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最好的教养,不是家境,而是家风。
清作家马伯庸曾写过这样一段话:“一个家族的传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它历经许多人的呵护与打磨,在漫长时光中悄无声息地积淀,慢慢的,这传承也如同古玩一样,会裹着一层幽邃圆熟的包浆,沉静温润,散发着古老的气息。”
古董有形,传承无质,它看不见,摸不到,却渗到家族每一个后代的骨血中,成为家族成员之间的精神纽带,甚至成为他们的性格乃至命运的一部分。
中国的家风传统,自古有之。表现在最具体的事上,就是家训。早期家训例如《尚书·盘庚上》,收录商王盘庚对殷商贵族的训词。《无逸》《君爽》是周公旦对侄儿成王,召公的劝诫。魏晋前的家训多以单篇文字出现,直到《颜氏家训》问世,家训才形成完整的体例,标志着中国家训的成熟。
《颜氏家训》是由颜之推在北隋时期完成。公元589年,隋八路大军兵锋已过长江,直逼建康城下,结局毫无意外,南陈被灭,北隋自此建立,国家趋于统一。而颜之推却已垂垂老矣,让子孙后代可以世代传承,成为他人生最后的目标,于是他提笔写下四万多字《颜氏家训》。
修身,治家,处世,为学……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他对于整个家族殷切的期盼和语重心长。
《颜氏家训》中,除了子孙自身德行的修炼,要做到“居家尽孝,为国尽忠”,还提出了家长须行责任楷模,认为:“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
《颜氏家训》中的谆谆教导,自此成为颜氏一族家风,颜思鲁、颜游秦、颜相时、颜勤礼、颜真卿、颜杲卿……颜氏一族学问家,书法家辈出,且不乏忠臣义士。从时间上推算,颜氏的家业门风辉煌了由隋至唐的整整三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