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越来越重视运用互联网信息平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利用信息技术赋能教育的可能性和持续性。在教育信息化时代,数智化课堂要以大数据驱动课堂教学改革,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全程围绕教与学的全过程。在英语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
构建师生合作的英语课堂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课、学生听讲、做笔记为主,课外复习笔记、写作业为辅。这种模式关注语言知识的教学,不重视启发想象力;关注做题能力的训练,不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既费时,又沉闷,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中的单词、课文,学生学到的知识十分有限,很难进一步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应用到英语日常教学和学习反馈中,让英语教学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的交互性、丰富性、智能性等特点,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一方面,可以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提前布置课前导学任务,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通过信息技术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真实、准确的语言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实践性和自主性,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另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掌握英语学习的策略,实现从作业设计、学生作答、学情数据分析等作业全流程的数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和学习的工具。
以Join In版四年级Unit4“Feelings”一课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为: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happy、sad、scared、tired、angry等各种有关感觉的词汇,并能会听、说、写相关单词和句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在课前导学环节布置课前任务——了解自己有哪些“感觉”,明确预习的相关英文单词和句型,上传自己关于各种“感觉”的有趣视频。这样一来,学生学习Feelings的文本感受就会转移到具体的感官感受。
众所周知,在学习一种新的语言时,只有习得最新鲜、最真实的语言材料才能理解并融入该文化,才能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沟通。大数据下的语境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构建数智化教学的英语课堂
利用大数据精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内驱力。教师可根据课前导学的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任务,制作学生更感兴趣的多媒体课件。用动画、影片等营造、创设精准的语言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更贴合实际。这种教学方式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和趣味性,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有效促使学生在优化的课堂环境中主动地参与学习。
利用信息技術呈现复杂过程,促进语言知识建构。在英语教学中,涉及语法内容或抽象事物描述的过程,通常相对比较复杂、难以理解。学生学起来会产生疲劳与乏味的感觉,这种学习状态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对于这些知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运用信息技术拆分难度,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将复杂的内容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信息,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促进其知识体系的建构。
以Join In版五年级Unit2“Life in the Arctic”教学为例,本单元以展现北极生活为主,分篇章依次介绍北极的地理特点、特有动物、文化知识。其中Part4、5、6部分是一个连续性的故事——Nicolas holiday,介绍了Nicola在北极的假期活动,探究北极的生活和文化特点。对于常年生活在都市的小学生来说,不太能理解“There are no shopping malls, no playground and theres no TV”这样的北极生活,而且文中涉及大量的一般将来时的语法知识。为突破这一学习难点,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北极地图、图片或相关影视材料,在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下,有针对性地将图片、音像等资料与教材紧密结合,从而把抽象的语言知识转化为生动的画面和场景,让学生对文本中展现的语言情境有更深刻的认识。在课文导入阶段,教师分句展示幻灯片,并将课本中相应的句型与画面同步播放,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接着通过世界地图,介绍北极的地理位置,然后播放与课文相关的特有动物、地理特征、人文景观等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北极生活。
利用信息数据构建多种场景,丰富教学资源,活跃学生思维。数智化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拓宽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渠道和空间,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情境构建优势,有意识地设计课堂教学的情境体验,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代入感,并根据教师提供的内容进行相关的学习调整,不断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在教授Join In版六年级Unit2“Big Cities” Part1前,教师让学生借助大数据,收集最想去的大城市的相关资料。课堂教学伊始,教师将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用所准备的信息进行讨论、交流,根据课文内容,突出城市特点,从大城市的共性特征入手,逐步推进学习每个大城市的个性特征,最后回归课本篇章学习。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教师恰当地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自然引入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最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提供相关的基本信息,让学生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语言知识的巩固与提高,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达到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注重语言活学活用的功能,同时在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进一步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利用信息数据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互联网给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利用信息收集、信息删选、信息推送等技术手段给学生提供由浅入深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在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的指导者、学习的促进者,因此,教师必须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所需的软件与多媒体技术,并积极自觉地运用互联网获取最新信息,学习英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前沿研究成果,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并将这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觉运用信息技术学习英语,又可以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为学生学习知识和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创造条件。
构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英语课堂
教师和学生可以借助网络收集整理相关的课题资料作为教材的拓展学习资源,可以通过文本阅读讨论,或以视频讨论的形式学习,也可以在班级空间上建立链接开展网络学习,还可以由教师把经过认真筛选的相关网址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这种方式的学习使教学资源得到极大地扩充,知识范围广泛拓展,课堂结构更趋开放。同时,学生的视野得以开阔,思路更加广阔,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学中,课本就是“世界”,而今世界成为“课本”,学习资源可以随时随地获取。
互联网的大数据信息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的语言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途径,为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最为广阔的空间。互联网也为家校互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拓宽了交流渠道,节省了大量时间。互联网也搭建了师师互动的桥梁,打破地域的界限,可以让教师在线相互交流学习。互联网丰富了教育资源,共享了优质资源,可以让教师更好地讲解教学中的重点,化解教学中的难点,扎实上好每一堂课,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助力。
作为教师,我们应把数智化时代下的大数据运用自然地融合在英语课堂教学之中,突破时空、内容、方式等方面的局限,努力将学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式学习、项目化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大数据为依托,为每一个学生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发挥英语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责任编辑/曹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