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以苏区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为例

2022-04-07 12:03吕炜晗李德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苏区红色政治

■吕炜晗,李德平

(1.东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2.南昌大学,江西 南昌 330031)

苏区红色文化,主要指诞生于以江西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及在其附近省份成立的革命根据地所包囊的红色地域[1],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人民解放与国家独立而奋勇杀敌、不懈斗争精神样貌的革命文化。“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2],传承红色基因,用理用事传递好党的故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快融入苏区红色文化成为实现这一目的的现实需要。以此为依据,可着眼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涉及的主体、内容、方法、载体层面,实现苏区红色文化全过程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完美蜕变,为将新时代大学生培育成时代新人奠基。

一、主体层面: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配合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两个主体需要相互配合进行互动才能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开展。教师主体以课堂教学为依托,通过理论灌输及启发引导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保障思想政治教育顺利进行的主要力量。学生主体以课堂学习为路径,通过积极调整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主学习、自我启迪,将所获取到的理论知识内化于自己的头脑中,集中展现在行为举动上,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主体。

(一)施展好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推进苏区红色文化有效贯穿课堂教学过程

第一,论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科目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教师不妨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革命老区的一大批红色革命先驱的涌现、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及人民群众的坚定支持为讲授重点,突显在苏区红色文化生成及发展过程中革命先辈、中国共产党及人民群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从而生动呈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与动力。

第二,谈及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一体的基本科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教师可着眼于苏区红色文化理论的形成发展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苏区时期探索的体现红色政权性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与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联结性较高的概念进行分析讲解,理清这些概念之间的发展关系,揭露这些概念之间存在的潜在渊源。在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可整理搜集关于苏区红色文化形成发展不同时间段的史料史实,将其与中共党史中处于苏区时期的时间线对应,探求苏区红色文化与苏区党史的内部联系,在讲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时,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更为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使大学生将苏区红色文化与苏区党史两者之间的内部联系了然于心,提升教学成效。在进行“思想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可紧密结合苏区红色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关系、苏区精神与革命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来进行讲授,突出苏区红色文化所特有的性质与作用。

第三,文、史等类学科的教师也应能动地将苏区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以强化关于苏区红色文化的传播教育。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在“中国通史”抑或是“中共党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苏区革命先辈、苏区红色地标、苏区红色遗存及苏区时期开展教育创建的各类学校宣扬的红色文化等苏区红色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映现的人、事、物穿插到课堂教学全过程中,可使学生加深对苏区红色文化的存在形态与丰富内涵的理解与认知。

(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本领,奠定苏区红色文化内化并践行的坚实基础

新时代大学生要增强自主学习苏区红色文化的积极主动性,在教师课堂教学引领的有利条件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关键主体学生要自发地梳理整合有关苏区红色文化的资料、作品等,对苏区红色文化进行深层次个人理解并与教师、同学就自己的理解领悟表达自己的见解与领会进而展开研究讨论。在大学生自主搜集苏区红色文化相关资料、作品进行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对苏区时期形成的苏区遗址遗迹、苏区艺术品及苏区著名纪念性建筑物有更为细致地领会,而且也可对苏区时期紧随革命斗争实践衍生的一系列苏区红色文学作品、苏区红军标语、苏区革命画作、苏区革命戏剧及苏区民间艺术等苏区红色文化作品产生更为独到精辟的看法。此外,大学生通过对苏区红色文化的自主学习获取到的知识与通过课堂教学汲取到的知识相比较而言,会在大学生内心中留下更深的印象,更易记住并有所领悟。

在这里以苏区戏剧中的革命话剧为例,大学生可以通过自主观赏方志敏的《年关斗争》认识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掌握阶级斗争工具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主动观看钱壮飞、胡底等人创作的《为谁牺牲》认识到红军之于白军的区别,领悟到红军的伟大;也可以通过自发阅览胡底创作的《热河血》革命话剧真切感受到广大苏区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奋勇斗争的革命精神。通过一系列苏区革命话剧等苏区红色文化作品的陶染,大学生可从中感知到苏区红色文化所具有的别样魅力。在此有效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大学生可从中察知苏区红色文化的历史厚重感,从而进一步在大学生内心筑牢理论根基,增强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提升思想精神境界并掌握历史发展规律以指导自己的社会实践行为。在良性循环的带动下,大学生将自觉地成为苏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为苏区红色文化得以顺利传承与弘扬保驾护航,毋庸讳言,苏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群体间的传承与弘扬也间接保障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开展。

