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虹
(汕头市卫生学校,广东汕头 515073)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行业发展迅速,但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也频发。受食源性疾病影响,每年国家医疗成本和生产效率损失极大。良好的食品安全意识,有利于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生的概率。食品安全意识是在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下形成的理念,人们在客观、主观因素下产生的外部活动会直接影响行为过程,即良好的食品安全意识可以指导人们产生良好的行为,从而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概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保障食品安全作为“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护生是基层医疗卫生岗位的储备力量,也是实施“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成员,其食品安全意识的高低不仅与自身健康相关,也和今后其能否在基层护理工作中提供更优质的健康服务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分析中职护生的食品安全意识现状,探究提高中职护生食品安全意识的策略,为中职护校的食品安全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的食品安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但从查阅到的文献来看,大部分研究对象集中在大学生、小学生这两个群体,中职护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对其食品安全教育的研究较少。该群体食品安全意识亟待提高主要表现为缺乏良好的饮食习惯、消费行为存在安全隐患、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不足以及不具备维权意识等。
中职护生缺乏食品营养与卫生等相关知识,科学膳食的意识非常淡薄。研究发现,中职生日常三餐的食量和时间经常不固定,容易忽视早餐的质量,用零食代替正餐,用碳酸饮料代替白开水,部分学生有熬夜和吃夜宵的习惯。大部分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的阶段,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容易导致发育不良[1]。①中职护校大多为寄宿制学校,中职护生大多为未成年人,独立性不强,第一次离开父母的严格管束,面对五花八门的食品,自我约束能力差,导致一些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②中职护生的就餐场所主要是学校食堂,长期同一地点的就餐方式容易产生味觉疲劳,有些学校在中餐、晚餐高峰期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快速的服务,外卖逐渐成为学生就餐的热门方式,即使发生腹痛、腹泻等情况也不以为然。
中职护生有时会因为生活费有限或过于节俭,选择价格低廉的食品。中职护生在选购食品时关注最多的一般是口味、价格、生产日期,较少关注食品配料表及营养与否。虽有校内食堂,但中职护生还是会选择外卖或去校外路边摊、小餐馆等消费,并且极少关注就餐地点是否有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等,食品安全意识非常低。除此之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价格便宜、种类繁多、购买方便的食品入驻了网络购物平台,得到了越来越多缺乏食品安全意识的学生的喜爱,成为其购物消费的主要产品。但经调查发现,这些在线销售食品的入驻门槛较低,质量参差不齐,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甚至有些食品网店没有在工商部门进行注册,却因为打着“自制食品”“纯手工”“无添加任何防腐剂”的旗号和精美的包装,受到了广大学生的青睐。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线食品销售存在很多监管真空,已经成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面临的新问题[2]。
关于中职护生食品安全关注度的研究一直在开展,张文卿等[3]的研究显示中职护生在“是否关注食品质量安全”这一项调查内容上,大多数表现为“一般关注、不太关注、极少关注”。中职护生日常学习医学专业知识较多,时间较紧,因此谈及食品安全问题的频率并不高;大多数学生通过网络、媒体报道或同学间口口相传获取热点食品安全新闻事件。有研究发现,很多医学院学生在食品安全事故爆发后才关注食品安全,并存在信息不对称及滞后问题[4]。此外,对于已曝光的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如辣条、奶茶饮品、油炸食品和路边麻辣烫等,大部分学生仍然经常光顾,常常成为食品安全事件的受害者。
中职护生具有年龄较小、文化水平偏低的特点,在购买到不安全食品后维权意识和能力非常有限,加上社会普遍对该群体重视度不够,维权问题显得更加边缘化。当购买到不安全食品时,中职护生会因为胆怯、害羞的心理不敢与经营者交涉,最后自认倒霉、不了了之[5];或者觉得购买到不安全食品只是偶然事件,没有引起重视。大多数中职护生不知道通过哪种途径、如何与政府相关部门联系或投诉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张紫鹃等[6]的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并不会采取任何有效的举措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给食品安全领域非法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之策。根据中职护生食品安全意识现状,分析造成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有中职护校食品安全教育不足、社会的保障及重视程度不高、家庭食品安全教育缺失和自身因素。
(1)学校食品安全课程设计不足。中职护生在中小学生阶段的食品安全课程经常因为应试教育而被一定程度压缩。进入中职阶段,由于护理专业课多,学习时间紧,食品安全课程的内容也容易被忽略,某些课程虽然涉及食品安全知识,但也侧重于食物中毒后的急救措施,对于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很少涉及。食品营养卫生知识与行为习惯养成的内容也大多数整合在体育、生物、化学课中,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基本没有涉及。
