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上升与文字下沉的逻辑及思考

2022-04-03 12:50王雅柠
文化产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媒介大众受众

王雅柠

视频本质上是由多个图像组成的序列。海德格尔在《世界图像的时代》中指出:世界成为图像和人成为主体这两大进程决定了现代之本质。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文本的衰落与视频的崛起是时代发展的既定趋势,视频逐渐代替文本成为大众表达自我的主要方式。而短视频因其“短平快”的内容特点、简单化的制作方法以及便捷通畅的发布渠道获得大众青睐。因此,探究从文字到短视频背后的演变逻辑以及进行危机处理的反思,对社会形成良好的表达方式、提高大众内在审美能力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短视频上升与文字下沉的逻辑

媒介的发展呈现出短视频上升与文字下沉的总体态势。个人在表达方面呈现为从文本化表达到视频化表达的演变。无论是短视频还是文字,不仅是传播信息和新闻资讯的载体,还具有进行个人情感表达、连接社会群体以及构建社交网络的功能。站在受众的角度上,短视频更能顺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利用“短、频、快”的特性高效满足用户的需求;站在传者的角度上,短视频的门槛较低,激发了用户参与、创作、表达的积极性。

“个人化”表达的欲求

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哈尔特穆特·罗萨提出“社会加速”理论用来形容当下社会。当今世界,技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压缩了时间和空间,技术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媒介形态的日新月异,催生了更多新兴媒介方式。短视频作为崭新的生活社交形态,自2011年移动互联网大潮开始,就展露锋芒,逐渐塑造出与移动时代日常生活相匹配的新形式:视频化生存。

短视频能够代替文本表达并占据主流的原因,最根本在于当代社会个人化表达欲望的膨胀。信息时代的便捷以及物质生活的满足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必要的生活基本需求之外,对于精神生活的要求有明显提升。在现实生活中物欲与压力的双重裹挟下,人们急需一个“安全场域”来逃避现实的困境。因此,在个人的拉力与现实的推力之下,人们对于自我表达的渴求愈加强烈。

与此同时,技术的发展为个人化表达提供了可能。亨利·詹金斯提出“参与式文化”的概念——传统主流权威消解,表达权力下放,人人皆有麦克风,人人皆是意见领袖的时代已然到来。技术的发展带给人们更多的便利,从静态到动态,从文本到视频,从图画到视听的跨越,无不展示着媒介形态发展所充斥的活力。

由于人在日常生活中自我意识的日渐觉醒,人们更渴望情感的共振而并非单一的个人化表达。尼葛洛庞帝提出:“网络空间的发展所寻求的是给普通人以表达自己需要和希望的机会。”人们渴望得到“回应”与“互动”,最初的“文本化表达”太过单一,也不够即时与迅速。斯图亚特·霍尔提出“积极的受众”这一概念,大众对于生活中的大量信息并不是无选择地全盘接受,而是根据自身的偏好与倾向进行有目的的筛选与过滤,因此从“表达”到“接受”再到“反馈”的过程并不是直接传递。因此,个人表达途径在二者选其一的过程中,“视频化表达”以其特有的优势迅速成为传播者的不二选择。

受众:短视频崛起的社会基础

快节奏的社会环境对短视频的崛起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加速社会”中,人人皆是庞大现实生活中的微小粒子,共同推动着社会的前进与发展。从农耕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提升了社会的生产技术,生产力的飞跃又促使生产模式相应转变,也因为如此,人们对于信息的接受程度也发生了变化。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文本化信息传送的优势逐渐湮没,视频化信息传送的优势逐渐显现。

首先,短视频以“短”见长,传播迅速,能够适应当下快节奏的生活。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为追求更高的利润和收入而提高工作强度与工作效率,大众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们获取信息的时间被压缩、榨取,传统文本的阅读需要调动更多专注力,消耗大量“片状”时间,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摄取信息。短视频以瞬间收看、短暂停留的特点填补了用户的碎片时间,高效地满足了人们休闲娱乐和获取知识的需求,帮助受众节省了工作生活中大量的块状时间。

