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村里茶飘香”主题茶艺创编

2022-04-07 05:23:44莫林丽刘子琪崔雨珩
茶叶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瓜片六安茶艺

莫林丽,刘子琪,崔雨珩

(皖西学院环境与旅游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促进人类历史文明进步与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在新时代背景下,弘扬创新茶文化,推动我国走向茶业强国是每一位茶文化从业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光荣使命。近年来,各类茶艺表演、各级茶文化技能大赛等活动日益增多,在推广和传承茶文化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021年中国(安徽)大学生茶文化创新大赛呈现了众多参赛高校优秀的茶艺作品,其中个人赛一等奖作品《大湾村里茶飘香》紧扣时代主旋律,通过茶艺表演和相关要素的融合,演绎了金寨县大湾村茶产业振兴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本文以此作品为例,通过探究创编构思、解析相关元素,以期为更多的茶文化从业者及主题茶艺的创编提供借鉴与参考。

1 创作背景与主题选择

安徽金寨县大湾村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这里考察时,大湾村还是深度贫困村。总书记寄语当地干部群众,要把老区的经济发展搞上去,让老区的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5年过去了,依托资源优势,大湾村持续推动特色茶产业发展,所在花石乡陆续投资1800万元新建6000 m2集茶叶采摘、体验、加工、休闲旅游于一体的茶厂,解决大湾村以及全乡茶农茶叶销售难题,同时通过实施改革试点工程,让30余户茶农入股茶园经营主体,实现农民变股东。经过全员参与,大湾村奏响了“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的脱贫致富曲。如今,大湾村旧貌换新颜,在2018年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实现脱贫,2020年人均年收入达1.4万元,老区人民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作为土生土长的金寨人,作品演绎者更能理解茶叶作为家乡脱贫致富密码给自己的家乡和家里生活带来的变化,也更容易融入真挚情感。创编作品以时间顺序为线索,设计为双线结构。第一条主题线为明线,通过作者“儿时—求学—择业”的成长经历表达了对茶、对家乡认识和感情的转变:第二条主题线为暗线,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家乡大湾村从昔日的深山贫困村到脱贫攻坚示范村的华丽蜕变。

2 作品要素的设计

2.1 茶品

茶品是茶艺表演的载体和基础,也是决定茶艺表演最终技术成果——茶汤品质的关键因素[2]。茶艺表演中的茶品选用了与作品来源、背景、主题相吻合的六安瓜片。首先,大湾村所属的金寨齐头山一带是六安瓜片的原产地,这里处于大别山区,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水量1200~1300 mm,土壤为黄棕壤,pH值6.5左右,质地疏松,土层深厚,茶园多在山坡冲谷之中[3],生态环境优越,因此所产瓜片在产量、品质、销量上都明显优于传统茶园。其次,六安瓜片源于六安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时代价值。唐朝时六安茶便是畅销茶品;明朝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对六安茶的形态有所记载并称其为茶之极品;清朝时,六安茶被列为贡品,在众多绿茶中脱颖而出成为宫廷常进之品[4];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贡品的六安茶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2016年以来,六安瓜片成为大湾村“茶旅融合”“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的脱贫突破点,茶产业助推了全村脱贫。最后,六安瓜片独有的“拉老火”制作工艺,即将茶在火上一遍遍的过,来回各三步半,翻茶三把半,经过200多个来回把茶烘干,练就了六安瓜片独特的茶香,形成了入口醇美、回味甘甜的滋味,让人不禁想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咏唱,这也正体现了大湾村村民不畏艰难险阻,努力探索脱贫致富之路的初心和勇气。

2.2 茶具

茶具是构成茶席的主体与核心,在茶艺表演中要求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兼具艺术性[5]。作品选用优质玉瓷泥烧制的陶瓷茶具。主泡器盖碗清澈润白、赏心悦目,既不夺茶香,亦不影响茶色,很好地将六安瓜片本身的特性反映出来;公道杯为鹰嘴设计,出水聚拢不断流、水注不散、断水利落,增加了观赏性;品茗杯白净透亮,能够很好的体现茶色更具朦胧的质感,除了晶莹剔透,还有着“类似软玉”的古质温润,杯壁施透明釉,不吸附茶性,杯口不大,较好地聚拢香气,香气消散的速度也会相对缓慢。

