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伟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与逻辑分析法等,厘清我国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现实困境与发展机遇。研究认为:阳光体育运动是推进“体教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促进“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形成的重要抓手,是构建“教会、勤练、常赛”育人模式的重要途径;存在着竞赛形式僵化、组织管理缺位、制度保障乏力、督导评价缺失、“课程化”设计滞后等现实困境;以“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为切入点,借鉴其结构模型,构建“四位一体”的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治理体系,包括项目内容体系、运行保障体系、信息管理体系、督导评价体系以及制定一份体育第二课堂成绩单,优化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路径,提高学校体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关 键 词学校体育;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阳光体育活动;体教融合;多元治理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2)01-0124-06
WANG Junwei
(Yuanpei Colleges,Shaoxing University,Shaoxing 312000,China)
Throug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interviews and logical analysis to clarify the realistic dilemma and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of Sunshine Sports at colleges in China.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Sunlight Sports is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cultural education", is a important form of the "three-wide education" work pattern, is to promote "churches, practice, often" education pattern formation of important way. However, it also faces some dilemmas such as rigid competition form, absence of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lack of system guarantee, lack of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and lagging of "curricular" treatment.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can be adopted as follows: Taking "the second classroom transcript system"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model to build "four-in-one" the school sunshine sports development system, including sunshine sports project system, work together to run system,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he supervision evaluation system, and the second classroom to have a sports report card, and optimizing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sunshine sports, as well as improving the modernization level for governance system and management ability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the second classroom transcript system;sunshine sports;integ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cultural education;multiple governance
2006年12月23日教育部、國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阳光体育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希望通过第二课堂的抓手作用,吸引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形成全员参与的体育锻炼风气,提高体质健康水平。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健全体育锻炼制度,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运动,定期举办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组建体育兴趣小组、社团和俱乐部,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常规课余训练和体育竞赛”。这两个文件相呼应,既是对阳光体育的完善与升级,也为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确立目标,指明了方向。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之外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在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效,2018年8月5日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要求“面向全国高校推广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以下简称成绩单制度)。成绩单制度是借鉴第一课堂育人机理和工作体系,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学生第二课堂的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整体设计高校共青团工作内容、项目供给、评价机制和运行模式。