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容新理念 开拓新路径

2022-04-05 08:03李俊文
传媒 2022年5期
关键词:史论文献资料播音员

李俊文

作为一门伴随着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而成长起来的独具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艺术类学科,从1963年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正式设立中文播音专业并正式招生教学以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高等教育已有近60年的发展历程。但遗憾的是,关于这一学科的教育史、学术史研究文献资料较少,少数涉猎学科教育史方面的文献资料缺乏完整的科学体系与系统研究。由阎亮老师所著的《中国播音主持高等教育史论:1963-2000》一书,从社会学视域对播音主持高等教育的啟蒙期与形成期进行系统梳理与深入总结,填补了中国播音史论研究在高等教育史论方面的空白,就专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专业学科建设提供了参考。

史料丰富翔实,历史脉络清晰。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满足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地方电台对播音员人才的迫切需求,对播音员的培养主要采用短训班的方式。从1960年开始,北京广播学院便开办播音短期培训,开启了我国播音专业教学之路。1963年北京广播学院正式设立中文播音专业(三年制大专),198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9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阎亮老师2002年在北京广播学院攻读播音主持基础理论方向硕士研究生,2005年毕业留校任教,于2015年攻读中国播音学方向博士。中国播音主持高等教育的早期开拓者大都是他在读书期间的老师和工作期间的同事,他选择播音主持高等教育史论研究有着独特的先天优势。他付出大量心血搜寻与研究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对专业学科教学专家前辈进行访谈,全景式的资料收集与整理为专业学科史论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文献支撑。

由于历史文献资料欠缺,在启蒙期的研究中,作者着重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广播事业不断发展过程中,对播音员这一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下主管部门开展的一系列短期培训,并将这一时段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关于广播方面的翻译文章以及学术论文进行分析,介绍在广电事业发展背景下亟须系统培养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专业教育背景与现实需求。在形成期研究中,以时间为序将这一时期专业教育由北京广播学院“一枝独秀”到全国各地“群雄并起”的过程进行介绍,全面呈现这一时期专业发展历经曲折但始终向前的历程。

基于社会学视域研究,立足三维坐标视角。从社会学视域研究高等教育是著作的一大特色,播音主持学科诞生条件、教学特点、人文内涵要求与发展轨迹都离不开教育社会学基础。基于社会学原理与方法,作者创造性地通过播音主持学科“新闻(政治)”“文化”“艺术”这三大属性作为坐标构成三维空间进行研究。

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是广电媒体的“喉舌”,过硬的政治素养是从事这项工作的基本素质;同时有声语言传播又有其艺术属性,运用语言表达技巧艺术地传播,让受众在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同时能够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达到愉悦共鸣;同时拥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才能更好地将文字语言内化于心、受之于众。这三者形成的交织合力在三维坐标中此消彼长共同促成专业学科在跌宕中砥砺前行。进入新世纪以来,播音主持高等教育遍地开花,专业开设院校近300所,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新文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三者更需要在融合中打破壁垒,兼容新理念、开拓新路径,才能构建适应融媒时代发展的课程新体系与多样化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口述档案支撑,在传承中守正创新。受年代影响,播音主持教育史论一些早期档案资料存在缺失。为弥补这一缺憾,阎亮老师从2010年开始便组织研究生对张颂、马尔方等12位教育前辈进行访谈,同时对开设专业较早的浙江传媒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天津师范大学等院校早期创立者进行访谈,为立体呈现专业教育早期发展历程留下大量珍贵口述档案资料。

目前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绝大多数院校基本沿用中国传媒大学全套教学体系,上海戏剧学院立足影视戏剧特色创立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方向,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教学体系,具有独创性。著作将学科建设过程中的不同理念与观点,学术界两次较为激烈的学术争鸣通过文献资料梳理还原与再现。作者观点鲜明地提出两次理论探讨有力地促进了学科理论建设,同时对近20年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飞速发展背景下,学术争鸣却鲜有百家争鸣态势表示担忧。

作者单位 四川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史论文献资料播音员
用信息技术搜集文献
中国共产党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史论
信息时代高校院系资料室的管理与建设研究
例谈史实、史论与史观之间的辩证关系
《诗经学史》书评
引领学生追求历史学习的最高境界
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图表的利用
完形填空训练
基层播音员的自我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