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石炭纪末期中央隆起区分布特征及地质意义

2022-04-02 02:49刘海磊雷德文江梦雅刘全稳王旭旭严双江刘世民
关键词:火山岩盆地中央

刘海磊, 雷德文, 江梦雅, 周 路, 刘全稳, 王旭旭, 严双江, 刘世民, 陈 永

(1.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2.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成都 610500;3.西南石油大学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 610500;4.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石油工程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

准噶尔盆地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是中国第二大内陆盆地,整体构造呈东部高西部低的格局,为多油气层位的大型含油气盆地,是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基地。准噶尔盆地在地质历史上存在构造演化多旋回与复合叠加的特点,在不同的地质历史时期,由于构造应力环境和沉积充填等方面的差异,其内部构造单元的规模、形态及性质等都会有一定的变化,从而影响沉积物的分布和油气运聚格局。随着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其勘探领域战略性转移至“面向盆地凹陷与斜坡区”阶段,石炭系、二叠系作为主要含油气层系也面临勘探领域的调整和接替区的选择。二叠系已经在盆地斜坡区和中央拗陷区(玛湖凹陷、阜康凹陷、东道海子凹陷、沙湾凹陷)(图1)获得了油气重大发现,展现了巨大的勘探前景。石炭系由于埋藏深等原因,在盆地斜坡和中央凹陷区钻井少,鲜有大的发现;但在盆地北部的陆梁隆起、东部隆起和西部隆起等构造单元的石炭系都获得了不同规模的油气储量,因此,盆地中部中央拗陷区石炭系勘探前景也一直是大家关心的议题。最近位于盆1井西凹陷北斜坡石西16井和石西161-H井在石炭系顶部风化壳储层获得了重大油气发现,其产量创准噶尔盆地近年来油气产量新高,这极大推高了对盆地中央拗陷区油气勘探前景的期望。石炭纪末期构造特征是中央拗陷区油气成藏地质条件中最为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该时期构造特征,可以为实现油气勘探重大突破提供理论依据。前人对拗陷区构造特征及其构造单元划分有不同的认识,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以前盆地中央拗陷区深层钻井少,深层地震资料品质差,导致对深层构造特征的认识具有多解性,特别是石炭纪构造特征及分布不清楚,存在多种观点。近年来,随着先进地震资料采集和处理技术的应用,2019-2020年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实施了十几条盆地级格架二维地震大剖面的重新采集和处理,其深层石炭系地震资料品质有了大幅度提高,给盆地中央拗陷区石炭纪构造特征的重新认识创造了条件。本文利用新采集处理的格架地震剖面和相关三维地震资料对盆地中央拗陷中部-东部石炭系顶界面开展构造解释和构造单元划分工作,发现石炭纪末期由多个二级构造单元组成的中央隆起,确定了中央隆起分布范围与基本特征,以及对盆地深层油气勘探的重要性,这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地质背景

前人对准噶尔盆地海西晚期构造单元划分方案中将盆地中部以凹陷为主的一级构造单元定为中央拗陷[1],且由玛湖凹陷、沙湾凹陷、盆1井西凹陷、阜康凹陷、东道海子凹陷、五彩湾凹陷和达巴松凸起、莫索湾凸起、莫北凸起、莫南凸起、白家海凸起11个二级构造单元组成(图1)。中央拗陷北部毗邻陆梁隆起,东部和西部分别以东部隆起、西部隆起为界,南部以南缘冲断带为界。中央拗陷区反映了二叠纪末期准噶尔盆地中部各构造单元的分布格局,这对二叠系油气藏的勘探部署有重要意义。中央拗陷区二叠系-石炭系埋藏深度大,在盆地周缘褶皱山系构造带环绕的应力作用下,中央拗陷区内部褶皱变形强烈,内部结构横向变化快,构造带分布特征复杂。杨海波等[1]对海西晚期中央拗陷区构造特征研究比较详细,且对构造特征的认识和构造单元划分方案也相对比较统一。但受深层地震资料品质下降的影响,早期地震资料对深部地层界面及构造特征难以识别。图2的A-A'剖面由东向西横贯中央拗陷南部,是1999年采集处理的二维格架地震剖面,剖面上深层二叠系-石炭系地震资料品质差,特别是石炭系地震解释难度大,且解释方案存在多样性,因此,前人对石炭纪末期(早海西期)中央拗陷区构造特征、构造单元划分方案及边界的界定等方面都存在分歧[2-6],有多种观点。

