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 王树青
摘要:目的 观察解语丹冰药棒联合舌、颞三针治疗运动性失语的效果。方法 筛选80例存在不同程度运动性失语的脑梗死恢复早期患者按入院先后次序分入2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脑梗死基础治疗和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同时给予解语丹冰药棒联合舌、颞三针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星期。参考WAB(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评分标准记录2组在治疗前、后的AQ(失语指数)值的变化,语言功能评分(自发言语流畅程度评分、复述和命名评分)的变化以及治疗有效率的高低评估运动性失语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3个星期后对照组、治疗组的AQ值和语言功能评分均比同组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的AQ值及语言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解语丹冰药棒联合舌、颞三针疗法可有效治疗脑梗死恢复早期运动性失语,通过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可提高卒中后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解语丹冰药棒;舌三针;颞三针;运动性失语;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22)03-0063-04
失语指患者在神志清楚,意识正常,发音和构音没有障碍的情况下,大脑皮质语言功能区病变导致的言语交流障碍,主要包括外侧裂周围失语综合征(运动性(Broca)失语,感觉性(Wernicke)失语,传导性失语)、经皮质性失语综合征、命名性失语、完全性失语和皮质下失语几种类型[1]。运动性失语是脑梗死后比较常见的失语类型,表现在自主言语减少,表达不畅或表达困难,甚至是无言状态,也可同时合并不同程度的命名和复述障碍[2],是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Broca区梗死引起的后遺症。患者口语表述不畅或表达障碍,导致与家人及社会沟通困难,容易诱发卒中后抑郁等心理障碍,影响其生活质量及早日回归社会的信心。运动性失语患者听力理解不受影响,能主动配合康复治疗师进行训练,其治疗依从性较高,治疗意义重大。本科近年来运用解语丹冰药棒联合舌、颞三针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8年8月—2020年8月在本科住院的脑梗死恢复早期患者中筛选出存在不同程度运动性失语者80例。根据患者入院先后次序平均分入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62±2.5)岁;病程15~32 d,平均病程(23±6.8)d。治疗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61±3.0)岁;病程18~38 d,平均病程(20±9.6)d。2组在性别、平均年龄和病程方面(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诊断标准 脑梗死的诊断参考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经门诊或入院后颅脑MRI或CT影像学证实。失语的诊断参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4],且主要表现为运动性失语。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及失语诊断标准。(2)患者神志清楚,病情平稳。(3)入组年龄35~80岁。(4)病程为脑梗死发病后15~40 d。(5)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且配合治疗。
1.4 排除标准 (1)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如新发脑梗或脑出血者。(2)依从性差无法坚持配合治疗者。(3)房颤或合并活动性消化道溃疡、严重心肺病、糖尿病且合并糖尿病足等严重并发症者。(4)口舌、咽喉溃疡等影响操作治疗者。
1.5 方法 对照组给予脑梗死基础治疗[5]和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解语丹冰药棒联合舌、颞三针治疗。2组统1疗程均为3周。
1.5.1 脑梗死基础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100mg,晨起空腹服用],调脂稳定斑块[阿托伐他汀钙片(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819),20mg 每晚睡前服用]治疗;结合个体情况必要时予以护胃,降压,降糖,降尿酸,降同型半胱氨酸等治疗。
1.5.2 语言康复训练[6] 主要包括:(1)口腔发音器官训练。(2)发音训练。(3)言语和动作刺激训练。(4)加强或反复训练。安排相对固定的康复师指导训练,周一至周五,每日上、下午各1次,每次训练30 min。
1.5.3 解语丹冰药棒制作及治疗 白附子(另包,先煎)5 g,全蝎5 g,地龙8 g,僵蚕8 g,制远志10 g,石菖蒲10 g,先煎白附子60 min,后纳入其余中药饮片改文火续煎,煮沸10 min后停火,倒出药液放凉备用。将医用小棉签头端在解语丹煎液中浸泡后冰箱(4℃~6℃)冷冻备用。治疗时由康复师取冰药棒5~6支重复刺激治疗组患者的舌体、舌根、软腭及口腔壁,嘱其配合做舌体伸缩和卷曲动作。每周一至五,上下午各治疗1次,每次治疗5 min。
