的思想与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优势,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分析
(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打牢情感教育的基础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正是形成良好课堂关系的基础,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前提条件。初中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为人处世、甚至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都会有不同的评价,并做出不同的反映。对此,历史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尤其是对自己有看法的学生,要加强与他们的沟通,找到彼此的矛盾点在哪儿,消除隔阂。这样就能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产生健康的情绪,进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情感教育的实施打好基础。
(二)充分挖掘教学素材,多角度渗透情感教育
历史是一门富有人文色彩的学科,鉴于篇幅有限,初中历史教材中对不少历史事件与人物均是作了简单的描述。就要求我们应努力挖掘学习素材,并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他们的情感因素。教师可利用文字、图片、实物、视频等方式呈现各种史料,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增强历史情感体验。要达到上述目标,一方面要求教师努力挖掘历史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并合理加以利用。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本身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要以情动情,用自己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的激情,进而在师生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用比较法调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多手段渗透情感教育
挑选恰当、鲜明、可比性强的内容进行比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其灵感的火花,使他们主动参与,而且可通过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促使学生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产生,以达到提高记忆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如通过对玄奘与鉴真的比较,我们一定会为不畏艰险的献身精神、坚持不懈的执著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和友好交往的国际主义精神等这些早已融进中华民族意识形态之中,成为民族精神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在合作学习活动中渗透情感教育
在教学中将情感教育渗透其中能促进教学的有效开展。历史教师应鼓励初中生在合作学习中充满热情与激情,突出主体性。同时,教师要善于向学生进行“情感投资”,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要想让历史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互帮互助,通过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习惯。通过以情动情、以情育情的方式,在融洽而轻松的氛围中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有效激发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在温暖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五)收集材料,丰富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由于历史课文是粗略地介绍历史事实,教学时,我让学生呈现课前收集的历史材料,如图片、故事、文字、名言警句、诗歌等,并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去伪存真。同时我提供大量的史实材料,如图象、文字等,同时结合现代教学媒体技术,丰满历史事件和人物,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变得真实、生动、丰满,激励和吸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索,从而促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进一步发展。
(六)分析史实,深化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时,教师让学生通过讨论、辩论、比较等活动,对具体史实进行分析,弄清重点、难点,认识历史事实的实质,找出历史发展的规律,形成科学、系统的历史表象,深化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起心灵世界强烈的反响和共鸣。例如,“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等。学生对于他们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虽然没有得到统一的答案和认识,但教育的收获就在这种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历史责任感。
(七)对情感教育进行合理的评价
评价属于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对自身形成正确的认识,明白自身的不足,及时加以纠正。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也需要进行合理的评价。如果教师对学生给予正面的评价,学生会增强学习自信,提高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结语
重视历史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将知识教育与情感教育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将情感教育有机渗透到其中,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并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初中歷史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蔡丹.试论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年12期
[3]马志辉.论初中历史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J].教育观察;2019年26期36EB0939-2B48-4125-B3E9-FBECAE3E2A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