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峨山山地优质稻米高产种植技术

2022-04-07 10:38:48李秀海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10期
关键词:秧苗除草稻田

李秀海

(怒江州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云南 怒江 673199)

兰坪县兔峨乡是农业大乡,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小红软米是当地特色、优势水稻品种,也称为红香米、胭脂米。小红软米栽培过程中,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是影响小红软米产量、质量的重要因素。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是提升小红软米产量、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

1 兔峨乡小红软米生产现状

小红软米是兔峨乡特色、优势稻米品种,其特点是红而不糙,口感极佳,烹调方法与其他大米差不多,无需添加糯米或其他精米等来改善口感。同时,小红软米中的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含量要比其他优质白米高许多,其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主要富集在红色种皮中。红色素是其营养丰富的原因,也是具有食疗价值的原因。小红软米以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近年来,兔峨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小红软米产业发展,加大了在技术、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投入和扶持力度,通过珠海市与怒江州的结对帮扶,兔峨乡小红软米打开了省外的销售渠道。目前,兔峨乡小红软米种植面积在400 hm2左右,产量高达250×104kg,已成为带动当地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但是,调查发现兔峨乡小红软米生产环节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小红软米品种混杂退化严重、耕作制度不合理、栽培技术落后、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等,严重影响小红软米产量和质量,降低了种植效益,打击了农户的农业生产积极性。为推进兔峨乡小红软米产业健康发展,推广应用小红软米优质高产重视技术意义重大[1]。

2 小红软米优质高产种植技术

2.1 育秧技术

为达到400~500 kg/0.067 hm2的目标,同时保证小红软米的品质,做好育秧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具体要点如下。

2.1.1 科学选种

种子质量会对稻米产量和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农户要高度重视选种工作。综合考虑当地积温、水稻生育期、降水情况、栽培水平、土壤肥力、水资源情况、病虫害流行规律等多方面的因素,优选经过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审核认定的水稻品种。要确保所选择的水稻种子纯度>98%、净度>98%,发芽率>85%、水分<13%,达到理想的产量和质量[2]。

2.1.2 种子处理

首先,晒种。在晴天上午和下午均匀摊铺晾晒水稻种子,每间隔2~3 h翻动1次,连续晒种6~8 h,打破休眠期,利用紫外线杀菌,提升种子的萌芽率;其次,筛种。将种子放置于盐水或清水中,捞出浮面、半浮面的种子即可;最后,浸种。浸种时可用多菌灵800倍液、百菌清800倍液、强氯精800倍液,连续浸种8~10 h,让种子吸足水分,降低苗期病虫害发生率。

2.1.3 重视催芽

通过创造适宜的水、热、气条件,让种子整齐发芽,保证成苗率。水稻种子催芽时,要求做到“快、齐、匀、壮”,应保证在2 d内催好芽,整齐度达到90%以上,根和芽要整齐一致,幼芽粗壮。水稻种子催芽时,要重点做好“高温破胸、保湿催芽、低温晾芽”等工作,催芽后的种子在自然温度下炼苗1 d,达到内湿外干或种子露白后即可进行育秧作业。

2.1.4 秧田准备

优选地势高,背风向阳,土质肥沃,土壤疏松透气,保水保肥能力强,富含有机质,灌排水便利的酸性旱地壤质土壤作苗床育秧,土壤pH值4.5~5.5为宜。禁止在盐碱地、低洼地、漏风地育秧。选地后整地前,每0.067 hm2育秧田施加腐熟粪尿2 000 kg、过磷酸钙35 kg、硫酸钾6 kg、尿素8 kg,用旋耕机细耙表层土,深度控制在15 cm左右,让肥料深翻入土,然后平整田面,再开沟作畦,畦宽140 cm,畦沟宽35 cm,畦沟深15 cm,长度控制在15 m内,播种前1周,对秧田放浅层水,再用耥泥板踏平畦面并排干水晾板,让其自然干燥,播种前2~3 d用敌克松兑水喷施育秧床消毒,然后等待播种[3]。