1.5.4 舌、颞三针[7]治疗 舌三针(舌I针深部是舌根,其体表定位在廉泉穴;舌II针体表定位在廉泉穴水平向左旁开0.8寸,深部有下颌舌骨肌、颏舌肌及下颌神经肌支、舌下神经等分布;舌III针体表定位在廉泉穴水平往右旁开0.8寸);颞三针(颞I针体表定位在头颞侧部,耳尖直上与发际上2寸交会处,其深部有耳颞神经、枕大神经、下颌神经肌支等分布;颞II针和颞III针大致在颞I针水平向左前、后各旁开1寸)。结合患者的中医证型进行适当配穴:肝阳暴亢证配太冲、行间,风痰阻络证配丰隆、足三里;痰热腑实证配天枢、曲池,阴虚风动证配三阴交、太溪;气虚血瘀证配血海、足三里等。舌、颞三针治疗由科内资深针灸医师执行,大致操作流程:患者平卧位,穴位周围以75%酒精消毒后选取华佗牌1.5寸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备用,舌I针进针时针尖斜向上刺0.8~1寸,舌II针、舌III针针尖朝向舌I针斜刺1寸;颞I针沿皮垂直向下平刺0.8~1.2寸,颞II针和颞III针刺法同颞I针,注意避开血管。进针得气后间断运针2次,每次10 s,周一至五每日治疗1次,每次30 min。
1.6 观察指标 参考WAB(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评分标准[8-9]分别记录2组治疗前、后的AQ(失语指数)值和语言功能评分的变化,通过比较2组治疗后AQ(失语指数)值的变化,自发言语流畅程度评分、复述和命名评分的变化以及2组治疗有效率高低评估失语的治疗效果。
1.6.1 计算AQ(失语指数)值评估失语严重程度及治疗后好转情况 AQ=(自发言语总分+听理解分数÷20+复述分数÷10+命名分数÷l0)×2,当AQ<93.8分可诊断为失语症。经治疗后AQ值越大,则失语治疗效果越明显。
1.6.2 记录2组语言功能(自发言语流畅程度、复述和命名)评分变化,根据各自改善情况评估治疗效果。
1.7 疗效标准 基本治愈:治疗后语言功能评分大于总分的90%以上;明显有效:治疗后言语功能评分为总分的60%~89%;有效:治疗后言语功能评分为总分的20%~59%;无效:治疗后言语功能评分低于总分的20%。治疗后语言功能评分越高,提示整体疗效越好。
1.8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9.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x±s),同一指標治疗前后及2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AQ(失语指数)值变化的比较 对照组和治疗组的AQ值与同组治疗前相比都有改善(P<0.05),治疗组的AQ值改善幅度较大,提示治疗组的失语治疗效果较明显(P<0.05),见表2。
2.2 2组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评分的比较 对照组和治疗组的自发言语流畅性评分、复述及命名评分均比同组治疗前有提高(P<0.05),治疗组的上述评分提高更明显,提示疗效更优(P<0.05),见表3。
2.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0%,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5%,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治疗运动性失语效果更好(P<0.05),见表4。
3 小结
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征,大部分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乏力或(和)不同类型失语的症状,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梗死患者更容易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性失语后遗症。该类型失语的语言功能恢复取决于优势半球残存的未受累语言区及周围区和非优势半球镜象区语言功能网络的修复和重新构建[10],这一类患者的康复往往需要专业康复技师的指导和训练,同时需要配合中西医的康复疗法。脑梗死的基础治疗是降低患者脑梗死复发的最基本方案,阿司匹林肠溶片是非选择性环加氧酶(COX)抑制剂,通过抑制血小板中环加氧酶1(COX-1)活性,减少血栓素A2(TXA2)的生成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11]。阿托伐他汀是HMG-CoA还原酶的选择性、竞争性抑制剂,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化,下调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和介质的转录调控表达来抑制或减轻血管炎症,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造成的微血管内皮细胞活化和损伤而保护微血管[12]。该药通过提高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促进体内炎症因子消除,维持梗死区内血管舒张保证局部血流灌注,有利于脑梗死神经功能的恢复[13]。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脑梗死,可降低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14],通过改善患者体内神经递质水平和血黏度等血流动力学的指标达到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15-16],降低脑梗死复发风险。针对患者个体化病情适当予以护胃,降压,降糖,降尿酸,降同型半胱氨酸等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患者发病90 d后的致残率。言语康复训练是运动性失语患者恢复言语功能的基本治疗方法,也是贯穿整个言语康复过程的主要训练内容。患者听理解正常,能配合语言康复师进行相关训练,依从性较高,更适合住院期间训练。但患者出院后难以得到规范的言语康复训练和专业的指导,一定程度上难以保障患者语言康复治疗的连贯性和有效性,这就迫切需要在患者住院康复期间充分发挥中医特色疗法增强语言康复的疗效,降低患者卒中后抑郁风险,增强患者坚持配合治疗的信心。