图1 准噶尔盆地二叠纪中央拗陷区构造单元分布图Fig.1 Tectonic divisions in the Permian central depression area in Junggar Basin

图2 A-A′线二维地震构造解释剖面图Fig.2 2D seismic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 section of Line A-A′(剖面位置见图10)

伍致中[7]认为海西中晚期的地壳运动使准噶尔陆块四周的海褶皱成山,陆块内部也发生了裂张或断陷,形成了北西向拗隆相间的构造格局。中央拗陷区可划分为玛湖凹陷、中央凹陷、中央隆起、石河子凹陷、五彩湾凹陷5个二级构造单元[7]。孙肇才[8]认为准噶尔盆地整体为一个复活前陆盆地结构系统,其构造历史与海西期的拼合挤压及后期印度板块与青藏板块的碰撞效应有关。田在艺[9]整体上将中央拗陷内部结构单元划分为玛湖凹陷、达巴松凸起、漠区凹陷、中央隆起、昌吉凹陷、彩南凸起、五彩湾凹陷7个构造单元。赵白[10]将准噶尔盆地视为一个复杂的区域构造单元,根据盆地内的隆拗组合关系,对准噶尔盆地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中央拗陷区被划分为玛湖凹陷、达巴松凸起、中央凹陷、五彩湾凹陷、中央隆起(白家海凸起、东道海子凹陷、马桥凸起、莫北凹陷、中拐凸起)、昌吉拗陷(阜康北凹陷、石河子北凹陷)等构造单元。林祖彬等[11]根据地面重力、磁力等资料,将盆地中部石炭系基底划分为东西向分布的中央隆起和其南、北两侧的安集海-呼北拗陷、玛湖-滴西拗陷,其中中央隆起包含了图1中的西部隆起的中拐凸起、莫索湾凸起、白家海凸起和东部隆起的帐篷沟—北三台隆起。汪长明[12]基于晚石炭世构造背景对盆地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认为石炭纪末期盆地构造单元划分方案与二叠纪末期盆地构造单元划分方案具有明显的相似性,表明盆地内大的构造格局在二叠纪末期与石炭纪末期之间具有继承性,主要的差别在于各构造单元的大小和边界位置有所不同,个别构造单元存在较大的差别。石炭纪末期中央拗陷构造单元可划分为玛湖凹陷、莫北凸起、东道海子凹陷、白家海凸起、沙湾凹陷、莫索湾凸起、阜康凹陷及五彩湾凹陷等8个二级构造单元。赵才顺[13]认为准噶尔盆地中央拗陷内晚石炭世主要二级构造单元为玛湖凹陷、盆1井西凹陷、莫北凸起、东道海子凹陷、莫索湾-白家海凸起和五彩湾凹陷。上述学者对准噶尔盆地中央拗陷区石炭纪构造单元划分进行研究,但整体划分方案不统一,因此有必要对中央拗陷区石炭纪末期构造特征及构造单元进行重新认识与划分。图3是与图2剖面邻近的2019年采集处理的二维地震格架剖面,该剖面深层石炭系构造特征清楚,这为正确认识中央拗陷区石炭纪末期构造特征和划分二级构造单元边界提供了条件。

图3 B-B′线二维地震构造解释剖面图Fig.3 2D seismic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 section of Line B-B′

2 井下石炭系岩性特征

准噶尔盆地周缘石炭系大量出露。盆地内部近200口探井钻遇石炭系,其中陆梁隆起石炭系钻井最多。陆东地区井下石炭系岩性三分特征明显,自下而上分为下火山岩段、沉积岩段和上火山岩段,3个岩性段在陆东地区广泛分布。根据地面露头、古生物、同位素年龄、岩性特征和地面-钻井-地震一体化分析对比(图4),3套岩性段自上而下分别属于上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C2b)、下石炭统松喀尔苏上亚组(C1sb)和松喀尔苏下亚组(C1sa)[14],从而建立了石炭系钻井岩性段与地面露头地层之间的对应关系(表1)。