(2)食品安全教育工作流于表面。多数学校在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后才对学生进行紧急教育,或在接到上级检查任务后才开始落实教育工作,对于学生的食品安全教育并没有真正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3)食品安全没有形成专门的教育活动体系。中职学校对食品安全的教育方式主要为食品安全知识科普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且通常以文字和图片为主要展示形式,内容枯燥,对自身学习主动性不高的中职护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1)政府在食品安全教育中主导作用不明显。公众的关注点主要在政府的监管是否尽责尽职,而很少关注开展的食品安全教育是否全面。近年来,政府出台了很多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但主要都是以鼓励社区、部门、学校进行食品安全教育这种分散教育模式为主,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是效果甚微。虽然有食品安全监管的部门,但无专门部门负责食品安全教育方面,导致教育缺少保障。
(2)校园周边环境复杂,安全保障难以落实。不良商贩通常抓住学生生活经费有限,推出价格低廉的食品吸引学生来消费,为了牟取暴利往往降低食材质量,导致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无生产许可证的流动商贩由于根基比较深、灵活性高,常常躲过相关部门的整顿,给食品监管造成一定的困难。
(3)目前社会仍存在“普高热,中职冷”的现象。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但由于中职生源大部分还是处于中考选拔的中后段,大众普遍认为中职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强、对未来发展预期不高[7]。该群体得到社会认可度和关注度都比较低,因此食品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高。
(4)网络、媒体有时“以谣生利”或为引起群众强烈反响而对食品安全事件作出不实报道,使食品安全知识本就匮乏的学生产生更多伪科学误区。政府相关部门若没能及时阻止不实报道,防止不透明事件持续发酵,则会使中职护生对食品安全问题认识一直停留在人云亦云的阶段,其负面效应不可低估。
①家长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学生食品安全意识。中职护生部分家长文化教育水平、家庭经济收入较低,接受食品安全教育的频率不高,某些错误的传统食品安全观念对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例如,常吃隔夜饭菜这种节俭行为会给学生带来不健康的饮食消费观念。②部分家长因为工作忙等原因,没时间对中职护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中职护生的家长通常比较关注学生护理专业的学习情况,而常常忽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对孩子的饮食起居通常只停留在“吃饱”“穿暖”的阶段。③有些家长过于溺爱子女,对子女有求必应,甚至对子女要求的某些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也一味迁就,这种养而不教的教育模式严重影响学生健康饮食习惯和消费行为的形成。
①中职护生大多为初中毕业的未成年人,心理发育不够成熟,认知能力和自控能力有限,因此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也比较弱。面对种类繁多的食品,他们容易受到虚假广告影响和群体诱导,发生不理智的购物行为。②中职护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寄宿制的校园生活使同伴关系的影响在这个关阶段显得非常重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家庭的影响。积极的同伴关系会给中职护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群体环境,因此自身选择的同伴关系对中职护生获取食品安全信息及对食品安全意识的影响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基于对中职护生食品安全意识现状的研究,发现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普遍比较薄弱,食品安全知识匮乏,对自身健康不够重视,急需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可以从学校、社会、家庭、个人4 个层面提高中职护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1)加强顶层设计,增设食品安全相关课程。教育政策不断改革,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可以增加食品安全相关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程。例如,增设食品营养与卫生或相关课程的学习,让护生学会如何科学合理膳食,提高食品安全素养,或者增设食品质量安全相关课程,教会学生各种食物中毒的急救措施和预防各类食源性疾病发生的方法。有研究表明,学生食品安全相关知识了解得越多,其安全态度越谨慎,行为习惯越好[8]。对于中职护生来说,增加食品安全相关知识,不仅有助于自身形成良好饮食、消费习惯,也能为家人及未来的患者更好地提供科学指导服务。
(2)食品安全教育应实现常规化、科学化、多样化。食品安全教育是贯穿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是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才快速开展。中职护校应定期通过“食品安全月/周”的形式进行食品安全宣传,不断以“敲警钟”的方式增强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对中职护生普及食品安全教育要注意内容科学化、形式多样化,学校可以通过举办食品质量安全教育相关的班会活动、食品安全知识大赛、食品质量安全黑板报或手抄报评比,成立校园食品安全社团组织等不同形式提高学生食品安全意识;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食堂播放大屏、班级微信群以及小程序等作为媒介,定期传播食品安全知识。内容科学化的同时要注意贴近护生生活,透过有趣的科学实验现象揭露市场食品掺伪的真相,在实践中提高护生对掺伪食品的辨别能力,营造校园食品安全氛围。同时还要利用校外的教育支援,例如邀请校外食品专家开展相关安全讲座;组织护生参观校外食品加工基地或检测机构,使他们了解存在安全隐患的生产加工环节及检测项目;建立家校互动平台对家长进行与学生同步的食品安全宣传,共同提升护生食品安全意识。
