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政视角的“纳税会计实务”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2022-04-07 12:03吴夏妮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实务纳税思政

■吴夏妮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300)

思政育人的背景下要求教师通过知识传授、观念养成以及性格培养等多方面的手段培养和提升学生思想观念、政治意识、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素质,做好对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法制以及心理等方面的教育。早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到在高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将思想政治工作重视起来,融入到教学全过程中,实现全面育人;之后教育部在2020年颁布文件,对高校教育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进行了明确,强调所有高校、所有专业都要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现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的协同展开。

一、“纳税会计实务”课程简介及学情分析

“纳税会计实务”是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一般在第三学期开设,教学计划安排60学时,教学的主要内容为税务登记、税额的计算、纳税申报、税款缴纳以及税务筹划等,内容对接初级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和智能财税“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目前的课程教学、教学考核还是以知识水平为主,所以在整体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能力和意识发展的培养还是相对较少。学生仅仅学习了知识,但可能并不了解原理,学生练习会了题目,但是并不能进行应用发散,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巧,但是并没有真正的实践经验,使得学生的发展浮于表面,达不到深层次的提升。

当下互联网应用深入学生生活,会计专业学生普遍接收信息能力强,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操作实践,并且能够熟练应用网络技术。因此,利用学生这一特征,结合网络资源优势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地将思政观念和体系融入其中,以多方法引导、多形式教学为主体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法律意识、职业素养、实践素养以及专业知识水平进行综合提升,促进学生整体全面发展。

二、“纳税会计实务”课程思政教学现状

(一)课程育人目标重传授知识和技能,轻价值引领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出现以及国家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对会计人才产生了新的技能需求,会计教育面临着改革。很多高校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但是缺少相应的价值目标。课程育人目标主要涉及到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目标,并未深入到价值引领,没有课程的思政价值目标。

(二)专业课教师思政教育意识不足

推进“纳税会计实务”课程的思政建设,专业课教师是关键。由于以往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升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在教师固有的观念中,还是将知识传授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上,即使是在当前号召全教育行业积极推行思政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团体也一时难以改变其固有的观念。而且由于当前思政教学还处于探索和实践阶段,其在各学校的具体实施策略并不完善,由此使得政策的推进还未落到实处。此外,由于课业的繁忙,思政教学又不是一时能够见效的,相关教师可能潜意识地就会忽视思政教学的意义,将其作为拓展发展目标,进而使得思政教学开展低效。

(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切入点欠缺

一方面,由于很多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不足,对思政教育建设缺乏整体认识;另一方面,受个人能力限制,不能真正理解课程思政育人的内涵,缺乏课程思政挖掘和融合的方法,生搬硬套地把课程思政内容强加到教学内容中,即使包含了一些思政元素,学生听起来却枯燥无味,这样不仅没有更好地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反而占用了专业课的讲授时间,“有效”思政教育不足,达不到预期的育人效果。

三、“纳税会计实务”课程思政教学创新研究

(一)构建课程教学目标,实现价值引领

根据行业、企业会计人才需求以及德育需求,确定“纳税会计实务”的课程教学目标。按照税务会计工作岗位工作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使学生在掌握基础业务操作的同时,对于个人、企业、消费、增值及其他等税务的计算流程熟练于心,使得当下的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成为具备一定的知法懂法、明技能、会应用的职业全能型人才。只有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才能不断地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观,健全学生的人格,从而为祖国的发展培养更多知法、懂法和守法的接班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社会的和谐建设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组建师资团队,提升思政素养

“纳税会计实务”课程有很多具有教育意义的思政元素值得研究和挖掘,如家国情怀、民族自豪感、科技兴国战略、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等。第一,加强教师思想理论学习。在岗前培训、在岗培训中加入思政专项内容,系统化、常态化地加强专业教师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理论水平。第二,引入学校政治理论课教师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通过指导专业教师挖掘“纳税会计实务”课程思政元素,协助专业教师提高挖掘和融入技术,提高专业教师知识技能传授和思政育人融合的能力。第三,加强交流学习。组织教师团队通过校内校外交流,如集体备课、校外培训、社会实践、教学比赛等交流方式,吸取优秀的经验,总结教学成果。