图4 中央隆起区石炭系井下地层与白碱沟露头对比剖面图Fig.4 Contrastive profile of Carboniferous underground strata and Baijiangou outcrop in central uplift area(据张磊等[14]修改)

表1 石炭系岩性段与时代对应关系Table 1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boniferous lithologic section and age

巴塔玛依内山组(上火山岩段):为一套陆相火山岩及陆相碎屑岩沉积,岩性为中性、基性及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以绿灰色、灰绿色、深灰色玄武岩,红褐色、绿灰色安山岩及绿灰色凝灰岩为主,夹深灰绿色凝灰质砂砾岩、泥岩、炭质页岩和薄煤层;与下伏松喀尔苏组不整合接触;在陆梁隆起滴水泉凹陷内厚度较大,陆东1井钻揭厚度达2 km。

松喀尔苏上亚组(沉积岩段):发育两个亚相(图4),下亚相为一套陆相火山岩系建造,发育比较完整的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的火山岩石演化序列;上亚相主要为一套正常碎屑沉积岩。在陆梁隆起、盆地中部凹陷区及东部隆起区广泛分布该套地层,目前钻探证实的岩性主要为沉积岩,以灰黑色炭质泥岩和浅灰色、灰色凝灰质细砂岩、凝灰质砂砾岩为主,夹灰黑色沉凝灰岩,是石炭系已经证实的优质烃源岩发育段。陆梁隆起、东部隆起和五彩湾凹陷、阜康凹陷均钻遇该套烃源岩。

松喀尔苏下亚组(下火山岩段):目前钻探证实的主要发育区为滴南凸起和五彩湾-白家海地区[15],以火山岩为主,发育基性-中性-酸性火山岩演化序列,岩性复杂,已钻遇岩性有安山岩、流纹岩、安山玢岩及霏细斑岩,玄武玢岩、安山玢岩、流纹斑岩、火山碎屑岩等火山岩石组合,含碎屑沉积夹层,主要发育中酸性火山岩,是滴南凸起石炭系气田最优质的储层。位于莫索湾凸起上的莫深1井钻遇该套地层,岩性有较大的变化(图4、图5)。盆地其他地区也不同程度钻遇了该套地层,地震反射特征表明其在盆地内广泛分布。

图5 莫深1井石炭系地震地质标定图Fig.5 Seismic geological calibration diagram of Carboniferous in Well Moshen 1

滴水泉组:在地表主要为一套厚度巨大(>800 m)的灰黑色炭质页岩夹薄层粉砂岩、粉细砂岩和薄层灰岩,并夹有中酸性火山岩。位于滴南凸起上的陆南1井钻遇该套地层334.5 m,岩性为白云质泥岩夹薄层粉砂岩。白家海凸起上的彩参2井钻遇了该套地层502 m,岩性主要为灰色泥岩、细砂岩,顶部发育约50 m厚的绿色安山岩[15]。