具体是指“4+1”系列制度安排,包含了“课程项目体系、记录评价体系、数据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四个体系和一个产品即成绩单”,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升级版。“其主要功能是对学生的课外活动经历与成果进行数据收集,构建可以客观反映学生在校成长发展的大数据体系”。其让第二课堂活动过程看得见、成效可量化,是融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粘合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共青团中央自2016年在北京、江苏两个省份,36所高校进行了为期2个学期的试点工作,并于2017年底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得到众多学校的积极响应。《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就明确要求:“通过探索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等途径,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提升综合素质。”阳光体育运动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绩单制度的贯彻与落实,有助于加强体育部门与基层组织的工作联系,提升学校体育综合管理能力与服务水平,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制度化、系统化与规范化发展注入新动能,让其价值发挥有了着力点。
1 新时代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机遇
1.1 ;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促进“体教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2020 年8月31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学校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训练和竞赛活动,扩大校内、校际体育比赛覆盖面和参与度”。阳光体育运动作为我国早期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实践,其实施办法同样规定,通过广泛开展学生体育集体项目的竞赛,不断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让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形成全员参与的体育锻炼风气。不难推断,这两个文件作为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决策,在目标要求和内容形式上相辅相成,都坚持“健康第一”的育人理念,强调第二课堂的育人功效。
一方面,阳光体育运动主张广泛开展竞赛活动和课余训练,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与爱好。“而激发兴趣和爱好是入门阶段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发展目标,且逐步培养身体素养、健康行为和体育情怀”。青少年一旦产生体育兴趣与参与意识,便会保持运动粘性,而这也是从体育“青铜”到“王者”的启蒙阶段。同时,阳光体育全员参与的运动主张,可以最大程度发掘体育苗子,选拔竞技体育人才。如苏炳添就是在初一的学校田径比赛中表现优异,被其体育老师发现短跑天赋的,此类案例不胜枚举。另一方面,阳光体育对学生个人的要求是: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至少掌握2项运动技能,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如果学校体育里每个孩子都学会一两项、两三项运动技能,又能够经常性地参加竞赛,那么我国优秀竞技后备人才将是源源不断的,中国竞技体育水平也会不断地提高”。《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健康发展的意见》的出台是我国体育、教育事业不断深化发展的结果,也是国家做出的重要顶层设计,是我国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风向标。阳光体育要借着这股“东风”,把体育“阳光”与更多的学生发生“光合作用”,助力他们成才成长。
1.2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促进“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形成的重要抓手
“三全育人”旨在把所有的育人力量和育人资源充分调动起来,通过内部各个要素之间以及内外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构成育人系统,推动各方力量同向同行”,把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全过程。成绩单制度就是基于“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一项第二课堂教学改革内容,它强调通过创新机制设计,凝聚“三全育人”合力,推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有机结合,搭建第二课堂全方位育人平台,提升育人实效”。
阳光体育对学校的要求是:通过开展体育竞赛、课外文体活动、学生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建设等,让学生走出宿舍、走向运动场、走在阳光下,都能参与到运动中去。陽光体育运动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形式,活动内容广、参与人员多、持续时间长,仅靠单个部门的一己之力很难组织实施。《阳光体育通知》自颁布之初就联合党政多部门共同下发文件,并成立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领导工作小组,要求建立各相关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各级各类学校成立由校领导牵头、校团委、体育教学单位、学生处、各二级分院等共同组成阳光体育领导工作小组,共商共议,打造同向同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格局。显而易见,阳光体育运动不仅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学校“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抓手。它将学生体育第二课堂活动和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相结合,突出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方位和协同化,有助于加强学校体育教学单位与各行政部门的工作联系,提高工作效能,是学校体育工作协同治理,将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纳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全过程的重要实践。
