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太海,曾武,张艺,吴祖强,凌世高
1.高州市森林公园事务中心,广东高州 525200;
2.高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广东高州 525200;
3.高州市林业局,广东高州 525200
油茶(Camellia oleifera)属山茶科山茶属常绿小乔木,是中国主要经济林树种之一,也是中国主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之一[1]。油茶具有适应性强、繁殖容易、寿命长、不与粮食争地、效益好、收益期长等特点。油茶在高州种植面积广,种植历史悠久,群众基础好,开发利用油茶资源对促进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地处热带和南亚热带的过渡带。地理坐标为21°42′34″N~22°18′48″N,110°36′46″E~111°22′45″E。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山区群山屏障,中部丘陵起伏相连,南部为低丘、台地。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945.3h,日照百分率为44%,年平均气温22.9℃,无霜期361d,雨季长,雨量充沛,平均降雨量1892.7mm,年平均雨日155.9d,雨季集中于4 月~9月,占全年雨量的85%。自然土壤为赤红壤、红壤、黄壤,垂直分布明显,土壤深厚,透水性良好,质地适中,土层厚度一般在100cm 以上。
20 世纪80 年代,高州油茶种植面积曾达到2.1万hm2,占全市有林地面积的24.6%[2],在全市各镇街均有分布,主要种植区域集中在东北部东岸、长坡、平山、古丁、深镇、大坡等山区乡镇,出产的茶油曾是高州群众的主要食用油。20 世纪90 年代,花生油逐渐取代了茶油的主要食用油地位,同时高州名优水果荔枝、龙眼等窜红,林农大规模砍伐油茶树,种植荔枝、龙眼,几年间油茶种植面积锐减到约1 万hm2,幸存的油茶林也大部分处在失管状态。
2011 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木本油料作物产业的优惠政策,高州市林业部门对0.18 万hm2老油茶林实施低效林改造,引种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筛选的优良树种岑软2、3 号油茶,发展高产油茶种植示范基地0.3 万hm2。根据调查,高州市现有油茶种植面积达到1.3 万hm2,占全市2018年二类调查有林地面积的7.3%,其中高产林面积约0.35 万hm2,占油茶种植面积的26.92%。高州本地品种高州油茶种植面积为1 万hm2,占油茶种植面积的76.92%;岑软2、3 号油茶种植面积为0.25 万hm2,占油茶种植面积的19.23%;其他品种如红花油茶等种植面积为0.05 万hm2,占油茶种植面积的3.85%。
20 世纪70 年代前高州的油茶种植是在造林地以种子点播为主,其繁殖方式快速、简单、成本低,树木根系发达,抗风性强,为当时快速推广油茶种植,实现荒山绿化,解决食用油缺乏的窘境,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缺点也逐渐显现,油茶不能保持原品种的优良特征,每株个体产量落差较大。之后逐渐采用扦插、压条、嫁接等技术,先培育优质种苗再种植。2011年~2015 年高州存在两个较具规模的油茶种苗培育基地,可以年产300 万株种苗,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缺乏本土优良品种,从广西引种的岑软2、3 号良种油茶受到林农的追捧,在地域上高州与广西接壤,林农为求种苗品种纯正,大都前往广西购苗,高州市油茶种苗市场逐步萎缩,目前只剩下高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还有一定规模的油茶育苗基地,数量也减至每年约30 万株,品种也主要以岑软系列为主。
高州油茶(Camellia gauchowensis Chang)是高州地区的油茶原生品种,又被称为华南油茶、越南油茶、白花大果油茶等,树形高大,果大叶茂,无论是单株还是单位面积茶果产量都很高,产出的茶油香味浓郁,但普遍出油率较低,平均亩产油率只有5kg 左右,1974 年~1984 年高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联合有关科研单位进行了高州油茶选优工作,筛选出优树81 株、一级优树8 株、二级优树4 株、三级优树29株,其中一级优树年均产果27.35kg,年均产油1.695kg,平均鲜果含油率为7%,平均茶籽含油率为47.6%,平均鲜果出籽率为46.8%[2],这些优树无论出籽率,茶籽含油率等都具有较高的表现,但油茶优选工作耗时长,基层科研单位受到资金少和技术力量薄弱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高州油茶选优工作被搁置,虽然在2010 年参与了南缘油茶良种选育工作,收集了高州油茶种质资源200 多份,但至今也没有通过国家审定的优良品种,还因长时间的管理缺位,导致大部分优树资源流失,现存优树只有9 株,其中一级优树3 株、二级树5 株、三级优树1 株[3]。
目前高州市油茶加工的经营主体主要由分布在油茶产区的60 多家家庭式榨油作坊和1 家林业龙头企业构成。在大坡镇榨油作坊就有10 家,其中有8 家分布在清湖、大榕等村委会,这些榨油作坊平均年产茶油8t 左右,基本都是将林农委托加工的茶籽加工成杂质含量高、油脂残留率高的毛茶油,供林农自家食用和售卖,榨油作坊收取一定的加工费或用茶籽榨油后产生的茶枯饼代替加工费,茶枯饼一般用作植物肥料被售卖,很少被深加工利用。而加工企业采用的是目前较为先进的低温冷榨技术,通过物理过滤、脱色、提纯等精炼工艺,出产的茶油纯净、味道香醇,拥有年产茶油5 万t 的能力,拥有自己的茶油品牌和原料基地。
3.1.1 良种应用少,经营方式落后
高州市油茶种植品种76.92%为高州油茶,是过去未经选育种植的品种,经营方式主要以家庭为单位,管护粗放,人种天养,造成树冠郁闭、透光差、通风差,还有一些油茶林上层已经被高大乔木覆盖,导致油茶产量低,品质差,大小年现象明显。虽然高州有11 家从事油茶种植的企业和7 家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造了一批种植示范基地和低效林改造基地,但这只占了高州市油茶种植面积的不足1/3,并且新植油茶需要4a~6a 左右的无收益持续投入,未达丰产期前,示范带动效应难以显现。低效林改造大部分没有进行树体换冠,嫁接优良品种的操作,只是通过除杂、修枝和施肥等措施提高了产果率,并没有改良油茶树品种,导致低效林保持原来高州油茶品种繁多、良莠不一的状况,良种应用依然低下。
