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生活宛若一条时而潺湲时而湍急的河,而每一个人则如溯流而上的小舟,需时刻应对隐匿在河床下面的险滩、暗礁的挑战。
看似风平浪静的日子里,猝不及防的事却时有发生。
2015年孟夏某日,下午3时许,家住江苏昆山市陆家镇邵村北苑14幢、时年82岁的沈进元愉快地在小区老年活动室看完了录像,他与乡邻招呼了几句,便朝家中踽踽而行。途中,他猝然跌倒,昏厥過去,不省人事。路经那儿的居民瞥见路边躺着一个人,心里一怔,疾步上前仔细端详,一眼认出是老沈,立马跑上楼敲开了301室的门,向其继子沈兴根说明了情况。沈兴根等家属旋即奔跑过去,搀扶起老人,送医院就诊。所幸虚惊一场,老人并无大碍。
沈进元确非沈兴根生父,而是在他生父溺水而亡两年后过来的继父。
沈进元进门那年,沈兴根才9岁。和善敦厚的沈进元视沈兴根如己出,用微弱之躯为母子遮风挡雨,支撑起了摇摇欲坠的家。同处一屋檐,共吃一锅饭,沈兴根与沈进元的感情早已跨越了血缘的藩篱,亲如父子。沈兴根添了孙女后,铆在工作岗位上的他无暇脱身接送孩子,而妻子早在30年前就撒手人寰了,之后为拉扯儿女,未再续弦。沈进元十分体谅沈兴根的难处,主动挑起了用三轮车接送重孙女上学放学的担子,一家人亲密无间,其乐融融,屡屡引来艳羡的目光。
二
半年后的寒冬一日,沈兴根偶然看到家里坐便器内存有微红的尿液,急询母亲是谁撒的。母亲误以为沈兴根是在责怪谁用厕后没冲,就说他一个大男人,别多管闲事,不明就里的沈兴根儿子儿媳也揶揄他又不是医生,不要小题大作。沈兴根见家人没能理解他的用心,便解释道,我不是怪用了没冲马桶,而是觉得尿液颜色异常,疑似含有血液,必须及时去看医生。
人很快确认了。翌日清早,沈兴根考虑到沈进元年岁已高,行动不便,则先带他到地处陆家的第四人民医院作检查。医生借助现代医疗设备,迅速得出结论:膀胱肿瘤晚期。
晴天霹雳在耳旁炸响,但他怎么也不愿相信这个事实。
第二天,沈兴根与家人又带着沈进元去昆山市中医医院诊断,孰料院方给出的结论竟与第四人民医院的一模一样。并郑重劝告,鉴于老人已82岁高龄,且患有轻度老年痴呆,婉拒施行手术,建议采取保守疗法。同时奉劝,像老人这种病情,被治愈的几率极其渺茫,不必作无谓的折腾,最终落得人财两空的结局。沈兴根思忖,若放弃治疗,自己固然会轻松许多,经济上也可节省几万元的开销,但是心地善良的他不甘就此放手,再三向院方恳求,手术必须做,倘有意外,一切后果自负。院方见他态度坚决,心情迫切,最终在全体家属与院方庄重签署了手术同意书后,才给老人做了手术。
沈进元刚做完手术的那几日,身体十分虚弱,全身上下插了四五根塑料管子,输氧的、挂水的、导尿的、输血的,纵横弯曲,神志不清的老人常会胡抓乱挠,稍有疏忽便有可能将管子拔掉。为此,沈兴根丝毫不敢懈怠,日夜守护着,寸步不离,将全身心扑在照顾老人上。老人不会吞咽,沈兴根买来400多元一罐的婴儿奶粉,冲泡好了用针筒定时喂他。彼时恰值隆冬,病房里没沈兴根的卧榻之处,他就用草席铺在病床旁边冰冷的地砖上和衣而寐,听闻动静随即爬起来查看。老人住了17天医院,沈兴根愣是连续陪护了16个白昼、15个夜晚。