五彩湾凹陷—白家海凸起石炭系钻井相对较多,井下岩性特征与其北部陆东地区基本相似(图4)。莫索湾凸起仅有莫深1井钻遇石炭系,钻遇厚度达694 m,根据岩性组合可以划分为两段:上部岩性以约 200 m厚的灰色砂砾岩、灰质粉砂岩和凝灰质砂岩为主;下部主要为灰色、灰黑色晶屑凝灰岩和沉凝灰岩(图5)。据何登发[14,16]对莫深1井 6 997.7 m深度沉凝灰岩样品进行同位素年龄测定,其U-Pb同位素绝对年龄值为(331.7±3.8) Ma,对应的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的维宪阶[14],相当于石炭系下火山岩段。经莫深1井的井旁地震地质层位标定(图5),并通过盆地格架地震剖面与陆东地区、白家海凸起井下石炭系进行区域对比解释表明,莫深1井上部沉积岩段属于松喀尔苏上亚组,下部火山岩段属于松喀尔苏下亚组。过莫深1井地震剖面上石炭系顶界面为强振幅连续反射波,对应上超下削大规模地震不整合面,沉积岩段对应强振幅连续反射波组,下火山岩段对应杂乱-断续变振幅反射波组。莫索湾凸起翼部中、下二叠统沿石炭系顶不整合面超覆尖灭,特别是莫索湾凸起西翼呈现大规模超覆特征,莫深1井缺失下二叠统,中二叠统夏子街组直接覆盖在石炭系之上。松喀尔苏下亚组(下火山岩段)顶界面也是一个大规模削蚀不整合面,下伏火山岩段顶部遭受了大规模剥蚀(图5)。由此表明莫索湾凸起在早石炭世松喀尔苏下亚组沉积后,受海西早期构造运动影响,大幅度抬升,遭受了大规模剥蚀。因此,莫索湾凸起应该在早石炭世中期已经形成,之后早石炭世晚期接受了以沉积岩为主的松喀尔苏上亚组短暂沉积;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又长期处于大幅度隆升构造期,莫索湾凸起高部位松喀尔苏上亚组(沉积岩段)被剥蚀而大范围缺失,其下伏松喀尔苏下亚组(下火山岩段)顶部也部分被剥蚀。莫索湾凸起区缺失上石炭统—下二叠统[17]。

3 石炭纪末期中央隆起分布特征

3.1 隆起证据

古隆起是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所形成的隆起构造地貌[18],古隆起的形成与盆地构造运动期次密切相关。准噶尔盆地先后经历了早海西、晚海西、印支、燕山及喜马拉雅等多期构造运动,从而形成了不同时期、不同规模与特征的古隆起,何登发等[18]研究表明石炭纪隆拗构造特征对盆地盖层构造格局的形成及分布具有控制作用。从莫索湾凸起、白家海凸起井下地震标定剖面和网状分布的格架地震剖面石炭系顶不整合面反射特征可知,石炭纪末期莫索湾-白家海地区一带分布大规模古隆起,该古隆起发育于早石炭世中期(松喀尔苏下亚组沉积末期),并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长期处于大幅度隆升构造发育期。石炭纪末期中央隆起的发现与分布特征的确定主要是由于新采集处理地震格架剖面深层地震资料的明显改善(图1、图2),其次是对石炭系顶面及上覆相邻地层界面的精细解释与层拉平解释技术的应用。该古隆起的主要证据有:①现今和石炭系上覆相邻地层界面层拉平地震剖面上,盆地中部石炭纪具有大规模古隆起构造特征(图3、图6、图7)。②石炭系顶和松喀尔苏下亚组(下火山岩段)顶为大规模削蚀不整合面,中央隆起区地震剖面上普遍可见下石炭统顶部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削蚀(图5-图8)。③古隆起翼部松喀尔苏上亚组、下二叠统沿古隆起上倾方向逐层超覆特征(图3、图5-图7),古隆起区缺失下二叠统,中二叠统厚度在古隆起区也明显变薄(图3)。④石炭系古隆起上覆二叠系—侏罗系具有继承性披覆构造特征,隆起幅度由下向上逐渐变小(图3、图9)。⑤古隆起翼部常常伴随大型断裂(图3、图5-图7),并在平面上呈规律性分布。⑥古隆起区井下及地震剖面均反映缺失上石炭统,下石炭统也遭受了不同程度剥蚀,其中松喀尔苏上亚组在中央隆起高部位被剥蚀而大范围缺失[15],石炭系厚度在古隆起区大幅度变薄(图3、图6、图7)。⑦古隆起区地震剖面上石炭系发育许多火山机构特征,反映早石炭世中期发生过大规模火山喷发(图5-图7、图9)。⑧古隆起区重力资料具有明显异常特征[17,19]。

