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刘煜 编辑_田江含 供图_视觉中国 设计_刘仕悦
2022年10月19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发表《行政长官2022年施政报告》后在香港特区政府总部地下演讲厅举行记者会,阐述施政报告。图为记者会现场。
2022年10月19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特区立法会宣读《行政长官2022年施政报告》(以下简称《施政报告》),《施政报告》中提道:香港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亦是内地对接国际市场的重要窗口,“抢企业”“抢人才”两大计划成为关注焦点。《施政报告》指出,过去两年,香港本地劳动人口流失约14万人。政府除积极培养和留住本地人才外,会更进取吸纳外来人才,并推出七大政策,从放宽年度配额和逗留期限、免除合资格人才置业额外印花税等方面入手。
李家超指出,第一,将成立“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由财政司司长带领,专责向内地和海外的重点企业提供特别配套措施和一站式服务,以引进到港;第二,成立“人才服务窗口”,由政务司司长领导,专责制订并统筹招揽内地和海外人才的策略和工作,以及向来港人才提供一站式支援;第三,在各驻内地办事处和海外经济贸易办事处(经贸办)设立“招商引才专组”,主动接触目标企业和人才,积极游说他们来港发展;第四,从“未来基金”拨出300亿港元,成立“共同投资基金”,以引进和投资落户香港的企业;第五,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罗致这些人才来港发展;第六,优化现有多项输入人才计划,加强吸引力;第七,合资格外来人才在成为香港永久性居民后可申请退还在港置业已缴付额外的印花税。
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内容。
(1)“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为期两年。合资格人才包括过去一年年薪达港币250万元或以上的人士,以及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并在过去五年内累积三年或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士。此两类人士可获发为期两年的通行证来港发展,不设人数限额。未符合工作经验要求但最近五年内毕业的百强大学毕业生亦可获发通行证,每年上限10000人。计划将于推出一年后检讨。
(2)取消“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简称“优才计划”的年度配额,为期两年,同时优化审批程序,以吸引更多世界级优才来港。
(3)放宽“一般就业政策”和“输入内地人才计划”简称“专才计划”,如雇主引入人才的职位属“人才清单”表列的13项本地人才短缺的专业,或招聘的职位年薪达港币200万元或以上,无须证明本地招聘困难,可直接提出申请。政府会尽快更新“人才清单”,以反映各专业的最新短缺情况,目标在2023年第一季完成。
(4)放宽“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将逗留期限由一年延长至两年,方便他们留港/来港工作。另以试行形式扩展该安排至香港大学大湾区校园的毕业生,为期两年。
(5)向合资格人才退还在港置业印花税,合资格外来人才如在今天或以后在港置业,可于居港七年并成为香港永久性居民后,就其已购入并仍然持有的首个住宅物业申请退还已缴付的买家印花税及新住宅印花税。
李家超指出,香港多个行业正面对人力短缺问题,特区政府相关政策局会听取业界意见,并因应不同行业情况提出解决方案。其中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将展开新一轮人力资源推算,让特区政府就整体人力需求制订适切的策略。特区政府也会优化推算方法,包括将推算周期由以往10年缩短至5年,更紧贴经济及劳动市场趋势。推算的主要分析将于2024年完成。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施政报告》在“抢企业”“抢人才”两大方面,也有大刀阔斧的措施,根本性地改变了过去的思维,以目标导向、积极进取。在需要政府力量引导的部分,敢于主导引领,创造有利条件,但仍然保留足够空间,适应市场变化,让市场发挥力量,全面提升香港的竞争力。
2022-2023学年,全澳高等院校共有10所,非高等教育学校共有75所115个校部,属正规教育的108个校部中,共有103个校部纳入免费教育学校系统,校部覆盖率为95.4%,受惠学生人数约为7.9万人。澳门教青局表示,将按照《澳门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2021-2030)》《非高等教育中长期规划(2021-2030)》《澳门青年政策(2021-2030)》规划的发展方向开展各项工作,促进澳门高等教育、非高等教育及青年的发展,为澳门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为促进澳门高等教育稳步发展和教学素质持续提升,澳门教青局支持高等院校发挥各自的优势,开设更多与澳门四大产业相关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以配合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培育各类人才。澳门教青局将继续支持高等院校进一步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开拓更多科教和人才交流等方面的项目;支持由澳门高等院校组成或参与的中葡双语人才培养、大湾区旅游教育培训、粤港澳高校等跨校或区域性高校联盟的工作。
为推动落实《澳门青年政策(2021-2030)》,2022年继续通过跨部门跟进小组协调22个政府部门及高等院校推出约390项行动计划,为青年及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活动,助力青年成长、成才、成功。
12月末,2022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在广州举行。这是粤港澳三地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后举办的第一场高规格的全球招商引资活动,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打造全球高端要素资源集聚地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的重要举措。
本次大会在广州、香港、澳门同步设立会场,面向全球全方位展示粤港澳大湾区的优良营商环境,展示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的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全面推介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以及横琴、前海和南沙等重大合作平台,讲好湾区故事,吸引全球资源,进一步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全球投资高地。
经济规模巨大、产业配套完善、消费市场庞大,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对外资大项目的关键引力。大会期间,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商务厅、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以及香港、澳门特区政府代表作出政策宣讲。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杨红山介绍粤港澳大湾区惠企人才政策措施时表示,近年来,广东围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这一总目标,统筹推进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两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创新完善人才政策,强化人才服务保障,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粤港澳大湾区充满机遇、充满生机,处处都是‘圆梦之地’。”
