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锋
(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山西 大同 037006)
同朔地区(即大同市、朔州市)属半干旱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 3.60℃~7.50℃,极端最高气温38.30℃,极端最低气温-40.40℃;年无霜期100d~130d;年平均降水量 360mm ~460mm,蒸发量 2 000mm;年平均风速每秒3.0m,每年7 级~8 级大风日数14d~45d。该区土壤多为栗钙土、栗褐土、洪积褐土、氯化物碱化土,pH 值7.5~9.0。土壤有机质含量0.60%~1.0%。正是由于这种高寒、干旱、多风,立地条件差的原因,致使该地区杨树林分生长量低,到了一定年限就会停止生长。同时该区造林模式单一,初植密度大,重造轻管,抚育措施落后。如20 世纪五六十年代营造的20 万hm2小叶杨纯林,经过20 多年的生长,有50%林分退化严重,平均胸径不足4.0cm,平均高度不足5.0m,蓄积量每公顷低于7.50m3,形成了“小老树”林,成林不成才。有的地方对其全部连根刨掉,一次更新为油松或者樟子松纯林,导致森林防火及病害虫问题逐年加重,林地生产力下降,森林生态功能减退,形成了新的“小老树”。
如何扭转这种因为气候、立地、人为因素造成的不良局面,彻底提高当地生态建设水平,地处该区的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从1980 年建局以来,先后摸索经历了丰产林建设、退化林更新改造、国省重点工程实施以及发展现代林业4 个历程。其中1980 年-1989 年,按照原林业部及山西省委、省政府安排,在当地营造起群众杨、小黑杨、合作杨速生丰产林 6 700hm2。1990 年-2000 年,以杨树“小老树”退化林改造技术模式为主,开展萌芽更新和“三松”更新造林9 600hm2,初步形成带网片点相结合的稳定林分。2001 年-2011 年,重点推进国家及省级林业重点工程,完成造林5.13 万hm2,由以木材生产为主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主,推动国土绿化面积、质量全面提升。2012 年以来,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通过国有林区退化林分修复、局地合作造林灌改乔及困难立地造林5.60 万hm2,抚育1.90 万hm2。打造出金沙滩森林公园、小盐坊森林康养基地、麻家梁沙漠公园等示范基地。2018 年11 月16 日,自然资源部部长陆昊等人考察九梁洼林场大洼生态林综合示范区,肯定了这种通过多种造林模式营造起的复层混交林。
3.1.1 选育和审定优良品种
当前,山西林业建设中良种使用率不足6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杨树林区近年来培育出30 多个省级林木良种,正好派上用场。如科技服务中心通过实施杨树派间、种间杂交育种,选育出中金杨、群改杨、金白杨、金黑杨、青皮河北杨5 个系列17 个品种,通过试验对比筛选出柽柳、沙枣、沙柳、杜梨、长柄扁桃等耐盐碱树种优良品种9 个;九梁洼林场选育出樟子松、油松、沙枣母树林种子;良繁实验基地选育出白榆母树林种子;金沙滩林场选育出山杏母树林种子。依托这些良种,利用现有1 300hm2苗圃地,通过播种、嫩枝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繁育技术,积极扩繁推广应用,从源头改良“小老树”。
3.1.2 坚持适地适树,培育良种壮苗
该区造林,针叶树以油松、樟子松、华北落叶松、云杉、侧柏、杜松为主;阔叶树以杨、柳、榆、槐、杏、李、桃、火炬、杜梨、白蜡、复叶槭、五角枫为主;灌木以沙棘、柠条、紫穗槐、连翘、榆叶梅、黄刺玫为主。
在育苗技术及管理上,结合不同造林立地条件需要及所育树种生长特性,狠抓容器育苗环节:包括容器大小、育苗装钵时间、育苗数量以及在圃培育时间。不断提高苗圃的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能力,实现育苗标准化,培育出不同规格的良种壮苗。如1+1 容器规格为13cm×20cm 的白榆、白蜡苗木,1+2容器规格为18cm×25cm 的山桃、山杏苗木。
3.1.3 推广订单育苗
省杨树林局每年根据造林任务及在圃苗木实际情况,向下属各苗圃下达育苗任务(即订单育苗),并明确苗木种类、面积、数量、规格,尤其是容器材料及规格、良种供应量、合格苗供应量等,保证有足够的良种壮苗按时出圃。
3.2.1 树种结构调整的原因
“小老树”多是人工纯林,从过去的小叶杨纯林到如今的“一针独大”,都是因为造林树种单一、结构单薄、林分单纯、林相单调造成的。这种林分,普遍存在森林生态功能不强、生物多样性不丰富、抵抗病虫害能力弱的问题。通过树种结构调整,丰富树种、优化品质,有效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建设更加美丽的“绿色山西”。
3.2.2 树种结构调整应注意的问题
树种结构调整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生物多样性原则、适地适树原则、森林分类经营原则。即注意长短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结合,维护和提高林地地力,大幅度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和产业功能,切实提高森林群落的稳定性、抗逆性和生物多样性,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3.2.3 如何进行树种结构调整
宜林荒地造林按照1∶1 混交比例实行针阔(灌)混交;退化林修复类造林实行“针中补阔、阔中补针”,打造结构稳定的针、阔、灌异龄复层混交林;景区及通道两侧增加彩叶树种;结合林道、防火道建设,大力营造生物防火隔离带,栽植刺槐、火炬、五角枫、旱柳等阻燃树种。近年来,省杨树林局苗圃大幅度降低油松、樟子松育苗比例,不断增加培育优质白榆、白蜡、山杏、山桃、杜梨等优良乡土阔叶树种。阳高县、云州区新建千亩大接杏、仁用杏采摘基地10多处,努力实现“绿化、彩化、财化”同步目标。
3.3.1 造林技术
造林先进行雨季整地,平川为穴状,山地为鱼鳞坑或水平沟。造林时间选择春季,苗木以容器苗为主,栽植株行距从当初的 1.0m×2.0(3.0)m 放大到现在的3.0m×3.0m。缩短起苗到栽植时间,通过脱钵、浇水保苗、直壁靠边栽及栽植后踩实并用钵体覆盖等抗旱造林技术,减少缓苗期,增加苗木生长量,高效把圃地苗木转化为大地苗木。
3.3.2 抚育技术
对于新造林中的阔叶树,可以通过追浇抗旱水、施肥、喷药、扩穴、除草等技术措施,促进幼树快速生长,早日成林。对于中幼龄林,通过抚育采伐、补植、修枝、浇水、施肥、割灌、除草等措施,促使保留木正常生长。
(1)“小老树”改良,是在管好现有林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未成林管护、灌木林改造、疏林地补植(选择耐荫树种的容器大苗),着力培育异龄、复层、混交的森林资源。
(2)“小老树”改良,应聚焦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全面加强森林抚育经营。当前造林空间变小,强化抚育经营将是林草事业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要以提高森林蓄积、增加碳汇功能为重点,统筹推进中幼龄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分类制定抚育修复标准体系。以推行市场化森林抚育机制为方向,发挥企业的经营管理优势和林区的资源优势,引导企业参与森林抚育经营,创新“公司+林场”抚育模式和“林业+产业”运营路径,抚育经营全程监管,抚育剩余物入股企业,提升转化利用率,实现物尽其用、效益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