图6 东西方向区域格架地震剖面石炭纪古隆起地震反射特征(拉平上二叠统底界)Fig.6 Seismic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rboniferous paleo-uplift in the east-west regional grid seismic profile (leveling the bottom of the Upper Permian)

图7 南北方向区域格架地震剖面石炭纪古隆起地震反射特征Fig.7 Seismic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iferous paleo-uplift in the south-north regional seismic profile

图8 莫北凸起区石炭系下火山岩段顶削蚀不整合地震剖面图(拉平三叠系底界)Fig.8 Seismic profile of top-cutting unconformity in Carboniferous volcanic rock section of Mobei uplift area

图9 莫索湾凸起石炭系火山机构地震解释剖面Fig.9 Seismic interpretation profile of the Carboniferous volcanic structure in Mosuowan uplift

3.2 中央隆起分布及组成特征

中央古隆起区有大片三维地震和连网二维地震测线分布,并且有2019-2020年新采集处理的10条格架地震剖面。利用这些地震资料对石炭系顶界面和上覆相邻地层界面开展连片地震构造解释,并根据石炭系上覆相邻地层界面拉平后地震剖面上石炭纪末期中央古隆起边界特征,结合石炭系顶不整合面平面分布范围,共同圈定了石炭纪末期中央古隆起的分布范围(图10)。石炭纪末期中央隆起为一级构造单元,北部与陆梁隆起相连,东部相邻东部隆起,西接西部拗陷,南部与南部拗陷为界;中央隆起区可进一步划分出四凸二凹共6个二级构造单元(图6、图7、图10),即莫索湾凸起、莫南凸起、白家海凸起、莫北凸起和东道海子凹陷、五彩湾凹陷(图10),各构造单元基本上呈东西向展布。中央隆起总面积达 25 256 km2,其中4个凸起连为一体,总面积达 23 530 km2;莫索湾凸起面积最大(达 12 526 km2);两个凹陷区面积较小,仅1 726 km2,为发育于早石炭世的断陷,下石炭统沉积厚度大,其中松喀尔苏上亚组(沉积岩段)发育,保存较完整(图6、图7)。莫索湾凸起、莫南凸起、白家海凸起区石炭纪中、晚期持续隆起,隆起幅度高,大部分地区缺失松喀尔苏上亚组(沉积岩段),松喀尔苏下亚组主要为多火山口、多期次喷发的火山岩且大范围分布(图6、图7)。莫北凸起松喀尔苏下亚组上段有一套连续平行反射,可能为一套厚层沉积岩;下段主要为火山岩。在松喀尔苏下亚组沉积后,构造活动强烈,顶部遭受了大规模削蚀(图8);在早石炭世中期接受了以沉积岩为主的松喀尔苏上亚组较大厚度沉积,其反射波连续平行,属于典型沉积岩反射特征;但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仍长期处于大幅度隆升构造期,凸起高部位沉积岩段顶部也部分遭受剥蚀,其剥蚀区向南可延伸到莫索湾凸起和白家海凸起北翼,厚度逐渐变薄直至被剥蚀尖灭(图6-图8)。其中白家海凸起隆升幅度要大于莫索湾凸起,白家海凸起松喀尔苏下亚组上覆地层至下二叠统遭受剥蚀程度更大(图6,图7-A、B)。

图10 石炭纪末期中央古隆起分布图Fig.10 Distribution map of the central paleo-uplift in late Carboniferous

莫北凸起与莫索湾凸起和白家海凸起之间以低幅度断槽相接(图7-A、C);莫索湾凸起与莫南凸起也是以低幅度断槽分隔(图3、图7-A);莫索湾凸起东部与白家海凸起直接接触,并以断层为界(图7-B)。

