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斗争是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

2022-04-07 10:26:42王成娟
党政干部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斗争中国共产党

○王成娟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精辟总结概括了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明确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这一重要论述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阐述的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一脉相承,是贯通历史、现在和未来的重大政治判断,为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根本指引。

一、源于“两个逻辑”的思考

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理论品格和精神特质。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毛泽东在《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一文中深刻阐述了极富辩证思维的“两个逻辑”:“帝国主义者的逻辑和人民的逻辑是这样的不同。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就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这就是人民的逻辑。”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离不开伟大斗争。中国共产党就是在长期斗争中构建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了鲜明的政治品格。

(一)帝国主义者的逻辑:“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

毛泽东曾回忆说,《共产党宣言》《阶级争斗》和《社会主义史》这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刻在他的心中,他就是看过这些书籍以后才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才知道自有史以来就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充满了无数挫折和艰辛。其主要创立者马克思因为反动势力的驱逐,不得不四处辗转、终身漂泊,“我是世界公民”——这是马克思的名言,也是其近乎40 年流亡生涯的真实写照。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就中国近代史而言,“自从一八四○年英国人侵略中国以来,接着就是英法联军进攻中国的战争,法国进攻中国的战争,日本进攻中国的战争,英国、法国、日本、沙皇俄国、德国、美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八国联军进攻中国的战争,日本和沙皇俄国在中国领土内进行的战争”。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诞生,之后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每一步的前进和发展无不面临着与各种敌对势力“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的种种斗争,经历了无数磨难最终才走向辉煌。

(二)人民的逻辑:“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

困难与希望共生,机遇与挑战并存,这是亘古不变的辩证法则。中国革命的历史实践雄辩地证明了这一定律。毛泽东在1935 年12 月的瓦窑堡会议上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面对严峻形势和斗争任务时敢于出击、敢战能胜的革命意志和英雄气概。1939 年10 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又总结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即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正是有了这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支撑,中国共产党才能从大革命失败的血泊中走向井冈山的新生,从第五次反围剿的挫折中走向长征的胜利,从抗日战争的艰难中走向胜利的辉煌,从解放战争的困苦中走向新中国的诞生。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进一步指出:“从现在起,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是世界上社会制度彻底变化的伟大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是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不能比拟的。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同过去时代的斗争形式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伟大的斗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敢于斗争的精神在“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新中国建设者身上彰显,在新时代1800多名将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战的扶贫党员干部身上升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的:“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

社会发展永无止境,矛盾和问题永无止境。斗争作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概念,是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的重要范畴,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固有属性、光荣传统和制胜法宝。

二、斗争从来都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

《决议》指出:“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我们共产党人的斗争,从来都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波谲云诡、国内问题复杂多样,内外部面临的形势越来越复杂。为此我们必须永葆斗争精神,敢于斗争。

(一)要有知重负重的担当

2019 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党的干部必须敢于担当,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无数共产党人知重负重,挽国家于危难,救黎民于倒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民族危亡之痛,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大声疾呼:“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国家积贫之弱,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基本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面对人民生活之苦,邓小平坚定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我们今天面临的环境和考验仍然复杂多变,在新的征程上我们仍然需要增强担当意识、强化斗争精神,逢山开道、遇水架桥。

(二)要有涤浊扬清的勇气

涤浊扬清,就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斗争,这也是贯穿于三个历史决议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1945 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坚持的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出发点是厘清是非、统一思想;2021 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虽然主要着眼于总结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但对前进道路上存在的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充分估量,把党要“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作为和“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并列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提了出来,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在贪污腐化面前敢于刮骨疗毒、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举旗亮剑、在各种风险面前敢于英勇斗争的勇气。

(三)要有自我革命的魄力

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而勇于承认错误是党自我革命的逻辑起点。《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曾指出:“忽视错误、掩盖错误是不允许的,这本身就是错误,而且将招致更多更大的错误。”事实上,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伊始就一直以刀刃向内的斗争姿态和勇气推动兴党强党的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不断取得新成就。一百年来,我们党在自我革命的实践探索中,始终坚持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有自我革命的勇气,是因为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正是因为肩负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才以永不懈怠的赶考姿态和斗争精神永葆风华正茂。

三、在“三个统一”中增强斗争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斗争是一门艺术,要善于斗争。在各种重大斗争中,我们要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人到半路山更陡,不进则退”。如何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时代课题。

(一)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战胜风险挑战中壮大,始终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备豫不虞,为国常道。顺境时能够居安思危,逆境时善于变危为机、化险为夷、转败为胜,是我们党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的重要前提。保持战略定力最重要的是把握正确的斗争方向。1938年4月,毛泽东在陕北公学的讲话中指出:“这个政治方向就是指示全国人民要走的路。政治方向好像是一个人的头,有了头其他各部分才能动起来。”当前,我们最大的政治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唯有坚持这个最大的政治方向,我们才能在各种重大忧患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真正锻造成为疾风劲草、烈火真金。

(二)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

如果说战略定力是斗争方向和原则问题,那么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则属斗争艺术和方法的范畴。在20 世纪60 年代前后,毛泽东多次说过,敌人越凶越不要怕它,但具体到每个斗争的方法上就不同了,就要重视它,这就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斗争方法。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要正确把握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法,洞察斗争要害,牢牢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战略思维上保持乐观、着眼长远,在战术方法上保持谨慎、灵活机动。根据形势需要,准确把握斗争的重点、方法和火候,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三)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

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深刻揭示了斗争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否正确只有到实践中去才能够得到最终检验。具体到斗争而言,为确保斗争取得实效,就要坚持问题导向,遵循斗争规律,掌握策略和方法。斗争是充满智慧的过程,“有勇无谋,大事难成”,盲目蛮干、不循章法,那是匹夫之勇。斗争过程又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只有将伟大斗争化为实际举措,才能行稳致远。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在伟大斗争中有效应对重大挑战、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就必须坚持认识和实践相统一,实现斗争过程与斗争实效的有机统一。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曾这样描述长征:“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这可谓是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最生动写照。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只有赓续红色血脉,发扬伟大斗争精神,才能征服更多的“娄山关”“腊子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猜你喜欢
斗争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4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08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商周刊(2018年22期)2018-11-02 06:05:38
与谎言斗争到底
穿越时空的设问——观看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