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红闯
“天作棋盘星作子”,北斗系统凝结着几代航天人接续奋斗的心血,饱含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本色,刷新了科技强国的“中国速度”,展现了自主创新的“中国精度”,彰显了开放包容的“中国气度”。
抖擞星光,银河璨璨。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把北斗视为指路灯塔。直到2020 年6 月23 日上午,四川大凉山腹地,长征运载火箭托举着第55 颗北斗导航卫星冲破桎梏,一举凌于苍穹之上。中华民族赋予浪漫与智慧的“北斗”,终于无愧先辈宏愿,扶摇直上九天,正如北斗七星指引我们的祖先一样,千百年后的今天,“北斗”仍在九天之上指引前路方向,守护强国梦想。
在北斗成功组网两年后的今天,我们以“智能时空 创新引领”为主题,在郑州召开了中国北斗应用大会暨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第十一届年会,继续开拓以北斗技术为赋能手段的应用场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推动北斗应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河南省委、省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北斗规模应用与发展,积极布局北斗产业发展,顺利完成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推动北斗技术在交通运输、智慧农业、森林防火、应急救灾等诸多领域广泛应用,取得明显成效。在郑州市委、市政府多年的支持下,郑州高新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先后三次圆满承办了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年会暨中国北斗应用大会,大力推动了区内北斗应用产业的发展,成为全国唯一的“全国北斗应用技术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区内拥有信息工程大学、郑州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三所北斗研究领域的知名高校,在“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了北斗云谷、北斗产业园、北斗企业孵化器产业园、北斗运营服务公共平台等公共载体,形成了“研发+制造+应用+资本”的北斗产业链。
目前,郑州高新区内已集聚河南省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中心、汉威电子、航天宏图、天迈科技、威科姆等北斗应用技术产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潜力企业等各层次企业760 余家,形成的北斗产业产值超百亿元。
从古到今,从无到有,“北斗”已经从太空中的七颗星体变成了由中国组网的55 颗卫星,以北斗命名的中国自主研发导航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着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同时正以硬核科技的实力把“光芒”洒向中国大地、馈赠世界人民。
下一步,河南省委、省政府将继续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坚持产学研合作,持续提升北斗产业技术创新水平,进一步开放北斗导航产业应用场景,为国内外客商、专家在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关于北斗领域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提出三点建议。笔者认为:一是弘扬新时代北斗精神,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断加强支撑北斗技术创新发展的研究,开展北斗应用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持续攻关,加快推动自主创新,努力实现芯片、终端、服务、标准一体化的自主发展格局;二是推动新技术深度融合,提升服务水平。要不断推进北斗系统在重要行业领域的规模化应用,进一步推动北斗与 5G、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北斗应用服务的规模化、市场化发展。三是优化开放协同创新生态,助力人类发展共同体。要坚持开放发展,深化国际科技合作,扩大北斗“朋友圈”,深入推进政策协同、技术创新,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系。
仰望星空、北斗璀璨,脚踏实地、行稳致远。颗颗北斗卫星环绕地球,成为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梦想。今天,“北斗”星光挥洒在中原大地之上,让我们一起循着光将北斗之路延伸向更远的未来,接续走好攀登科技高峰、建设航天强国新长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奋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