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琛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文人墨客笔下的桃,它繁华嫩叶、绚丽柔美。而今文坛一位巨人赋予“桃”以新生,使其為勇敢、坚韧的化身,这便是贾平凹爷爷和他的《一棵小桃树》。每读一次这篇文章我都感触不同,或许是被文章深深地打动了,又或许是因为和爷爷是同乡,无数次从心底和爷爷产生过共鸣。这棵孕育着“我”梦的小桃树生得脆弱,长得单薄,像是病重的少女,长得很委屈。欢声笑语中的褒奖和夸赞从来都不属于小桃树,没有蜂围蝶阵,没有流光溢彩,只有“我”偏爱它。后来“我”进城读书也将小桃树遗忘了,只有奶奶眷顾着它。直到奶奶去世后,“我”回乡那天,它在风雨的洗礼下千百次地俯身,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正当“我”为它的芳逝而哀伤时却突然发现树的顶端仍有一个欲绽的花苞,在雨水的冲刷下愈发耀眼。“我”被震撼了,这不就是小桃树对“我”最好的馈赠吗?
想想爷爷的生平不就像这棵命运多舛的小桃树吗?我们渴望走出位于秦岭深处荒僻的小山村,就像爷爷所说:“来到城里才知道自己的渺小。”想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但却并不那么顺利。他在上大学期间就不断地给别人投稿,但127封全被退回,他为了激励自己将这些稿子全部贴在自己的床头,以便随时看见自己的“耻辱”。一次次碰壁又一次次尝试,终于有一篇稿子被发表了,走在路上他感到别人都在对自己微笑。就是凭着商洛人的这股韧劲,这朵“文学之花”在文坛中大放异彩。那棵小桃树不正是爷爷的化身吗?小桃树因爷爷给予生命而绽放花苞,爷爷因小桃树而重拾信心。
得知爷爷曾在商州工作过,想到我与他有如此之多的“交集”,傍晚带着烦闷的心绪再次踏进他的旧居,抚摸着门前的丑石,回想我小学六年都是在老家丹凤度过的,我是众人眼中的“才女”,集众多的光环于一身。为了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我进入了商丹高新学校学习。第一次远离了父母的陪伴,我极不适应,这里有来自商洛六县一区的莘莘学子,而我的成绩平平,我时常感到自卑、迷茫,思绪正沉浸在这种烦恼中,忽闻一阵淡淡的清香,循着香气抬眼望去,看到了一眼望不到头的荷塘,晚风中荷花摇曳生姿,碧绿的荷叶随风轻轻地翻动,风雨桥下不时荡过几只小船,偶尔几只水鸟轻轻地掠过湖面,漾起一圈圈涟漪……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害怕打扰这份静谧。此时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宁静缓缓流进我的心里,忽然明白爷爷为什么那么多的作品都离不开秦岭,离不开商洛。
其实我们每个人不都是一棵小桃树吗!从梦想开花到历经风雨零落,千百次地俯身又千百次地挣扎,总有一颗花苞经过风雨的洗礼在闪烁着微光,风雨中我们共成长。
(指导教师:刘佩佩)
小作者视角独特,站在和作者同乡的角度写出了学习文章后的感触,先从作品入手谈到了自己被小桃树在风雨中努力开花的精神打动和激励了我们,再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感悟作品内涵,进而联系自身实际的求学经历,突出了内心情感从烦闷到宁静的变化。文字清新、秀逸,亲切委婉,对于景色的描写语言简练而准确,触景生情,融情于景,流畅自然,感情真挚。做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心灵对话。融入作品、内化作品,从而和作者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