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智
近期,由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中工工程机械成套有限公司、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机械行业分会联合主办的国际工程机械行业盛会——中国(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及矿山机械展览与技术交流会(BICES)宣布第十六届展会将于2022年移师天津举办。该展已在北京成功举办了30多年,虽然2021年此次展会几经延期,但没想到展会再次定档时举办地已从北京变成了天津。
这并不是唯一一个从北京移师外地的展会。2021年,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模型博览会也从北京移师杭州举办(后因疫情取消);从“AMR北京国际汽保汽配展”升级为“AMR中国国际汽车维修检测诊断设备、零部件及美容养护展览会”也将于2022年移师天津举办。
让主办方做出展会移师其他城市的原因可能很多,但相信也离不开疫情的影响。作为国家政治中心,北京一直以来都对大型活动管控严格。据中展集团和国家会议中心官网显示,两馆最近的展会计划都定于2022年3月下旬,这无疑反映了北京展会主办方的艰难处境。
无独有偶,作为中国会展业的龙头城市,上海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前后也收紧了对会展活动的审批。在进博会后,连国际知名的上海法兰克福汽配展、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都先后宣布延期。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更是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聚集性活动疫情防控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在2022年3月31日前,上海市集体类活动要分级分类管理;对展览展销等各类聚集性活动严格审核把关。
上海和北京都是我国会展业的龙头城市,对于主办方来说,这两大城市对会展业的管控也具有风向标的作用,对行业复展积极性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主办方而言,如何在不确定性激增的当下找到复展新思路、新模式,是亟需思考的问题。笔者在与行业人士的交流中也得到了一些想法,希望能给会展同仁提供一些借鉴。
第一,从空间方面规避风险。其实,从近两年会展业的复苏情况来看,越是大城市疫情管控越严格,二线会展城市反而呈现积极复苏、强势崛起的态势。在一线会展城市疫情管控严格的情况下,主办方将展会往二线会展城市迁移,这虽然是无奈之举,但也确实是可行之策。例如第十六届BICES从北京移师天津,两地相距非常近,主办方在嘉宾邀请、展会组织等方面不会面临太大的问题,而且2021年投用的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也能夠满足展会的规模需求。其实,随着近年来我国会展业的发展,一线会展城市和二线会展城市在硬件设施、软件服务等方面的差距早已不断缩小。而且随着北上广各种产业的转移升级,内陆城市各种产业的飞速发展及开放程度不断提升,部分产业展会在内陆二线城市举办反而更有优势。例如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依托湖南当地雄厚的工程机械产业资源,虽然仅举办了两届,但展会规模、国际参与度已经可以媲美世界工程机械展前三甲。
第二,从时间方面规避风险。疫情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因为防控而导致展会延期甚至取消。而且在新常态下,很多展会的现场人流减少,成交效果也并不能让展商满意。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主办方而言,可以尝试化整为零,在全年不同时段、不同地区,针对行业的细分领域举办一些成本不高但能达到相关效果的小型展览、会议、活动。这些小型会展活动可以全年不断地给企业服务,但同时也可以把一些最终的工作节点、成果放到大型展会上进行收尾,给大型展会更多的赋能,甚至把整个大型展会变成一场行业嘉年华。这种全年的小型活动风险相对较小,但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确定性对大型展会质量造成的巨大影响。同时,这也是一种维持客户关系,为行业提供服务,增加客户对主办方黏性的方式;是一种维持展会运营团队生存下去,避免因为展会停办导致主办方完全没有收入的方式。
举办展会是会展业存在的根本。在疫情之下,主办方要分散办展风险,创新展会服务模式,通过改变举办空间、时间等方式,确保展会最终顺利举办。只有不断创新展会服务模式,提升展会服务能力,增强会展产业价值,做到百花齐放,全面、高质量发展,中国会展业才能早日完全复苏,中国才能早日成长为会展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