二、内容层面:显性红色文化与隐性红色文化相补充

在实现苏区红色文化高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层面上,应强调苏区红色文化的显性内容与苏区红色文化的隐性资源相互补充[3],如此既可补充苏区红色文化的显性内容与隐性资源各自的空白部分,也可使苏区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为全面充实。

(一)紧密扣合历史,连系时代脉搏

第一,需要理顺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逐步发展壮大并成为红色区域内的执政党的历史线索,尤其值得梳理整合的是中国共产党在苏维埃区域组织与实行的一系列社会革命实践活动,还有中国共产党在苏维埃区域开展土地革命、进行宣传教育推动妇女思想解放运动、进行“反围剿”斗争等的发展进程、建树、教训及时代启示,在具备真实性的历史资料基础上,编写适应大学生思想与心理发展特点的《苏区红色文化学生读本》并号召大学生进行认真阅读。

第二,苏区红色文化的生成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苏区红色革命遗址遗迹、苏区红色地标及一系列苏区可挪动的红色文物等物质形态的苏区红色文化。与此同时,在早期革命领导人的政治引领下,在苏维埃红色区域进行的革命斗争实践活动中也产生了不胜枚举的革命思想、革命理论、革命路线、革命标语口号、革命政策及反映苏区时期价值偏好的革命观点等精神形态的苏区红色文化,在网罗归纳苏区红色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基础上,适当考虑新时代特点,合并融入“概论”“纲要”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科目的教学内容中。

第三,可以组织邀请苏区方面的研究专家充分考虑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及新时代新青年的培养目标,撰写以苏区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大主题相结合的教材读本,比方《苏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例》等契合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特点与需求的红色校本教材。在苏区红色文化挖掘运用上具有先天优势的赣南师范大学先人一步进行了具有重大意义的探索,组织苏区史方面的研究专家编写的《中央苏区历史大讲坛》《红色文化十讲》等红色校本教材大获学生欢迎,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4]。

(二)细致研磨教材,深度挖掘资源

在苏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现显性红色文化与隐性红色文化相互补充的内容层面的目标还需要做到对相关教材的细致研磨,对相关红色资源的深度发掘。不论是处于课堂教学环节,还是处于课外教育指导环节,教师都应对有关苏区红色文化的资料、作品保持着高度敏锐性与开发积极性。教师要善于调动自己的发现性思维与能力,提高对苏区时期革命题材的红色影视作品、红色人物与事迹图片及红色传记的关注度,深切领悟苏区红色地标、苏区红色文艺、苏区红色出版等内部蕴含的红色基因,在具备高度可视性、系统性与全面性的苏区红色文化资源的陶染下,使大学生对苏区红色文化所具有的丰富科学内涵、独特历史魅力、鲜活时代意义产生了更为直观的理解与感受,进而固化大学生心中文化自信的种子,从而使大学生在踏上新征程逐梦的过程中自觉地肩负起历史授予自己的重要使命与时代赋予自己的重大责任。

除此之外,亟需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的合力优势,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是基于三全育人的教育机制,要求善于从每一门课程中探索其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并且引导各类课程的教育教学方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方向保持一致,协力前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融进苏区红色文化,课程思政理念的培养与强化是必不可少的[5],要采取各种措施与手段,积极引导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在教育领域生根发芽。在每门课程中主动探寻蕴藏其间的苏区红色文化成分,构筑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协同发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打造专业性思政课程、通识性思政课程、实践性育人课程多点、多线、多面的立体式、全方位、多层次育人课程体系。在这一进程中,将高度实现苏区显性红色文化与苏区隐性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层面的补充结合,充分发挥各类与苏区红色文化有关教材的育人功能,深度挖掘各类课程内部蕴藏的苏区红色文化资源,对于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明辨是非的政治立场、厚植清澈忠诚的家国情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方法层面:情感陶冶法与实际锻炼法相协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此可察知方法的选择、完善与运用对目标与任务的完成所具有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容置疑,方法关乎成果与效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渗入苏区红色文化内容与元素,尤其应重视选择运用正确适当的方法对其具有的重要影响[6]。情感陶冶法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被普遍运用的一种极为有效的德育方法,这种德育方法可最大程度引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实际锻炼法则是学生德育过程中磨炼其意志品质、实现其健康全面成长与发展的的关键渠道。故而在苏区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渗透的方法层面,情感陶冶与实际锻炼的协同运用至关重要。

