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炜,裴 瑶,任玉敦
(1.浙江省水利科技推广服务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2;2.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科研成果是某类学科科技活动的表现,是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科技奖励是承认科技成果价值,鼓励科研人员自主创新,推动科技进步的一种有效手段。“十三五”期间,是浙江省巩固提升“五水共治”成果、践行新时期治水方略的关键时期,《浙江省水利科技发展“十三五”规划》[1]中明确,全省水利科技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以服务水利改革和发展为出发点,以开发合作为重要途径,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主攻方向,以人才为创新的第一资源。为系统分析浙江省在“十三五”期间水利科技研究的特点、轨迹和发展趋势,从侧面反映规划的指导性,对2016—2020年浙江省水利科技创新奖获奖项目(以下简称“获奖项目”)的研究领域、任务来源、成果类型以及完成人年龄、学历、职称、完成单位性质、单位合作情况及专利情况等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提升全省水利科技创新和“十四五”水利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
2016—2020年,浙江省共评选出93项水利科技创新奖,平均每年20项左右,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3项,二等奖34项,三等奖45项。文章对93个获奖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结合统计表分析项目总体情况、项目完成人、项目完成单位及专利的分布特点和趋势。
2.1.1 研究领域
“十三五”期间获奖项目涉及7个研究领域,各领域发展趋势有增有减,整体分布不均匀,其中防灾减灾领域数量最多,占获奖项目总数的24%。其次是水资源(包括水能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水利管理与其他,这2个领域数量相同,各占获奖项目总数的17%。水利工程勘测、设计与施工占14%,水土保持、水生态与水环境保护占12%,信息技术与自动化占11%,滩涂资源保护、利用与河口治理占5%(见表1)。
表1 2016—2020年浙江省水利科技创新奖获奖成果领域划分统计表
2.1.2 成果类型
“十三五”期间,获奖项目成果类型以应用型成果为主,占获奖项目总量的66%。其间年度应用型成果占比呈上升趋势,理论研究类成果占比呈下降趋势,特别是最近2 a,应用型成果占绝对优势(见表2)。同时,近年来获奖项目中工程带科研类成果数量虽然占比不高,但是数量有所递增,获奖等级也有提升,2016年有2个三等奖项目属于工程带科研类,2018年有4个项目属于工程带科研类,其中3项获二等奖,1项获三等奖;2019年有6个项目属于工程带科研类,其中1项获一等奖,3项获二等奖,2项获三等奖;2020年有2个一等奖项目都属于工程带科研类成果。注:表中上标1的数据为合计数。
表2 2016—2020年浙江省水利科技创新奖获奖成果类型统计表 项
2.2.1 第一完成人情况
以项目获奖当年为基准,对项目第一完成人的平均年龄、职称及学历等情况进行统计。“十三五”期间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平均年龄在40~45岁,2018—2020年呈现逐渐年轻化的趋势;第一完成人的职称以副高级和正高级为主,分别占总量的54%和33%,中级职称数量呈递减趋势。第一完成人的学历以硕士研究生和本科为主,分别占总量的47%和37%,博士研究生占总量的16%,2016—2019年数量呈增长趋势(见表3)。
表3 2016—2020年浙江省水利科技创新奖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情况统计表
2.2.2 主要完成人情况
以项目获奖当年为基准,统计项目主要完成人的年龄结构、职称情况。获奖项目主要完成人以1970—1989年生人群为主,平均年龄40岁左右,其中1980—1989年生人群数量最多,占总人数的44%,其次1970—1979年生人群占总人数的29%。从表4中可以看出,1980—1989年生人群、1990—1999年生人群总体呈增长趋势。职称以副高级为主,并且历年所占比重存在递增趋势;其次为中级和正高级。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占总人数的58%,其中正高级、副高级职称分别占总人数的22%和36%。中级职称人数也较多,占总人数的34%。这些数据表明浙江省水利科技人才队伍年轻化,并形成有效的“传帮带”态势,为全省水利科研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表4 2016—2020年浙江省水利科技创新奖获奖项目主要完成人年龄统计表
2.3.1 第一完成单位性质
全省水利科技创新主体为事业单位和研究院所,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申报的项目占获奖项目总量的42%和29%,企业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申报的项目获奖数量逐年递增,成为创新新生力量。事业单位中省直属事业单位申报25项,地市事业单位申报14项,地市科研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十三五”期间,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27个项目获奖,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15个项目获奖,浙江水利水电学院9个项目获奖,这3个单位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其获奖项目占获奖项目总量的55%,是全省水利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具备大量基础研究数据,具有较强的创新活力。从占比发展趋势看,企业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项目所占比重有明显递增趋势,而学校和研究院所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项目所占比重有递减趋势,事业单位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项目占比较为稳定、略有起伏(见表5)。
表5 2016—2020年浙江省水利科技创新奖获奖项目第一完成单位性质统计表 个