其次,短视频内容更加短小精悍,以直入正题、“瞬间爆点”“干货满满”作为内容构建和呈现的特点,且短视频作为视听媒介,更加直观、具体、生动地将信息中包含的重点精准地表达出来,而文本信息的获取并不是直接接受,大部分的信息都需要经过理性思考才能被转化、接收。《电视话语中的编码和解码》中,斯图亚特·霍尔提出了著名的编码-解码理论,即话语中的主导意义不是通过直接的意指传递的,而是通过隐含的、自然化的编码实现的,受众需要借助解码,才能获得意义。视频化信息相较于文本信息缩减了受众信息解码的时间,内容的呈现不仅赋予短视频以小博大的优势,也能够使受众在瞬间抓取信息的重中之重。这种迅捷且高效的特点完爆文本媒介,成为接收者的首选。

最后,短视频内容更为精彩,满足受众在高压生活之下的娱乐需求。心理学家斯蒂芬森提出著名的游戏理论:人们摆弄媒介,与其说出于功利的考虑,不如说是为了达到游戏的目的。短视频往往以图文并茂、试听结合的表现方式呈现在受众眼前,更容易吸引受众并为大众所接受。工作与现实的高压之下,相较于文本信息的枯燥、乏味,适度将自身投入到视听媒介当中,能够给予受众良好的视听效用,给予受众心灵上的抚慰。

传播者:短视频去中心化为每个人提供“个人表达”的窗口

从传者角度来看,文本的发布对于传播者而言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与专业能力要求,而短视频的内容制作趋于简单化,不需要具备过多的文采或者写作水平,发布渠道更加快捷、畅通,门槛相对文字平台更低。不论是视听语言下权力拥有者的“Z时代群体”,还是市场中较大比重的社会大众,抑或是年迈的“银发网红”——老年人群体,都可以通过短视频渠道表达自我。个人化表达的最终实现方式是通过信息接收者的“反馈”。库利提出“镜中我”理论,他认为,人的行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知,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形成的。短视频去中心化的表达方式,给予了受众获得自我实现的平台,促进了从文本化表达到视频化表达的转变。

短视频的属性之一是“记录”。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的记录,形成“个人化”的自我表达平台。无论是何种身份,都可以一键拍摄记录。抖音短视频的口号是“记录美好生活”,以个人化的日常生活作为短视频影像艺术的叙事策略,用户不仅是信息的观赏者、消费者,也是视频内容的执导者、发布者。个性化的创作,使用户可以通过短视频中所构建的形象进行个人的全新展示,这一过程也是向旁观者寻求肯定与认同的方式,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关注的中心。通过便利的音频软件进行自我记录、自我表达,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心理满足。旁观者的认同,会帮助用户提升内心的自我认同感。

短视频的另一属性是“连接”。与实体空间相比,虚拟场域更加重视社交与情感的连接。短视频的互动性、开放性将拥有共同信息选择的人群联系在一起,實现身份的集体认同。例如抖音平台设置“个人认证”,可以根据不同的兴趣、职业将不同的人归类在同一领域。假如你喜欢记录VLOG,那么短视频平台会为你推送同样的VLOG博主,你喜欢学习干货类博主,短视频平台会为你连接同样的人群。这种方式将把与自己拥有共同兴趣的人群迅速连接在一起,更容易形成情感的共鸣。

短视频爆炸性覆盖过程中的弊端

短视频广泛的受众基础与天然的传播优势带来了更加可观的效益潜力,诸多短视频平台依托互联网技术不断壮大,几乎经历了瞬时“聚变和裂变”。这一急剧发展的过程也暴露出了种种不可避免的弊端。

利益支配下内容质量的降低

短视频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收入,短视频不断向大众的偏好靠拢。这样一来,既可以保证短视频内容处于安全的范围内,避免产生争议,又可以使经济收益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调查显示,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使用者多在“非一线城市”,用户审美水平参差不齐。在利益的驱使以及“劣币驱逐良币”的作用下,短视频内容的劣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短视频作为一种注意力经济,为了吸引消费者关注,搏得大众眼球,赢得流量,内容趋向猎奇化、庸俗化、浅表化。例如抖音中以“卖卫生纸”爆火的殷导,为了将短视频转化为粉丝流量,通过直播带货实现商业变现,自导自演了一出爱恨情仇的大戏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短视频的内容以“直播带货”“变现”为最终目的,逐渐远离深度化、可思辨化,内容趋向于逗笑与浅表。