4 地质意义

石炭纪末期中央隆起的存在对石炭系和上覆二叠系的沉积、构造格局与油气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石炭纪发育中央隆起对盆地早期前陆盆地系统的认识提供了新的依据。前人研究认为中、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在准噶尔盆地西缘、东北缘、南缘发育3个前陆盆地系统[20-24],但对各前缘隆起的位置存在多种观点。石炭纪中央古隆起的存在为中、晚石炭世盆地西缘、南缘和东北缘前陆盆地各前缘隆起划分提供了新的依据。石炭纪沙湾凹陷-盆1井西凹陷组成了西北缘前陆盆地南段的前渊拗陷,石炭纪中央古隆起是盆地西北缘前陆盆地南段的前缘隆起(图3),莫索湾凸起西缘石炭系多呈现与西北缘前陆盆地相关的近南北向分布的断裂系统[25]。石炭纪博格达山前凹陷与阜康凹陷共同构成了盆地南缘前陆盆地东段的前渊拗陷,石炭纪中央古隆起是盆地南缘前陆盆地东段的前缘隆起(图7-B),中央隆起带东段石炭系多呈现与南缘前陆盆地相关的近东西向分布的断裂系统[25]。石炭纪中央隆起东北部也是东北缘前陆盆地西段的前缘隆起。因此,中央隆起是石炭纪3个前陆盆地系统前缘隆起的叠置区。

b.目前对准噶尔盆地中、晚石炭世压力环境存在不同观点,有挤压和拉张的争议。通过新采集地震资料的分析,认为中、晚石炭世中央隆起区主要处于挤压环境,局部有拉张断陷构造特征(如东道海子凹陷区)(图6、图7)。由于中央隆起是中、晚石炭世盆地西缘、南缘和东北缘3个前陆盆地前缘隆起的叠置区,来自不同方向的主压应力相互叠加,其中来自塔里木板块向北的主压应力场最为强烈,导致中、晚石炭世中央隆起区大幅度隆升,形成近东西向展布的中央隆起构造变形带,石炭系内断裂十分发育,断裂分布分区性明显,多方向排列,断面普遍较陡,断裂样式主要为基底卷入型的上冲、背冲或对冲断裂类型(图3、图6、图7)。强烈挤压作用造成地层抬升遭受剥蚀,中央隆起区石炭系顶和松喀尔苏下亚组(下火山岩段)顶为大规模削蚀不整合面,这种大规模削蚀不整合现象可一直向北延续到陆梁隆起东部地区[26]。中央隆起翼部可见石炭系沉积岩段向隆起方向超覆特征,也表明早石炭世中期中央隆起区处于挤压隆升环境,因此,中央隆起在早海西构造活动期基本处于挤压应力环境。

c.石炭纪末期中央古隆起控制了上覆二叠系沉积与构造格局的展布。由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中央古隆起大幅度隆升,致使中央古隆起区缺乏下二叠统的沉积,也使二叠纪盆地东、西拗陷区沉积和构造特征差异明显(图3、图6)。根据二叠纪末期原型盆地构造单元划分方案[1],盆地中部受石炭纪末期中央隆起的分隔明显,分别形成盆地东部和西部拗陷,中央隆起对东部和西部拗陷具有明显控制作用。二叠纪东、西拗陷沉积厚度和地层分布具有显著差别,西部拗陷继续受盆地西缘前陆盆地构造作用的影响,在盆1井西凹陷和沙湾凹陷主要表现为大型前渊拗陷充填特征,凹陷下陷幅度大,沉积厚度巨大,地层发育齐全,构造作用强烈,断裂发育;向东远离前渊带中-下二叠统厚度急速变薄。受海西晚期构造运动影响,东道海子凹陷区范围扩大,莫索湾凸起与白家海凸起分离,莫北凸起向西收缩,由东道海子凹陷和阜康凹陷组成的东部拗陷下陷幅度小,构造活动变弱,二叠系厚度较西部拗陷大幅度变薄,下二叠统基本缺失,中—上二叠统厚度也明显变薄,东部拗陷发育中二叠统平地泉组和芦草沟组湖相烃源岩[27];西部拗陷发育下二叠统佳木河组、风城组和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多套烃源岩。

