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丽丽,李贤超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乌鲁木齐 830011)
2022 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棉田前期病虫害整体中等发生, 局部地区偏重发生,发生期整体较上年(2021 年,下同)提前。 2022年春季气温回升快、5-6 月温度偏高、降水偏少的气候特点[1],利于棉叶螨、棉蚜、蓟马等害虫的活动与繁殖, 棉铃虫越冬代成虫始见期较上年偏早[2-3]。结合当前气候特点以及作物结构等因素,预计下阶段棉花病虫害整体中等发生,3 代棉铃虫在南疆局部地区防治效果较差和防治不力的区域有大发生可能。
2022 年棉花前期主要病虫害为苗期病害、黄萎病、枯萎病、棉铃虫、棉蚜、棉叶螨、棉蓟马、棉盲蝽等。 2022 年春季气温回升快、阶段性高温天气频繁以及降水偏少[1],利于棉铃虫、棉叶螨等害虫的发生[1],不利于棉蚜、苗期烂根病、枯黄萎病的发生。
1.2.1棉铃虫。 北疆越冬代棉铃虫具有羽化早、局部地区羽化量大、峰值高的特点,南疆棉铃虫初始羽化时间基本和历年相同。棉铃虫越冬代成虫始见期较上年偏早4~10 d[2-3],田间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在局部地区高密度发生。 5 月中下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较上年同期偏早4~11 d,越冬代灯下蛾量偏高, 如兵团第六师共青团农场为2008 年以来最高。 6 月中旬为1 代棉铃虫羽化期,较上年偏早7~10 d。 南北疆2 代棉铃虫幼虫在棉田整体偏轻发生,在第三师、第六师局部地区中等发生。 7 月中旬2 代棉铃虫进入羽化期,3 代幼虫在棉田偏轻发生,在制种玉米、复播大豆、番茄地块偏重发生。
1.2.2棉蚜。 在5 月上中旬迁入棉田危害,发生期较上年偏早。 6 月份在棉田普遍发生,苗蚜整体偏轻发生,在南疆第一师、第三师局部地区中等发生。7 月份伏蚜整体中等发生,在第二师、第八师局部地区偏重发生。其中:第二师29 团6 月底棉田平均有蚜株率为12.5%,平均百株蚜量为210.2 头;第八师143 团7 月初棉田有蚜株率为30%~50%,局部棉田田边地头开始出现卷叶流油现象。
1.2.3棉叶螨。 出蛰活动偏早:在南疆,3 月下旬在植棉区杂草上活动繁殖;在北疆,3 月底出蛰活动,4 月上旬在田边杂草上活动繁殖。南北疆,5 月中下旬迁入棉田以中心株发生危害,较上年偏早5~7 d。6 月份持续高温及干旱的气候条件利于叶螨的繁殖蔓延扩散,进入中心株和点片发生阶段。 7 月上旬棉田人工打顶等农事操作利于棉叶螨的蔓延,在棉田普遍进入扩散高峰期,大部分棉田有螨株率为0~3%,田边地头等发生严重区域超过10%;南疆整体偏轻发生,北疆整体中等发生,在第七师、第八师等局部地区偏重发生。
1.2.4棉蓟马。 在南疆,3 月中旬出蛰活动,4 月下旬开始迁入棉田发生危害,5 月上旬进入危害高峰期; 在北疆,4 月底至5 月初迁入棉田发生危害,5月中下旬为危害高峰期。整体偏轻发生,在第二师、第五师等局部地区偏重发生。
1.2.5棉盲蝽。 5 月初在南疆迁入棉田发生危害,5月下旬在北疆迁入棉田发生危害,6 月中旬进入危害高峰期。当前在棉田普遍发生,危害株率在3%以下,整体偏轻发生。
1.2.6棉花病害。 因春季气温回升快,倒春寒天气持续时间短、强度低,苗期病害整体偏轻发生。 其中,5 月份棉花烂根病平均发病率为13.7%,较上年同期偏轻,且随着气温回升,烂根病较轻的棉苗症状逐步缓解。 6 月以来,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整体偏轻发生,在第一师、第七师、第八师等局部地区连作时间长、往年发病重的棉田偏重发生。
中国气象局预测新疆地区2022 年盛夏(7-8月)呈现降水偏少、气温偏高的气候特点。综合考虑这些气候特点,以及近年南疆果棉间作种植[4]和小麦、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增加等作物布局的改变[5]对棉田病虫群落结构及危害程度的影响,预计:秋蚜偏轻发生;棉叶螨在棉田会持续发生危害,整体中等发生,在局部地区偏重发生;棉铃虫在7 月底进入3 代卵、低龄幼虫发生高峰期,在北疆棉田整体中等发生,在局部地区偏重发生,在南疆棉粮、棉果间作区局部地区有大发生可能;棉蓟马整体偏轻发生,在南疆局部地区中等发生;黄萎病整体偏轻发生,在老病田区中等偏重发生。
重点加强中心测报站力量,强化棉花中后期病虫害的监测力度,充分发挥各师植保机构、垦区中心病虫测报站的作用,认真落实“定人、定点、定时”监测制度,按照病虫测报技术规范,做好系统监测调查和大田普查,准确掌握棉蚜、棉叶螨、棉蓟马、枯萎病与黄萎病等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及时准确发布监测预警信息,为防控决策提供依据。
一是强化应用性诱、灯诱、食诱、色板诱集、杨枝把诱集等物理防治技术[6],诱杀棉铃虫成虫、蚜虫等害虫,减少害虫发生量[2];二是强化生物药剂的应用,利用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白僵菌、枯草芽孢杆菌、 苦参碱等生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投入,保护生态环境;三是推进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统防统治,杜绝高毒农药的使用。
一是加强农药使用技术指导和培训,提升职工群众科学识别和使用农药的能力;二是加强市场监管,提升农药经营者依法经营和科学指导应用农药的服务能力;三是规范农药应用技术,提升农药合理混用、科学交替使用以及避免同类和同作用机理农药连续多次使用和超量使用,减少农药抗性和药害发生。
各师植保机构要在棉铃虫发生防治关键期,深入一线指导棉铃虫科学防控。要充分发挥基层植保员的监测预警和防治技术指导作用,连队“两委”(党支部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 要积极配合植保技术人员,利用微信群、广播、电视和板报等多种媒体(平台),做好各项防控技术的宣传普及工作,提高防控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