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城市在大自然中有机生长

2022-04-08 18:51全威帆
先锋 2022年3期
关键词:蓝绿总体方案相融

全威帆

【专家简介】

李晓江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央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深度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研究,长期追踪研究珠三角区域及广州、深圳等城市的规划建设工作,主持完成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广州等特大城市总体规划或战略规划研究,以及珠江三角洲城镇群、海峡西岸城镇群等规划的编制工作。

3月16日,《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简称《总体方案》)正式公布,明确“城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示范区”是發展定位之一。《总体方案》中提出的“促进城市风貌与公园形态交织相融”、“将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以水而定、量水而行”、“蓝绿交织”等如何理解?

本刊特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教授级高工李晓江,从不同维度进行解读。

城市风貌与公园形态交织相融

《总体方案》提到,示范区建设要促进城市风貌与公园形态交织相融。“交织相融”怎样理解?

李晓江表示,在谋划生态空间、绿色空间的时候,应该有文化内涵、有人的活动介入。城市风貌既然是公园城市,就要处处能够体现公园城市的价值观,到处都有绿,或者绿里面都有活动,人活动的场所里面都有绿,比如工作的场所、集中的产业地区、学校、居住区,等等。

以成都的林盘为例,有完整的水系、很好的绿化,同时又有人的活动。人在里面生活、生产,这种“交织相融”既强调人和自然的交融,又强调人的活动空间要有自然要素,然后在自然保护地区也能够承载人的活动。

李晓江强调,城市处处是公园,不是简单地把居住区、工厂都建成公园,而是要有这种内涵与价值观在里面,比如绿化地区,可以满足休闲户外活动,让活动和空间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当然,这对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事实上,“交织相融”很多城市都在做。过去的城市发展公园绿地很少,但现在在城市建街头公园、口袋公园、小公园,在街巷小区大量建绿化、绿色空间,可以带来更多的户外活动空间。成都本身有很好的基础,城里有很多河道,可以在城市就长期以人的活动为主的空间里更多注入自然要素,注入公园场景、户外空间。

公园有不同的服务价值,远郊公园偶尔会去一次,而家门口的公园其实就是一小片绿地,甚至一片绿荫,但可以成为很好的户外交流和活动的场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需求多样化、多元化,各种各样空间的混合交织变得越来越重要。

要将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

《总体方案》提出,示范区要将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充分挖掘释放生态产品价值,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城市在大自然中有机生长,率先塑造城园相融、蓝绿交织的优美格局。

如何理解“将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李晓江说,一方面,要保护好自然山水。这种融入,不是说把城市建到好山好水的地方,而应该是完整地保留,可以去观赏、亲近。这种好山好水好风光,不仅仅指自然的山水风光,还有很多人为的或者人们长期的活动形成的好山好水,比如成都的林盘、锦江。

另一方面,在城市建设地区,也要用好山好水的理念去营造人居环境。比如天府新区的麓湖,就是利用当地的水系、小的山体,与城市的格局、尺度、功能有机地组合。它有历史遗存下来的山和水,有人工造就的有山水特色的人居环境,并植入了独特的功能。

对于“以水而定、量水而行”,李晓江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释。第一,从发展产业的角度,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一个城市的承载能力。要尊重水对城市的约束,以水而定、量水而行,比如建大型钢铁厂,用地、技术、资本等都是支持的,但要是水资源不足,就需要换个地方。这是水对城市发展功能、发展产业和发展规模的限制。第二,水对布局的影响,哪里有水,哪里没有水,哪里是生活用水的水资源地区,要保护好不能过量使用,等等。第三,水是成都的“魂”。李晓江认为,形成中国三大价值极高的人与自然混合的水系,不是全自然的也不是全人工的,而是因势利导的,包括太湖流域、珠三角、成都平原。成都因水而兴,要注意保护好都江堰精华灌区。

关于“蓝绿交织”,李晓江解释,“蓝”指的是蓝色水体;“绿”指的是城市绿化,如生态绿地、环境绿地、公共活动绿地等。人有喜水的天性,绿是人们向往的生态价值空间,“蓝绿交织”就是把这两个最优质的生态空间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蓝绿交织”的源头由雄安新区开始,把这两个自然要素更好地融合以提升价值,以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发展目标体现老百姓的获得感

《总体方案》发展目标提到,到2025年,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深度融合,蓝绿空间稳步扩大,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到2035年,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全面完成。园中建城、城中有园、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公园城市形态充分彰显……

如何理解《总体方案》中2025年、2035年发展目标?如何理解未来“园中建城、城中有园、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公园城市形态”?李晓江表示,《总体方案》只是开始,是对下一步的实施和行动的要求,需要根据相关要求去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

园中建城、城中有园、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公园城市形态,李晓江认为这是公园城市的愿景描述之一,给出一个可以想象的画面。对于《总体方案》提到的2025年、2035年两个时间节点,应该据此倒排时间,倒推实施的行动和进展,制定详细计划。

在李晓江看来,公园城市完美的形态就是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就是高度相融的、有很舒适的宜居环境、很好的自然空间,在自然空间里人是可以驻留的,在生活环境、工作环境里是能够见绿的,人和自然高度融合,同时又是集约节约、绿色低碳的。

那么,上述目标体现了怎样的特色?

李晓江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指的是城市绿化总比例,要保证整个城市绿树掩映;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要保证水是干净的,等等。

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即人口越密集的地方越要建更多的绿地,在生活的很小的半径当中,人们就能够到达一片绿地、一个户外休闲、交流、活动的空间。李晓江认为这是一个很硬的指标,体现了老百姓的获得感。这个指标要实现,就是某种程度上的“推窗见绿”,家的周围就有很好的绿化环境,就有很好的公园空间、绿化空间、开放空间。绿地一定要跟着人走,居住人口越多的地方,越要重视绿地的增加,它的利用率也很高,就业岗位密集的地方也要增加绿地。“绿”要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就在我们的身边。

城市的规划一般都会提出这些指标,差别就在于指标的高低。它要求治理好我们的产业,治理好我们的生活、生产污水,治理好我们的交通、工业等污染气体的排放。这些都是公园城市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在倒逼我们的能源、产业以及我们的城市发展转型。

以绿色低碳创新城市规划理念

《总体方案》提出划定落实城镇开发边界,创新城市规划理念。如何理解“创新城市规划理念”?

在雄安新区规划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平原建城、尊重自然、不堆山不挖湖、不要高楼林立,不要水泥森林等。李晓江说,从公园城市角度来讲,坚定地降低建筑高度,这点可能对于成都是最重要的。住宅太高,既耗能,也带来生活的不方便,高层住宅对于火灾等灾害还极其脆弱。要处理好“三生空间”的关系,就是生产空间要减少,生活空间要增加,生态空间要大量增加。

另外,是关于绿色低碳。从绿色走向低碳,怎么建设零碳社区、零碳园区、零碳街区,未来走向零碳城市,这是我们的必由之路。绿色和低碳,是创新城市规划比较重要的方面。

猜你喜欢
蓝绿总体方案相融
影响活力分布特征的城市蓝绿空间耦合关键因素
——基于上海市长宁区130个样本的研究
利用SWAT模型分析乌江流域蓝绿水时空分布特征*
《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解读问答(医疗机构侧)
长征七号甲运载火箭总体方案及发展展望
心相融
尹延新:天人合一 物我相融
蓝绿橙渐变色
我能让水油相融哦
行在柘荣,相融于神奇的山水间
4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率超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