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祉如
作家津子围专注于东北往事的书写,立足当下讲述东北这片土地的历史记忆,他在历史叙事中挖掘和呈现东北的精神与品格,试图以文学的方式打破外界对东北的刻板认知,重塑外界对东北的想象。
在津子围的作品中我们看到,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间的抗战始终暗流涌动,东北人民在抗争过程中的巨大牺牲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品格不应被历史忘记。而在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很多东北人头脑灵活,行为果敢,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书写了很多商界神话和经营传奇,这些改革的先锋也需要我们铭记。津子围的创作聚焦于东北人在抗战中的挣扎与觉醒,以及世纪之交东北改革的阵痛与拼搏,通过历史的重述还原东北真实的历史面貌,呈现了东北人的抗争意识与改革精神。
津子围对东北人抗日的书写,表现了东北民众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痛苦挣扎以及精神的觉醒,从普通人的角度观察和书写这场战争,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同时也凸显了东北军民在抗日战争中的坚定意志。津子围善于表现普通人在战争中的不幸遭遇,通过这样的书写,呈现抗日战争时期东北人苦难的处境以及反抗的艰难。在《老白家豆腐》中,老白和他的哑巴媳妇在当地知名度很高,人们总是调侃老白和他的媳妇。但是一切在日军入侵小镇之后改变了,当老白回到后沟,想把生了儿子的喜讯分享给大家时,发现小镇里的人变得十分冷漠。他们不再关心别人家的事,整个小镇都被殖民统治的阴霾所笼罩。老白的媳妇怕被日本兵欺负,忍住身体和心理的痛苦,用烧红的炉钩子烫了自己的脸。老俅子的父亲因为发烧,被日本人认为患有传染病,他们用火将老俅子的父亲活活烧死。侥幸活下来的老俅子目睹了父亲被大火吞噬,心中留下了难以抚平的伤痛,并种下了仇恨的种子。在《长在黑发的野花》中,父亲给凤子定了娃娃亲,凤子时常想象与二宝重逢的画面,二宝也给凤子留下礼物,承诺会来接她。但是凤子对于未来的美好想象被侵略者打破了,她被两个日本兵玷污了,并且事发之后还被日本侵略者以风化日军的罪名拘押,凤子从此变得疯疯癫癫。日本侵略者不仅侵占了东北的土地,也给东北人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津子围书写抗战的历史,并没有止步于呈现战争带给民族的疼痛,也呈现了大东北经历创痛后的改变,表现了东北人的觉醒与抗争。在《长在黑发里的野花》中,凤子的悲剧给村民以巨大的精神冲击,让其认清侵略者的邪恶本质,并以眼还眼,给敌人致命一击。为了报复日本兵的恶行,有人挖空了桥的路基,使日本人运送弹药的火车脱轨。在《老白家豆腐》中,日本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在老俅子这个东北少年心中埋下了巨大的仇恨,让他心中燃起了复仇的火焰,使他在恰当的时候,对侵略者发起了勇敢的冲锋。老俅子在老白和日本移民比赛做豆腐的过程中,在豆腐中下药,试图毒杀这些恶魔,为父报仇。在《十月的土地》中,作者讲述了从民国初年到抗战时期发生在东北的故事,作品将章氏家族的命运与民族抗战史相结合,还原了东北大地的这段峥嵘岁月。章家从关内来到东北,披荆斩棘,开荒拓土,土地赋予他们在艰难岁月中无惧无畏的底气。当日本关东军侵略东北时,不仅侵占东北的矿产,也占有东北的土地,这让章家失去了生存的保障,章家人对土地的坚守成为他们抗日的动力,家族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们为土地而战,章家的孩子纷纷参加抗日队伍,用生命捍卫自己的土地。
《裂纹虎牙》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民间英雄的抗日传奇。小说中,日本人在“围剿”抗日队伍的时候,撞到了当地的猎户常佩祥,将他带回镇子上打断了他的肋骨,常佩祥奄奄一息,被赎回来之后含恨而死。面对日本侵略者对亲人生命的肆意践踏,常佩祥的养子狗剩儿展开了他的复仇。他袭击日本兵营,将日本军官在家中暗杀,在火车站击毙日本站长和伪满警察。日本宪兵队曾多次对狗剩儿进行“围剿”,但都失败了,并且损失惨重,狗剩儿的传奇事迹在山民间流传。后来五个神秘的日本狙击手来到细林河,他们设计了五套“围剿”狗剩儿的计划,经过三天的战斗,狗剩儿给予敌方重创后英勇牺牲。小说以民间传奇的方式讲述了抗日英雄狗剩儿的抗日事迹,表现了东北民众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英勇反抗。
