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县古代五府院

2022-04-04 14:13:47刘玉栋
文史月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绛县进士将军

刘玉栋

绛县历史肇远,人文荟萃,现仍存留着古代五座府院,均以悠久的历史、宏大的规模、荣耀的家族、斐然的名宿、辈出的人才为世人称道,堪称古绛厚重历史文化的实物标本,吸引着众多文人墨客欣赏考究。

陈村道台府

在绛县,流传着“上了陈村坡,秀才比驴多”的古语,意思是说陈村是个出人才的地方。

1984年续编的《陈氏族谱》载:“始祖复礼自明初年由洪洞县万安镇迁徙于绛,占籍中条山之麓、涑水之滨、景色宜人之陈村,历经数朝,至今已六百一十多年,世系昌衍二十多代,成为一本九族,户达二百余户,男女人口已到一千二百余口,成为县之大族。吾族耕读传家,德泽后裔,数世以来,人才辈出。明清之时,族业兴盛,先祖力耕其业,诗书其家,子姓蒸蒸,伟人云起,游誉序者多人,举孝廉而成进士者多人,仕宦而至首府、分府、县令、学官者又复多人,乡贤节妇,旌表甚多,皆忠于国家,清廉一身;孝事长老,自肉奉亲;冰心霜节,抚孤成名;见义勇为,济贫扶困;典范伟基,至今犹存。皆记入族谱,载于县志。旨赠‘忠孝节义’匾额,给以旌表。近数年来,形势发展,社会前进,后裔子孙,矢志向上。各条战线,争立功勋。现任职于厅、县、局长,卫国军官,校长教师,技师工人,革命干部为数多人。人人热爱祖国,忠于革命,勤于工作,廉洁奉公,保卫边疆,为国捐躯,培养后代,呕心沥血,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乃系吾祖德之熏陶,陈族之光荣也。”

翻開历代《绛县志》和其他史料,出自陈氏家族的杰出人物有明代进士陈疏,清代进士陈所抱、陈梦说、陈所优及陈昭、陈让、陈所性、陈愈耀、陈所读等举人、秀才、贡士及知同、千总、县丞、学正、教谕、吏目、经历等一百多名有学位和官职的人才。最具代表性的当数陈梦说。

陈梦说(1735—?),又名陈梦月。自幼家寒,无钱入塾读书,只得站在教室外听课,被私塾先生发现,免费收其为徒弟。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高中戍辰科进士。先后任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曾出使暹逻国(今泰国),写就《入粤纪事》,乾隆帝御览后赞赏不已。陈梦说48岁时,任浙江宁绍道台,政绩斐然,皇帝特赠半副銮驾褒奖。陈梦说致仕后返回故里,在村南兴建起拥有多座四合院及各种附属设施的“道台府”,购置数百亩田地供族人和后裔耕种。

至今,绛县陈村仍存留多座清代四合院,其中道台府存留两座,供后人居住。道台府东侧,仍矗立着当年所建的附属设施场院。该场院大门上部嵌着一块木匾,上面阳刻“古稼乐园”4个楷体大字,使人感受到陈氏家族对农业的钟情。

步康将军府

说起“将军府”,绛县人都晓得它坐落在北步康村。

“将军府”张氏家族是一个横跨明清两个朝代、文武兼备、持续兴旺数百年的名门望族。

元朝末年,河南府新安县大新村名叫张文友的皮匠,善做马鞍、盔甲、战靴、箭壶等军用皮货。后朱元璋率领起义军在河南和元军激战,张文友便领着几个徒弟,投奔到朱元璋麾下,专制军用皮货。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大封功臣,追封张文友为“武毅将军(从五品)”,让其子孙世袭千户职。其子张贵从小跟随父亲在军营里长大,练就一副强健的体魄和超凡的武功,承袭了父亲的勋爵后,又被封为直接护卫皇帝的“骁骑尉”,在明初平息各地残余反抗势力的战斗中,他随军四处征讨,作战勇敢,战功卓著,被提升为“武德将军”,又升授为“武节将军”。