语言功能的恢复是漫长的治疗过程,除了基础的语言康复训练和脑梗死常规治疗外,配合中医的特色疗法可增进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的治疗效果。解语丹是治疗中风后失语的常用方,在临床应用中常结合患者个体差异予以化裁。本方中石菖蒲豁痰开窍,远志可宁心安神,兼助菖蒲豁痰开窍,白附子祛风痰,地龙、全蝎及僵蚕搜风通经络,诸药合用共达祛风痰,通经络,开窍利言功效;冰冻药棒冷刺激作用于病人的舌体、舌根及口咽发声肌群,可促进舌体及局部肌肉黏膜收缩,提高肌肉和黏膜的敏感度,有助于语言功能网络重建[17],配合局部针灸刺激更有利于促进语言功能恢复。“靳三针”是岭南针灸流派靳瑞教授传承创新的针灸技法,其中的“舌三针”、“颞三针”可有效治疗卒中后运动性失语[18-19]。“舌三针”局部针刺可增强穴位深部下颌舌骨肌、下颌神经及舌下神经的兴奋性,增加神经纤维的激活数量并促进反射形成,增强附近未受损变性的大脑皮层功能的弥补代偿作用,重塑语言活动的神经通路而促进言语功能的恢复[20],而“颞三针”的体表取穴大致位于语言中枢在大脑皮层投射区相应的头皮下,局部针刺可疏通经络,调整气血阴阳,达到改善微循环,增加神经细胞的营养以促进细胞再生的作用。舌、颞三针可刺激未受损的神经细胞,提高其兴奋性,促进新的神经轴突出现和生长,加快大脑皮层与相关语言区域神经功能的修复,达到促成语言功能恢复的效果[21-22]。
本研究发现脑梗死基础治疗联合语言康复训练的方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早期运动性失语的有效率是70%,而在此基础上贯穿解语丹冰药棒联合舌、颞三针治疗的有效率达92.5%,说明此疗法疗效更优。该疗法充分发挥了中药解语丹的祛风痰,通经络,开窍利言的作用,冰药棒的冰冻冷疗及局部针灸疗法直接刺激了与言语功能相关的神经及发声肌群,提高局部肌肉和黏膜的敏感度,促使言语反射发生,促进言语功能通路的重建,最终达到改善语言功能的作用。解语丹冰药棒联合舌、颞三针治疗脑梗死恢复早期运动性失语效果明显,可继续扩大样本量深入研究相关机制,为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治疗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69-70.
[2]肖卫民,李爱萍,王煜明,等.经颅磁刺激结合针灸与语言训练对早期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疗效[J].广东医学杂志,2014,35(13):2132-2135.
[3]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4]高素荣.失语症[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37-278.
[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58-270.
[6]南登崑.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140-143.
[7]柴铁劬.靳三针临证配穴法[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6-24.
[8]王荫华.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介绍(一)[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997,3(2):87-89.
[9]王荫华.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介绍(二)[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997,3(3):135-140.
[10]李骁飞,刘玲玲,张彩霞.舌三针配合梅花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3):201-203.
[11]席哲.阿司匹林的临床药理学作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0B):74.
[12]李敏,孙玲,李红玲,等.阿托伐他汀减轻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导致的人微血管内皮细胞活化和损伤[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4,30(5):679-682.
[13]江爱民,龚媛.阿托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2):76-77.
[14]冯艳苓.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6):156-157.
[15]聂建军,盛晓燕,杨璐.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8,34(15):1758-1761.
[16]王海林.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J].中国误诊学杂志.2020,15(6):246-248.
[17]王树青,周义杰,韦华军,等.不同疗程解语丹药棒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39(2):37-38.
[18]符少杨,董春秀,全权.针刺舌下三针、颞三针治疗中风失语症38例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0):1166.
[19]郭柱.针刺舌下三针、颞三针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分析[J].医学前沿杂志,2014,28(11):16-18.
[20]江钢辉,李湘力.靳氏舌三针治疗中风运动性失语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7):5-6.
[21]崔韶阳,刘佳霭,王曙辉,等.舌三针配合颞三针治疗中风失语症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8):1280-1281.
[22]廖明霞,杨春光,朱彬,等.舌三针配合颞三针治疗中风失语症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6,34(5):181-182.
(收稿日期:2021-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