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冬青
今年是中国的虎年,但有一只名叫“冰墩墩”的熊猫比小老虎更火爆。它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春节期间,冰墩墩的搜索量占比高达90%,合计有超千万人次搜索冰墩墩。开幕式当日,冰墩墩更是成为北京、山东、河北、辽宁等10省市用户最热门的搜索关键词。
当春节与冬奥相遇,中国假日消费市场活力得到更多释放。冰雪经济点燃新春的同时,也由“冷”资源变成“热”产业。
冰雪“带货”能力超强
《“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报告》指出,自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截至2021年10月,中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3.46亿人,冰雪运动参与率达24.56%,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从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到冰雪装备和冰雪产业投融资,中国冰雪产业实现了全方位提升。
当前,中国冰雪运动行业规模整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22年中国冰雪运动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冰雪运动行业市场规模为594.9亿元,预计2022年将达713.9亿元。随着冰雪运动赛事数量的增多,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多重利好,行业市场规模仍将继续扩大。
在今年的年货节中,冰雪运动相关用品成为新锐品类,展示出超强“带货”能力。据商务部统计,“2022全国网上年货节”启动以来,滑雪装备销售额同比增长超一半,冬奥纪念品同比销售额同比增长近三成。
近日,阿里巴巴发布《虎年春节消费趋势报告》显示,2月4日,冬奥会开幕式当晚,超100万网友涌入奥林匹克天猫官方旗舰店,开启边看直播边买同款模式,冬奥吉祥物冰墩墩及诸多周边产品几乎“秒空”。除夕至正月初四,天猫滑雪装备比去年同期增长超180%,冰上运动相关品类增长更是超过300%。
京东发布《2022春节假期消费观察》显示,春节期间,滑雪运动类商品整体成交额同比增长322%,冰上运动类商品整体成交额同比增长达430%。
此次北京冬奥会先后开发了16个类别5000余款特许产品。相关数据预计,冬奥会期间特许商品收入将突破25亿元。
北京冬奥会仿佛一剂催化剂,极大促进了中国冰雪产业的发展。以冬奥会为契机,中国短短几年时间就催生壮大一个欣欣向荣的冰雪产业,这背后依靠的是人数众多、充满潜力和活力的消费群体。他们愿意尝试新事物、追求优质的生活体验,成为中国消费市场不断升级壮大的动力和源泉。
“冰雪+”模式成发展新方向
随着技术迭代优化、消费者娱乐和健康需求日趋强烈,跨界融合的商业模式正在加速冰雪产业升级。以“冰雪”为主题概念、串接各种相关资源的“冰雪+”模式,有望在未来开发潜在掘金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冰雪+旅游”是最先受益的板块。中国旅游研究院近日发布报告显示,近年,冰雪旅游人数及收入金额均呈现增长趋势。2021—2022年,中国冰雪休闲旅游收入有望达到3233亿元;预计到2025年,中国冰雪旅游人次将超5亿,收入破万亿元。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自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之后,7年来冰雪旅游产业逐年上升,每年以1000亿元的规模上升。
据携程旅游平台统计,春节假期全国成千上万名游客奔赴滑雪场,假期前3天的滑雪门票订单同比增长33%,滑雪酒店的订单量同比增长52%。东北、华北用户对“一站式滑雪游”最为热衷,而南方的室内滑雪场人气高涨。
去哪儿网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平台雪场售票数量较去年同期翻番,北京滑雪场的票量超新冠肺炎疫情前2019年春节期间票量2倍之多。同时,冰雪游的热情不再仅限于北方,从春节雪场票量较去年同期增幅来看,南方雪场占据5席,其中浙江有3个雪场上榜。
“当前,中国冰雪休闲消费市场的北方客群基数大、游玩频率高,但客单价有待提升;南方客群的基数、游玩频率不及北方,但客单价更高,后劲更大。”奇创旅游集团产业咨询事业部总经理刘宇楠称。
欣赏冰灯冰雕、体验温泉嬉雪“冰火两重天”、开展桌上冰壶比赛等更多玩法被“解锁”。飞猪大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全国“冰雪+温泉”类组合商品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40%,攀冰、冰壶、雪上极限运动等细分运动业态受到年轻人关注。此外,“冰雪+5G”“冰雪+金融”等多种概念的全新体验,同样催生出新的消费商机。
