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俊峰, 洪德峰, 魏 锋, 马 毅, 卫晓轶, 张学舜,王稼苜, 唐振海, 吴 涛, 张玉红, 李 栋
(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玉米所, 河南 新乡 453000)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目前我国种植面积约0.42亿hm2,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1]。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 20世纪50年代起玉米收获作业就以机械穗收为主,之后通过品种改良、改进粒收机械等措施,70年代开始全面采用田间机械粒收[2]。近年来,我国玉米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提高较快,黄淮海夏玉米机器播种率已达93%,而机械收获水平约为67%,籽粒机收的比例不足5%[3]。目前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大面积推广的郑单958、登海605等品种普遍具有后期脱水慢、籽粒含水量高、机械粒收破碎率高等缺点,不能满足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要求。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选育高产、优质、耐密、适宜机械化粒收的玉米新品种是今后玉米育种的重要发展方向[4]。新单65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用新美026作母本、新4095作父本选育的高产、耐密、宜适宜机械化粒收的玉米新品种。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一个重要途径[5-6],合理密植是玉米获得高产的关键措施[7-8],本试验探索了新单65的适宜种植密度,旨在为该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以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玉米新品种新单65为材料,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190003。
为探索其适宜种植密度,2019年在河南省辉县市胡桥乡三小营村新乡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设4个密度处理,分别为75 000株/hm2、90 000株/hm2、105 000株/hm2与120 000株/hm2;每个处理种植6行,60 cm等行距种植,行长6 m。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土壤类型为潮土,按一般高产田管理。田间记载按照国家标准,收获中间4行考种计产。
运用 Microsoft Excel 2007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
2.1.1母 本
母本新美026夏播生育期101 d,在黄淮海地区属中熟自交系。幼苗叶鞘紫色,叶色深绿,株型紧凑,叶片上冲,株高180 cm,穗位高75 cm。雄穗分枝1个,花粉量小,散粉期4~6 d。雌穗果穗中大、筒型,花丝红色,花药黄色,个别年份遭遇低温可能出现苞叶较紧,吐丝不畅现象。穗长10~15 cm,穗粗4~4.5 cm,穗行数12~14行,红轴,半硬粒型,品质优良,粒色黄。高抗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茎腐病,易感蚜虫,茎秆坚韧,根系较发达,抗倒能力强。
2.1.2父 本
父本新4095夏播生育期98 d,在黄淮海地区属中早熟自交系。幼苗生长整齐健壮,株型紧凑,叶片上冲,叶色深绿,叶鞘紫色,株高150 cm,穗位高55 cm。雄穗分枝7~10个,花粉量大,散粉期4~6 d。雌穗果穗中大、筒型,花丝绿色,花药黄色,穗长10~14 cm,穗粗4~4.5 cm,穗行数14~16行,白轴,籽粒排列整齐紧密、硬粒或半硬粒,品质优良,粒色橘黄。高抗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茎腐病和黑粉病,易感蚜虫,茎秆坚韧,根系较发达,抗倒能力强。
2.2.1农艺性状
出苗至成熟101 d,比对照郑单958早熟2.5 d。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46.5 cm,穗位高87 cm,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筒型,穗长16.4 cm,穗行数16行,穗粗4.5 cm,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硬粒型,百粒重35.7 g。
2.2.2机收特性
抗倒性达标点占全部试验点的95.5%;适收期籽粒含水量28.6%,适收期籽粒含水量≤30%的点占全部试验点的71.1%。
2.2.3品质及抗性
2018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籽粒容重788 g/L,粗蛋白含量10.77%,粗脂肪含量4.17%,粗淀粉含量73.48%,赖氨酸含量0.34%。经河北植保所2017年和2018年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中抗小斑病,中抗粗缩病,感穗腐病,高感弯孢叶斑病,感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锈病。
2.2.4试验产量
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机收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513.7 kg/667 m2,比对照郑单958减产3.9%。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17.49 kg/667 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13%。
从表1可看出,在不同种植密度下,新单65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时,产量最低,与其他密度处理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在种植密度为105 000株/hm2时,产量达最高,与75 000株/hm2和120 000株/hm2两个处理差异显著,较75 000株/hm2时的产量高11.3%。90 000株/hm2和120 000株/hm2两个密度处理的产量相当,差异不显著。在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时,百粒重显著高于其余种植密度。在种植密度为120 000株/hm2时,行粒数显著低于其余种植密度。各密度间的穗行数差异不显著。
表1 不同种植密度对新单65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
每个玉米品种都有适宜的种植密度,合理调控群体结构,合理密植是玉米优质高效生产的重要措施[9]。王晓乐等[10]研究发现,新单65在90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但与105 000株/hm2时差异不大。本研究结果表明,新单65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密度为105 000株/hm2时产量达到最高,增产显著。在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时,百粒重显著高于其余种植密度。在种植密度为120 000株/hm2时,行粒数显著低于其余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新单65的适宜种植密度范围为90 000~105 000株/hm2,这与王育红等[11]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该品种是国家玉米良种攻关推荐审定的机收品种,具有高产、优质、耐密、宜机收等突出特点,适合黄淮海夏玉米区和京津冀早熟夏玉米类型区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