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曼青 檀子惠 付春涛
(1.河北美术学院 2.石家庄信息工程学院)
高校教育教学模式正处于社会大变局中,高等教育已进入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全面改革的深水区。“新文科”背景下对学科论域拓展、价值重塑、话语主导、交叉融合、研究范式这五个维度上要求的创新决定了研究课程教学新模式的必要性,模块化教学正是在这种社会新要求下应运而生的。
《城市广场环境设计》是河北美术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景观设计系的专业任选课程。通过在教学环节中植入不同教学模块,使学生了解我国城市广场设计的标准,掌握城市广场环境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巩固和加深对城市广场环境设计理论的理解以及对城市广场环境设计等规范的了解。培养学生调查分析与综合思考的能力,在方案分析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方面得到行之有效的锻炼,并结合实践性的方案设计,使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城市广场环境设计的方法,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出具有一定综合素质的环境设计人才。
模块化教育模式以“MES”和“CBE”两种流派比较具有代表性。我国对模块化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早于“项目化”教学,大概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已经开始进行探索。主要以“MES”“CBE”两种模式为主,前者可以理解为任务模块,以技能培训为核心;后者可以理解为能力模块,主要培养人的执行能力,以适应某种社会职业需要具备的能力。基于我国国情、社会发展大背景、学生学情,本次文章中探讨的模块化教学更倾向于将二者有机结合,并依据相应的参考标准制定出更适合于我国景观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模块,以满足高校及学生日益增长的教学灵活性需求。
课程模块化打破了传统的依据章节次序和学时安排的教学模式,是对一门或者多门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任务进行总体设计,优化知识结构和教学次序,同时结合技能训练进行模块化教学设计。模块化教学是将一个完整的项目模块,划分为几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子模块,并依据模块进行教学。模块化教学设计不仅增强了知识模块内部的系统性、连贯性以及聚焦力,保证学生在完成每一个模块知识的学习后,都能获得相应的专业知识运用的能力。
模块化教学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教育的教学需求。新文科背景下要求高校教育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更新,构建更适合当前社会的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更灵活、更多变,可以进行调整与重组,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使专业优势发挥到最大化,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模块化教学还可以使教学组织更为高效。通过模块的构建与组织,教学内容更为紧凑,结构趋向合理,能够使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环节。
对学生而言,模块化能够为其个性化的塑造提供可能。较小的、灵活的、彼此相互联系的模块比起内容庞大的专业课程来说可以产生更多的组合。一个模块化的教学活动能够把不同领域的能力培养有机地联系起来。
《城市广场环境设计》课程各个内容环节之间独立,呈分割状态。前后课程安排上较为缺乏考虑每次课之间的延展性与扩展性,课程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而是呈现散点状态,使得学生在学习时不能够将知识有效地串联起来,进行知识更深入的理解;缺乏详细的目标导向,呈无目的性。课程教学目标较为模糊,衡量维度较为单一,在“新文科”背景的指导下,课程目标导向应该是多角度的,能够与多学科进行交叉融合,扩展并丰富课程的目标导向。目前的课程仅为完成课程服务,与新时代社会要求脱节。“新文科”的外延和范围大大拓展了,课程教学模式的着力点需从探讨人文社科所涉对象的规律性,转向对社会价值观的重塑。
基于对课程现状的分析,并结合新时代新背景下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建立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社会需求为标准的教学模块单元。根据模块构建标准形成不同的模块单元,在不同阶段的教学环节中植入,以构建标准为导向,进行不同的组合与变化,以适应不同教学内容的需求。
模块单元1:专业理论知识。模块单元1以教学内容为构建标准,理解和运用城市广场环境设计的原则和要求达到的艺术效果,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在结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使同学们了解城市广场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了解城市广场的基本概念,掌握城市广场的设计方法与原则,掌握不同类型城市广场的设计方法。此模块单元的构成元素主要为学科交叉知识,例如设计分析中的统计学、逻辑学、人文地理学;设计表达部分中运用逻辑学、艺术美学等其他学科知识。
模块单元2:技能操作。模块单元2以教学内容、目标为构建标准,培养学生系统设计思维与综合设计能力。着力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设计创意与工程设计知识衔接困难、综合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改变学生对工程技术知识运用的畏惧感,提高设计自信心,从而提高设计创新能力。此模块单元的构成元素主要为二维、三维图纸制作以及表达汇报。
模块单元3:素养价值观。模块单元3以教学内容、目标、社会需求为构建标准,塑造景观设计师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政策导向、法律制度框架内增强学生的价值关怀、理想认同和道路自信。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恪守职业操守,做有责任的设计师,为人的美好生活而设计,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以理性设计的思维思考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矛盾。此模块单元的构成元素主要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景观设计师科学规划思想价值、精神内涵,遵守规划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景观设计师服务人民的职业信念。
这三个教学模块单元有着相互关联、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专业理论知识模块为其他两个模块奠定不可或缺的基本认知基础,主要注重的是学科知识之间的交叉关系,涉及相应理论知识时,不再以单一的学科理论作为基础,而是从多维度视角进行考量,将能够体现的其他学科知识进行串联,逐渐丰富相关理论知识;技能操作模块为其他两个模块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素养价值观模块则是构成其他两个模块教学的最终目标之一,即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不止在知识上、学习上达到一定的深度,更要学会去做一个有温度的人。