(一)灵活运用情感陶冶,在苏区红色文化学习中淬炼大学生的思想品德

情感陶冶法主要是通过以情感人的方式使学生沉浸在所营造的一种情感氛围中进而达到引发情感共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获取知识,提升思想道德境界的德育方法,情感陶冶主要特征是“寓理于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可以有效借助情感陶冶法以达到苏区红色文化悄无声息地融入的理想化状态。例如,毛泽民坚持公款不私用、对违法乱纪的谢步升严肃处理[7]等事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独具的大公无私、廉洁奉公的执政观念。再如,讲述“青云楼事件”中陈凤伍等十几位烈士高唱《国际歌》于凤冠山英勇就义的壮烈事迹以展现苏区红色文化中蕴含的不畏艰难、英勇顽抗的革命气魄。当然,苏区时期的红色故事数不胜数,这些红色故事的讲述将成为传递与播撒苏区红色文化中蕴藏的科学文化内涵与高尚思想品质种子的丰沃土壤。

除了讲述苏区时期的红色故事对大学生进行情感陶冶外,还可以借助以苏区革命为主题的文艺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情感熏染,具备极强生动性与形象性的文艺形式可谓协助情感陶冶德育方法在大学生群体间取得最佳效果的绝妙武器。以苏区革命为主题的文艺形式种类繁多,包括歌舞戏剧、革命漫画、报刊、影视作品等苏区红色文化资源,可就文艺形式的苏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展演在大学生群体间展开与之相对应的影评、书评、戏评、画评等讨论活动,帮助新时代大学生养成高尚的艺术品位、健康的审美意趣,使其思想精神得以净化,品德境界得以提高。例如,可以组织大学生观看电影《八子》,通过电影中老母亲送八子参军的情节呈现出赣南中央苏区人民群众踊跃参军,为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顽强抗战的历史缩影,让大学生通过观赏电影体悟苏区时期人民群众英勇斗争的无私奉献、视死如归的革命牺牲精神。

(二)巧妙利用实际锻炼,在苏区红色文化学习中锤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

实际锻炼法主要是通过实际行动带人的方式使学生遵照一定的标准要求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并在实际加入后锤炼学生坚定意志与优良品质的一种德育过程中具备高度践行性的方法。实际锻炼法的主要特性体现为知行统一。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体现并运用实际锻炼法的德育功能,不妨以苏区红色文化为重要依托,有效利用一系列与苏区红色文化相关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育人价值与功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8],如黄麻起义纪念园、鄂豫皖苏区纪念园、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及建宁县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等。与此同时,还应健全完善与爱国主义基地实践教育相配套的大学生实践活动体制机制,使与苏区红色文化相关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真正成为具备极强可行性与操作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新课堂。大学生在这个崭新的课堂中,可以实地感知具有历史感的革命生活居住环境、革命实践记录资料、革命实践实景照片,更为直观地把握苏区时期社会背景与生活实践,从而燃起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的强烈崇敬感。

除了上述依托教育基地开展实地参观教育之外,还可以定期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过或见证过苏区实践运动的革命前辈、英雄人物发出开展苏区主题讲座、举办苏区主题报告及讲述苏区时期的红色故事等活动邀约,进而以此为契机,使政府、学校及社会团体的力量联合起来,搭建起学校校团委为主导力量、地方政府保障支持、社会团体组织积极参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体系,在这种协同育人体系的撑持下,组织筹划与苏区红色文化有关的大学生知识竞赛,以一定的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为刺激点,倡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到苏区红色文化知识竞赛活动中,调动大学生对苏区红色文化的学习热情。大学生在参加苏区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活动中不仅可以汲取相关文化知识,而且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了解文化知识背后的历史环境背景,把握苏区时期的历史发展线索与脉络,间接抵消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正确历史观造成的不良冲击,源源不断地为大学生不懈奋进提供精神动力。当然实际锻炼德育方法在思政教育方面的运用形式是丰富多样的,除了上述两种形式之外,还可采取苏区红色故事演讲、苏区红色诗歌朗诵以及苏区红歌会等实际锻炼形式,使大学生在参与文艺实践类活动的热情投入中不自知地锤炼品质。