3.1.2 农村劳动力缺乏,只采不管
在高州的山区农村,大部分为留守老人和儿童,劳动力老龄化严重,对油茶进行管理和采摘困难,缺少拥有一定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的年轻劳动力,老年人有技术、有经验,但劳动能力差;年轻人劳动能力强,但不愿从事农林生产,缺乏技术和经验。大部分现象是年轻劳动力平时在外务工,到了茶果采收季节才回来采摘,久而久之,在油茶种植方面形成只采不管的习惯。
3.1.3 产品单一,油茶资源综合利用率低
无论是榨油作坊还是加工企业目前生产的产品单一,都是以生产食用油为主,没有对茶油、茶枯饼、茶壳和茶籽芯等作进一步的开发利用。以现在的技术,可以利用茶油经过深加工制作成化妆品、保健品等;利用茶枯饼可提取高品质茶皂素,用于配制洗涤剂、杀虫剂、食品工业乳化剂等;利用余粕中丰富的粗蛋白、淀粉和木质素,加工制作成为禽、畜、鱼的优质饲料。另外,茶籽壳含有丹宁、糠醛等,可以用来制造栲胶、糠醛、优质活性炭等工业原料。
3.2.1 消费观念转变,茶油价格攀升
茶油被誉为“油中软黄金”,含有较高的维生素E、维生素D、角鲨烯、甾醇等活性成分,具有补充人体所需营养,延缓机体衰老等功效[5]。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追求绿色健康的食用油,茶油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茶油价格逐年攀升,在高州本地平均价格可达150 元/kg,品质高的可卖到180元/kg。油茶造林虽然前期投入大、时间长,但造林成功后,后续人工、肥料、农药等投入相对高州种植规模较大的荔枝、龙眼和黄皮等要少。
3.2.2 政策的扶持有利于油茶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2016 年5 月,广东省林业厅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2018 年广东省全面启动“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产业工作并出台了建设方案,2021 年2 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提到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多措并举发展油茶、花生等油料作物,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发展。高州相当大一部分人口分布在山区,山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群众收入低,特别是近年来为加强高州水库水源和生态保护,关停取缔了一批污染型企业,群众收入来源减少。林地资源是山区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破解山区群众增收的关键所在,而油茶在山区的分布面积也最大,充分利用油茶产业和乡村振兴扶持政策,开发高州山区丰富的油茶资源,引导群众恢复油茶林管理、扩大种植规模,完善油茶产业链,把油茶产业打造成为当地特色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促进油茶产业的发展,为山区群众提供可持续的收入来源。
要加快油茶产业的发展,除了引种外地良种油茶进行种植,低效林改造时对树体换冠进行品种改良,提高良种的应用率外,更应加强高州本地油茶的良种研发工作。高州油茶在省内有较高知名度,一些优树,例如“福芳5-14 号”、大双“77-3”号等,无论是鲜果含油率,还是出籽率等都明显高于目前推广的岑软2、3 号[5],应该重新开展选育培优科研工作,加大投入,建立种质资源库,与省级甚至国家级科研院校合作,利用高水平的科研力量,开发高产优质油茶品种,形成高州本地优质油茶品种体系,壮大本地油茶良种种苗市场,以解决高州油茶“有名无证”,无法大规模推广的窘境。
高州地处粤西,经济落后,山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是一大趋势,一时难于改变,只有把乡村经济发展起来才能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回流。可通过搭建林地出租流转平台,把失管的油茶林重新投入到市场经济中,产生经济效益,推行“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现代经营合作模式,鼓励林农加入合作社,使油茶种植以家庭为主向以合作社为主转变,抱团发展,发展订单油茶业,促使油茶籽等资源向加工龙头企业聚集,实行集约化经营,形成原料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这样既可以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又可以提高群众发展油茶的资产收入、劳务收入,切实提升油茶对乡村振兴的贡献率。
聘请有关专家、技术人员举办专题讲座和现场教学,全面培训农民,提高农民的油茶种植技术水平。通过高产高效基地的示范作用,增强林农发展油茶、精心管护油茶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一批具有科学文化素养、能快速掌握现代油茶种植技术,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的“新林农”,发挥“新林农”的思维创新优势,从种苗培育到茶果采收实现更多的机械化运作,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优化油茶产业,提升油茶的产量、质量和效益。
通过政府贴息、提供融资平台、税收优惠和前期建设补助等多种优惠政策,引进和培育有实力的企业从事油茶产品深加工,以现代工艺,解决目前传统作坊式榨油,茶油品质低,杂质含量高,油脂残留率高,茶粕利用率低,销路不畅,没有形成品牌等缺点,提高茶油的精炼技术及茶油的附加价值,充分利用茶枯饼、茶壳等创造出油茶的衍生产品,打造高州茶油品牌,以销促产,加快高州油茶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