外人或许有所不知,彼时的沈兴根也已年逾花甲,且两侧髋关节都做过置换手术,患有较严重的哮喘病,不仅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股关节弯曲不自如,而且天一冷或人辛劳了就会上气不接下气,剧烈咳嗽,长年靠药物控制着病情。纵使那样,朴实无华的沈兴根依然未皱眉、未打退堂鼓,凭着纯净透明的良心,尽力伺候着继父。不仅如此,他还得照顾米寿之年体弱的母亲,并承揽了家里所有的买、汰、烧、洗、晒与环境保洁事项。
沈兴根的辛勤付出没有白费,继父术后状态良好,很快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时间如指缝中的漏沙,一晃,不觉已跨入了2017年10月。
彼时,苏南天高云淡,枫红桂香,人们沉醉在如诗似画的氛围里,品咂着生活的甘美与清逸。
三
沈进元出院后,进食、排泄很快就复原至正常水准,其他如心肺功能、血压、脉搏、体温也都保持合理区间,全家人紧绷的心弦暂时得到了放松。但长时间的卧多动少,不与外界接触,导致其思维混沌,语言功能渐趋弱化,即便有时哇哇乱吼,也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细心的沈兴根日夜陪伴左右,时刻观察着老人的一举一动,发现这种情状已日甚一日。他焦虑不堪,心再度被揪得紧紧的。
沈兴根与儿子从楼上把老人抬下来,合力抱上车,直奔医院,做完脑CT,又做核磁共振,最终换来了“脑瘫”的结论,沈兴根犹如五雷轰顶。
真是人生无常,世事难料。
所谓“脑瘫”,通俗讲,是指患者因椎体系损害,出现运动功能障碍。通常会表现出思维停滞,张口困难,及肌肉僵直、感知低下、交流受阻、行为异常、视功能退化等症状。一言以蔽之,脑瘫患者类似于植物人。
看着蜷缩在床榻上的沈进元忽而痛苦呻吟,忽而眼神漠然,沈兴根心如刀绞。他想,纵然老人成了植物人,毕竟也是条活生生的生命,必须像对待常人那样善待他,只要一线希望尚存,就要作百分之百的努力。
思路清晰的沈兴根考虑到老人日后的诸多不便,果决地搬到了对面那幢楼的车库,并叮嘱儿媳在网上购买了一张医用的可升降式床,加急发货,次日收到床后,催着儿子连夜安装好,几个人抬肩抱脚,费了好大劲才将老人安顿妥当。
老人长期卧床,又不会自主翻身,很快臀部就生出了褥疮,沈兴根与儿子轮流为其消毒、涂药,可效果甚微。不久,那褥疮开始溃烂,面积逐步扩大。沈兴根自知无力消解,掏出手机叫来女婿的面包车,将老人送四医就诊。院方见状,一口回绝,横竖不肯接收,沈兴根据理力争,说:“我爸现在还有心跳、呼吸,你们不该拒收患者,如若治疗中真有什么不测,我不怪你们。”在沈兴根的强烈恳请下,院长终于答应收治,并安排进入重症监护室。按医嘱,家属应每隔半小时入内看望一次,可老人嘴唇紧闭,难喂食,且浑然无知觉,经常尿湿身上,处理起来甚为麻烦。鉴于这些因素,沈兴根遂申请把继父转到了普通病房。
沈进元在四院住了一个月零四天,除了姊妹调换过沈兴根一夜外,其余的时间都是由他在全程监护。
照料普通病人,一般人或许都能从容应对,而护理脑瘫患者,却没有那么简单轻松。首要的是吃。患者无意识,完全不知配合,整天紧闭着双唇,因而每喂一勺食物,都得用手轻柔扒开老人的嘴巴,然后再将食物送进嘴。如此周而复始,喂一顿饭,大多需要半小时,性情急躁之人是绝然难做好的。其次是喝水。老人不会自主吸啜,沈兴根就让儿媳买来大号针筒,消过毒放在专用的器皿里,按时按剂量将温开水慢慢注射到老人的嘴里,看他咽下去了,再给第二口。再则是需定时给老人翻身。