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 宏
当前,数字经济领域强化反垄断已是整个国际社会的共识。自2020年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强化反垄断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以来,国家对完善数字经济垄断认定等工作提出新的要求。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进一步指出,要防止和依法依规规制资本在数据领域无序扩张形成市场垄断等问题。如何让反垄断更好地为数字经济发展服务,已经成为市场监管部门反垄断监管工作的重点。
在数字经济领域,我国的互联网平台已具有国际领先水平。随之而来的是,个别平台在成为全球性超级网络平台之际,其在国内市场的不规范竞争呈现出愈演愈烈态势,由此出现了一批大案、要案。
2021年4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针对阿里巴巴电商平台(以下简称“阿里巴巴”)实施 “二选一”行为做出的行政处罚,除责令阿里巴巴停止违法行为外,还对其处以行政罚款182.28亿元,创下了我国迄今为止行政罚款的最高纪录,这也是我国数字经济领域影响最大的反垄断案件。
处罚决定书指出,阿里巴巴滥用其在中国境内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的支配地位,实施“二选一”行为,通过禁止平台内经营者在其他竞争性平台开店和参加其他竞争性平台促销活动等方式,限定平台内经营者只能与当事人进行交易,形成锁定效应,以减少自身竞争压力,不当维持、巩固自身市场地位,背离平台经济开放、包容、共享的发展理念,损害了平台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削弱了平台经营者的创新动力和发展活力,阻碍了平台经济规范有序创新健康发展。
在目前的市场竞争中,平台具有特殊属性:一方面,平台是经营者,与其他企业甚至个体工商户一样,都要承担作为经营者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平台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守门人”属性。比如《个人信息保护法》专门要求,平台应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制度体系,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平台规则,对严重违法处理个人信息的平台内产品或服务提供者停止提供服务,定期发布个人信息保护责任报告并接受社会监督等,在某种程度上承担了一部分社会管理的职能。当两种属性重叠之时,平台就容易出现排他性和自我优待等不合规行为,因为资本的本质是追求利益。
因此,在传统经济的反垄断监管重点之外,市场监管部门对平台还要着重体现这两种属性的协调,让平台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能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利。
针对市场反垄断合规竞争,上海市地方标准《经营者竞争合规指南》(DB31/T 1255-2020)于2021年3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是全国首个引导企业全方位开展竞争合规建设的推荐性地方标准,适用于包括数字经济领域在内的大多数市场竞争,是促进国内反垄断法律法规在企业合规建设方面落地的创新性探索。
DB31/T 1255-2020对标如ISO 19600-2014《合规管理体系指南》等国际标准,对竞争合规管理中的领导、组织、过程、保障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说明。在防止垄断协议行为、防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防止违规实施经营者集中的行为,以及防止与滥用行政权力有关的排除或限制竞争行为等方面,标准做了相应的规定。例如,经营者应在签订协议前咨询违法风险,在竞争者咨询竞争性敏感信息时保持警惕,谨慎公开信息和获取信息、避免创造机会让竞争对手统一调整价格和产能,避免以不公平价格进行买卖,避免无正当理由搭售、只与特定对象交易或拒绝与特定对象交易、倾销、差别定价等。
值得一提的是,标准着重强调在某些重点领域加强合规管理。比如,经营者在市场份额较高的情况下,与交易相对人做出有关交易对象、交易条件、销售与经销渠道等方面的安排时,需要加强合规管理;在收购兼并、设立合营企业、资产收购等交易中,经营者在进行集中申报以及其他合规审查时,需要加强合规检查。这些特征与数字经济的垄断行为高度吻合。
市场监管部门既要敢于依法纠正、制止违法违规行为,也要善于在企业没有“得病”之前,提供容易接受的合规引导,支持企业发展。上海将探索以法律法规为主体,标准化工作为辅助,建立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环节的竞争政策实施机制,不断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深化企业竞争合规建设,为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