朱元璋称帝后,为巩固政权,设计相继将许多功臣处死。张贵怕遭厄运,装病请退,得知晋南地肥水美,便辗转到紫金山之阳北步康村定居。张贵死后,皇家赐予其后裔屯田千顷(屯田即利用士兵在驻扎的地区种地或招募农民种地)。也就是说,北步康周围几个村庄农民租种土地所交粮税均供张氏家族享用。数年后,为了显示家族的富有和当年将军的威严,其后裔在村北选择六亩大的风水宝地,建起一座集牌坊、门楼、银库、庙宇、多座四合大院、祖茔于一体的“将军府”。

明末清初,富甲一方的“将军府”为专供子弟深造,办起私塾,从此文运昌盛。清光绪《绛县志·选举》及张氏族谱、碑记等史料载:自康熙年间始,其家族张宏昌、张文炳、张星灿、张熙纯等13人考取进士、举人,出任翰林院编修、同知、知县、库使、典狱官等职。

清咸丰年间,山东民不聊生,发生捻军起义,在济南开当铺的将军府子弟张星焕捐献万两银子,交给清军购买粮草,一鼓作气击败了捻军。咸丰皇帝对其慷慨解囊之壮举十分赞赏,下旨授封他为“武功将军(从二品)”。将军府为弘扬其殊荣,专门建造“圣旨楼”珍藏其圣旨,可惜 “文革”中被视为“四旧”毁掉。

20世纪60年代,修建县城需要大量石材,便把“将军府”中的石牌坊、石根基、院里四周的条石、村外墓地里的石牌坊、石碑、石桌全部拉走使用。现步康将军府仍遗存数座房屋。

柳庄进士府

柳庄村依山傍水,气象万千。相传远古时期,尧帝元配姜嫄在此居住,培养其子“弃”(后稷)教民稼穑,誉满天下,被后世尊称为“圣母”。宋时,村人为纪念姜嫄,建庙祭之。

明清时期,本村望族张氏秉承耕读传家美德,重视对后代的教育,设书斋、私塾供后裔读书,先后培养出政、谞、琮、禹、珍、环、琏、师孔、师曾、纯白、赤心、斗南、燠等110位进士、举人、秀才、贡士,荣任知州、知县、守备、巡检、县丞、经历等官职,其中环、斗南、燠等人的事迹被《绛县志》记载。

由于张氏家族自明天顺年间至清乾隆年间的三百多年里,数以百计的人在外为官,对世居地屡有扩建,逐渐形成拥有十多座四合院、关帝庙、舞台、阁楼、牌坊、祠堂等占地几十亩的建筑群,被本村及周边村庄的人们誉为“进士府”。府院内有座清康熙年间任浙江兰溪知县张燠及后裔居住的四合院,院内矗立着一幢三层高的阁楼,为柳庄村和进士府的标志性建筑。站立其上,四周美景尽收眼底。遗憾的是,几年前被拆除。

令人欣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柳庄村继承“进士府”优良传统,重视发展文化教育,先后有数百位子弟考取大中专院校,学成在外参加工作,当上教师、医生、企业经理、处长、科长、书法家、画家、科学家等,为国效力,被多家媒体称为“状元村”。

近年来,该村“两委”借助“进士府”声名,先后兴建起“陈赓纪念馆”“村史馆”、农民公园、图书馆,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跻身山西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行列。

横水探花府

“探花府”为绛县横水镇横北村乔氏家族的府邸,其先祖明代时由洪洞县迁徙到绛县横水镇,依托当地集市,以经商务农为业,经过数百年发展,到清代中叶繁衍成拥有5支、200多户人家的大家族。其家族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价值取向,设立私塾,由本族内饱学之士任教,培养本族子女学习文化,使其百余后裔学有所长,获取学位,在外为官,其代表人物当数乔晋芳。

乔晋芳,字心农,清嘉庆九年(1804年)生,幼年随经商的祖父乔天成、父亲乔遆槐在山东济南府完成启蒙教育,12岁旋里,经累年苦读,于道光五年(1825年)考中乙酉科优贡,直接被朝廷破格录用为武英殿校录。其间,因业绩突出,受到朝廷加一级的奖励,封赠为奉直大夫,委以户部河南司行走职务;道光八年(1828年),考中顺天府戊子科举人;道光十五年(1835年)乙未科殿试高中一甲第三名进士,钦点探花及第。因其是自明代嘉靖十一年(1532年)汾州孔天胤高中“榜眼”之后,在长达303年的时间里,为山西省科举最好的名次,而轰动三晋,被誉为“两千里内无双士,三百年来第一人”。