2.3.2 完成单位合作关系
经统计,“十三五”期间获奖项目中有合作单位的项目占56%,单位独立完成的项目占44%,有合作单位的获奖项目中,企业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33项,学校参与的获奖项目21项,其中,有15项为跨省合作。其间合作完成项目数量呈递增趋势,年度平均合作单位数显著增长,表明全省水利科技创新中合作研究意识逐步增强,产学研多单位、多学科协同创新研究模式正在逐步建立(见表6)。
表6 2016—2020年度浙江省水科技创新奖完成单位合作关系统计表
专利是评价项目创新绩效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通过对2016—2020年获奖项目知识产权中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的数量进行统计发现,“十三五”期间,取得知识产权的水利科技创新奖获奖项目总体呈增长趋势,年度专利总量增长显著,其中实用新型专利占总量的45%,软件著作权和发明专利分别占总量的31%和24%(见表7)。
表7 2016—2020年浙江省水利科技创新奖获奖项目所得专利数统计表 项
根据浙江省水利科技创新奖奖励等级及获奖单位意愿,浙江省水利学会推荐(提名)申报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和大禹水利科技奖。2016—2020年,通过推荐(提名),共有12项成果获奖,其中2项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5项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项获大禹水利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大禹水利科技进步三等奖(见表8)。
表8 2016—2020年省水利科技创新奖获奖项目获上级奖项情况统计 项
从表8可以看出,浙江省水利科技创新奖一等奖获奖项目获更高等级奖项几率更大,占比83%;单位合作情况差异不明显,12个获奖项目有合作单位的5项,没合作单位的7项;第一完成人以正高级职称为主,占比75%。同时,12项获更高等级奖项的项目中有5项研究领域是水资源(水能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占比42%;防灾减灾和滩涂资源保护、利用与河口治理领域各2项,占比各为17%。同时,12项获更高奖项项目专利数量共70项,平均每个奖项约6项,是“十三五”期间浙江省水利科技创新奖获奖项目专利(平均3项)的1倍。9项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是浙江省水利厅直属事业单位,3项成果主要完成单位为企业。
获奖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浙江省水利科技创新情况、特点和水平,通过对获奖项目情况统计分析发现:
(1)“十三五”期间,浙江省水利科技创新工作紧紧围绕全省水利重点工作开展,这与“浙江省水利科技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将防灾减灾、水资源保障、水生态环境、江河治理、水利信息化、水利管理与标准化建设等作为重点领域的任务要求基本一致。
(2)“十三五”期间,浙江省科研成果类型由理论研究类向应用类转变,且以应用类为主,展现了全省水利科研工作越来越注重成果转化和应用,体现了“浙江省水利科技发展十三五规划”中“通过成果应用体现创新价值”的要求。
(3)随着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实施“工程带科研”推进水利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的出台,全省重大水利项目科技研究得到进一步重视,取得的科研成果不仅能切实解决水利工程中的问题,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科研质量,对于同类问题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4)科技主力逐步年轻化,第一完成人和主要完成人主要集中在40岁左右,中青年构成“十三五”期间科研创新的骨干。其中,1980—1989年出生的具有副高级职称人群逐步成为全省水利科技创新的主力军,1990—1999年出生人群的科研队伍在不断成长和壮大。全省水利科技人才队伍基础厚实,后备力量充足。
(5)目前浙江省水利科技创新主体是事业单位和研究院所。水利系统内科研院所是全省水利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发挥着科研带头作用,充分证明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决定性因素。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相关涉水企业创新激情得到了很好地激发,逐渐成为全省水利科技创新强大的新生力量。
(6)在国家产教融合政策制度的引导和激励下,全省水利科技创新产学研合作越来越频繁,其中学校和很多企业参与到水利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很多成果通过合作在企业中得到转化和应用,产学研融合力度持续加强。
(7)获奖项目的知识产权数量存在明显的增长趋势,获奖成果具有一定先进性、实用性和新颖性,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全省水利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
(8)浙江省水利科技创新奖一等奖获奖项目申报更高等级奖项几率更大;获更高等级奖项的项目负责人以正高职称为主,获得项目专利数量较多;目前获奖单位中第一完成单位以浙江省水利厅直属事业单位为主。
通过对“十三五”期间全省水利科技创新奖获奖项目的统计分析,表明水利科技创新需要政策引导和激励,浙江省水利科技发展“十三五”规划对全省水利科技创新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十三五”期间全省水利科技创新能够紧密围绕水利重点领域、重点工作开展,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注重科技人才的“传帮带”,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合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整体水平不断加强。同时,也反映出基层水利科技创新力量还不强,工程带科研、科研促建设的优势还未充分体现,与国内、国际的技术交流还不够,需要在“十四五”期间予以提升和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