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石窟寺的保护与发展

2022-04-04 13:56王莉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3期
关键词:保护现状文物保护展望

王莉

摘 要:我国拥有丰富的石窟寺古迹,并且价值极大。随着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石窟寺等相关文物古迹的价值被发现,大家也开始关注到文物保护。我国在这方面有过许多的研究和探索,基本涵盖了实践中所能遇到的所有问题,经验丰富,保护体系也越来越健全,取得了不少成果。

关键词:文物保护;石窟寺保护;保护现状;展望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3.014

0 前言

我国很多地区都有石窟寺遗迹,并且规模巨大,形式多样,是我国文物古迹中特殊的一部分。对于石窟寺的保护是我国石质文物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文物古迹保护中不可或缺的部分。1949年以来,我国的石窟寺保护工作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保护了很多脆弱的文物古迹,并对后期的文物保护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些工作的进行都离不开当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及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的保护手段。保护手段由原来的简易型保护,到现在越来越科学的保护,再到现在利用科学技术等手段进行的保护、预防性保护,这些都反映出了我国在文物保护工作上的巨大进步。

1 我国石窟寺常见的两种保护方法

石窟寺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化学保护和物理保护是常用的两种保护方法。

①化学保护,一般在远处很难发现,和文物的适配程度很高,不会产生过大的反差感。缺点是可逆性差,如果在修复的过程中出现差错,或是需要后期更换材料,很大程度上会对文物造成破坏。

②物理保护,更加简洁。保证最大程度上降低对文物本体的损害。采用物理保护的方式主要是为石窟寺文物创造一个良好的保存环境,降低风吹日晒等对文物的破坏。缺点在于一般的物理保护方式所能覆盖的范围有限,很多损害是不能通过物理保护修复的。如果保护不当的话,民众是很难接受的,甚至可能影响文物的安全。

对于石窟寺保护方式的选择,要根据其本身的特点以及损害种类、程度进行针对性选择。例如,龙门石窟奉先寺通过对其本身水沟遗迹进行复原,进行排水,降低水流对文物造成的损害。

2 我国石窟寺在保護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

我国石窟寺一般建造时间较久,很多建造方式都只是在古文献中有记载,极其珍贵。因此,我们在保护石窟寺的过程中,要非常谨慎。此外,由于石窟寺大多年久失修,很多地方都有些缺损、存在问题,在保护的过程中不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进行保护处理,要遵循着一定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修复的准确性和提高修复效果。

一般来说,我国石窟寺的保护需要遵守以下原则:

①减缓风蚀病害。风蚀是石窟寺文物伤到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许多石窟寺的外部都会有精美刻像,但在风蚀的侵害下,表面已经模糊,看不出来原本样貌,应该控制石窟周围风的强度和风的速度来减少风对石窟的侵蚀。

②控制湿度。石窟寺应当通过适当的通风来控制文物表面以及内部的湿度。如果保护性措施无法满足湿度上的要求,那么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或者是利用新技术对其进行控制。

③防止动植物伤害。一般石窟寺所处的周围环境都非常优越,动植物丰富。所以在开展石窟寺文物保护工作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周围动植物对于文物的损害。

④建立温度缓冲区域。在常年温度差较大的地区,可以在大气层到文物表面建立一个温度缓冲区域,从而减小因剧烈的温度差异导致的文物表面受损。

⑤防止坍塌及落石。部分石窟寺历史悠久,其墙壁因风化等因素容易脱落,经常会有石块掉落,甚至还有可能出现坍塌的危险。

⑥遮蔽降雨。雨水的直接冲刷对于文物表面的伤害极大,石窟寺应该着重关注防雨措施,然后结合适当的排水系统,为石窟寺创造一个良好的保存环境。

3 当前时期我国石窟寺的保护现状

3.1 文物保护理念基本形成共识

以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实际发展状况为着手点,结合国际先进的保护理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物保护理念,为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指明正确的方向,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例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保护原则;在保证文物完整性的前提下开展维护工作;坚持最大程度保留原始状态为原则;坚持从改善保护环境为主要手段;坚持日常维护为基础;文物保护工作并不是一个短期的工程,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坚持。

3.2 掌握了比较成熟的加固保护技术

根据不同石窟所遭受的损害不同、原因不同、损毁程度不同等,相关的保护措施也有所不同。

对于不稳定性病害的维护: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尝试发现,通过不同加固技术的组合,更有利于对不稳定性病害进行全面治理,效果最佳,其中主要包括采取支护(砌筑支护、结构支护)、锚固、裂隙灌浆单项或组合的加固技术。这些都是已经发展成熟的技术手段,既解决了裂隙切割产生的不稳定病害,又有利于文物的加固,不仅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对文物的损害,更是还原了原始状态。

水害的治理技术:首先要了解清楚水的来源、水的渗流途径和渗流方式、水的渗透机理等;其次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堵、截、引流、导流、防渗隔水、遮护等不同的治水方法,或者是将这几种方式结合起来,其主要原则还是疏通;最后,除了一些具体的做法以外,对于材料的选择以及技术方面也有很高的要求。

风化病害的保护技术:随着石窟寺的风力侵蚀问题越来越严重,对这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通过几十年的经验积累发现:①对文物所处环境的保护与对文物本身的保护一样重要。②对于加固材料的选择十分关键,必须要根据文物本身的特点选取渗透性强的合适的加固材料;加固材料最关键的就是一定要透气;材料固化后的产物必须要与文物本身的材质相符合;在完成加固后要确保不会出现问题,不能对文物未来产生不好的影响。