脑瘫的老人如同孩童,感知麻木,不知晓翻身,而一个姿势睡久了,就存在生褥疮的风险。为此,沈兴根严格按照每两小时翻一回身的要求来践行,无论白天深夜,一概如此。即使偶尔去亲友家喝喜酒,也从不耽误。还有一件事,也是最令人头疼的事,则是老人的便溺无规律。有一段时间,老人7天没拉大号,便秘固化成了栗子状,硬邦邦的,沈兴根为及时消解老人的苦恼,借助开塞露,再戴着指套,帮老人一点一点往外抠。老人像小孩,脑瘫的老人更是如此,有时一日拉数次,常弄得满屁股都是。尤其是寒冬腊月的深更半夜,沈兴根从暖和的被窝里爬起来给老人擦洗身子时,常冻得瑟瑟发抖。实践出真知,后来沈兴根用防湿衬垫铺在老人身下,拿裁剪好的防湿垫兜住老人臀部,两端将皮筋箍好,这样纵使有排泄的污秽物出来,也不至于弄脏床铺。每间隔一段时间,沈兴根就会掀开被子查看一下。若发现情况,立即展开一系列的处置动作:清除污秽物,用温水揩擦,再扑上爽身粉,换衬防湿垫……
这些芝麻芥菜籽大的事很琐杂寒微,摆不上桌面,然而要真正做到位,日复一日持之以恒做下去,恐非常人皆能做到。
四
聽闻沈兴根的事迹后,我深受感动,遂萌生前去见他的念头。2021年10月29日上午,我驱车前往邵村北苑,想去看看沈兴根是如何应对这些琐碎日常的。
踱入小区大门,左侧一株茂盛的桂花散发出馥郁的浓香,沁人心脾。我按沈兴根电话里所指,直奔18幢楼4号车库而去,老远就窥见沈兴根正坐在车库外的椅子上与熟人说着话。
面积不大的车库里并排摆放着两张床,外侧是老人睡的可升降式医用床,内侧是沈兴根陪夜睡的普通木质床,显得十分拥挤。环顾四周,米白色地砖上纤尘不染,大床上被铺叠放整齐洁净,老人朝右侧安详地睡着,身上盖着薄被,后背处用一个三角形垫子撑住,再拿枕头堵住,床上干干净净,不见半点污渍,局促的空间里也闻不到任何异味。我不禁暗自颔首赞佩。
沈兴根见我去看他,颇为意外,欣喜之余力邀我到家里坐坐,于是我随他上了三楼。落座后,我们便喝着刚沏的茶,话题围绕着他的继父聊开了。
聊得兴酣之际,沈兴根蓦地对我说:“我下去看看。”我知他话的含义,于是跟他下了楼,来到了一路之隔的18幢楼4号车库。
沈兴根进去后,轻柔掀起被子,凝眸查看,果然发现了情况,他略显羞赧地对我道:“不好意思,我得给他清理,你回避一下吧。”我没离开,而是亲眼目睹了沈兴根操作的全过程。他先娴熟地用手卸下兜在臀部的防湿垫,包住污秽物,放在一边,迅速拿湿巾纸擦去老人股沟内的污迹,再用温水毛巾帮他揩擦,继而拿出圆筒的婴儿爽身粉,均匀扑上,再衬好干净的防湿垫,用皮筋箍住两端,而后为老人盖上被子,并掖好肩胛处与身体两边的被角。一系列动作做下来,沈兴根额头上沁出了细密的汗珠。众所周知,成人的排泄物,气味很刺鼻,可沈兴根做这些举止时,不戴口罩,没戴手套,自然而熟练,未见毫厘厌恶的表情。半个多小时后,他终于弄停当了,双颊绽开了红晕。我看着他,心生感动,由衷感慨:“老兄,你真不容易!”沈兴根憨憨一笑:“没什么,这是一个儿子应尽的义务。”
邵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位医生听说沈兴根无微不至照料继父,而且老人卧床几年浑身没褥疮,有些疑惑不信。一日,他乘隙突然造访车库,揭开被子详细察看了一番后,深有感触地对沈兴根说:“你能把老伯打理得洁净滑爽,养得红润细白,就是专业护工也不见得能做得这么好,兴根,你真不简单!”