1.3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构建“教会、勤练、常赛”育人模式的重要途径
《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意见》要求:“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要围绕‘教、练、赛’来推进,强化课外锻炼、建设常态化的学校体育竞赛机制。”《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提高了对体育课程教学和学校体育在提高运动技能方面的要求,而“教会、勤练、常赛”则是实现这一目标任务的必要途径。“教会”是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勤练”是巩固技能,“常赛”则是运用和提高技能。构建课上教会、课下练习、巩固、提高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体教融合的核心环节,是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阳光体育对学校的要求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教学相结合,要制订和实施体育课程、大课间(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一体化的阳光体育运动方案,要创新体育活动内容、方式和载体,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近年来,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领导工作小组的组织策划下,开展了“校园阳光足球班级联赛”“阳光体育雪战”“体测联赛”等不同类型的竞赛活动,以赛代练、以赛促学,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优化了学校体育竞赛环境。2019年浙江省首次将广播操、拔河、集体跳绳、趣味拓展等项目纳入到省大学生运动会中,举行“阳光项目”竞赛。“与大运会的其他比赛项目不同,阳光项目比赛富于趣味性,并要求参与对象必须是注册学生运动员以外的普通大学生,充分体现了活动的广泛性,激发了普通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热情”,具有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2 高校阳光体育运动治理体系构建
随着“三全育人”“体教融合”等教育理念的深入发展,第二课堂的育人功效日益得到重视。第二课堂的价值回归,让成绩单制度得到快速响应与落实,阳光体育运动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必与成绩单制度发生“化学反应”。借鉴成绩单制度的结构模型,移植其内容体系,从项目供给、运行保障、信息管理、系统评价、价值应用等5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构建阳光体育运动健康、可持续的治理体系。
2.1 构建分门别类的专项化项目体系,为阳光体育运动夯实内容基础
阳光体育自实施以来,各级各类学校按照政策指示与要求,开展了大课间操、校园体育竞赛、体育社团活动等形式各异的体育课外活动,对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丰富校园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缺少系统的归类与整合,致使阳光体育运动内容凌乱、形式松散,不易于系统评价与效果认定。所以,对学校体育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功能性划分与成绩单制度进行有效匹配,成为阳光体育体系化建设的首要环节。
体育第二课堂是在体育课堂之外开展的与体育相关的各式活动,涉及内容丰富,活动范围广泛,除了常规的体育竞赛活动与体育参与活动,还可以划分为体育测试类,提高身体健康水平;体育管理类,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领导能力;体育实践类,培养学生体育应用能力、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等,是学校体育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和管理育人的集中展示(见第127页表1)。
2.2 构建系统全面的多层次运行保障体系,为阳光体育运动提供发展动力
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实施不仅需要物质基础作为支撑,更需要完善的制度机制予以保障。如何协调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并形成教育合力,是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决定因素。
首先,完善制度机制。一是建立目标责任制度,将阳光体育运动纳入发展目标规划,上级教育部门做好统筹规划,与学校负责领导签署“军令状”,明确责任,提高学校的重视度。二是完善督导监查制度,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对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定期督导与随机抽查,尤其是要对学校开展的体育赛事、体质健康测试、体育社团活动等活动进行抽查、评估与反馈,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提升实施效果。三是建立评估奖惩机制,将学校阳光体育的开展情况定期上报、按活动积分进行成绩评比,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对不作为的单位进行约谈、惩戒,打破“吃大锅饭”的工作局面。四是建立校内外协同互助机制,校内,成立校长负责制的管理机构,明确团委、体育部、学生处、各二级院系等部门工作职责,整合部门资源,打造多部门协同育人的工作闭环;校外,建立“结对”互助关系,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好的学校在经验、组织、资源上指导帮助开展落后的学校,如在“阳光体育雪战”上,北方学校可以对南方学校给予指导帮助,通过校际间的精准帮扶,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的整体“脱贫”。五是建立融合发展机制,将阳光体育运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把运动队训练、体育竞赛、俱乐部或社团活动与体育课堂教学相融合,进行课程化处理,认定成绩,授予学分,制定配套实施方案、办法、计划等,对接体育课堂教学。
其次,提高物质供给能力。一是设立专项基金,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持续时间长,涉及人员多,要有专项资金作为保障,要专款专用,精准投放。同时,通过拉赞助、活动输出等,提高自身造血功能。二是场馆建设上,严格按照《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条例》的师生占有率进行标准化建设,并通過信息化管理,提高利用率。三是通过校外人员请进来讲学授课,校内教师走出去访学培训的双向施策,缓解师资短缺的困局,提高教师的竞技水平。