(3)加强校园食堂的管理。学校对食堂的重视,也会让护生感觉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食品安全意识。①加强学校对食堂的监管。校园食堂是学生的首选就餐地点,学校应保障食堂食品进货渠道、贮存条件、加工环节及环境卫生的安全,实施台账制度严格把控食材的采购加工环节,以便发生食品安全问题能够及时溯源;当校园食堂采取承包经营方式,应鼓励采取竞争机制选择安全食堂,促进校园食堂的均衡发展。②加强食堂的人文建设。学校食堂要不断优化饭菜口味,增加花样,尽可能满足学生口味,还可以结合中国传统节日推出相应美食,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赋予食堂“家味”,吸引更多学生到食堂就餐,从根本上减少学生叫外卖的频率,降低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概率。③实施陪餐制度及时了解每日餐品价格、质量卫生状况及学生诉求,充分发挥以学校为主体的巡查督导作用;或成立以护生为主体的食品安全小组参与食堂的监督工作,并鼓励护生发现食品卫生问题要及时反馈;或发挥护理专业优势运用所学技能知识向食堂工作人员宣传各种食源性疾病的急救措施。
(4)加强与校外食品安全部门的协作。①中职护校应积极配合所在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校园周边路边摊及无证经营食品店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管整顿,发现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问题时及时向相关监管部门举报。②向食品安全相关部门或专业机构学习,在发生校园食品安全问题时积极寻求专业机构的科学引导与建议,最大限度降低中职护校的食品安全风险。
(5)加强维权意识。学校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这与当前中职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相符的,通过普法逐步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是提高食品安全意识的重要途径。①鼓励学生在购买到不安全食品时积极向食品监管部门投诉,也可以寻求消费者权益协会的帮助,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还可以开展消费维权现场的模拟活动,增强学生的维权意识。②学校可以邀请一线食品安全监督执法人员结合真实案例讲解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维权,不仅能提高中职护生对枯燥的食品安全法律知识的兴趣,也能让他们真切感受合理维权的意义。
(1)建立食品安全教育法律体系。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在食品安全教育方面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在一些相关法律中也只是间接提到或鼓励相关职能部门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政府应加强在食品安全教育方面的力度,尽快出台食品安全教育相关的保障政策,为中职护生食品安全教育提供法律保障。②相关部门应拓宽食品安全问题的维权渠道,在购买到劣质产品时保障学生也能通过食品监管部门、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进行维权,对相关投诉也应有监管和处理时效,不要等发生大规模食品安全事件才进行急救。
(2)强化学校周边食品安全监管。①食品安全相关监管部门应该逐步核查校园周边食品店、餐饮店的经营资格,监管时把校园的食品安全纳入重点范围,定期整顿校园及周边流动摊点,同时将监管结果反馈给周边学校相关部门,避免学生到具有食品卫生安全隐患的地方进餐,从而营造校园周边食品消费安全环境。②全面排查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场所,定期举办食品安全培训,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
(3)网络媒体协同共治食品安全。①网络媒体工作者要不断增加自身食品科学知识,客观公正地报道食品安全事件,不能为了迎合公众做不实渲染,误导本身食品安全知识不多的中职护生,造成社会恐慌。②网络媒体是协助相关部门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的主力军,在发现食品安全问题时,应当迅速和相关部门进行确认,保证把客观信息及时公布于公众。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也是饮食、消费习惯形成的重要场所,在食品安全意识建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①家长应该提高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饮食、消费习惯,在子女中发挥榜样作用;在教育学生勤俭节约的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学生对于价格特别低廉的食品要更关注质量安全问题,时刻养成良好的饮食、消费习惯。②家长要积极参与学校食品安全教育活动,加强家校沟通合作,控制学生零花钱,及时对不良饮食、消费习惯进行 干预。
①中职护生应该提高自身学习食品安全知识的主动性,通过多种途径增强自身食品安全知识,自主养成良好的饮食、消费习惯,不随便在校外流动摊贩购买食物,学会抵制各种没有安全保障食品的诱惑。②多向积极向上、饮食习惯良好的同伴学习,因为同伴的健康的饮食消费习惯、食品安全意识会潜移默化影响个人的行为习惯。③中职护生要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加强护理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联系食品安全知识,争取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提供更好的服务。
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食品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化的工程。中职护生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需要学校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和内部管理,努力争取和借助社会保障和支持,重视家庭教育的同时也不忘自我积极养成良好饮食卫生和消费习惯。只有实现学校、社会、家庭、个人齐抓共管食品安全教育,才能从根本上全面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在新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基层医疗护理工作,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