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仁烈 韦必泉 梁新
“广西歌海宽无边,全靠三姐把歌传。三姐传歌到来宾,村村校校起歌声。职校师生学得好,民族文化永弘扬……”每天下午社团活动时间,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校园里总是飘扬着独具特色的山歌,各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颂唱刘三姐流传下来的壮族大歌。作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依托多民族聚集区的优势,走民族文化传承的办学路子,形成民族地区独具特色的中职学校教育品牌。
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位于广西中部红水河畔,占地690亩,建筑面积17.83万平方米。开设有计算机、电子、数控、汽修、制糖、电商、服装、旅游、幼儿保育、酒店管理和高铁乘务等18个专业。学校现有自治区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4个,“校中厂”5个,合作企业56家。学校现有教职工336人,全日制中职在校生6538人,其中壮、瑶、苗、侗、仫佬、黎等少数民族学生4903人,占在校生总数的75%,是一所多民族融合的中职学校。学校是广西壮锦、瑶绣民族文化传承基地,设立壮锦、瑶绣大师工作室,建立民族工艺生产车间,每年到校进行民族技艺学习培训的中小学生人数达5000人次以上,有力推进民族文化、民族团结大发展。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广西日报、中央电视台、广西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学校的办学成果。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时,在广西民族博物馆观看谭湘光大师(我校兼职教师)壮锦织造技艺,对谭湘光大师精湛的技艺给予赞誉。2015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曾到校视察,对学校办学成效给予高度评价。
学校各族师生同心协力,共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进校园活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成果突出。学校主编出版的民族技艺教材《壮锦制作工艺》入选全国职业教育“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学校民族服饰技艺代表队勇夺广西电视台《挑战技能王》节目冠军,师生制作的民族服饰在中国—东盟博览会、全国职业院校技能作品展、广西职业教育活动周上得到广泛肯定评价,省级立项教改课题《基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职业教育特色课程<民族声乐>开发研究与实践》《桂中少数民族风味菜肴技艺传承探索与实施》《职业院校民族织锦技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等顺利结题。多年来,学校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广西壮族自治区教科研“20强”学校、广西壮族自治区先进社会组织、广西壮族自治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等多项荣誉。
为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认真落实《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强化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及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的学习教育,让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三个离不开”思想、“四个认同”和“五个维护”意识深深扎根广大师生心中,学校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作为建设自治区五星级职校的重点任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德育副校长任副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科研中心专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同安排同部署。重点以来宾忻城壮锦、金秀瑶绣、民族风味菜肴等民族文化传承为突破口,增进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对历史、文化的了解,以创建来宾壮锦、瑶绣文化传承职业教育基地,民族烹饪传承职业教育基地为核心,制定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多方筹措经费720万,用于建设壮锦、瑶绣民族文化传承职业教育基地,制作壮锦、瑶绣文化传承宣传片、宣传手册,出版壮锦、瑶绣民族教材,购买民族图书、服饰和教学器材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逐步形成开展民族团结教育长效机制,确保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效实施。
广泛开展民族政策理论知识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建立国学园、民族技艺园、爱国教育阵地和开展民族技艺展示周、国学教育讲坛、职业道德讲座、经典诗文天天读、爱国爱党主题演讲、职业礼仪竞赛、“名诗?名画?名曲”进校园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成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一是利用民族文化长廊、学生学习园地、校务公开等宣传窗口及电子显示屏、校园广播、校园互联网、晨会、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等宣传阵地,向全校师生宣传改革开放以来各项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民族团结意识深入学生心中。二是各班利用主题班会时间,组织学生收集各民族团结共进的相关资料,学习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民族常识,在全校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的板报评比活动,利用音乐课组织学生学唱民族歌曲、学跳民族舞蹈,共创民族团结和谐的精神面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着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民族政策通识课程进课堂,团结进步意识深入人心。