2.1.5 播种管理

小红软米播种时,用旱育保姆1包兑水拌种2.5 kg后再播种,播种时应保证均匀性,先播2/3,再用剩余1/3的种子补缺、补漏,完成播种作业后轻压种子,确保种子三面入土。播种后在表层盖上细土和农家肥,厚度控制在1 cm左右。要选择在晴朗天气上午播种,播种后要及时盖种,避免种子被晒伤影响出苗率。播种后在秧床上喷施50%丁草胺乳液600倍液进行封闭除草。最后覆膜,膜四周应用土压牢,避免被风吹起,如温度过高,可覆盖秸秆,达到降温保水的作用。

2.1.6 秧床管理

小红软米播种5 d后,小秧即可出土,此时白天上午9时左右放风,下午5时后封膜,中午高温时间段禁止放风,避免出现烧苗的现象。同时,小秧揭膜后2 d,需在苗床上撒施敌克松,预防立枯病。浇尿素水,加快小秧成长。后期如发现叶片有卷曲现象,可再浇水1次。小秧长出3叶时做好除草工作。移栽前1周配合浇水施尿素作为送嫁肥。此外,要做好立枯病、稻瘟病的防控工作,降低秧苗苗期的发病率,确保秧苗安全移栽。

2.1.7 移栽管理

一般在水稻秧龄达到40 d且长出5片叶时即可移栽,此时水稻秧苗叶片直立、白根多、抗寒抗旱能力强,移栽后有更高的成活率。要合理控制好移栽密度,综合考虑土壤墒情、品种差异等多项因素灵活控制秧苗移栽密度。建议使用机械设备进行插秧,插秧规格为25 cm×10 cm,深度为2 cm,每穴1~2株秧苗,每0.067 hm2稻田基本苗控制在1.8×104~2.5×104株最为适宜率。

2.2 大田管理

2.2.1 查苗补苗

秧苗移栽后大多可成活,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秧苗会无法成活,影响齐苗、全苗。因此农户要高度重视补苗工作。要在查明死苗原因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补苗方法,一般农户可通过移密补稀的方式完成补苗工作,保证秧苗均匀分布,生长平衡,达到齐苗、全苗的目的,为高产稳产奠定有利的基础。

2.2.2 及时除草

杂草会和水稻秧苗争夺水分、养分,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农户应明确除草的重要性,结合稻田内杂草数量、长势、种类,选用适宜的除草方法,如:人工除草法、化学药剂除草法等。人工除草法适用于小规模的稻田除草。化学药剂除草法适用于大规模的稻田除草。要控制好除草剂使用量,避免对水稻产生药害[4]。

2.2.3 水分管理

水稻大田管理中,水分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农户应结合实际情况做好水分管理工作。管水时,要做到浅水栽插,薄水分蘖,确保秧苗根系生长,加快分蘖速度。尤其是机插秧的稻田,禁止淹水过深,避免根系、秧心出现缺氧的现象,导致僵苗死苗。秧苗移栽后,农户应密切留意天气预报,强降雨之前应疏通沟渠,确保降雨前后能够及时排出积水,避免水稻被水长时间淹没。如秧田淹水过深,苗数不足,但水源充足时可排水露田;相反的,水源不足的应适当降低水位,保持湿润灌溉即可,进而有效改善稻田土壤理化性状,提升根系活力,促进秧苗生长。

2.2.4 适时追肥

水稻插秧后施加适量钾肥,促进秧苗早生快发;插秧后4~5 d,每0.067 hm2施加尿素5 kg作返青肥,并用丁草胺防除杂草;插秧后8~10 d,每0.067 hm2施加尿素5 kg+氯化钾77.5 kg+硫酸锌1 kg作分蘖肥;插秧后18~20 d,每0.067 hm2施加复合肥10 kg作平衡肥,此次施肥需结合秧苗长势合理确定,秧苗叶片浓绿时,单施磷钾肥即可;插秧后35~40 d进入幼穗分化初期时,每0.067 hm2施加尿素7 kg+氯化钾7 kg,或直接施加复合肥15 kg作穗肥。此后追肥时以根外追肥为主,重点在于养根保叶。如稻田秧苗叶色偏淡,光照良好,可在齐穗期每0.067 hm2施加复合肥5 kg作壮尾肥,每间隔1周根外追肥1次,连续追肥2次,每次每0.067 hm2用尿素500 g+磷酸二氢钾150 g兑水75 kg喷施,避免秧苗出现早衰的现象,提升结实率,增加粒质量。