(三)挖掘思政元素,创新教学内容

根据整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梳理思政元素,重构蕴含德育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将专业教材内容融会于心,对其主体脉络进行知识提炼,在课程开展的主方向中,将各种思政化因素融入其中,将思政与专业技能并重,促进两者的融合以及相通。在进行相互融合时,要注重政治理念与专业知识的概念和形式上的契合,避免生硬教学。如在讲“纳税认知”知识点时,让学生思考税收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融入思政元素“爱国情怀、道路自信”;在讲“消费税征税范围”知识点时,让学生观看生态破坏视频,分析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融入思政元素“生态文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理念和环保理念;在讲“企业所得税计算”知识点时,让学生观看河南水灾企业捐赠视频,融入思政元素“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责任心。

(四)健全评价机制,综合反映思政教学

评价作为“纳税会计实务”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通过对评价方式以及过程展开优化,能够引导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纳税会计实务”课程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诊断学生存在的困难,通过评价的方式鼓励学生不断进步,找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调整学习状态,从而确定学生未来努力的方向。一般来说,学生在课程中对思政育人理念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显性和隐性两种方式体现出来,“纳税会计实务”课程也不例外,教师可以通过显性评价和隐性评价了解学生的“纳税会计实务”课程思政情况。因此,教师在进行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时就可以将这两种形式利用起来,在显性评价上,在考查学生对理念的理解过程中,以基本的语言和阅读考核为基础,适当增加一些与文本相关的管理理论、学科素养以及价值观念等的考核内容,利用判断、简答的题型进行考核,锻炼学生思维。此外,在隐性评价上,此类评价可以不落实在笔头上,而是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课堂提问、小组互动、主题讨论和演讲等形式体现出来。每个项目设置考评环节,通过课堂考勤、课堂发言、随堂测试、学习成果提交、小组协作自评互评、问卷调查等方式并给予不同的权重,制定评价细则并告知学生,评价时把学生的语言表达、礼仪礼貌、情感态度等方面作为考核的因素,综合反映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五)推动包含课程思政元素的“纳税会计实务”教材编写

纳税实务的教材要及时地更新换代,要充分考虑到行业的发展和前景,积极地融入行业的新理念和新技术,在整体的编写上体现科学以及规划性结构,进而使得在对教材内容进行学习时,既能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又能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综合全面的提升。一方面,在教材编写之前要先确定思政教学的总体方向。在总方向的指引下,深度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将这类元素放大并且在新的教学体系中突出教学,使思政教学同教材内容融于一体,共同走向规范化、系统化教学。在教材进行编写时,同样要充分考虑专业领域的向前发展,充分结合当前市场人才培养的需求,将行业人才定制的标准、实际岗位所具备的职能编入教材,并且在教材内容的具体落实过程中,对于相关的素养和技能进行综合提升。新编制的教材,在保证思政体系构建的同时,同样要坚守学生专业素养提升和职业技能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对于行业发展所需求的人才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以及工匠精神进行培养。另一方面,在对教材进行编写时,同样要注重互联网技术的利用。现今正处于互联网技术发展迭代的时期,互联网技术早已在人们生活中普及,尤其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互联网信息和技术的应用占据其生活的很大一部分。因此,在新教材进行编写时,同样要利用这种高新技术来达到教学内容的传播。通过网络技术,相应的编写人员可以积极地扩充教学资源的广度和宽度,构建优质资源库,将课程教学、思政指导大纲、纳税会计实务专业发展标准以及包含各种思政元素的数字化材料及视频加入其中。新的教材内容自成一个资源体系,以一种更加新颖的、更加便捷的、更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对于数字资源库在纸质材料上的体现,可以通过二维码扫描、网址链接或者微信公众号名称来具体设置,学生可以通过多样渠道进入数字资源库,并且可以自由选择资源内容浏览。

此外,在进行教材设计时,同样可以创建与教材匹配的云端互动平台,在云端平台上不仅可以及时地将优质教学资源向学生发送,同时也可以通过云端互动及时了解学生情况,还可以根据当前社会及行业热点积极组织研究和讨论,对于社会政策和行业发展及时进行剖析,使得学生充分获得行业审查和行情预测的能力。在对教材的更新和改革中,新教材将实现空间上的整体教学,推动“政与学”一体化发展。

