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燕
(山东协和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9)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学习效果,坚决防止“贴标签”“两张皮”;《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要求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本文提出职业技术教育参与式课程思政建设的概念,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强调学生的学习体验感、获得感,强调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有效提升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20世纪50—60年代的英国,在吸收杜威、布鲁纳等教育思想基础上,诞生了“参与式”理论;20世纪60年代,保罗·弗莱雷提出“对话式”教学;奥斯汀提出“卷入理论”即学生参与理论;教育家帕林克萨提倡交互式学习模式,在参与中合作,在合作中参与。1917年,黄炎培、蔡元培等在上海创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办期刊、掩护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开展工作、培养优秀人才,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诞生作出积极贡献。中华职业教育社不仅推动了中国职业教育的诞生和发展,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中的职教报国精神更成为我国现代职教理论体系的基石[1]。
人有八种智能,每一种智能又各有多种次级智能,可归为“与物有关”“与物无关”“与人有关”三种范畴。强调在课程设计方面,不仅应重视学生不同侧面的智力,还应拓展发展智力的空间,发掘每一个人的潜在能力[2-3]。
人类具有先天的学习潜能。但只有所学内容与个人相关且学习者能主动参与时,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强调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重视学习的情感因素,认为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主张学习应由学生自我评价。
把学习理解为一种文化“参与”的过程。学习不是把外界知识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交互作用来把知识内化的过程。该理论过分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地位以及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性作用,却忽视了知识的客观性[4-5]。
综上所述,职业技术教育参与式课程思政建设是在兼收并蓄批判吸收上述理论基础上提出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以培养技艺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导向,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实践、教学评价,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1.广泛性原则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全过程、全员、全方位的课程思政建设参与[6]。全过程参与是指学生课前参与教学设计,课中参与教学实施,课后参与教学实践。全员参与是指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通过固定分组,团队轮流参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团队为单位讨论、做任务、展示成果,课后全员参与教学实践。全方位参与是指理论课和实践课,线上课程和线下课程,校内课程和校外实践全方位参与。
2.有限性原则
要坚持有限性原则,即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在学生参与教学设计前教师必须全面地、完整地思考,做好全面规划;制定好规章制度;做好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定调奠基的工作,有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设计。在参与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顾问,做好督促,做好协调沟通。在学生提交教学设计后,对学生的设计及时反馈,交流沟通。学生参与教学实施前,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在教学实施中,教师要及时和各团队沟通交流,发现问题及时引导;活动完成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评价。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要对实践目标、实践形式、实践成果等做好规划,并对宣讲团进行指导。
人的全面发展四维度为主体性需要及其价值彰显、个性解放、能力增强、社会关系的改善和提升[7]。参与式课程思政建设通过“合理增负”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忙起来,促使学生的体力、智力、能力得到统一发展;在与教师、团队的沟通中增强社交能力,改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在参与中感受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8],主体性需要得到满足,价值得以彰显。
参与式教学是由教师指导、引导、教导、辅导学生,学生是各教学环节的设计者、参与者、实施者、评价者,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与学生互动、合作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9]。
第一,职业技术教育以能力培养贯通性为特征,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依据教师的引导做任务、做设计、做评价;师生间、生生间加强交流、合作、思辨;能力培养贯穿始终。
第二,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10],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学生自己参与、亲自体验、自我感受,再加之教师的引导,实现自我纠偏、自我修正、自我树立。
综上所述,职业技术教育参与式课程思政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任务,以学生全过程、全员、全方位参与课程思政教学为手段,以价值观塑造为主线,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与学生互动、合作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9]。
