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十伤九腰。生活中,不少人都有过“闪腰”的经历,“咔嚓”一声,腰就开始疼了,人也不敢再动弹。但我们常说的“闪腰”究竟“闪”在了哪儿,并没有太多人清楚。
胸椎有肋骨保护,骶骨有骨盆支撑,腰椎附近却只有韧带、肌肉、筋膜组织等软组织“陪伴”。作为人体活动的中间枢纽、主要负重部位之一,腰椎受伤的可能性大了不少。
韧带或肌肉损伤。通常,大家口中的“腰闪了”是指腰背部急性扭伤,多是韧带、肌肉等软组织受损造成的。突然的外力撞击、超负荷负重、脊柱过度扭转牵拉,或长时间维持固定姿势等,均可导致软组织受损,甚至撕裂,产生无菌性炎症。家务劳动、工作和体育活动中,关节活动往往会变多,受伤可能性就变大了。这种“闪腰”后,患者常有牵扯或撕裂样疼痛,可出现局部肿胀,活动也会受限。
腰椎小关节紊乱。除了前方的椎骨、椎间盘,腰椎后方左右各有一个小关节,与椎间盘形成稳定的三角。小关节具备一定的活动度,负责限制、辅助腰椎进行屈伸和旋转。数据显示,腰椎小关节承载了脊柱33%的静态负荷和35%的动态负荷,可谓“人小力量大”。
但腰椎本身的结构不太稳定,如果加上外伤、退变等原因,可加重小关节负担,导致半脱位、脱位或滑膜嵌顿,出现腰椎小关节紊乱。如果腰“闪”在这里,腰椎活动会明显受限,出现腰背部胀痛或酸痛,严重时可放射到臀部、大腿,患者不敢直立身体,甚至卧床不能起,翻身都困难。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在骨质疏松情况下,尤其是老年群体,即使突然打喷嚏、搬重物等轻微暴力,都有可能发生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也就是椎体被“压扁了”,情况较为严重。
如果椎体压缩程度不大,疼痛不剧烈,可选择保守治疗,比如卧床休息、热敷、功能锻炼、支具固定等。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有助患者稳定骨折,恢复椎体高度。不过,存在神经受压、功能下降的患者,须进行微创或开放性椎管减压、脊柱固定手术。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刘琦提醒,“闪腰”的程度可大可小,出现以下情况须格外注意,尽快就医:一是疼痛程度剧烈,日常活动受限;二是经休息后疼痛难以缓解,甚至加重;三是出现疼痛向下肢放射,伴有麻木、乏力等神经症状;四是经常出现“腰闪了”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