图1 茶具展示Fig. 1 Varieties of tea drinking sets

2.3 茶席

茶席需根据茶艺的类型和主题进行布置,为品茗营造一个温馨、高雅、舒适、简洁的良好环境[6]。作品遵循色调和谐统一、器物化繁为简、整体布局流畅的原则,色调以白和绿为主基调,并以水墨作为点缀。底布为两层,底层为米色亚麻材质、表层为白色缎面材质,双层叠加增加席面的质感和色彩的饱和度;白色缎面(面向观众席)上手工绘制了山水、徽派建筑和六安瓜片作为点缀,与大湾村的主题遥相呼应,既增添了视觉的美感,也作为创新元素,深化了主题。底布上方叠加绸缎面料的铜绿+米色银杏茶席,置于桌面,作为台面的横向中心点既体现了茶席的层次感和分区,也可有效保护茶台和茶桌。台面器具类的构成元素共10件,按照“一个中心、两个边界、三条直线”进行布置。“一个中心”是指以主泡器(茶承和盖碗)为中心,放于表演者身体正前方,茶巾放置其后靠近身体方向,公道杯位于茶承左侧,杯口朝向盖碗方向,共同形成一个直三角区域。“两个边界”是指在操作方便、美观的前提下,左右手可以够到的边界。遵循干湿分离、右湿左干的原则,右手边主要负责水的通路,放置烧水壶、茶洗,茶洗隐于水壶正后方;左手边为干区,公道杯左侧为茶则、茶拨,插花选取白色水滴形花瓶,置于左前方,内为红色枫叶,为整个席面增添一丝暖意的同时强调了点面的精巧。“三条直线”是指品茗杯置于主泡器正前方,与水壶、插花成一条直线;盖碗、公道杯一条直线;茶则、茶拨和茶洗成一条直线。

图2 茶席设计Fig. 2 Designs on fixtures for tea serving

2.4 茶服

与传统茶艺相比,比赛中的茶艺表演服饰仪式感更强,在兼顾实用舒适的同时,更加端庄正式[7]。作品中的表演者服装选用中式国风桑蚕丝面料的修身淡绿色旗袍,在款式上,彰显中国传统元素的旗袍兼具了古典意蕴和现代风格,凸显出茶艺表演者的婉约与内秀;在色彩上,使用了加强色,在茶席总体色彩气氛的基础上进行了同类色的加强,在汲取茶文化“清、静、柔、和”的特性下,与主色调白色交相辉映、纯净淡雅,增加了观赏的美感。

3 茶艺的编排与意境的营造

3.1 背景视频

作品的背景以大湾村今昔面貌对比的视频、大湾村青山绿水孕育的茶山风景视频以及2016年4月习近平主席走访大湾村的影像资料为主要素材,配以解说词,让评委和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更直观地看到大湾村的变化、了解六安瓜片优越的自然生长环境以及国家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做大做强产业扶贫这篇“大文章”所寄予的深切期望。

3.2 背景音乐

背景音乐可以提升茶艺的艺术性和境界,创造出清新幽雅的意境,不仅可以让品茶人静下心来品茶,也可以引发品茶人对茶、对茶艺之美、对茶道精神、对人生的思考[8]。作品中的背景音乐选用纯音乐《缥缃醉》并进行剪辑,旋律上,该曲以特有的禅意中国风精心融入些许唐朝典雅曲风元素,细腻优美,音调婉转,有淡泊悠远、虚无缥缈的意境,让品茶人能静下心来,与茶交流,领略茶韵。意境上,该曲原为致敬大唐高僧玄奘法师而作,以玄奘法师排除万难取经归来并耗其毕生精力译经传法为创作思路,以此感激那些将毕生都付诸于缥缃事业的前辈大师们。这与茶艺作品中脱贫攻坚战里永葆初心,发挥先进典型表率和引领作用的先进个人以及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新时代青年们的精神一脉相承。整首音乐很好地和视频背景、茶艺表演、解说词融为一体,激起了人们心灵深处对党、国家的感恩之情。

