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红霞, 顾晶晶, 李团飞, 田文仲, 段国辉, 张少澜
(1.洛阳农林科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23; 2.洛阳市科技情报研究所, 河南 洛阳 471003)
洛麦26是洛阳农林科学院2005年用百农AK 58与开麦18杂交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多穗、矮秆抗倒高产小麦新品种。2014年、2018年分别通过河南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7年获得品种权。该品种突出优点为分蘖成穗多、高产稳产性好、矮秆抗倒、综合抗性好、籽粒商品性好,适应性广,年推广面积27万hm2以上。为了充分发挥洛麦26小麦新品种的高产潜力,实现良种良法配套,针对该小麦品种设置了播期、播量和行距等3因素优化栽培试验,旨在为洛麦26科学栽培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试验于2015—2016年度在洛阳农林科学院水地试验田进行。试验地位于黄淮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地力均匀,耕层质地中壤。土壤基础养分详情见表1。
表1 试验地土壤基础肥力
以洛麦26为试验材料,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1],共设3个因素,分别为播期、播量和行距,10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试验设计及因素水平编码见表2。小区面积为13.8 m2(2.3 m×6 m),施复合肥750 kg/hm2,按小区面积计算施肥量,整地后人工翻入。拔节期随灌水追施300 kg/hm2尿素。整个生育期于越冬期和拔节期灌水2次。
表2 试验因子及编码设置
成熟时分小区实收测产,计算单位面积籽粒产量后折算成公顷产量。
采用Excel 2013版软件和DPS 7.0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由表3得出,不同播期、播量和行距配合,洛麦26产量均有较大变化。对播期(X1)、播量(X2)和行距(X3)水平编码与实际产量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
Y=10 189.28-104.01X1-84.15X2+276.37X3-223.02X12-348.73X22-470.27X32-323.94X1X2+197.70X1X3-21.34X2X3
(1)
把各编码值代入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可以得到各处理的回归产量。表3中处理7可达最高产量10 100.43 kg/hm2,三因素分别表现为播期10月5日,播量127.5 kg/hm2,行距22 cm。由此可见,适宜播期结合适宜播量与适宜行距耦合是获得高产的关键。
表3 洛麦26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与产量
为明确各因子各个水平的效应,固定其它两因子为零编码代入二次多项式模型(1),可分别得到本试验中播期与产量(Y1)、播量与产量(Y2)和行距与产量(Y3)的一元二次方程子模型(2)、(3)和(4),把该因子的不同水平编码值分别代入模型,即可得到各因子不同水平的理论产量。结果(表4)表明,变异系数表现为X3>X2>X1,即对洛麦26产量的调控较大的因素是行距,其次是播量,影响最小的是播期。因此,选择适宜的行距、播期和播量是获得高产的关键,搭配合理的行距配置尤为重要。
表4 各试验因子不同水平的产量结果
当X2、X3=0播种日期对产量Y1的回归方程为:
Y1=10 189.28-104.01X1-223.02X12
(2)
当X1=-0.23时,产量最高达10 201.41 kg/hm2,说明在仅考虑播期因素的情况下,洛麦26的最佳播种期为10月12—13日。
当X1、X3=0,播种量对产量Y2的回归方程为:
Y2= 10 189.28-84.15X2-348.73X22
(3)
当X2=-0.12时,产量最高达10 194.36 kg/hm2,说明在仅考虑播种量因素的情况下, 洛麦26的最佳播种量为97.5~105 kg/hm2
当X1、X2=0行距对产量Y3的回归方程为:
Y3= 10 189.28+276.37X3-470.27X32
(4)
当X3=0.29时,产量最高达10 229.88 kg/hm2,说明在仅考虑行距因素的情况下, 洛麦26的最佳行距为22~23 cm。
不同播种期与播种量的配合可得到不同的产量结果,由表5可得到洛麦26取得高产的优化技术方案,播期编码为-0.291 2、播量编码为0.291 2与行距编码为0.129 5是洛麦26产量最高,可达到10 216.22 kg/hm2。即播种期为10月11—12日, 播种量为120.0 kg/hm2,行距为22 cm时,产量达10 216.22 kg/hm2。可以得知,适宜播期、适度播量和适宜行距是获取高产的最佳搭配。
表5 播期播量交互作用对产量的影响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高低关系着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2]。适宜的播期、播量和行距有利于提高小麦的单产[3-5]。对这3个因素的研究也已有很多报道,王福玉等[6]研究了播期播量对强筋小麦济宁16的影响,单玉珊[7]指出,合理的群体需要密度与株型的合理搭配;适宜的行距、适宜的密度可以调节小麦群体构成,影响光合和物质积累[8]。有报道指出,“三密一稀”行距配置可以使小偃503的达到优质高产[9];16.7 cm行距配置375万株/hm2播种密度可以充分发挥兰考906高产潜力[10]。不同冬小麦品种类型,可以选择适合的播期和播量[11],要想充分发挥品种高产潜力,只有适宜的播期、播量和行距的配比[12-13]。
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精确度高,其理论值与实测值之间具有极高的相关性。通过对小麦新品种洛麦26播期、播量和行距的耦合试验,结果表明,播期、播量和行距均对产量有显著影响,表现为行距的影响大于播量大于播期。由此可知,播期、播量和行距各因子的合理搭配才是取得品种高产的最佳栽培模式。在本试验条件下,洛麦26高产的最优配置方案为10月11—12日播种,播种量为120.0 kg/hm2,行距为22 cm,产量最高达10 216.22 kg/hm2。本试验结果,为洛麦26在示范推广过程中充分展示其高产潜力,采取合理的行距密度配置,以及推荐适宜的播种时期,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