d.根据火山岩地震反射特征可知(图6、图7、图9):石炭纪中央隆起区发育多火山口、多期喷发火山岩相系统,多数火山机构发育时期在早石炭世中期,这与盆地东缘白碱沟露头和莫深1井的松喀尔苏下亚组火山岩样品所确定的地质时期相符合(图4)。大量火山通道和爆发-溢流相火山岩体为中央隆起区石炭系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储集空间,并且在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中央隆起长时间暴露,石炭系顶部遭受长时期的风化淋滤作用,易于形成火山岩风化壳型储层。目前盆地内所发现的石炭系油气藏多为这种类型,特别是相邻的五彩湾地区和盆1井西凹陷北坡石西16井区在石炭系顶部火山岩风化壳型储层中都发现了高产油气流。中央隆起区断裂发育,且与火山通道关系密切,长期处于构造挤压环境,并且断裂带发育,有利于裂缝的产生,这对火山岩储层的改造具有重要作用。莫深1井石炭系钻遇了大套凝灰岩,且裂缝较发育,埋深>7 km的火山岩储层孔隙度最大可达11.5%,录井、气测和测井解释都发现了较为丰富的油气显示,并见到了点火可燃的天然气[28]。莫深1井没有在石炭系获得工业油气流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钻遇最有利的火山岩相带(图5),该井西北侧发育爆发-溢流相火山岩体,是有利的火山岩油气藏勘探目标。因此,石炭纪中央隆起区发育由多火山口、多期喷发火山岩相系统控制的大规模火山岩储集层。

e.石炭纪末期中央古隆起是周缘石炭系、二叠系生烃凹陷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区,中央古隆起与石炭纪西部拗陷和南部拗陷直接相邻,两个拗陷区二叠系多套烃源岩发育,且松喀尔苏组上亚组(沉积岩段)沉积厚度大,是石炭系主要烃源岩之一。阜康凹陷阜东斜坡区泉探1、泉26、泉39等井和博格达山前带的博达1井都钻遇松喀尔苏组上亚组优质烃源岩(炭质泥岩)(图10),杨帆等[29]研究推测阜东地区已经发现的天然气藏可能源自阜康凹陷区的石炭系主力生烃灶。康探1井油气重大发现也进一步证实了阜康凹陷石炭系和二叠系2套烃源岩的供烃能力强,具备形成大油气田的资源条件[30]。北部五彩湾凹陷井下也钻遇石炭系优质烃源岩,前人研究成果[22]表明其石炭系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且石炭系经历了多期充注成藏过程,是五彩湾—白家海地区已经发现石炭系油气藏的主要油气来源。石炭纪中央隆起区在后期构造演化时期都保持了大幅度隆起的古地貌特征[31](图3),是周缘凹陷石炭系烃源岩和二叠系烃源岩油气生成运移的主要指向区(图3)。中央隆起区石炭系大量高陡断裂和顶部多期不整面是油气垂向和横向运移的主要通道。最有利的勘探区是与西部拗陷和阜康凹陷相邻的中央隆起的西段和南段。

5 结 论

a.石炭纪末期准噶尔盆地中部发育大规模古隆起——中央隆起,该古隆起发育于早石炭世中期(松喀尔苏下亚组沉积末期),并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长期处于大幅度隆升构造发育期。中央隆起由莫索湾凸起、莫南凸起、白家海凸起、莫北凸起和东道海子凹陷、五彩湾凹陷组成。

b.中央隆起是中、晚石炭世盆地西缘、南缘和东北缘3个前陆盆地前缘隆起的叠置区,控制了上覆二叠系沉积与构造格局的展布。

c.中、晚石炭世中央隆起区主要处于挤压环境,局部有拉张断陷构造(如东道海子凹陷区)。中央隆起区发育多火山口、多期喷发火山岩相系统控制的大规模火山岩储集层,多数火山机构发育时期在早石炭世中期。

d.中央古隆起是石炭系、二叠系生烃凹陷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区,也是准噶尔盆地深层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最有利的勘探区位于中央隆起的西段和南段。

猜你喜欢
火山岩盆地中央
震源深度对二维盆地放大的影响研究*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盆地是怎样形成的
黑宝山—木耳气盆地聚煤规律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1)
浅谈火山岩区铀成矿与火山岩浆演化、构造、蚀变的关系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
火山岩体追踪识别及其在气藏有效开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