一些教师认为学生参与教学实施就是学生中心教育理念的体现,学生再参与教学设计则抢占了教师的地盘,教师变得“无用”了。产生担忧的原因其实是四点误解。一是对学生参与教学设计没有清晰的认知。以为学生参与教学设计就是无限的、无度的,否定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关系。二是没有认清学生的消极参与和积极参与的区别。不参与教学设计的参与,是一种被动参与、消极参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被充分激发,学习获得感、成就感不强,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参与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实践的参与,学生因参与了决策和规划,主体意识增强,成就感加强,兴趣被有效激发。三是缺乏对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正确分析。职业技术教育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就是要多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参与能力,为学生参与教学设计提供了机会。四是没有看清学生参与教学设计的“多赢”效果。学生参与教学设计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获得感;可解决教师凭以往教学经验和对学生支离破碎的印象进行“单相思”式交流或者互动设计的问题,提高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实效性;教学设计不再是教师“绝对权力”,学生参与教学设计无形中对教师是监督鞭策。
1.制度建设
第一,激励制度。提高学生成绩构成中平时成绩的比重,将学生参与次数、参与质量挂钩平时成绩。学生的每次参与都可获得平时成绩的累积,同时参与质量的高低又决定了分数高低,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提升了参与质量。抓“关键少数”。组长的积极性激发是参与式教学能否顺利展开、能否持之以恒、能否高质量、能否调动每个人参与而非某个人负担的关键。组长要有额外的激励措施。包括平时成绩给予倾斜,在评选本门课程的优秀学员等荣誉中也给予倾斜。
第二,竞争制度。个人竞争:平时成绩前五名,可以评为课程“学习标兵”,不仅有物质奖励(五个等级),还可以在总成绩中依名次加5到1分;被评为“学习标兵”者,优先推荐加入“青马社团”,向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选委员会递交推荐信。团队竞争:每个专题教学结束后,由学生和教师对教学设计进行质量评价,学期结束时,依排名评出三个优秀团队,依名次给予每个团队成员3分到1分的总成绩加分。
2.实施流程
按照“团队建设→师生会议→团队实施→跟踪指导→评价反馈”五个环节实施框架的构建。
第一,团队建设。组建团队:全班学生固定分队,每队人数不多于10人。队长通过选举或自荐产生,负责联络老师、团队建设、任务分工、督促检查等。团队轮流参与教学设计(参与轮流的当周,称为值班团队)。其中,文化建设方面,团队要设计团队名称、队训、队徽,通过团队文化建设加强团队成员的团结协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团队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制度建设方面,建立队长赋予评分、队员互评制度,对于不参与团队工作、参与度不高或不接受队长工作安排的学生给予减分,有效防止学生“滥竽充数”,不劳而获。
第二,师生会议。至少要召开三次师生会议。第一次会议师生依据教学项目,就思政目标的制定、思政元素挖掘、思政元素和专业内容融合、教学内容资源选取、教学案例的搜集、“学习任务单”的制作进行讨论,做到团队成员明确任务及方式方法。第二次会议由团队向教师汇报工作进度,并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解决。第三次会议就团队提交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教师和团队成员进行交流讨论,团队根据讨论结果修改完善。
第三,跟踪指导。依靠学习通平台统计数据,追踪学生的任务点、在线讨论、在线测验等的完成情况,及时将数据与值班团队通过QQ、微信等交互媒体分享,指导其依据数据及时调整教学设计。
第四,团队实施。实行队长负责制。队长根据队员的特长、兴趣点,结合任务性质、任务量大小,进行分工安排。队长负责协调沟通、负责成果的初步验收、负责对团队成员的参与度打分。
第五,评价反馈。教师对值班团队的最终教学设计在可行性、质量、完成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值班团队依据建议修改完善,完成教学设计终稿。
运用“播→导→测→论→引→评”六步参与式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法,更好地推动学生参与到教学实施中。
第一,“热点播报”。是团队依据“学习任务单”中给出的思政元素关键词,课前搜集专业领域的最新动态做成PPT,课上团队代表向全体同学播报,并阐述心得体会的一种课程参与方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基础办公软件运用的能力以及情感价值观的塑造。
第二,“课程导入”。教师通过视频、案例、问题等方式建构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第三,“专题测验”。针对的是知识目标的达成度检测。一方面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检测,做到“已掌握的不再讲解”;另一方面,将专题测验成绩纳入平时成绩,基于此方式倒逼学生认真参与预习。
第四,“讨论展示”。通过分组讨论、成果展示、辩论演讲、生讲师听等课堂活动,以团队为参与单位,在竞争氛围中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主动参与中提升综合能力。
第五,“价值引领”。“理论前沿”版块,将和专业相关、和专题相关的政策、法规(课前值班团队搜集)拿到课堂,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讨论;教师在课堂小结中升华课程思政主题,做好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
第六,“参与评价”。评价参与贯穿课堂始终,包括学生评价、师生互评、生生互评三个形式;从学生参与度、获得感、满意度三个维度进行评价。
第一,职业技术教育基于人才培养任务的需要,更加强调实践教学。课程思政教育既体现在理论课堂,更体现在实践教学。学生参与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按照实践组织形式不同,分为教师带领下的集中实践和自我组织参与的分散实践。
第二,集中实践的优势在于依据实践教学大纲,有计划地开展实践教学,保证了实践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集中实践包括在专业教师带领下的虚拟仿真实验室学习、专业实践基地学习、企业参观学习、顶岗实习以及社会调查等,在专业学习、实践中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包括组建宣讲团,即针对校外实践参与人数的局限性问题,由参与人组成宣讲团,将其实践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向未能参与的学生、老师宣讲,充分发挥“朋辈效应”,同时在对他人宣讲中产生更深刻的认知;还包括在教师带领下参加各级专业比赛,在备赛准备中,提升能力,增进师生交流,更能做到“亲其师信其道”,进行价值观塑造。
职业技术教育参与式课程思政在于实践,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以分散实践成绩考核标准作为杠杆,调动学生的自我实践积极性。包括主动组织、参与专业社团活动的校内实践,锻炼能力,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自我组织、参与专业社会调查,与专业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等社会实践,用所学服务人民;考取专业资格证书、参加专业赛事等自我实践活动,巩固课程思政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