课程总体要求:能够创造性地利用专业的基本原理和专业技能分析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能够规划设计针对复杂城市广场空间环境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在设计过程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健康、安全、文化等因素;能够根据任务要求,查阅文献,调查基地环境获取资料,并能够综合分析城市广场空间中的社会、经济、环境、技术等诸多因素的辩证统一关系。
1.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理解和运用城市广场环境设计的原则和要求达到的艺术效果,通过本课程各个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在结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使同学们了解城市广场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了解城市广场的基本概念,掌握城市广场的设计方法与原则,掌握不同类型城市广场的设计方法。
②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系统设计思维与综合设计能力,着力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设计创意与工程设计知识衔接困难、综合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改变学生对工程技术知识运用的畏惧感,提高设计自信心,从而提高设计创新能力。
③思政目标
塑造景观设计师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政策导向、法律制度框架内增强学生的价值关怀、理想认同和道路自信;建立景观设计师法治观念和伦理框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恪守职业操守,做有责任的设计师,为人的美好生活而设计,将广场景观设计、使用者的身心、设计师的担当有机结合起来;遵守景观设计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以设计思维和模型演绎城市发展的逻辑,培养学生的规划科学和创新思维;构建规划师空间正义的价值体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以理性设计的思维思考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矛盾。
2.实施思路
以课程中的“前期场地分析”章节为例。在第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实施教学模块单元1“专业理论知识”模块,通过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如何了解场地空间,运用艺术美学的理论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合理的富有设计感的空间如何塑造,同时加入教学模块单元2“操作技能”模块,训练学生对空间设计的表达能力。第二教学环节中,同时加入教学模块1、2,锻炼学生的设计逻辑思维,在满足其基本功能的需求基础之上再去美化亮化方案,并配以合适的表达技巧,将空间场景表达完整。
3.实施过程
教学环节一:空间表达技能训练。将模块1、2植入表达技能方法、掌握塑造广场空间特色的设计手段,引导学生掌握相关基础信息。教学环节二:空间场景与空间逻辑的专业表达技能训练。将模块1、2植入认知空间价值的经济性、社会性和人文性以及前期方案设计中,训练学生的思考力与判断力。教学环节三:解读基地背景,包括政策、理论分析、问题导向下的规划目标确定。将模块1、2、3植入掌握现状调研的内容深度与成果表现、制定目标地块的系统性调研计划、塑造场地特色,培养良好的审美情感。
了解了如何对空间进行合理塑造的理论知识之后,下发设计任务书,让学生针对实际地块进行前期的调研与分析,提出前期的场地概念设计方案。在分析过程中启动教学模块单元1,引入关于归纳逻辑、人文地理学、统计调查分析理论等其他学科知识进行交叉学科知识教学,使得学生可以构建较为理性的逻辑分析能力,作为后期调研结果的理论基础。加以教学模块单元2开始对需要分析的内容进行图示化转换,同时加强对模块1对理论验证。在上述教学环节中进行偏隐性的教学模块单元3“素养价值观”模块,让学生了解作为景观设计师应有的科学规划思想价值、精神内涵,塑造他们的职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良好的审美情感、职业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
在前期的调研中,由于场地范围没有尺度感,导致学生对一些功能空间的布局显得有些杂乱无章;设计主题的提炼过于简单,直接运用相关图形放置在场地内。对于以上问题需要在课上时着重提及,引导学生如何注意尺度以及对设计主题的思考。在概念方案中,功能与形式哪个更重要,是否要考虑经济性的问题?如何在概念方案中,体现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
专业课程教学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重视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和学生品德的养成,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规划,使其具有正确的“三观”、健全的人格、严肃的职业责任感。以此,三个单元模块在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每部分模块都承担着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模块运用时需要灵活掌握,自由组合,及时作出变化调整,进一步提升景观设计课程模块化教学的授课质量。
本文以《城市广场环境设计》课程为例,用以展示景观设计类课程如何通过教学模块单元的构建与对应课堂教学的实施。在教学过程中,将各个教学模块单元对应不同教学环节引入,并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使得课堂教学更加合理完善,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结合更加紧密,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知识内化,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激发学生对设计类课程的学习兴趣。
模块化教学是打破传统的依据章节次序安排的教学模式,是对专业课程体系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次序进行优化,同时结合技能训练进行模块化教学设计。通过借鉴其他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的成果经验,对《城市广场环境设计》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研究,根据授课思路需求构建三大模块,不仅增强课程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相应的专业知识运用的能力。《城市广场环境设计》课程的模块化教学改革对其他课程的建设也具有指导、借鉴和推广意义。
新文科战略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我们教师要积极适应新时代下的新要求,打破学科之间的固有壁垒,刷新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创新课程体系,不断丰富和修正教学模块单元,以适应社会对青年人的更高的要求,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