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充分利用学科主课堂、班会课、地方课程等扎实有效开展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通识教育活动,每学年课时累计20节以上,覆盖在校学生。特别开设民族政策、中华大家庭、壮锦制作工艺、八桂少数民族风味菜肴、百年中国等民族课程,认真上好民族团结课,做到有课程计划,有专任教师,有教案,有教学视频,深入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学校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民族团结教育课和其他科目课堂教学的主要作用,在校内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公开课、示范課、评优课和优秀教案评比活动,使民族团结意识深入人心,把《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落到实处。
借助民族传统节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活动。学校以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教育为平台,积极开展“读10本民族团结书籍,唱10首民族团结歌曲,看10台民族团结文艺节目”活动。组建民族文化社团、民族服饰时装表演队、民族工艺品营销队,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全国职业院校技能作品展、广西职业教育活动周及忻城土司文化节、壮族三月三、金银花节、薰衣草节、金秀瑶族盘王节等平台,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活动,扩大民族文化影响力。协助政府、企业年制作销售蜡染、壮锦、瑶绣等民族工艺品超5万件(套)。
加强交往交流交融,切实保障各民族学生权益。学校每个学期召开民族团结座谈会2次(期中、期末各1次),让各族学生感受到学校的關怀和民族团结大家庭的温暖,积极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民族传统文化。学校食堂设有民族餐厅,校团委设有民族活动室,各族师生团结和睦、关系融洽。学校还积极建设民族团结扶贫助学班,充分发挥职业学校专业、设备设施及就业优势,对民族地区贫困家庭的学生给予学费减免及推荐就业优惠。2018年、2019年、2020年均开设有民族扶贫助学班,积极接纳民族地区流动人员子女就读,配合各级政府,对忻城、金秀等民族地区学生给予学费减免及推荐就业优惠。在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组建壮锦、瑶绣民族团结模范班,聘请壮族织锦技艺传承人蒙如君、谭湘光,瑶绣技艺传承人赵凤香、龚玉娟进校传授技艺,实行师傅带徒弟的做法,把民间大师的“单兵作战”变为政校行企“组团出击”,发挥大师的品牌效应和聚合效应,培养民族技艺传承后备人才128人,推进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发展。
打造壮锦、瑶绣文化教育基地,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筹措专项经费720万元,建立壮锦、瑶绣文化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围绕“源起、传承、创新、发展”历程,通过图片、文字、实物及场景等形式展示壮锦、瑶绣文化魅力。设立壮锦、瑶绣大师工作室,建立民族工艺生产车间,聘请壮锦、瑶绣技艺传承人蒙如君、赵凤香、龚玉娟等大师到校传授织锦、刺绣技艺,每年到校进行壮锦、瑶绣技艺学习培训的中小学生3500人次以上,对农村务工人员和扶贫对象进行织锦、刺绣技艺培训6000人次以上。每年与企业联合开发被面、床毯、背带、挂包、台布、围裙、头巾、衣服边角饰等壮锦、瑶绣文创产品10万多件(套)。建成壮锦、刺绣技艺数字化资源网络学习平台及民族服饰、手工艺品电子商务营销创业平台,传承弘扬民族技艺。学校制作壮锦、瑶绣文化传承宣传片3部,制作56个民族服饰112套,宣传手册65000多册;编写出版壮锦、瑶绣等民族技艺教材5本;购买民族图书、服饰和教学器材50多万元。“绚丽壮锦”“多彩瑶绣”已成为来宾民族文化、民族团结的靓丽名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视察学校时,认为学校为民族文化传承、民族团结进步做出了贡献。
打造民族传统烹饪基地,传承少数民族风味菜肴技艺。广西桂中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各具特色。学校对桂中地区积淀百年千年的少数民族风味菜肴技艺进行尝试性开发、研究和传承,建立民族烹饪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重点对桂中地区积淀百年的瑶族竹筒鸡、油茶鱼、猪红香肠、粽粑,苗族苗家酸鱼、腊肉、虫茶、羊瘪、坨坨肉,壮族红糟猪肚、三七炖鸡、虫草鸭、五色糯米团,侗族侗家三宝(酸鱼、酸肉、酸鸭)、鱼生、煎鱼肠,彝族油炸青苔、香茅草烤鱼、香竹糯米饭等风味菜肴技艺进行开发、研究和传承,编写《桂中少数民族风味菜肴烹制技艺》校本教材,每年培训全市中学生民族风味菜肴技艺1000人次以上。协助有关部门,举办各式各样的“美食节”,推出“来宾美食菜系”“来宾风味小吃系列”,打造“食在来宾”的民族美食品牌,助力桂中旅游业发展,有力推进民族文化、民族团结大发展。
培养专职教师队伍,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平安校园。将民族教育培训列入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分期分批选派优秀教师到来宾忻城、金秀及贵州凯里等民族地区学习民族法律法规知识,进行民族技能培训。组织教师深入忻城侗族、金秀瑶族村寨,开展民族织锦、刺绣、蜡染、手工、剪纸培训活动,开设壮锦、瑶绣课外兴趣活动小组,传承弘扬壮锦、瑶绣等技艺。每学年邀请市民宗局、市司法局等部门干部到学校开展民族常识及法律法规知识专题讲座。
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持之以恒地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学校,这是学校办学的方向和需求,是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的内生动力,是民族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基于区域优势的选择。“十四五”期间,学校计划筹措500万元打造富有浓郁南疆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帮助学生知晓民族团结进步政策,树立正确祖国观、民族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共筑中国梦、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奉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