四、“纳税会计实务”课程教学具体实施方法

(一)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方法要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时,首先设置实践项目,并在实践项目中发布一系列工作任务,在任务的层层递进中,推动学生专业技能及专业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实践素养的提高,同时在任务的转接中,了解到不同内容之间的相关性,以此来发展学生实践应用中的逻辑化思维。在“纳税会计实务”的课程教学中,以任务驱动来完成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税务知识的掌握、提升税务操作相关技能以及发展执行相关税务工作所具备的职业素养和所要遵循的法律法规。如在具体的“增值税核算与申报”项目教学中,利用任务驱动方法,首先组织学生对于教材上的增值税计算公式进行自主学习,然后设置相关的练习内容锻炼学生计算公式应用能力,之后为学生设置相应的实际工作实践,将学生带入到实际工作操作中,以巩固其操作技能和运算熟练度,并在实际工作中体会相关增值税基本法律法规的限制和要求,进而在一系列的任务驱动下,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职业精神,发展学生诚实守法的职业素养。

(二)案例教学

对于教材中的基本概念以及基础法规条文的学习,往往由于其内容的抽象,而使得整体教学相对枯燥。如何调动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思想活跃,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在课堂开始之初,利用视频或者阅读材料向学生展示专业相关的典型案例,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将案例中的具体行为操作同专业概念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对于基础内容的认知,同时对于案例中需要应用到的实际运算操作,同样可组织学生进行操作练习,使学生巩固相关专业技能,进而促进学生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双重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对“个人所得税核算与申报”项目学习中,可设置与个人所得税计算缴纳相关的案例,对于案例中人物是否规范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行为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借此学习相关的个人所得税税法条例,增加学生的守法意识,同时对于案例中人物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进行实练操作,巩固学生的计算技能,进而在学习了专业知识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责任担当。

(三)讨论教学

在讨论教学中,教师要选择能够引发学生积极讨论的问题来进行题目设置。如选择学生在日常的社会信息浏览中就可观察到的当前社会经济热点,学生接收信息更加及时,同时也能有更多的见解和想法。针对社会热点中涉及到的税务问题,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讨论,在言论自由的同时互相评价和督促,进而促进学生正确税务观念的形成。通过课堂积极讨论,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增加了学生的整体参与,并且在积极讨论的活跃氛围中,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维度的去分析问题,促进其对于相关税务知识的整体把握。同时通过积极讨论,对于学生的团队精神、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创新能力也进行了一定的培养。例如,在进行“其他税种核算与申报”项目中的资源税与环境保护税内容学习时,教师可及时结合当前社会企业资源开采以及企业排污相关的热点新闻,组织学生基于资源税法和环境保护税法的相关条例,对于企业开采和排污行为以及应遵循的缴税行为做出探讨,提升学生的实际问题解析能力,之后再组织学生探讨资源税和环境保护税征收的目的以及相关企业应做出的环保措施,进而发展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自然发展理念。

(四)自主学习

组织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实际岗位操作或者实际问题咨询与处理,来达到对其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的综合提升。开展自主学习,可以不必规定特定的时间,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或者是假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由教师为学生布置学习的主体方向,定制学习的大致目标,由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自主选择活动形式,来进行自我培养。通过这种方法,极大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发展了学生活动开展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意识,并且使学生能够及时地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加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巩固。例如,教师可向学生布置自主学习企业所得税核算与申报内容的教学活动,学生可选择进入具体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也可选择通过向企业专业纳税会计进行问题咨询,来达到相应知识学习和掌握的目的。同时,通过自主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企业所得税实际计算和操作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积累学生的职业经验,并且使得学生意识到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必要相关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社会担当和责任意识。

“纳税会计实务”课程具有强大的专业和行业背景,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课程思政建设意义深远。本文结合当前“纳税会计实务”课程思政的教学现状,提出构建三维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并从师资团队、教学内容、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力求将价值引领贯穿于课程建设之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相统一的目标。

猜你喜欢
实务纳税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建筑企业实施纳税筹划的几点思考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适应纳税新常态 树立为民新理念
ODI实务
FDI实务
从业人员给企业带来的纳税困扰——以一个火力发电企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