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校园文化主阵地建设的基本思路

2022-04-07 12:03陈淑庄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主阵地校园文化马克思主义

■陈淑庄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广东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揭阳 525000)

新时代校园文化主阵地建设体现在学生日常自主管理服务,各类社团和网络阵地的发展、党员团员的培训、同辈教育和职业规划、社区服务和校内外实践基地锻炼等。校园文化主阵地按组织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集中培训,如基层党校(高校党校)培训和团校培训;另一类是分散活动,包括各种社团组织和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学生是校园文化主阵地的主体,校园文化建设参与者包括学校领导班子、学校管理人员和全体教师学生。新时期校园文化主阵地涵盖校园文化建设参与者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大部分领域,明确校园文化主阵地建设的基本目标,坚持校园文化主阵地建设的基本原则,整合校园文化主阵地建设主要模块,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明确校园文化主阵地建设的基本目标

校园文化主阵地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提高校园文化主阵地建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校园文化主阵地建设的基本目标,一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对校园文化主阵地建设的引领,二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驱动,从而实现全员育人。

(一)实现马克思主义对校园文化主阵地建设的引领

实现马克思主义对校园文化主阵地建设的引领,侧重于从宏观上对校园文化主阵地的各个部门、各个群体和所有要素进行统筹规划,集中资源实现效用最大化,从而引领目标的实现。当前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为马克思主义拓展了新视野,给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融入校园文化主阵地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校园文化主阵地建设的教师和辅导员群体、学校管理人员和学校领导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承担着引领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任务,应下功夫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分析成果中蕴含的精神实质,探索将这些精神实质转化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路径和具体对策。一要建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引领要求,统筹学校各部门各主体、教育教学各环节、校园文化阵地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推动理论讲授、素质培养与价值观和道德观、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的培育相结合。二要增强马克思主义引领校园文化主阵地建设的制度保障。结合当下形势了解国家在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最新政策和有关制度,再结合当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需求,探索制度建设需要加强的突破口,进而加强马克思主义对校园文化主阵地建设的指引,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三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统筹引领各部门、确保责任落实和落细。加强马克思主义对校园文化主阵地建设的引领,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下全员参与的责任体系,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特色。

(二)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驱动

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驱动,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微观层面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适应意识形态工作新要求,彰显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汇聚凝心聚力的正能量。“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而形成的、在全校师生中具有集体认可并共同遵循的物质、制度、行为、精神等方面的文化总和”[1]。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驱动,要对日常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梳理,对日常管理服务,各类社团和网络阵地,主持与演讲、朋辈教育、社区服务和党员团员提升培训,校内外实践基地锻炼和实习模拟进行分析归类,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基层党校、团校、主题社团和校园文化活动这几个载体的引领,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着重在内容、工作体系模式、操作模式、建设方式和建设方法这五个方面进行创新。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驱动,要充分发挥党校的生力军引领作用,发挥团校后备军的力量,发挥主题社团活动正面影响,凝聚校园文化活动的正能量。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驱动,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主流意识形态中的主导,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旗帜鲜明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凝聚全校师生的共识和力量。

二、把握校园文化主阵地建设的基本原则

校园文化主阵地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主阵地建设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模式,充分挖掘线上和线下丰富的教学资源。校园文化主阵地建设必须与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服务于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加强校园文化主阵地建设,应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是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格局同步,二是校园文化建设要实现教育内容线上线下的同步,三是校园文化建设要与国家改革创新的实践同步。

(一)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格局同步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与国家发展实践同向同行。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要聚焦国家改革发展实践的最前沿,体现在国家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反映在国家改革发展实践中获得的滋养。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必然反映国家改革创新的实践前沿,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校园文化建设的环境、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者、校园文化建设的服务对象等要素都要随着国家改革发展实践的深化而呈现出新的特点。所以在校园文化内容建设上要体现国家改革创新的实践前沿,才能把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各个要素的客观实际使得所有参与者和建设者能够在国家发展大势中有的放矢,在时代发展进程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比如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中,如何把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成果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在建党百年历史条件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进程中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等。

(二)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教育内容线上线下同步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要体现在国家改革发展实践中的价值所在。结合线上和线下丰富的素材和资源,讲好爱国主义是基于我们国家真的强大,国家强大体现在科技领域、医疗领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方面、体育和民生等,结合实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坚定“四个自信”。讲好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用伟大成就引领学生从切身的感悟出发,增强校园文化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广大师生员工的参与积极性和获得感。增强青年学生对国内外形势的自觉关注、对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自信。讲清楚校园文化建设与国家改革发展具体事件的内在关联是一个关键着力点。例如,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的拓展中,关切党校教育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的相关内容,关注团校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育人体系中意义的相关内容等。

(三)校园文化建设与国家改革创新的实践同步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要反映国家改革创新实践。认识世界发展形势,把握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的伟大成就中,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认真研学最新的理论成果,增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在优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机制上,要总结和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必然规律,尤其是思想文化建设实践的重要规律,使得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建设在相关实践规律的总结中得到拓展和优化。比如,如何创新主题社团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一方面把国家改革创新的实践成果融入社团和校园文化活动,另一方面拓展社团和校园文化活动要凸显国家改革创新的实践主题。

三、整合校园文化主阵地建设的主要模块

校园文化主阵地建设的内容无论如何更新,都不能脱离坚定“四个自信”这条主线。在对校园文化主阵地建设做了开放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基础上,把学生对校园文化主阵地“感兴趣的”“印象最深的”和“觉得最有意思的”调查结果整理归纳,结合坚定“四个自信”的主线,整合成中国之强、中国之魂、中国之治和中国之美四个主要模块。

