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的“三悟”课堂教学

2022-04-03 21:28林琼宇
广东教育·综合 2022年3期
关键词:党史中国共产党思政

林琼宇

中国共产党党史是青年学生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现在的政治就是未来的历史,现在的历史就是过去的政治。教师应利用好思政课堂,在讲好中国共产党建设史、共产党人精神的同时,培养中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培养有担当的、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基础。

一、中小学“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教学实践的不足

一是对“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的重要性、具体要求了解不够深刻。在传统教学惯性思维的作用下,有一部分思政老师认为只要把思政课本的知识原理讲清楚就可以了,并未在思政课中主动融入党史案例,甚至认为党史教育是历史教师的教学任务,没能深刻认识党史与思政课的关系以及党史在思政课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二是对“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不够深入。许多教师沿用现有的教学模式,党史只作为模拟试题的背景材料在课堂上呈现,或者只作为复习的其中一个专题出现,没能真正构建一个“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的教学模式。

三是课堂教学设计过于简单。部分教师仅是将党史简单地用于导入新课或练习,没有将党史教育贯穿于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没有将两者的逻辑有机整合。

二、中小学“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的“三悟”课堂教学模式

针对以上问题,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高中生的学习特点,经过实践研究,笔者构建了“课前党史感悟—课堂党史启悟—课后党史践悟”的“三悟”课堂教学模式,具体见下页图。

(一)课前党史感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只有通过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在他人的帮助下(如教师的讲解、和同学的讨论等),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才能形成有效的学习效果。40分钟的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限的,能给学生提供的信息不能是海量的,只能是精品的。而课后,却是学生广阔的活动天地,百年党史内容厚重而精彩,形式丰富而多样,学生更需要的是用自己的方式自由学习,细细品味,深刻感悟。

因此,在每节课前,教师可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布置学生围绕教学目标选取自己认为最贴切的党史情境进行论述评析,利用课前5分钟选取优秀小组在课堂上分享。学生在这一环节,往往会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和挖掘党史资料,捕捉和筛选认为对达成本课目标有价值的党史资料,然后进行组内讨论、筛选、剪辑、提升,最后形成本小组的作品。这无形中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党史的积极性,开阔了自己的党史视野。同时,学生在相互讨论、思维碰撞中,弥补了党史阅读的不足,提升了思辨能力,并通过集体思考让感悟升华。

例如,在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课前党史感悟中,可以组织学生在广州的百年变迁中,选取一件事件进行评述。课堂分享上,他们用独特的视角评析“广州起义”中的人物与事件。课前党史感悟活动中,尽管学生的感悟还稚嫩浅显,但他们在讨论中流露出深厚的家国情怀,对事件逐步形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对课本知识点的理解更具体,进一步提高了他们通过理性分析达到由现象深入事件本质的能力。

(二)课堂党史启悟

学生还处于人生学习的初步阶段,很难在课堂中完全独立发现一些重要规则,更多的是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为了能够将党史的育人功能与学科核心素养有机结合,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教师必须做好以下三件事情。

1. 精选史材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作为思政教师,教学视野必须广阔,必须基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教師可从中国上下50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史中,用丰富的党史资源拓展教材内容,深化教材知识。

面对浩瀚如烟的党史资源,在40分钟的课堂里,教师必须善于抓住党史资源与教学内容的契合点,把握党史资源与学生兴趣的结合点,精挑细选,让学生在生动的党史故事中领悟深刻的思政道理。

例如,本课教学中,选取情境视频《中国共产党的述职报告》,让学生直观回顾了党的百年征程并产生情感共鸣,纷纷扬起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理想风帆。

2. 议题讨论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思政课提出了由传统教师单向讲解到互动、开放式讨论的教学要求,因此,教师应在挑选合适的党史情境后,根据教学目标及党史情境设置具有思辨性和开放性的议题,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议题,完成议题任务。

在本课中,根据《中国共产党的述职报告》这一视频情境设置以下两个议题:①百年征程,何以创造人间奇迹?②我们青年一代应如何追随英雄模范的脚步,继续追梦前行,圆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活化了课堂,提高了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同时,学生通过探究情境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对党史情境的感受更加深刻,对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更加清晰,更深刻地理解政治原理与生活的关系,增强了学生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

3. 明理启悟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是一部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在面对问题和挑战中不断改革的历史,思政课堂应以党史为情境,以议题为载体,以活动为手段,用历史的眼光、国情的眼光、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分析比较,启发学生在党史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领悟知识,明晰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例如,在进行教学总结时,教师可与学生共唱红色歌曲,在共唱中与学生分享同悟党的光辉历程。一方面,可启发学生明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历尽困苦,勇敢前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领悟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基因密码,激励学生的担当意识和为民情怀;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成就的取得并非一帆风顺,中国共产党也曾经历挫折,必须学会科学、全面、客观看待党的发展,领会党在每一次曲折中如何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如何从失败的教训中汲取经验,如何克服各种困难走到今天,从而明白实现中国梦还需经历的曲折与艰辛,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通过两方面的深入分析,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从而激发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担当。

(三)课后党史践悟

思政课是一门需要通过社会生活实践来感悟学科理论的课程,除了在课堂上摆史实、讲道理之外,思政课还应加强课程的实践性和参与性。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学生开展党史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践悟党史的精髓,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以党史教育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如参观本地红色资源,让学生通过丰富的研学活动去追寻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足迹,目睹时代大变迁;组织学生拓展课外党史学习,如阅读红色书籍、观看红色影片,用自己的心灵感悟听党话、跟党走的深远意义,感受祖国的发展;组织学生参与党史基地的志愿者活动,参与党史竞赛等,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爱党、爱国,厚植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完成本单元的课堂教学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广州烈士陵园开展志愿服务,让学生在活动中感觉那一段段血流成河、枪林弹雨的历史。活动后,学生写下感受,无不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崇仰之情,表达了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添光彩,为社会做贡献的信心与决心。

三、结语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是一部不断发展、不断革新的历史,有着与思政课教学目标切合、取之不尽的素材。教学实践证明,通过课前党史感悟、课堂党史启悟、课后党史践悟的“三悟”课堂模式构建,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互动讨论、社会实践总结等具体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可提高思政课的有效性,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达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融合目标,培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学科核心素养,从而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党史中国共产党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第一次学党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