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国平
摘要:德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在培养小学生道德水平和行为习惯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课程教学不仅要丰富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还要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帮助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但是,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前德育课的开展效果并不理想,需要引起教师的注意。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小学德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营造有利于小学生习惯养成的学习环境,促进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德育成为小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学校;德育;工作;创新
前言:德育教育是目前教育领域所提出的一项较为先进的教育方向,它不仅要求学生要有全面的素质,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行。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在进行学生的教育工作时,能够切实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行和行为习惯。
一、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意义
1.优化学生思想品德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根本,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保障,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德育教育,将德育工作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明确德育工作的教学目标。要树立德育教育的思想,通过德育工作让学生进行德育活动,在活动中达到优化学生思想品德的目的,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思,让学生改善自身的言行举止,强化自己的品德塑造,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更加重要,德育工作有没有都无所谓,学生只要考试成绩好就可以,导致在实际教学中出现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德育工作是所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要求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德育教育工作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素质教育,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下进行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策略
1.融德育于制度
制度作为一种刚性的约束和规范,是任何群体赖以生存的前提和保障。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场所,自然比其他群体更应该具备完善的制度体系。而通过制度向学生融入相应的德育,也是我们学校多年来总结的一条宝贵经验。一方面,很多制度本身就是很好的德育内容。如《小学生守则》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里的好多内容,都是现成的德育内容。另一方面,我们在制定学校自身的规章制度的同时,也要巧妙地将德育教学内容融入其中,让学生遵守校规校纪的同时,在思想道德方面受到教育。例如,针对学校规定不能随便丢弃营养餐及浪费粮食,我们就应该向学生借机进行劳动光荣和种田不易方面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从内心认识到节约的重要性,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劳动光荣的意识,一举两得。
2.丰富校园德育文化
校园是小学生长期学习生活的地方,也是开展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载体。丰富新时代小学校园德育文化,是展现小学学校办学思想和精神风貌的重要途径。基于此,小学可以从校园德育文化入手,将德育元素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组成部分。例如,小学可以将德育知识、优秀人物事迹等德育材料制作成静态的图片、文字和动态的视频等,通过小学学校校内的黑板报、内刊、宣传画、屏幕等载体为小学生营造一个全方位的德育环境。又如,小学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如技能大赛、新时代小学生风采大赛等),让现代小学生形成更加理智、科学、务实的道德审美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让更加立体化的小学学校德育工作服务于小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精神的形成,提升学生未来走向社会的道德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3.注重道德修养培育
小学生道德修养的形成,也需要他们在道德品质方面进行自我锻炼和教育。一个小学生可以在生活道路上不停地为自己提出奋斗目标,那么为了实现自己的道德理念和目标,他们就会不畏艰险,付出不懈的努力,最终战胜困难,形成坚强的意志和美好的品格,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坚强的意志和美好的品格都是在实践中磨炼而最后形成的,教师务必要重视,并在此实践与磨炼中起到引导作用,让小学生在克服困难过程中锻炼意志品质,树立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这一过程应当规范有序进行,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具体的指导。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把班集体和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班集体是进行德育的基本单位,教育的合力往往会在班集体内体现出来。小学生通常都有较强的归属需求,他们希望生活在一个温馨融洽的集体内,这样他们才可以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合力,他们就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团结互助,关爱互尊,并具备团队协作意识,从小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在良好班风的影响下,小学生可以形成刚毅、坚韧、勇敢、诚信等优秀的品质。故而我们的德育工作要以班集体为基础单位开展,还要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教师要做到率先垂范,在学生中起到榜样带动的作用,并从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对小学生施加影响。二是鼓励小学生在德育方面自我锻炼。一个人的良好的意志品质形成,不仅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自我修养和自我锻炼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德育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让他们通过自我锻炼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并塑造出健全的人格。让他们为人处世做到“有始有终、持之以恒”,不断地自我检查、监督、暗示和鼓励,这样就会在德育中取得较好的效果。三是對于不同学生意志方面的差别,培养对策也要体现出一定的针对性。对于不同个性的学生,德育既要顾及学生的自尊,又要讲究教育的方法和艺术。也就是说,教师要在德育中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因人、因时、因地、多渠道地对小学生开展德育。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开展德育教育,需要教师积极创新教学理念,树立自己的人格魅力,给学生做出良好的榜样,为社会培养全面性的优秀人才。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将传道、授业、解惑融合起来,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策略,提高小学的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赵家前,李红梅.创新学校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软件(电子版),2020(2):129.
[2]闫青会,李小杰.全媒体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提质增效的路径探赜[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8):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