“北冰南移”开发潜在市场
在“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和“南展西扩东进”战略的号召下,冰雪运动打破时空局限,不断破圈。
以往,冰雪运动更多是在北方地区开展,尤其是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新疆等地。而以往在冬奥会上夺牌的中国运动员,大部分来自东北三省。在自然条件上,东北三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随着冰雪运动的普及,“北冰南移”的现象开始显现。
南方地区由于气候因素,很难形成天然雪场,但人工造冰能够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冰上运动。一直以来,中国的冰雪运动都呈现出“冰强雪弱”的局面,速滑、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舞等冰上运动是中国传统强项。这些项目实施“北冰南移”,有望在更广泛的地区选材,扩大冰上运动的基层参与人数。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冬奥会的参赛名单上,来自广东省的队员首次出现在大名单上,来自中国香港的运动员获得了冰上项目参赛资格。这些都是“北冰南移”所带来的效应。
相比于见惯冰雪的北方人来说,南方人对于冰雪有着新奇的喜好程度。在部分经济发达的南方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完全有经济实力启动冰上项目,开辟大众娱乐市场及专业运动培训。例如,以地产为主业的融创中国近年来在广州、昆明、成都等多个南方城市开发融创雪世界,成为南方人感受冰雪的乐园。
在北京冬奥会这一强有力的引擎推动下,冰雪运动走进山海关,迈过秦岭淮河,在中国“遍地开花”,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和潜力。截至今年年初,全国已有654块标准冰场,较2015年增幅达317%;还有803个室内外各类滑雪场,较2015年增幅达41%。同时,“全国大众冰雪季”的参与地域范围逐年扩大,如今已经有31个省市、自治区参与联动。
当前,东南西北遥相呼应、冬夏两季各具特色、冰上雪上全面开花的中国冰雪运动新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旺季很旺、淡季很淡”是最大制约因素
冰雪运动的季节性特点明显,“旺季很旺、淡季很淡”是最大的制约因素。同时,冰雪运动产业投入成本高、资金回收周期长,加上冰雪运动价格高,商家难以实现盈利。
“中国冰雪经济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常态化深度参与冰雪经济的需求有待挖掘。”对外经贸大学教授蓝庆新指出。他认为,应以冬奥会为契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持续推动冰雪经济火热发展。
通过举办冰雪嘉年华、冰雪冬令营等全民冰雪体育健身和文化活动,培养和激发人们长期主动参与冰雪运动的意识和兴趣。冬奥会举办后,有关场馆设施将向民众开放,承揽国际国内冰雪赛事等活动,有助于发挥会后持续带动效应。
蓝庆新表示,应加强创新发展。运用先进的制冷保温系统,加大室内冰雪场地应用,推动冰雪经济全季节运营,使人们四季均可参与冰雪项目;运用AR、VR等数字技术,模拟“冰雪+”体验场景和冰雪相关产品智能体验及销售场景;根据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开发多元化的特色产品和项目。同时,提升保障水平,健全法律法规,强化行业监管和自律能力,推动冰雪经济规范有序发展。
《2022年中国冰雪运动行业发展趋势报告》还指出,当前,冰雪运动产业人才短缺、专业程度低,不能满足大众对冰雪运动专业指导的需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产业发展。
近年,国家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并提出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去年年底,哈尔滨体育学院与融创文旅集团开展校企合作。据悉,双方将以培养专业化冰雪产业人才为导向,围绕冰雪运动和冰雪管理两个专业方向,整合双方技术专家、教学骨干和教学资源,扎实推进冰雪体育专业集群建设。
融创中国執行总裁兼文旅集团总裁路鹏表示:“培养高素质冰雪人才,构建优质人才储备库,是冰雪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