2.3 构建便捷高效信息化管理系统,为阳光体育运动提供技术支撑
“智慧教育”为学校教学与管理提供新的运行空间。成绩单制度运行管理平台,就是为第二课堂量身定做的“智能管家”。目前主要包括共青团中央推广的“到梦空间”、省内统一提供和学校自主开发3种系统,它们都是通过系统平台进行信息发布、过程管理、监督考核、评价认证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情况。“大数据挖掘技术可以获得学生锻炼的基本需求规律,同时,也可以发现参与锻炼很少的学生的结构,可以有针对性地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帮助学生合理规划第二课堂活动,是阳光体育运动制度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随着成绩单制度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发或引进了体育第二课堂系统平台。诸如华南农业大学开发的阳光体育管理系统,建立以绩效为核心的考评机制推进学校阳光体育工程建设。武汉大学引进团中央“到梦空间”管理平台,成功匹配成绩单制度的系统布局,并与学校的教务网络系统联通,实现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有机统一。浙江大学自主研发的体育竞赛管理系统,通过“云健身”“约战平台”“在线预约”等系统平台,实现学生自主报名、自主比赛。这些都是学校体育第二课堂信息化建设的典型案例。
2.4 构建多元立体的指向性评价体系,为阳光体育运动提供目标引导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指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评价和激励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影响中国学校体育未来发展的决定要素。”阳光体育运动要获得发展动能,必须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而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建立教师评价机制。一是把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情况作为校长业绩评定的重要标准,建立以校长负责制的工作组织领导机构。二是把阳光体育工作纳入各级部门考核范围,与院系年度考核挂钩,激发各主体的潜力。三是将教师指导学生运动队训练、社团活动、体育竞赛等计入工作量,在绩效工资、职称评定、推优评选上给予政策倾斜,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其次,设定学生成绩认定办法,将运动队训练、体育俱乐部及社团活动纳入到体育课程体系中,根据考核结果授予相应的学时或工时,用学时换积分,用积分换学分。各学校可根据自身办学条件与发展特征,探索将积分、学分评价结果与优秀干部、综合能力测评、入党、保研等挂钩,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2.5 制定主题突出的应用性成绩单,为阳光体育运动提供价值证明
第二课堂成绩单真实记录学生的活动参与情况,是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全息影像。成绩单的生成一方面可以整合现有的第二课堂资源,把相关数据汇总,记录学生的全过程成长经历,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其全面成长成才,可为学校体育工作开展提供决策与支持,为就业、升学、推优等提供依据与参考。
阳光体育运动成绩单在设计时,依据项目分类,可分别设计参与类、竞赛类、体测类等不同主题类型,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首先,坚持全面性,学生参加了哪类活动,获得多少积分、学分,竞赛取得什么成绩、排位、等级等,让成绩单切实成为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真实见证与全面反映。其次,强调操作性,通过手机、移动终端等可自行查询、下载、打印。最后,注重应用性,要不断宣传推广、探究整理成绩单的使用价值,将其作为工作就业、升学保研、评奖评优的重要支撑材料,提高影响力。
3 阳光体育运动治理机制的创新实践
阳光体育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的学校体育目标实现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以下以绍兴文理学院阳光体育运动组织开展情况为实践案例,具体阐述阳光体育运动治理机制的形成与发展。
3.1 从单一管理向多元治理转变,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学校体育工作格局
“治理是指各种公共或私人組织、个人或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强调多元主体的参与”。提高阳光体育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首先,要坚持协同思维,形成教育合力。成立阳光体育工作小组,负责体育第二课堂建设,体育教学部负责运动队训练、体育社团指导;校团委实行“校级团委、院级团组织、班级团支部”的三级管理,负责赛事宣传、组织报名等工作;学工部统筹院学生会、体育社团、体育骨干营等,负责赛事的组织协调、监督反馈、成绩总结等,各部门同向同行,协同联动。其次,加强对外合作,吸纳和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与市体育局、各单项体育协会合作,开展学生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段位制等级培训等,并聘请当地武术非遗传承人进校授课,弘扬传统体育文化;与市水上运动中心合作,聘请教练员,开设龙舟、皮划艇、浆板等选修课,组建水上运动俱乐部;与周边学校合作,建立高教园区体育教师发展联盟,坚持师资互通、场地共享,共同推进学校体育课程建设、竞赛体系建设和竞技人才培养。同时,坚持成果共享,每年举办的校园马拉松活动都会邀请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校企合作单位人员、校友、学生家长等共同参赛,既促进了学校与政府、社会、家庭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对学校体育工作也是一次检验与宣传。
3.2 深化阳光体育项目的文化内涵建设,为学校体育“立德树人”建设提供重要补充
“只有‘常赛’才能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实现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的目标”。无竞赛不体育,通过举办校运会、趣味运动会、校园吉尼斯挑战赛、体育社团活动周、新生杯球类联赛等不同类型的竞赛,实现“周周有比赛,月月有活动”的赛事体系目标,丰富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体育文化节开展的“开学第一堂体育课”、体育颁奖典礼、校园“体育达人”评选等大型集体仪式活动,通过宏观叙事的组织形式,激发了学生的体育热情,奠定了学校体育人文基调。嫁接校团委开展的“红色电影进校园”“信仰的力量”等活动,组织集体观影《夺冠》《一个人的奥利匹克》等体育类电影;邀请谢震业、孟关良、俞觉民等绍兴籍体育名人进校讲座,培养体育精神,厚植爱国主义。该类主题活动也被评为校级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案例。