广东省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引进培养,高规格出台加快新时代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创新发展若干意见,实施博士博士后人才专项支持计划、青年优秀科研人才国际培养计划,打造学科专业齐全、行业分布广泛的博士后工作体系,全省建有博士后科研平台1239家、博士工作站1083家,在站博士后超1.1万人,占全国1/7。全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873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87万人,居全国前列。
广东从制造业起家到制造业当家,离不开技能人才支撑。近年来,广东大力实施“广东技工”工程,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1804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02万人。同时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省共有148所技工院校,在校生65万人,约占全国1/7,基本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技工教育体系,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得到广泛认可。
中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连续三届获得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世界第一,其中广东选手所获金牌数、奖牌数均超全国的1/3,居全国首位,充分展现了广东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彰显了广东制造、广东技工强大生命力和竞争力。
高水平建设“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孵化体系,为港澳青年成长成才创造更多机会,累计孵化港澳项目2823个、吸纳4122名港澳青年实现就业创业。依托创新创业大赛推动产学研融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连续7年举办广东省“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去年成功承办了第一届全国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有几百个科研项目落地实施。目前正在珠海市组织举办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推动更多成果落地大湾区。
以促进人才顺畅流动为核心,大力实施湾区“就业通”“社保通”等工程。目前,有20多万港澳居民在粤工作、超3000名专业人士取得内地执业资格、超1500人次报考大湾区事业单位、超29万人次在粤参加社会保险。在广东省就业或居住的港澳居民和外籍人员,可正常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享受与省内居民同等社保权益。
同时,广东省携手港澳加快粤港澳三地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建设,为港澳居民参保和领取待遇增加便利;“粤澳社保一窗通”将于近期启用,澳门居民将可以直接在横琴办理澳门社保业务。
积极打造“一港一园一卡一站一库”人才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人才服务水平。
“一港”就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人才港,打造海内外人才“服务、交流、展示、创新”综合平台。今年3月开港以来,已服务各类人才1.2万人次,举办30余场项目路演、对接活动,推动12项技术成果落地。
“一园”就是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留学生创业园。建成广州、深圳两家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全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47万家;48家留创园共吸引1600多家创办企业入驻。
“一卡”就是实施人才优粤卡制度,符合条件的境内外高层次人才均可申请,持卡人可以享受落户、医疗保障、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17项服务。
“一站”就是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建成983个人才驿站,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柔性引才。
“一库”就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数据库,提高人才供需匹配效率。
广东省2022年4月16日正式印发《支持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创业的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涉及支持港澳青年就业创业补贴、大湾区职场导师计划、购买港澳就业创业服务等内容。《实施细则》自2022年5月1日起执行,有效期5年。
《实施细则》提出,毕业两年内的港澳籍高校毕业生,到大湾区内地九市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社会组织等就业,或到乡镇(街道)、村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并按规定缴纳6个月以上社会保险费的,可申请享受基层就业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3000元。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的用人单位组织毕业两年内的港澳籍高校毕业生或16岁至24岁失业港澳青年参加就业见习,每月按不低于就业地最低工资80%的标准向其支付工作补贴的,可申请享受就业见习补贴。
同时,港澳青年创办的初创企业(担任法定代表人或经营者)登记注册满6个月、处于正常经营状态,且该青年符合相关情形之一的,可申请一次性创业资助,补贴标准为每人10000元;租赁场地用于经营,且该港澳青年符合相关情形之一的,可申请创业租金补贴,补贴标准为每年最高6000元,最长不超过3年。
此外,在大湾区内自主创业且自筹资金不足的港澳青年,可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其中,个人创业担保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50万元;合伙经营或创办企业的可按每人最高30万元、贷款总额最高300万元实行“捆绑性”贷款;小微企业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实施细则》专章设置“大湾区职场导师计划”,对导师选聘要求、服务对象、管理权限、服务内容以及补贴标准均作了详细的规定,明确只有具备3年以上大湾区工作、生活经验的港澳籍人士方能担任职场导师,帮助港澳青年更好融入大湾区内地城市。
《实施细则》明确引入港澳就业创业服务,并对引入机构的资质、引进方式、服务内容、补助标准及考核机制作了规定,强调机构组成中的港澳人士比例,突出为港澳青年营造“家”的感觉,培育归属感。
2022年12月末,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函答复《关于鼓励和支持香港青年到大湾区创业和工作的提案》称,广东将全面实施“展翅计划”港澳台大学生实习专项行动工作,5年内为港澳青少年提供3万个赴内地交流机会、1.5万个实习岗位、1.2万个就业岗位。
函文指出,将创新实施“大湾区职场导师计划”和购买港澳就业创业服务,创新采用“先摸清需求、后开发配岗”工作模式,广泛挖掘企业、科研院所和社会组织等资源,支持港澳青年在粤就业创业。支持配合香港特区政府实施“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对参加计划的香港青年按每人每月不超过1000元标准给予生活补助。
函文表示,将持续举办“创青春”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暨交流营,举办港澳地区选拔赛,累计动员545个港澳创业项目参与大湾区竞赛交流。目前已有12家重点建设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投入运营,带动珠三角9市建成N系列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57家,可为港澳青年创业提供场地保障、培育孵化和展示对接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