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英雄

2022-04-08 09:30张骁
新体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冰球残疾人滑雪

张骁

中国运动员王晨阳获得冬残奥会越野滑雪男子中距离站姿组金牌。比赛中,他非常兴奋,完全沉浸在滑雪之中,充分展现出技术和热情,感染了现场观众。20岁的王晨阳已经参加了两届冬残奥会。赛后,他坦言:“比赛中的每一步都非常完美,这枚金牌是我人生中的一座里程碑。”

王晨阳来自河北石家庄,11岁时因为高压电事故失去了双臂。截肢后,他安慰哭泣的妈妈:“没事,这手过两天又长出来了。”

2015年冬天,王晨阳加入河北省残疾人越野滑雪队。他说:“当时正在上初中,因为我从小就比较淘气,觉得很好玩,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就参加了。当时心想,如果不行就当旅游,也增长一些阅历。”

第二年,王晨阳开始参加世界大赛。那时,中国运动员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很大,他的排名经常是二十名开外。2018年,王晨阳出战平昌冬残奥会,获得第11名。这些经历激发了他的拼搏心。他说:“我没有胳膊,很吃亏。但在训练中,我慢慢感觉到影响并不大。训练最苦最累的时候我都顶下来了,没什么能难倒我。”

为了提高成绩,王晨阳在训练中对自己要求异常严格。因为失去双臂,他无法使用雪杖,只能下功夫增强腿部力量。每次训练,不管是20公里还是30公里,他总要努力做到第一。他说:“我训练时一出发就保持高速度,让身体体验酸痛感,以此来提高成绩。”

滑雪运动全方位改变着王晨阳的生活。他说:“通过滑雪训练,我变得更自强了,之前能做的、不能做的事,现在都会尝试自己去做。刚出意外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有过一段颓废的时间。但练了体育后,我觉得他们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不能比别人差。”

因为性格内向,王晨阳在需要帮忙时经常不好意思开口。来到运动队后,师哥师姐们的引导使他变得开朗活泼。当被问及这么多年来面对过的最大困难,王晨阳沉吟了片刻,笑了起来:“我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这一路走来,想不起来有什么困难,心里有太多开心的事。”

说起自己在训练、比赛中的状态,王晨阳不喜欢用“坚持”这个词。他非常享受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他说:“每一步、每一个动作,我都非常在意其中的感受。我从来不把滑雪当成工作,这是我的爱好。”

在北京冬残奥会高山滑雪女子回转项目坐姿组比赛中,刘思彤收获一枚铜牌。这是她在这届比赛中赢得的第四枚奖牌,总共一银三铜。赛后,她的脸上一直挂着微笑。刘思彤说:“没有运动员不想站上最高领奖台吧,但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享受在家门口举行的大赛。”

1994年,刘思彤出生在辽宁葫芦岛。跟很多小姑娘一样,小时候刘思彤爱闹也爱笑。

在她4岁时,一场车祸夺走了她的右腿。刘思彤说:“从那时起,我不能再像别的小朋友一樣愉快地打闹、跑跳。但是家里人没有把我当残疾人看待,让我勇于去尝试每一件事。我没有感慨命运不公,在2008年加入了辽宁省手摇自行车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成了一名残疾人运动员。”

2011年,刘思彤在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赢得一枚金牌,4年后在第九届残运会上再夺一金。她说:“我不愿意止步于两次全运会的成绩,想更多地挑战自己、证明自己,所以我来到了残疾人高山滑雪国家队。”

对自己从事的新项目,刘思彤非常喜欢。通过一些国际比赛,她看到自己跟高水平选手之间的差距,下决心通过训练尽快弥补。2018年,虽然还是新手,她成为首位参加冬残奥会高山滑雪项目的中国队运动员。在一次小回转比赛中,刘思彤错过了旗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会选择弃赛,但刘思彤想力争完赛,拿到成绩,硬是将自己撑回到赛道上。看到这一幕,现场观众为她鼓掌、欢呼。那一刻让她深受鼓舞,更加坚定信心,要练好高山滑雪。

在北京冬残奥会女子坐姿组滑降赛中,刘思彤为中国代表团赢得一枚铜牌。赛后,她激动地说:“能站上领奖台非常意外,我训练时滑得特别差,但是教练和队友们给我很大支持。他们让我放松心态,享受比赛。”

冬残奥高山滑雪女子项目,中国队获得2金8银6铜的好成绩,参加比赛的中国女运动员已从上届的刘思彤1人增加到如今的8人。有日本记者问她中国残疾人高山滑雪水平迅速提高的秘诀,刘思彤说:“有团队支持,在自己的国家比赛,这种自豪感前所未有。我们国家大力推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让更多的残疾人有机会走出家门,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改变生活。”

冬残奥会结束后,刘思彤将去北京体育大学报到。她说:“我想好好学习,做一个好学生。”

3月5日,刘子旭在北京冬残奥会冬季两项男子短距离坐姿组比赛中,以18分51秒5的成绩夺得中国代表团在本届赛事的首金,也是中国在冬残奥会雪上项目和个人项目首枚金牌。3月11日,他又获得冬残奥冬季两项男子长距离坐姿铜牌。

1997年8月,刘子旭出生在陕西省西安市。2008年,在经历了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后,刘子旭单侧下肢截肢,只能靠轮椅和拐杖行动。他一度陷入无助与无奈中。改变发生在2013年,16岁的刘子旭被陕西省残联射箭队选中。这次机会来之不易,让他重燃斗志。刚开始,由于对射箭项目陌生与不自信,刘子旭怀疑自己不适合这项运动。他说:“很感谢我的教练和老师,有了他们的悉心教诲,经过半年刻苦训练,我喜欢上射箭,成绩也有了较大进步。”

