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阅读过程打造小学英语思维型课堂

2022-04-01 04:07徐楚楚
幸福家庭 2022年22期
关键词:笔者阅读教学思维

■文/徐楚楚

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阅读作为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板块,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从浅层阅读走向深度阅读。本文聚焦“思维型课堂”的构建,分析了当前阅读课堂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并提出了指向学生深度阅读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期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进行表达、用英语解决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技能、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在实际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以“内容为本”,过分关注语言知识点的解析与训练,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学习体验。一些教师虽然具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知道如何落实,对学生是如何学的、怎么学的、学得怎么样等一无所知。有的教师则受限于教材内容和课堂条件,未能在阅读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导致阅读教学缺乏活力与新意,陷入固有的教学定势。这种阅读课堂无法触发学生的深度学习、引发学生真实的学习行为。

二、发展小学生思维品质的意义

语言学习与思维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思维品质决定着学习者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的高低。教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能够促使学生从跨文化角度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学会用英语的思维模式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思维品质是将“教”转化为“学”,将“学”转化为“用”的关键因素。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过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内容为本”的教学观念,从帮助学生“读明白”到引导学生“自主读”,积极制定可达成的阅读目标,并通过读前活动、读中活动、读后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指向深度阅读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一)创设语境,拓展思维宽度

思维品质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必须发展的核心素养。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把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其中认知过程维度的六个子类,即记忆、理解、分析、应用、评价、创造,分别代表了思维活动的六个层级形式。记忆与理解属于低阶思维,指向学习者对过去知识、经验的回忆和对基本信息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激发学生的感知能力,引领学生主动聚焦于语篇的话题中心,不断发散思维。为了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教师要积极创设语境,营造沉浸式的阅读氛围,帮助学生从课堂走进语篇,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的“Story time”板块时,笔者将语篇阅读的过程转化为绘本阅读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绘图信息、猜测故事内容。在导入教学环节,笔者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设计了猜谜拼图游戏,以人机互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在猜测过程中创设“Forest”的阅读语境,以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语言感知能力。在“Guessing time”环节,笔者提出“What place is it?”这个问题,有学生回答“It is big and beautiful.”,也有学生回答“There are many trees in it.There are some wildanimals in it.”。通过游戏拼图,学生根据所提供的线索创设了“Forest”阅读语境。在“森林”这个故事环境中,笔者引出“There is…/There are…”这两个关键句式,鼓励学生尝试运用这两个句式回答“What’s in the forest?”这个问题。在这个环节的教学活动中,还有学生主动提到了“Whose house is?”这个关键问题。笔者通过“图片环游”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小木屋的真实主人是三只小熊,他们还对漂亮的小屋发出了“How beautiful the house is!”“What a beautiful house!”的赞叹。在这个环节,笔者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了“夸小屋”的趣味活动,以真实的语境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想象力,增强了阅读的画面感和体验感。

(二)问题引领,凸显思维深度

思维是核心素养的内核,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灵活性,是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具有“在语言中学思维”的独特优势。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关注语言知识的讲解与训练,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中,阅读问题的设计与提出是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在以往的英语课堂中,很多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只是将问题作为知识输出的媒介,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而有的教师对待阅读问题过于随意,问题与问题之间缺乏必要的关联性与层次性,导致学生的思维过于跳跃,限制了学生对语篇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Seeing the doctor”时,笔者设计了以下三 个学习任务:“Wa t c h a n d answer:What’s wrong with them? Su Hai has a fever. Mike has a toothache.”“Let’s think:What do the doctors usually do? First, ask. Then check. Finally advise.”“Is the man a good doctor? Why? Ask (clearly),Check (correctly),Advise (reasonably/politely).”。笔者以核心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并联系生活实际,回忆看病的主要流程。随后,笔者要求学生根据Su Hai和医生之间的对话,判断这个医生是不是一名好医生,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迁移运用,提升思维高度

迁移是联结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键点。在小学英语阅读中,教师不能只着眼于读,还要将读与用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用,帮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任务中,迁移所学知识。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思考活动的教学原点在哪里,活动要达成怎样的学习目标,在活动之中应为学生提供怎样的帮助等问题。

在教学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The king’s new clothes”中的“Checkout time”板块时,笔者带领学生阅读《愚公移山》的故事,引导学生提炼该故事中家人团结互助的精神。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这种“互助”精神的可贵之处,笔者提炼了故事主题“Helping”,并选取了课外绘本Food for the Winter,以丰富学生对主题“Helping”的理解与认识,促进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在绘本阅读活动中,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基于科普小视频,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围绕“What do you know about chipmunks?”展开讨论,谈谈自己对花栗鼠的认识。随后,笔者引导学生聚焦“How were Chipy’s family and the other chipmunks in this winter?”,让学生感受花栗鼠过冬的艰难;聚焦“What’s wrong with Charlie? Who came to help?”,探究故事高潮部分,感受花栗鼠之间关爱、互助的可贵精神。

(四)优化作业,丰富思维内涵

优化作业设计是新课程改革与“双减”政策的重点内容。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作业的“导学助教”功能,以作业推进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深度探究。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式,从以“抄抄写写”为主的机械作业转向以“导学助教”为主的灵活作业,关注学生的思维触发点和语言关联点,以此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Birthdays”时,笔者以问题“Do you want to have a birthday party?How to have a birthday party?”调动学生对生日聚会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积极性。在阅读过程中,笔者运用微课的形式,设计了随堂作业,指导学生聚焦思维导图的关键词“People” “Date”“Place”“Preparations” “Process”,学习写邀请卡。在随堂作业的基础上,笔者鼓励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邀请卡,并利用课后时间加以完善,利用卡纸、马克笔、彩带等美工用具,创造性设计生日邀请卡。

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提出的,“学习如果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鲜艳色彩,那它就能成为孩子们深感兴趣和富有吸引力的事情”。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赋予阅读“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鲜艳色彩,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让学生对语篇内容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帮助学生从“被动读”走向“主动读”,从“浅层读”走向“深度读”,从而构建学生专属的“思维型阅读课堂”。

猜你喜欢
笔者阅读教学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