我随机采访了小区绿化工陈士新。他满含钦佩的神色对我说:“兴根天天给继父喂饭喂水、按摩翻身、擦洗身子,哪个能做得到?他真正可算是做子女者中最好的了。”
沈兴根仅读过几个月书,可算是个大老粗,可他却知晓做人的道理,懂得感恩,深谙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并默默身体力行。他常说:“继父把我们养大,我就要给他养老。”沈进元自2017年10月脑瘫迄今,在沈兴根及家人的携手努力下,已平安度过了4年又3个月。在这1550多个日子里,沈兴根白天基本守候在车库,放弃了一切娱乐休闲活动,所有心思都记挂在继父身上。夜晚,他陪继父和衣睡在车库内,不时起来弄这弄那,从没安心睡过一个囫囵觉,何其不易。他用金子般的心照亮了老人的每一个至暗时刻,他用人性的光辉燃起了老人的每一缕生命之光,击溃了“久病床前无孝子”的俗话,展现出他的坦荡襟怀。这是充满艰难困苦的1550个白昼黑夜,也是沈兴根用行动诠释真情、尽献孝心的1550个日日夜夜,岁月不会疏淡,人们不会遗忘。
想起书中读到过的一句话:“我们无法定义伟大,却可以量化稀缺。”是的,沈兴根所做的仅仅是一个儿子的本分,平凡得近乎平庸,谈不上高尚或伟大。但扪心自问,日长岁久,有几人能做到像他那样?从这个层面上而言,沈兴根4年多来一以贯之悉心伺候继父,是非常了不起的稀缺义举。
五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风家教会潜移默化感染、影响家庭成员的价值取向与行为准则。身染疾患的沈兴根数年如一日,无怨无悔、不离不弃照顾沈进元的一幕幕情景、每一个细节,不仅被沈兴根的儿子儿媳与孙女悉数看在眼里,铭记心底,而且悄然反射到他们各自的行动上来了——
沈兴根儿子阿华、儿媳王慧当得知爷爷需用针筒、尿壶、测温计、修理灰指甲专用剪刀、血压器等器具时,素来不说二话,尽速购回送给沈兴根。沈兴根有时欲付钱,儿子儿媳总是歉疚地说:“阿爸,您为爷爷付出了那么多,我们出这点钱又算什么?”
沈兴根的孙女是大四在读生,2021年暑期结束时,她将社会实践所得的有限酬劳,分别给曾祖父、曾祖母和祖父各200元,以示对她这些年来呵护关爱的深情感恩。
沈兴根有时自责自己是个无用俗人,回天乏力,没能耐让继父再复原如初。心绪平复后,他略显遗憾地嘟哝:“自己能做的,就是当个忠诚的水手,竭尽全力履行一个儿子的义务与责任,让老人的生命之舟行稳致远,最大限度延续他的航程。只要他活在世上一天,我就会照顾好他一日。”
苏州广播电视台总编接到笔者的文稿后,次日派人专程前往陆家拍摄沈兴根精心照料继父的感人画面,在当晚的《新闻夜班车》中精彩呈现。节目播出后,在全镇、昆山乃至苏州范围内产生了强烈反响,晨昏旦午,大街小巷里,人们异口同声夸赞沈兴根“真情可贵,坚守不易”,并从他身上真切感受到人性光辉的力量,汲取到满满的正能量。
大爱无价,孝心似金。
愿老人安好,愿世间多些沈兴根这样的良善之人。
作者简介:
褚福海,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在《人民日报》《清明》《山西文学》《安徽文学》《鸭绿江》《北方文学》《散文百家》《少年文艺》《小说月刊》《微型小说月报》《微型小说选刊》《小小说月刊》《散文选刊》《青春》《青海湖》《时代报告》等发表小说、散文百余万字。
责任编辑/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