2017年,得知中国残疾人越野滑雪队正在选拔运动员,刘子旭怀着对滑雪运动的向往,靠过硬的身体素质通过了层层筛选,在当年10月加入残疾人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国家集训队。经历了不到两个月的训练后,刘子旭参加了在黑龙江亚布力举办的2017年全国残疾人越野滑雪锦标赛。

让刘子旭最难接受的是自己明明很努力,但还是没别人快。他说:“一次次在风雪中摔倒,爬起来继续训练,一次次双手冻僵,坚持滑行。脸上、衣服上的汗水结成冰块,眼睫毛上结了厚厚的冰霜,但我不能停下。只有不懈努力,不遗余力向前奔,才有机会站在顶峰。”

刘子旭的成绩不断进步。2021年12月,在芬兰举行的残疾人欧洲杯北欧滑雪大赛中,刘子旭取得冬季两项第一名,拿到了北京冬残奥会的参赛资格。北京冬残奥会上,他终于捧起了期盼已久的金牌。

刘子旭说:“这一路虽然充满了艰辛,但正是种种挫折和磨炼造就了现在的我。我一直坚信,生活从来不会辜负一个努力坚持的人。”

3月5日中午,北京冬残奥会高山滑雪滑降男子站姿组比赛在延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展开,一名中国队选手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滑下去就行,能滑下去我就胜利了!”面对垂直落差超过600米的“雪飞燕”赛道,站在海拔2000多米的出发点,27岁的孙鸿胜大吼一声,疾驰而下。

缺失双臂的孙鸿胜无法借助雪杖保持平衡,只能运用身体在蜿蜒陡峭的赛道上闪转腾挪。只见他滑出优美的曲线,在34道旗门中灵活穿梭。跃过最后一个坡,孙鸿胜帅气地冲过终点,人们紧张的情绪立时化作热烈的掌声。1分28秒00,孙鸿胜完成了比赛,实现了“滑下去就行”的目标。此刻,成绩与名次都不重要,人们记住了他冲过终点的轻盈和洒脱。

孙鸿胜小时候因高压电击失去双臂,与同场竞技的众多高手相比,“滑下去就行”的目标似乎很低,但对他已是很大的挑战。刚出发,他的成绩便已落后。他说:“出发时,我无法用雪杖滑行,不能得到更快的加速度。比赛中,我很难单靠身体压住雪道给雪板造成的反弹力。在训练中,速度快或者风大的时候,我被侧风吹出赛道、撞上防护网也是常有的事。”比赛中,缺失双臂的困难远比想象中大得多。在国际赛场上,孙鸿胜是这个级别冬残奥高山滑雪滑降和超级大回转唯一无臂选手。

孙鸿胜从不认输,而是将勇气和拼搏化作动力。只能靠身体,那就强化力量,他通过瑜伽球和平衡球来训练平衡感。经常被吹出赛道,他就让足球、篮球从一旁砸在自己身上,强化在受到强大外力时保持重心的感觉。孙鸿胜说:“这也给教練出了不少难题,因为他们以前也没教过我这种运动员。”

为了让孙鸿胜找到身体感觉,教练们不断开动脑筋,用一两公斤的球在孙鸿胜的肩膀上敲打,让他体会回转项目身体打旗门的触感。他说:“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希望能够多一些和我同样情况的选手参加比赛,大家共同提高。”

孙鸿胜实现了奥运梦想,带给他人的不只是感动,还有战胜困难、不断超越的力量。

现年22岁的汪之栋是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护送国旗入场。他仰望着五星红旗,更加坚定了为国争光的决心。

汪之栋出生于2000年。7岁时,因意外触摸高压电线致使右小腿截肢。他乐观好动,没有因此而消沉。投身冰球之前,汪之栋练过几个月游泳。2015年,机缘巧合,他参加了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残奥冰球训练营。汪之栋当时只想试试,这一参与就是6年,他爱上了这项速度与力量的运动。经山东省青岛市残疾人体育中心推荐进入冰球队后,他走上了冰球的进阶之路。

与普通冰球运动不同,残奥冰球运动员需要借助特制冰橇在冰面移动。操作冰橇不是一件易事,比赛时,他们坐在冰橇的座斗中,固定好下肢。由于冰橇只有一个着力点,掌握平衡是运动员要克服的难关。汪之栋说:“基本技能训练比较难,刚入队时,我的平衡感、滑行和控橇都不行。”他每天要在冰场训练四五个小时,强度不断加大,但从未想过放弃。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备战北京冬残奥会期间,汪之栋以主力队员身份参加了2021年残奥冰球世锦赛B组比赛,打进了10球,为中国队获得冠军做出了贡献,不俗的战绩使他顺利进入北京冬残奥会参赛阵容。能代表国家参加北京冬残奥会是幸运的,但也要付出汗水与伤痛。冰球比赛允许合理冲撞,撞击、摔倒、被球杆打伤都是运动员的常态。

中国冬残奥冰球队在北京冬残奥会比赛中获得铜牌。汪之栋发挥出色,6场比赛中5次破门。汪之栋说,冰球让自己实现了自我价值。他喜欢坐在冰撬上飞驰的感觉,像在奔跑。他喜欢在团队配合下进球的喜悦,也喜欢队友之间的友爱默契。

猜你喜欢
冰球残疾人滑雪
Ice Hockey
冬来啦,滑雪去
冰球湖滩
双周面孔
小熊滑雪记
冰与火的运动——冰球
我骄傲
滑雪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