另一方面,为了遵循安全,短视频的内容趋于单一性、同质性。爆款的成功往往会迎来排浪式的效仿,同一素材、内容的再创作缺乏新意、深度。例如2019年爆火一时的变装视频引来了无数博主争相模仿,虽然在短期内吃到了红利,但是在长期看来,单一的拍摄模式会引起受众的视觉疲劳,并不是长久之道。

浅表性阅读带来思维退化

随着资本不断绑架着用户的文化偏好,短视频的碎片化、娱乐化、片段化越来越“短化”,加上短视频的内容观看不同于文本信息的解读,并不需要调动大量理解力,用户长期远离文字,进行理性思考的能力逐渐退化。尼尔·波兹曼在他的媒介批评三部曲中提到,由印刷统治向电视统治的转变,会由曾经的理性、秩序、逻辑性,逐渐转变为脱离语境、肤浅、碎化。更多时候,短视频影响着个人生活体验与个人情感表达,而受众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仅仅作为“围观者”,只是浅表性地接受,缺乏深层次的思考。

大数据推送造成审美泛化

短视频基于大数据算法,内容分发更为精准,为用户节省了时间。例如抖音短视频平台,根据用户的“点赞”“收藏”“完播率”了解用户的喜好,对用户进行精准定位以及个性化定制,通过大数据算法和人工精选,为用户推送喜爱的内容。但是这种精准投放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将大众的视角窄化,给大众的审美喜好打上固定的标签,形成了固化的文化品位和消费偏好,造成审美的泛化。

视频化表达的时代境遇下所产生的思考

短视频的急速发展与文字的日渐衰落带来机遇也迎来挑战,如何降低损失,将原有优势最大化是人们思考的主要问题。正本清源,进行短视频内容的修正是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这一解决办法分为两个方面:内容制作与投放把关。

短视频深层内核的缺失是产生一系列问题的首要原因。短视频领域应该着重推送具有深刻性、思辨性、文学性、美感、科技感的短视频,时长虽“短”内涵却“长”。短视频在带给受众爆炸性感官体验的同时,能够调动受众更深层次的寓意思考。短视频平台可组建专业化团队制作优质的“样板”内容,为原创内容制作者提供参考。在纠改未达标视频内容,将其送入“小黑屋”的同时,也应该设置奖励制度,鼓励高质量内容的创作。

短视频平台作为内容的“把关人”更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第一,短视频平台在内容筛选的过程中更应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避免被资本所支配。第二,有必要对短视频用户群体进行全面研究,投递调查问卷以分析其文化偏好,深度挖掘用户的文化需求并给予正确的积极引导。第三,在创意开拓和模式养成层面,未来短视频的开发要走向标准化、制度化、流程化、成熟化和规模化,改变当前粗放式的内容生产和监管流程,让短视频成为精品内容渗透平台。第四,对于短视频的创作进行细致的垂直化分类管理,例如横屏短视频更加注重流程环节、逻辑思考、专业教育、叙事模式,竖屏短视频更加注重人物,重模仿,去中心。除此之外,相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肃清短视频领域中的轻浮风气,积极引导短视频的发展方向。

文本信息的发展应该找寻新的方向,进行形式的更新或者与多媒体进行组合,使其焕发新的活力。例如短视频与文字相结合,以音频的方式将优美的文字呈现其中,开设短视频中关于“文本”的垂直分类。

从现象出发探究本质,短视频上升与文字下沉最深层次的逻辑是当代社会中大众对于个人化表达的欲求日益强烈,使得“文本媒介”“视听媒介”的出现具备意义。而视听媒介具有的天然优势又决定其必然优越于文本化表达,成为大众的不二之选。实际上这种现象存在着种种问题,要实行相应的措施进行规避。这些措施对于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大众审美的提高等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冷凇.论短视频对传统电视新媒体化赋能的独特性[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10):115-119.

[2]蒋淑媛,罗娴妮.小镇青年文化消费的演化及其逻辑[J].中国青年研究,2019(11):5-12.

[3]常晓凝.视频化生存:“加速社会”下新型大众参与及破局路径分析[J].视听,2021(08):27-28.

【基金项目】山东省“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专项课题,《新媒体业态下二安文化的影像化研究》,项目编号:21C910110001。

猜你喜欢
媒介大众受众
抖音对戏曲艺术的再媒介化重塑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大众偶像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