3.3 茶艺流程

整个茶艺流程时长控制在12~15 min,使用能充分保留绿茶香气的盖碗泡法。为呈现给评委最佳的一杯茶品,泡茶用水为大别山天然山泉水,其富含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元素,用来泡茶更能释放茶叶之清香,体现茶味之醇厚,展现茶汤之清澈。将热水壶置于陶瓷蜡烛温茶炉上方,蜡烛点燃保持水温90℃左右,从而保证茶汤的温度,并在接下来的温杯洁具环节提升壶、杯温度便于激发茶性,维持茶叶独特的香韵。茶水比为1∶50,表演者所用盖碗容量大约为150 mL,因此投茶量控制在3 g,采用下投法,先放茶叶浸润 摇香,随后用凤凰三点头注水冲泡至八分满,30 s左右出汤、分汤。随后奉茶品饮,领略六安瓜片特有的鲜爽风韵。

3.4 解说词

伴着描述家乡大湾村现状的开篇诗:“葱郁杉柏映奇峰,远观大别势如虹。万家山村道路通,千亩茶园绿意浓”,表演者走向茶台入座。随后以回忆叙事和回到当下的方式讲述了演绎者对茶之情感以及人生选择发生的变化。孩提时,“凌晨登山采茶去,正午衣湿不满筐”的场景让我不闻清茶香,只知采茶苦,也萌生了一定要“走出大山”的想法;大学时,中华茶文化这门课让我了解到茶不仅是一片片凝结着民族与时代精华的物质文化瑰宝,对中国人来说,更承载着信仰,这也为我指引了未来发展的方向;毕业时,当同学们憧憬着对大城市的向往,妈妈的一席话和习主席在“七一”讲话中的嘱托坚定了我“走回大山”的决定与信念。从“几片叶子”到“致富密码”,从“深度贫困”到“脱贫示范”,引出茶之内涵,感恩与回馈的文化精神。结尾再次点题,“我愿如茶”,永葆感恩之情,加入到乡村振兴的队伍中去做乡村振兴的践行者。

表1 茶艺解说词Table 1 A verbal presentation for tea ceremony

(接表1)

4 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茶在不同时期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功能,茶之文化、茶之内涵也不断丰富、不断升华[9]。本茶艺创编最大的创新点在于紧扣时代主旋律,着眼身边人身边事,贴近生活实际,突出社会主题。在半年的创编过程中,作品《大湾村里茶飘香》通过实地取景拍摄、与大湾村村民的交流获取灵感和素材,透过茶艺表演,体验茶之内涵,呼吁我辈青年感悟茶之精神,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的队伍中去,为乡村的振兴、为中国茶文化的弘扬、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猜你喜欢
瓜片六安茶艺
解析几何试题精选
安徽六安:乡村直播 “云端”致富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07-28 07:07:20
茶艺
金秋(2020年8期)2020-08-17 08:38:20
茶艺表演的主题表达——以《遇见老白茶》主题茶艺表演为例
广东茶业(2019年2期)2019-06-18 10:24:26
安徽六安:致力打好产业扶贫“特色牌”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1-03 11:39:20
灵山秀水出名茶 六安瓜片甲天下
瓜片记
安徽文学(2017年3期)2017-03-27 16:49:31
基于翻转课堂的《茶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时代农机(2016年6期)2016-12-01 04:07:32
茶艺赶考 谁主沉浮?
茶博览(2016年10期)2016-11-16 07:14:48
吴月娘爱的,贾母不待见的,都是这杯六安茶
看天下(2016年12期)2016-05-21 21:3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