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腊月二十三是 “小年”,传说这是送灶王爷上天的日子。在北方,小年有吃饺子的习俗。小年夜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民间还有祭祖、祭灶的习俗,吃了小年的饺子,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节日的氛围越来越浓。
壮家人迎新年忙在腊月二十三到年三十。人人赶早集,家家买年画,写春联或是买春联。赶街赶集早早去,不慌不忙,买好年货去吃碗米粉,然后高高兴兴回家。一路上,三五成群,你手提,我肩挑,他背篓。一路上你递烟来我递水,一路欢声笑语。
腊月二十三祭灶之后,人们便开始准备过年。从腊月二十四起到除夕,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作“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在我的家乡,“扫尘日”家家户户打扫卫生,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可见迎新春的欢乐气氛。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表达了家乡人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最能体现过年气氛的是剪窗花。剪贴窗花是较盛行的民俗活動,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的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
家乡有一位抗美援朝的老兵已年岁九十,是北方人,新中国成立初期来到南方参加土改,后留在南方生儿育女。每年除夕这天,他打扫房屋,撕旧画,扫灰墙,挂上中堂画《寿星献桃图》。青青草地上,老寿星左手拄杖,杖梢挂一酒葫芦,右手献桃,桃是五月仙,春风满面。老寿星的背后群山滴翠,百花娇妍,红日东升,白鹤翩飞,鹿吻小溪,雾压青松。中堂配对联,上联是“神州大地普天同庆”,下联是“江山万里处处逢春”。年画有四张,贴在中堂左右。墙边留有两处空白,老人说这里就专贴曾孙子今年刚得的奖状。
老人干完这一切,想起北方老家的习俗,一边杀鸡一边唱《祭灶歌》:
一碗凉水两棵葱,送我灶爷上天宫。
我请灶爷多讲情,就说我家实在穷。
多带皇粮不带灾,再带财宝下界来。
多带皇粮不带灾,再带财宝下界来。
除夕夜,大家忙着杀猪羊、杀鸡鸭,甚至杀牛过年,家家户户包粽子,做年糕,缝制新衣,张贴春联等。特别是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到了夜晚十一点多,各家各户便吃汤圆,然后在自家门前烧起长长的鞭炮,那响亮的鞭炮声自除夕夜响到正月初一的凌晨。有些地方的鞭炮甚至烧到天亮。人们的热闹声与鸡犬鸣叫声,声声震耳。
大年初一是过年中最隆重的一天。有的地方凌晨四点钟就叫家中小孩到大堂的祖宗神位前给祖宗烧香跪拜,然后打开书本做作业,不管做的是语文或数学,总之要做给祖宗看,祈求祖宗保佑学业进步。黎明时分,老人给小孩穿上新衣,小孩向老人道“新年好”,老人把压岁钱放到小孩口袋里,并把小孩叫到屋厅供桌前。小孩面对列祖列宗祭祀后,老人便对小孩进行新年的励志教育。
这天,邻里之间相互串门,给长辈拜年,大人要给前来拜年的小孩利市红包。平时那些有矛盾的村民互相拜年后,矛盾就会烟消云散,和好如初,并一起痛饮。人人走街串巷,喜气洋洋,相逢互道吉祥词。
舞狮队敲锣打鼓,走街串巷给人们拜年。大年初一夜晚,有的乡镇还请戏班来唱大戏,到处是一片欢乐的景象。
节庆的家宴各有所长。年夜饭最重要的一道菜是象征吉庆团圆的壮家豆腐圆。除夕那天,我跟都安十字街的老板娘定了五十个豆腐圆,由于缺货,老板娘叫我到她家去取。我在老板娘家看到了做豆腐圆的全过程。食材有豆腐、草鱼、五花肉、香菇、木耳和葱。豆腐的选择很讲究,一定要选用介于嫩厚的水豆腐和很干很粗糙的老豆腐之间的豆腐,这种豆腐水分才适中。鱼是做馅料的,所以要选择少刺的鱼,草鱼或罗非鱼都可以。豆腐圆包好后,在平底锅中加一点油,放入豆腐圆,开小火慢慢煎。等煎到两面金黄时,拿一根筷子压一下,能明显感到馅料很硬、不散就说明里面熟了,可以出锅了。那滋味真的太美妙了!吃了豆腐圆,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一定吉祥如意、团团圆圆!
春节是我国举国上下共同欢庆的一件喜庆大事。一首《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唱出了多少人的心声。人潮拥挤的春运,城市里不再喧嚣的大街小巷,邻里乡亲讨喜的新春祝福,家里那一桌可以从年头吃到年尾的丰盛年夜饭,中国人的年味以不同的形式呈现。虽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除了吃团圆饭、看春晚、放鞭炮还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习俗,但是大家的心愿都是一样的,都希望来年万事如意、心想事成、祖国昌盛、人民安康!
作者简介:韦俊海,壮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柳州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柳州市少年文学院院长。小说《等你回家结婚》获“人民文学奖?德国贝塔斯曼文学奖”;《很想看见你》荣获《中国作家》小说奖;《族谱里多了个女孩》荣获《小说选刊》小说奖;小说集《红酒半杯》荣获广西人民政府文艺创作最高奖——铜鼓奖;小说集《广西当代作家丛书——韦俊海卷》荣获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花山奖”。90D8E3CE-2707-447F-888A-3C208D15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