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启琼
摘 要:近年来,加强中小学教育新时代劳动教育,构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必须从教育理念、意义、标准、目标等方面深刻认识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要根据教学阶段的特点,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课堂,对小学生劳动教育系统进行加强,将工匠精神、劳动教育与劳动精神有机结合,设立劳动教育活动,例如,劳动周、劳动教学,对小学生的劳动精神进一步塑造,进而提升自身的劳动技能。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渗透策略
引言
教育劳动就是劳动式的教学环节,在学生实际劳动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劳动技能,使学生与教学内容产生共鸣,进而提升学生的劳动热情。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三观、成长密切相关,教师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将劳动课程与实际教学有机结合,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双减政策的优势
提高作业管控水平,需要有目的、有层次地布置个性化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必须迅速反馈作业中所体现的优势和不足。
提高课后服务水平,要针对作业中体现的优势和不足,提供个性学习的机会,让成绩好的学生”吃得饱”,成绩中等学生”吃得好”,成绩薄弱的同学负担的了。
提高教学水平,就是在课前预习、课堂交流、课后实践巩固,必须确保精心准备教案,实现精准高效。
二、双减背景下利用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一)创设技能情境,培养技能兴趣
促进学生对劳动的热情,培养劳动情感。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其劳动兴趣具有临时性,且易于受到非预期的偶发因素的制约。学生更关心的是整体劳动,而非具体的劳动。要使各种集体的活动和具体的劳动内容相协调,可以提升学生的劳动热情得到巩固和增强。所以,在安排小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时,我运用集体活动的色彩,给学生增添了兴趣和氛围。
例如:在学“煮面”一节时,要先备好锅碗瓢盆、配料。在教室里,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教材的原理,接着按照“煮面条”的方法进行演示,最后由学生自己动手做,在练习中相互借鉴,共同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充满了乐趣,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学习的劳动技巧。
(二)领悟操作方法,实现技能目标
理解操作程序与方法是实现操作、熟练掌握技能的重要保障,并確保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巧。我从四个方面向学生强化培训:一是熟悉和理解工具的结构,以防止出现危险事故。二是让学生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劳动的效率和质量。三是要使学生了解操作流程,使其在操作时能够一环扣一环,做到游刃有余。四是培养劳动后清洁卫生的习惯,建立环境保护意识;
例如:“厨房卫生”的授课。这是一堂综合的劳动技能的实践,要让学生们首先将厨房中的食物、餐具、炊具等搬出厨房,用旧报纸盖住大的东西,然后再打扫;清扫时要先清扫天花板,然后清扫周围的墙壁;清理墙面时,也要从上往下依次进行;如果不按照上面的步骤进行,可能会造成食品污染、反复清理等问题。在此过程中,涉及窗户、墙壁、地板等方面,并让学生了解其操作流程。
(三)注重实践体验,掌掘劳动技能
要达到技能目标,就要靠学生自己的实际操作。只有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际劳动中去,才能使学生的知识变为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劳动技能的熟练程度、生活自理能力的增强、劳动习惯的形成,都是通过劳动实践来完成的。所以,在教材的理论知识指导下,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动手,逐渐熟悉各种技能工序,掌握劳动技能。
比如,在“制作动物书签”课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制作动物的书签,在完成了自己的设计、着色、粘贴、剪裁、锥孔穿线等手劳动业后,一张张可爱的小书签就被制作了出来。
(四)走进实际生活,培养劳动能力
劳动技能知识已广泛地运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在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举例、甚至家庭劳动,都不再局限于教科书,而是与生活紧密相连,深入生活,让学生在学习劳动技能的同时,也能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打结”这个例子,单靠说的话,很难让人明白。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在上课之前,我在班级里组织了一个打捆书籍的竞赛,在一定的时限之内,看谁先把书扎好,然后打包好,然后再拿出来。然后,他让学生们将自己捆绑的书籍拆开,看谁的动作更快,然后给出评分。在学生中,有些人扎得很好,速度很快,但是有些人扎得很紧,速度很慢。对此现象进行解释:这一类学生在劳动技能中已掌握了打结的技巧,而且熟练地掌握了技能;有些人扎的太松,动作太慢,一拿起就散开,这是技能没有掌握好,还需要再加点功夫。再利用团队协作、相互沟通、会的教会不会的。然后,让同学们拆开一本,有些人很快就打开了,而另一些人则是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慢慢地打开。快速打开的,是一个活结;难以解开的,就是一个死结。然后让学生们讨论如何打死结,活结怎么结。再次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哪些使用了死结,哪些使用了活结,让同学们进行认真的交流。
(五)激发兴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洛克说:“学生最适合的学习方法就是在学生有兴致的时候,在学生愿意去做的时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在《叶贴画》的第一节课上,在课堂上做了一些叶贴。教学过程中,教师说:“各位同学,老师今天送了一件礼物,让你们猜一猜,猜对了,这件礼物就是谁的。”
学生们都在期待礼物,然后教师读了起来:“绿叶,小动物,看起来很有生气,其实是一片叶子。”学生们很快就猜出了“小猫”和“狐狸”这两个叶贴画,收到礼物的学生喜笑颜开,而那些没有收到的学生则是艳羡万分。这时教师趁机问道:“大家要不要树叶贴?”“要!”“那么,我想让你告诉我,你带来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能做成什么样的图画?怎么贴?你可以按照你的想法,把它贴上去,然后送给别人,怎么样?”学生们都很兴奋,每个人都在努力地做着自己的作品。
结束语
“双减”政策的出台对教育提出了创新性发展的要求,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勇于创新,高效推动“双减”政策下教育朝向“以生为本”的方向发展,确保有效减负,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德明.家校联动模式下小学家校教育实施策略[J].体育教学,2019(12):42-43.
[2]张勇卫.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家校校本化架构与实践[J].中国学校体育,2018(10):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