3.3 优化信息系统平台建设,为学校体育服务管理提供重要决策
随着成绩单制度的深入发展,诸多高校相继开发或引进了体育第二课堂信息系统平台。2015年校阳光体育工作小组联合网络建设与发展中心,开发“元培青年”公众号,并成立了数据应用中心,重点开展体育第二课堂大数据挖掘、研究与应用工作。通过对阳光体育活动项目、时间、数量、性别特征等进行统计分析,为学校体育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2019年对公众号进行了系统优化升级,可以开展线上报名、竞赛、培训、场馆预约等,实现自动记录竞赛成绩、参与排名和认定积分,备受学生推崇。2020年举办的校园马拉松活动,通过系统平台顺利完成了赛事的宣传、报名、编排、统计等工作,参赛人数达3 000余人,创历届新高。
3.4 强化成绩单的价值应用,为学生评奖、推优、升学提供重要依据
体育成绩单是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各类体育活动的记录和证明,是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全面呈现。首先,根据学生参加的阳光体育项目类型,设定系统全面的成绩认定与转化办法,诸如参加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达到良好可获得0.5个学分,达到优秀可获得1个学分,参加体育社团活动、运动训练的,可根据训练次数、活动时间等获得体育课成绩5~10分的加权分,亦或可以获得相应积分,当专项积分达到60分可转化1个学分。完成规定的校园阳光长跑任务,每学期男生90公里、女生70公里,可以获得体育课成绩10分的加权分,这些举措成为吸引学生走向运动场,加入训练队的重要法宝。其次,提高体育成绩单的“含金量”。针对运动能力突出、活动表现积极的同学,特设体育专项奖学金,授予“体育之星”“体育达人”等称号,竞赛成绩特别优异的可直评学校学生最高荣誉“卓越奖学金”奖,而体育成绩单则是主要依据。自2012年以来,鼓励和指导有体育特长的普通学生跨专业考研,至今已被上海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等众多高校录取30余人,体育成绩单在学生研究生复试时发挥了重要参考作用。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担当。阳光体育作为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部分,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丰富校园文化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的目标指引下,借鉴“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体系、通过活动内容归类、制度体系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参与主体评价指标构建和运动成绩单设计,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可监管、结果可量化,提高学校的重视程度、教师的能动性和学生的参与率,让阳光体育“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运动主张更深入人心,真正成为“强健体魄,文明精神”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EB/OL]. (2006-12-20) [2020-12-1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38/ s3276/200612/t20061220_80870.html
[2]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EB/OL]. (2020-10-15)[2020-12-08]. http://www.gov.cn/xinwen/2020 -10/15/content_5551609.htm
[3] 李立红. 团中央学校部负责同志就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答记者问[N]. 中国青年报,2018-07-05(03).
[4] 李娇楠. 高校共青团“第二課堂成绩单制度”在实践育人中的运用与启示——以武汉大学为例[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2):87-89.
[5]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EB/OL]. (2017-04-13)[2021-01-10]. http://www.gov.cn/zhengce/2017-04/13/content_ 5185555.htm
[6] 体育总局 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EB/OL]. (2020-08-31) [2020-12-21].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 -09/21/content_5545112.htm
[7] 柳鸣毅. 体教融合目标新指向:青少年健康促进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J]. 体育科学,2020,40(10):8-20.
[8] 王登峰. 完善学校体育制度体系和治理机制[J].中国教育科学,2020(3):96-102.
[9] 董秀娜,李洪波. 高校“三全育人”协同机制构建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2020(8):148-152.
[10] 周国桥. “三全育人”视阈下高校第二课堂育人的创新探索[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5):52-54.
[11] 毛振明,于素梅. 思考解析“教会、勤练、常赛”——“体育走班制教学”是保障“教会、勤练、常赛”的正确教学模式[J]. 体育教学,2021,41(1):4-9.
[12] 中国教育在线. 浙江省第十五届大学生运动会“阳光体育项目”比赛在浙江理工大学举行[EB/OL]. (2019-04-28)[2020-12-10]. https://www.eol.cn/zhejiang_ news/201904/t20190428_1656586.shtml
[13] 戴霞,谢戴西,秦春波,等. 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课程环境的优化配置——以深圳大学为例[J]. 体育学刊,2015,22(6):75-79.
[14] 李彤.“成绩单制度”激活第二课堂[N]. 中国教育报,2018-01-09(07).
[15] 李泉. 治理理论的谱系与转型中国[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30-137.
[16] 周爱光. 体教融合背景下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J]. 体育学刊,2021,28(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