3.3 制定了基本技术标准

文物保护具有很强的技术性,更需要强化技术标准。国家对于文物保护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技术方面,制定了统一的标准。近几年,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相关部门就目前我国文物保护现状以及我国的文物保护需求,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要求以及技术标准。gzslib202204051406

3.4 保护材料研发不断取得新成果

我国地形复杂,石窟寺分布广泛,不同地区的石窟寺相差很大,相关的保护工作也很难做到全国统一,在统一标准以及相关技术方面还是处于一种比较零散的状态。且相关的石窟寺保护技术也不成熟,保护工作涉及的内容还比较浅。

在我国石窟寺保护中,保护材料的选择一直都是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材料的发展历史,基本上代表了我国文物保护的发展历史,材料和保护技术的先进性也会推动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前进。每次新型材料的应用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

随着石质文物(石窟寺)保护的需求增加,保护材料也就成为重要的因素,这已经成为发展我国文物保护工作、提高保护质量的关键手段。根据功能和用途的不同,保护材料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灌浆材料,主要应用于加固石质文物以及水害的治理;第二种是修复材料,主要是用来对文物进行修复以及加固;第三种是防风化材料,主要是减少风蚀对于石质文物的损害。

3.5 水害治理取得了一些成效

水害是石窟寺最常见的病害,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大足石刻、乐山大佛等很多著名的石窟都曾饱受水害的侵蚀。石窟寺一般都建在山里,因为内部环境复杂,所以经常处于一种潮湿的状态,并且地下水形式复杂,对于文物的修复也要遵守最小干预原则。

水害的治理一般都比较难,可以说是石窟寺保护工作中最为艰苦的工作,也是最难以控制的工作。尤其是水害发生的时间久,突发情况多变。面对这种情况,近年来,我国开始采用全新的技术,尤其是精准勘探技术对龙门石窟潜溪寺、大足石刻卧佛进行水害治理,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为日后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案例。

4 未来我国石窟寺保护的发展方向

4.1 重视基础研究工作

我国在石窟寺的基础保护工作上还存在待改进的地方,尤其是对于文物本身基本情况的调查、评估方面,无法达到后续工作的要求。基础工作主要包括三个重点:首先,创建石窟寺基础资料信息中心,针对石窟寺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系统的记录;其次,对文物的现状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保护措施,详细调查石窟寺的损毁程度、存在的威胁、影响因素、周围环境等方面,并进行评估工作,后根据不同的损毁程度对其进行分级管理,制定针对性策略;最后,开展关于保护技术的研究,研发出更具安全性、科学性的技术以及加固材料。

4.2 转变工作思路

规模较大的治理工作,主要涉及对于水害的治理以及关于石窟寺所在岩体的加固等。完成这部分工作后,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在对细节的维护上,即石窟壁画、塑像、造像、雕像的残损、污染、风化等本体病害修复、加固、保养工作,以及对于石窟寺周围环境的改善等。进行预防性保护和本体修复保护工作主要包括:①加大政策支持,积极进行管理。对于文物的保护包括前期的勘察、研究、试验、评估、日常维护等。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这些步骤很难落实,如果没有国家政策上的帮助、相关单位的帮扶更是很难实现。②加大技术研究投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关于石窟寺的修复,目前还存在很多技术难关没有解决,如石刻风化病害的治理技术、修复残损塑像等。这就需要相关部门不断加大技术研究投入,为文物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4.3 强化材料的保护和创新

强化材料的保护和创新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对现有材料的保护与研究;另一方面则是对新型材料的创新。在这两种方式上进行交叉融合,这是推动整个行业发展的最佳的方式,强调新材料和保护传统材料,尤其是在科技性和标准性上结合,更是要不断地去尝试。当前我国在保护材料方面的研究,多是以无机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有机材料为辅,要不断提高材料与文物本体之间的适配程度,将材料对文物产生的损害降到最小,增强材料的安全性和持久性。

4.4 调整工作模式,以研究思维开展文物保护

目前,我国文物保护的施工都是以建设工程的程序为标准的,承担单位(包括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在进行工作时,都是根据建设工程的施工模式。这种模式并不完全适合文物保護工作的进行,忽视了文物保护工作的特殊性,与文物保护的逻辑并不匹配,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开始进行模式的变革,用研究的思维模式来指导文物保护工作,并贯穿整个文物保护工作的过程中。

4.5 加强石窟寺保护研究人才及队伍建设

时至今日,我国共有近百家单位具有了石窟寺保护的甲级资质,施工的一级单位更是有几十家,从事文物保护资格的专业人才已经有几千名了。尽管我们拥有了这些优质的资源,但是对比我国所面临的石窟寺修复问题来说,修复资源还是不足,专业人才队伍不够,人才分配不平衡,目前的专业修复人员满足不了我国文物保护的需求。所以要想发展好我国的文物保护,关键的一部分就是要培养专业的人才队伍。

5 结论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石窟寺修复保护上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既吸收了已有的发展经验,也在不断研究中突破难题,以积极的态度进行新材料、新观念、新技术的研究,注重文物保护和周围环境的适配性。石窟寺的保护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探索。我们需要用积极、严谨、开放的态度来面对文物保护工作,在不断探索中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治国.云冈石窟科技保护研究五十年[J].文物世界,2004(5):3-7.

[2]陈卉丽,段修业,冯太彬,等.千手观音造像石质本体修复研究[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3(3):15-19.

猜你喜欢
保护现状文物保护展望
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研究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
国内外森林生物量碳储量估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展望” ——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