2.3 病虫害防治技术

2.3.1 农业技术

第一,科学选种,优选高抗病性水稻品种,同时要保证种子净度、纯度等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第二,妥善处理种子,重点落实晒种、筛种、浸种、催芽等各项工作,降低苗期病虫害发生率;第三,做好育秧管理工作,控制育秧时间,加强播种管理和苗床管理,促进壮苗的培育;第四,控制秧苗移栽时间、密度,避免过度拥挤;第五,做好大田管理工作,重点加强除草、灌排水、追肥等各项工作,提升秧苗抗性;第六,密切留意秧苗长势,及时清除患病秧苗,防止病原菌传播扩散。

2.3.2 物理技术

大棚育秧时,可覆盖防虫网,阻绝灰飞虱对病毒的传播;农户可在稻田四周、田埂上种植一些豆科植物,吸引寄生蜂等益虫,捕食诱杀稻田内的灰飞虱等害虫,减少稻田内害虫数量;利用害虫的趋光性特征,在稻田内悬挂太阳能杀虫灯、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夜间开灯,白天关灯,可有效诱杀二化螟等多种害虫;利用害虫的趋色性,将黄色粘虫板悬挂在稻田内,每0.067 hm2悬挂25张左右,对灰飞虱、蚜虫等均可起到不错的诱杀效果。

2.3.3 生物技术

重视对生物源、植物源农药的应用,包括春雷霉素、井冈霉素、苏云金杆菌、苦参碱、白僵菌等,对稻飞虱、稻瘟病以及稻曲病可起到不错的防治效果。推广应用稻鸭共育技术,农户可选用一些体型较小、觅食能力强、适应性强的山麻鸭等品种鸭,将其投放到大田内自由采食杂草、害虫,减轻病害及虫害对水稻生长所造成的影响。一般每0.067 hm2稻田放养小鸭15只为宜,禁止放养大鸭,禁止放养过多的鸭,避免水稻植株被踩踏破坏。此外,稻鸭共育模式下,应在稻田边设置简易鸭舍,便于鸭子栖息,四周设置防逃网,避免鸭子逃跑。

2.3.4 化学技术

化学防治具有见效快、效果好等优势,但若滥用化学药剂,极易出现药物残留现象,同时也会污染自然生态环境。最好使用高效、绿色友好型农药,严格控制农药使用次数、使用量,交替轮换使用有效的农药,避免出现耐药性,严格执行各类药物休药期制度,防止造成药物残留。如:稻瘟病,可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 g兑水45 kg喷雾防治,每间隔1周喷药1次,连用2~3次;纹枯病,可用75%稻曲纹枯灵可湿性粉剂40 g兑水45 kg喷雾防治,每间隔1周喷药1次,连用2~3次;稻曲病,可用70%纳斯津可湿性粉剂40 g兑水45 kg喷雾防治,每间隔1周喷药1次,连用2~3次;稻飞虱,可用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100 g兑水45 kg喷雾防治,每间隔1周喷药1次,连用2~3次;稻螟虫,可用25%喹硫磷乳油150 mL兑水45 kg喷雾防治,每间隔1周喷药1次,连用2~3次[5]。

3 结语

针对当前兔峨乡小红软米栽培环节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推广应用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掌握高产种植技术要点,提高小红软米产量和质量,促进兔峨乡小红软米产业健康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猜你喜欢
秧苗除草稻田
玉米除草、追肥 记住这些“黄金时段”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5:44
除草记
DA-6对番茄秧苗生长的影响
小麦播种后 除草最佳时间别错过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稻田摸鱼记
“共享稻田”助力 收获多种“果实”
今日农业(2020年21期)2020-12-19 13:52:28
农民
诗潮(2019年1期)2019-01-25 01:34:34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稻草人
基于Meanshift和Hough变换的秧苗行中心线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