四、载体层面:搭建红色文化网站与塑造红色校园文化相结合

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任务的实现上恰当的载体选择不容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将主体、内容与方法串联起来的要道。载体的选择是否恰当、有效关乎教育效果的优劣。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苏区红色文化教育价值高水平实现的目的,选择搭建主题网站与塑造校园氛围两种载体并举的选择策略,将两者适当融合,协同发力,将在思政教育中极大强化并更好地发挥载体的作用。

(一)搭建红色文化网站,扩展苏区红色文化资源宣扬途径

现代科学技术的高水平发展极大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选择面。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媒体行业的产生与发展就是现代科学技术高水平发展的产物,随之带来的是新媒体场域的聚集生成。新媒体场域具有高度开放性、立体交互性与快速便捷性的鲜明特点,具备这些特点的新媒体场域环境背景的形成为苏区红色文化高度融合于思政教育中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平台。高校应敏锐地感知到新媒体平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所具有的优势,有效利用新媒体平台并与新媒体行业展开积极合作。高校应以真实可靠的苏区红色文化资源为根基,遵循大学生思想发展规律,切合大学生生活需要与心理需求,积极联合新媒体,搭建兼具政治方向性、思想理论性、情感共鸣性与教学趣味性特点的苏区红色文化宣扬校园网站。苏区红色文化宣扬校园网站依据不同的侧重点,可以有不同的主题。例如,以介绍红都瑞金风土人情人文历史为主题的“红色摇篮”网站,以展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革命先辈在苏区的光辉故事为主题的“红色伟人”网站,以播演《八子》等讲述苏区革命故事电影为主题的“红色影视”网站,以展现《红色中华》等出版报纸的历程及内容为主题的“红色报刊”网站,以及以陈述苏维埃大学等红色教育学校成立历程及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为主题的“红色学府”网站。另外,还要善于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宣传弘扬苏区红色文化,让大学生生活在苏区红色文化环绕的网络氛围中,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地感受苏区红色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苏区红色文化的熏染下自觉地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与境界,从而在红色文化网站载体搭建的选择与运用中,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要实现的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二)塑造红色校园文化,营建校园红色文化氛围立德树人

高校所营建起的校园文化具有不容小觑的思政教育作用。校园文化可以阐释为以校园为空间依托,开展一系列彰显校园精神的以学生为参与主体并且囊括全部在校人员在内的课外文化实践活动的一种群体文化类别。营建校园红色氛围便要求于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中尽可能囊括红色元素[9]。充分依托已经开发挖掘的苏区红色文化资源,自发主动地将其与校园建筑、校园景观及校园绿化设计最大化融合,使苏区红色文化内容与元素出现在校园街道旁的宣传墙、呈现在校园中心地带伫立的雕塑上、展现在校园里具有一定设计感的园林绿化环境中、铺叙于校园教育教学楼的文化长廊里、记录在集中体现建校精神文化的校史馆内,进而营造充斥着苏区红色文化内容与元素的校园环境氛围,将校园缔造为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红色文化阵地,进而引导大学生养成自觉了解与认知苏区红色文化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苏区红色文化过程中培育健康高尚的生活情操与道德风尚。譬如,随着“新四史”(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并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四史”内容各有侧重,但整体讲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四史”的主线。)的提出激起了全国人民学习党史知识的高度热情,党史教育活动应景而起。以此为突破口,在高校校史馆的建设与完善过程中加入苏区红色文化内容与元素,细致规划关于展示苏区文明的常识长廊,让大学生可以徜徉在苏区红色文化长廊中接受熏陶,并且以此为契机帮助大学生将党史学习、校史学习及苏区史学习融会贯通,于学习中感悟革命思想,于学习中凝聚奋进力量。塑造校园文化,可以使苏区红色文化润物无声地沉浸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并且潜移默化地发挥了苏区红色文化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引导价值[10]。

将苏区红色文化的内容与元素散落于高校校园的每一个空间与区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苏区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群体间的政治导向与思想引领功能[11]。同时,缘于校园文化具备极强的精神感染力、高度的交际互动性及显著的传递承继性,为高校顺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及铸魂育人的关键目标夯定了坚实的力量根基。

猜你喜欢
苏区红色政治
红色是什么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苏区人家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红色在哪里?
苏区创业致富人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