《在河面上行走》讲述了一群特殊的东北人的抗战。小说的主人公马麟是一个吸食大烟的落魄少爷,他在街上看到抗日救国军的队伍,被这种爱国精神感染。马麟决定参军,并动员了一群烟友共赴国难,这些烟友纷纷响应,他们希望加入救国军去改变别人对他们的看法。之后“秧子”们也加入马麟的队伍,这支队伍中有街头上扎纸活儿的,有卖豆腐的,还有算命的和要饭的……他们不是训练有素的抗日军人,只是普通人,其中还有无所事事的烟鬼和乞丐,但他们却在掩护救国军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秧子”特别抗日队在与日军对战时,面对日军雨点般的炮弹时万分恐惧,但他们没有退缩,在战斗中慷慨赴死。津子围在抗日战争的书写中没有着意刻画正规军队,他将目光投注到那些普通人身上,还将目光放在那些曾经遭人唾弃的烟鬼身上。这些人参与抗日行动并不是出于明确的爱国觉悟,而是被社会上的抗日氛围所感染。通过这样的书写,津子围表现了彼时东北大地上普遍的抗战意愿,表现了东北人守护家乡的勇气与热情。
近年来,在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东北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失意与伤痛被反复书写和表现。实际上,东北人并不拒斥改革,而且乐于接受挑战。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有众多东北人勇敢地接受时代的召唤,积极地投身到改革开放的浪潮之中,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津子围就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这样的人物,正是这些勇敢的人物,为东北的发展做出了许多探索,取得了很多成绩,书写了很多传奇,使东北的社会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津子围的《我家的保姆梦游》,书写了机关处长林大辉的创业故事。原来在机关当处长的他,生活顺风顺水,波澜不惊,但他不满于机关刻板单调的工作,希望到企业接受历练。在成功接手之后,他励精图治,积极清理工厂的债务,对工厂的生产和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并联络外商以建立新的销售网络,以图工厂销售业绩更进一步。作为工厂的管理者,他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为工厂招商引资,采取一系列措施,希望为重机厂注入新的活力。虽然最后工厂积重难返,他的改革无力回天,但他积极的探索精神和坚定的改革信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津子围的长篇小说《残局》,以90年代的经济转型为大背景,以机关科员吴文翼的下海经商为线索,描摹了在经济转型中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主人公吴文翼不甘心在机关过那种无所事事的生活,毅然脱离岗位,下海经商,投身各种商业活动,对外贸易、“对缝儿”、海外投资,驰骋于改革的年代,遨游于莫测的商海。虽然主人公没有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但他的尝试与探索展现了东北人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敢为人先的气魄和胆量。当然,津子围的冷静和理性决定了他不仅表现了东北人在商场中的积极姿态,也揭示了商战的残酷和改革初期商界的混乱——一些人在商海中变得一无所有,一些人在商海中丧失了自己的良知。津子围对改革年代的呈现是全方位的,有激情澎湃的一面,也有波涛汹涌的一面,有的人物对金钱痴迷追逐,有的人物在生活中纵情声色,也有人在商海中积极进取、敢为人先。可以说,《残局》客观地记录了商品经济浪潮中东北社会的状态,以及东北人的生存状态,是东北改革年代的历史见证。小说在展示真实的商场生态的同时,也展现了东北人积极探索、奋勇向前的改革精神。
相比《我家的保姆梦游》和《残局》中主人公拼搏之后的惨淡收场,津子围的《残商》则表现了东北人在商场失利后的顽强与重新起航。《残商》以主人公曾思铭、杨萦等在改革开放时进入商海打拼的经历展开故事的叙述,他们以敏锐的商业嗅觉去发现商机,并且为之持续地努力。尽管他们拼搏的过程充满荆棘与坎坷,结局也不尽如人意,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心中的梦想。小说结尾处,他们重振旗鼓,燃起了成功的希望。津子围在小说中塑造了在商海中奋力前行、百折不挠的东北人形象,并且在结尾表明了光明终将取代黑暗的美好愿景。
津子围以客观理性的眼光去记录和还原抗日战争时期和世纪之交改革过程中的东北大地,他以文学的形式呈现这片黑土地的落寞与荣光,不仅表现了抗战和转型时期东北的艰难与疼痛,更重要的是表现了东北人保家卫国的抗争意识和努力奋进的改革精神,塑造了众多在压迫中无所畏惧的反抗者形象,以及在商场中奋勇拼搏的奋斗者形象,展现了东北人在抗日战争中英勇奋战的一面,以及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积极进取的一面,对重塑外界对东北的想象做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