乔晋芳入仕后,先后任翰林院编修、刑部安徽司行走、军机处京章、湖南副考官、湖南常德、长沙知府。每任一职,“卯入酉出,勤瘁无懈”,极具口碑。

咸丰二年(1852年)七月,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率军攻打长沙,时任长沙知府的乔晋芳率领军民不畏强敌,坚守了82天,使长沙城免遭涂炭,咸丰皇帝特赏赐其顶戴花翎。

清光绪《山西通志》《闻喜县志》《绛县县志》均为其立传。其世居地被世人尊称为“探花府”。

“探花府”从乾隆至同治年间陆续扩建,由12座四合院、花园、书院、祠堂、荷花池等附属建筑组成,占地30余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绛县横水镇政府占用至今。现珍存垂花门楼、楼院、书院、阁楼等多座建筑,为运城市文物保护单位。经常有外地专家学者或游客前往考察观光。

槐泉大夫府

槐泉大夫府坐落在絳县卫庄镇槐泉村,是该村巨富望族王家的府院。

槐泉村位于九京山下,清凌河畔,因村庄周围多有槐树和泉水而得名,是一处“清河绕万年罗带,小华列千载锦屏”的富庶吉地。

村里有个王姓人家,世以忠厚为尚,代以耕读传家,在庭院建起一所学堂,请当地饱学之士任教,使本族子弟接受良好的教育。清乾隆年间,其后裔名相、谘、托、钢、谖、登甲、耀甲等荣为监生;铨、钦、铖等荣为武生,其中多人在外任职。

清道光年间,王鉴高中举人,任河东盐课司提举。他了解到河东盐池是块“刮金板”,毅然决然地变卖了数百亩耕地,筹措到数千两白银,在河东盐池买下几十亩盐池的经营权,开设了“王恒盛”盐号。由于他懂管理、善经营,很快成为富甲一方的盐商,跻身河东盐池“四大家”之列,同时把其子家宾培养成才,官至道衔。清光绪年间,王鉴以子家宾道衔被皇帝封赠为“通奉大夫”。查《清史》,通奉大夫为从二品,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级。其世居的庭院自然而然被称为“大夫府”。

清末民初,王家宾把盐业交给继子王楷执掌。精明强干的王楷经营有方,1930年,年收入十多万银两,比绛县全县税赋收入还要高出一倍多。为扩大再生产,王楷携巨资在河南冶阳镇购置耕地8000余亩,开设钱庄、当铺、京货铺、杂货铺、绸缎铺、糕点铺等各类店铺20余家;同时,连续多年对老家“大夫府”进行扩建。整个府院为长方形,东西长约120米,南北宽90米,占地上万平方米,是个由多座四合院、观景台、花果园、场院、戏台、亭榭、窑洞式库房等附属设施组合而成的建筑群。整体布局完全按照传统的平衡、协调、中庸、实用的理念设计,沿中轴线正中开有一条纵贯东西的巷道,府门朝东临大道,西行直通县城;南行可达河南;东行可达上党;北行可达省城;可谓一出府门通天下。

1947年,绛县解放,因槐泉大夫府院落房屋众多,设施齐全,被绛县民主政府占用了一年多,成为全县政治经济中心。20世纪90年代,槐泉大夫府中纯石雕就的影壁被县博物馆珍藏。至今,槐泉大夫府仍存留多座院落房屋。

猜你喜欢
绛县进士将军
河下:文风厚重的“进士之乡”
华人时刊(2023年19期)2023-11-16 12:32:12
运城绛县:检疫植物安全“走”四方
今日农业(2021年4期)2021-11-27 08:41:35
绛县输送80名农民跨国务工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10
绛县蹚出节水增粮增效特色发展之路——全国节水增粮增效技术观摩交流会在绛县举行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07-28 07:08:34
我家的“将军”
小读者(2021年2期)2021-03-29 05:03:14
四进士(上)
绛县:借助『互联网』建立智能化内控机制
支部建设(2019年36期)2019-11-19 09:50:06
《进士or近视》
童话世界(2019年14期)2019-06-25 10:11:42
将军
将军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