(一)中国之强

校园文化主阵地建设,一定不能脱离中国当前的国情,要立足当前国内外基本情况讲好“中国之强”。国家的强大体现在众多的领域,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我们国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的担当与作为。从疫情发生到有效控制疫情,再到恢复正常的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我们国家承担了巨大的公共支出。首先,在核酸检测方面,我们国家人口多,人口流动量大。在各大机场和主要高铁站,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做到愿检尽检,免费为乘客做核酸检测,减轻人民负担和顾虑,为防止疫情扩散奠定扎实的基础。其次,在隔离期间,我国承担了大部分的公共支出。根据疫情防控需要,需要隔离的果断隔离。政府承担大部分隔离餐饮和住宿的费用。隔离基本是7~14天,一日三餐和住宿等费用,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才能作为坚实的后盾。最后,抗击疫情物资的支援。无论是疫情刚开始时,举国之力争分夺秒建立武汉方舱医院,保障人民生命安全,还是为控制香港疫情,人力和物资的持续支援;对很多国家给予口罩和呼吸机的赠送和其他有力的支援等,这些学生感触很深,相比之下,学生发自内心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

(二)中国之魂

校园文化主阵地建设,一定不能脱离中国发展的历史。中华民族能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从苦难走向辉煌,就是将中国精神作为兴国强国之魂。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一方面,爱国主义是老话题,也是新话题。爱国主义的教育我们从幼儿园就开始,要讲好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是不容易的。角度要新,以前讲授多是站在要求学生怎么做的角度,应该尝试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学生对爱国主义的哪一个方面有困惑或者犹豫,就从他们的困惑和犹豫讲,把这些真问题剥开、揉碎,找到症结所在,从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去教育和影响学生,效果会深刻很多。另一方面,改革创新是个新话题,也是一个旧话题。新是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的思想时刻都在更新,旧是这个话题一直存在。改革创新,从评价机制、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来看,很多学生认为实现难度大,应尝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每一个学生的实际状况有所不同,能力水平存在差异。在微观叙述时可以结合科学家精神、劳模精神和英雄的事例来引导,效果较为突出。在宏观叙述和举例的时候,也可以结合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如师兄、师姐和校友的创新,这样学生有较为直观的感受,对他们触动更深更持久,激发他们学习的内生动力。

(三)中国之治

校园文化主阵地建设,一定要扎根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中华民族经历5000多年的血雨腥风,能取得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是国家治理。国家能站在世界的舞台,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离不开我们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校园文化主阵地建设要着重做好这几个方面的比较:一方面拿我们现在的状况跟自己的过去比。如脱贫攻坚,可以用剧情欣赏的方式引导学生。《山海情》是反映脱贫攻坚的红色经典电视剧,在与学生分享剧情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看到国家脱贫攻坚的强大决心和信心,也应看到我们脱贫攻坚取得的重大突破,这些都是我们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的表现。另一方面,拿我们跟未来比。校园文化主阵地建设的前瞻性,就是要把握国家未来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重任必然落在今天青年学生身上。当下青年学生成长与国家成长同向而行,学生要校园文化建设中学会处理个体与国家的关系、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个体与他人、个体与自然的关系,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技能水平,才能胜任时代新人的使命。

(四)中国之美

校园文化主阵地建设,一定要着重宣扬中国之美。在前面关于校园文化主阵地建设和“四个自信”的关系一系列问卷调查中,针对一项让学生推荐电影和书目给教师阅读的选项,不少学生推荐的影片是外国的,部分学生推荐的书目也是国外的。推荐书目和电影是国外的,这个本身没有错,但是在对数据做了分析之后,觉得这部分的数据不小,就是推荐的学生不少,这个问题值得重视。重视就要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国家发自内心的热爱。爱我们的国家、爱我们的同胞、爱我们的文化、爱我们的理论和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这些道理学生都明白,转化为行动有些学生犹豫不决。用情境模拟,从学生与家人相处的过程模式进行引导。可以选一个对象,母亲、父亲、兄弟姐妹都可以。从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分享这个对象最喜欢的五个方面,再分享他最厌恶的四个方面。这个过程,学生也会反思,有些学生对家人索取多,从家人身上获得很多,但自己对家人的了解和关心较少,有个别学生还落泪。最后,问学生爱这个家人吗?哪怕前面列出的缺点或者厌恶的方面很多,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选择爱,对家人的爱是无条件的。这个时候我们导向对国家的爱也是一样的,正因为对国家的爱,我们要发现国家的美。国家的美在祖国的大好河山,国家的美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国家的美在灿烂的文化作品中,国家的美在人民的辛勤劳作中,国家的美在我们身边。

新时期校园文化主阵地建设把优秀的文化精神力量影响到整个社会,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彰显主流精神、融合多元个性因素,将独特的文化气息植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校园文化主阵地建设是个动态过程,实效性比较强。充分利用本校或者当地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资源,把中国精神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融入日常活动引领中。用好校园文化主阵地,发挥党校的先锋示范作用,发挥团校生力军的力量,发挥社团的影响力和校园文化活动的活力。用爱国主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成就增强学生对中国制度的理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自己的磅礴之力。

猜你喜欢
主阵地校园文化马克思主义
坚守普法主阵地 五年耕耘结硕果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注重速度深度温度,做强新媒体主阵地——奉化日报社成功运营奉化发布要述
打造学“习”主阵地大平台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议区域广电如何把握舆论主阵地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