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连周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融媒体中心,山东 临沂 276000)
当前,媒体融合已从行业探索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地方各级广播电视台正为应对技术环境和客户需求的变化,积极进行媒体融合转型升级。主要表现在:第一,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实施移动优先战略,打破采编发分割局面;第二,构建广电中央厨房项目,推动流程再造。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广电媒体融合发展成效初显,主流媒体传播阵地进一步巩固,但是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广电媒体融合生产模式和平台对生产流程变革的牵引推动效果不太明显[1]。笔者立足于多年广电媒体融合工作的一线,结合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先导单位、典型案例、成长项目的先进经验和创新实践内容,对基于数据库和大数据建设提高广电融合生产能力进行了研究。
当前,各地方广播电视台为加强广电媒体融合,建设广电融合内容生产平台,进而推动融媒体内容生产与传播、用户服务和渠道运营。广电媒体融合内容生产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主要分以下四个层次[2]。
第一,将广播电视台传统的全台网升级为基于IP化、虚拟分布云架构的融合生产平台系统,让其承载新闻中心业务,具备“多媒体内容汇聚、共平台内容生产、多渠道内容分发”的能力,进而实现资源集中管理。该阶段为基础工程阶段,技术已较为成熟,只要资金投入到位,其建设较为容易。
第二,广播电视台媒体平台的内化迁移和整合贯通,新媒体矩阵、媒体内容数据库和大数据建设阶段,该阶段的建设没有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需要进行试验和探索,是决定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生产能力的关键[3]。
第三,通过大数据采集和分析,将其应用于媒体融合生产中,以大数据驱动广电媒体内容生产、发布、运营的流程变革和融合转型。
第四,对广播电视台前期的融合生产平台进行容量和功能的拓展,承载全台的电视生产业务。
当前,广播电视台在广电融合内容生产平台建设上全面发力,显示出了战略清、方向明、力度大、措施好、机制新、效果佳的特点,表现出了广电媒体融合的积极一面。但是从当前的统计情况来看,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主要表现是:总体发展离上级要求和自身转型需要还有很大差距;认识偏差,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思路不清,App定位不清,主体不清,路径不清,机制不活,不能精准发力。
广电媒体的融合发展是从相加开始,到彻底相融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从“相加到相融”的过程就是逐渐消灭“两张皮”的过程。一是内容两张皮,线性新闻生产和新媒体内容生产主体是两个团队,新媒体无法借力于母体,母体无法实现转型升级;二是技术两张皮,两者的技术团队相互独立,资源和内容无法高效共享,影响媒体内容数据库和大数据开发利用效果[4]。在广电媒体的融合的发展中,必须消除内容和技术两张皮,从团队出发,在新闻生产部门内设置新媒体编辑策划部,统一指挥,协同策划,全媒体采访,多渠道终端发布;新媒体团队下沉渠道层,承担“两微一端”媒体矩阵运维、产品设计、市场运营、商业变现等服务功能,有效提高广电融合生产能力研究。
以往广电媒体采用传统媒资库进行新闻制作,但该系统已无法满足互联网化采、编存、发生产流程要求,必须建立配套的媒体内容数据库(MCDB),让其具备有海量汇聚、快速发布、即时互动、移动直播等能力[5]。
MDC数据采集系统是MCDB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其支撑平台,主要实现生产数据及设备状态信息采集分析管理,直接决定MCDB的水平和质量。MDC数据采集系统由IT基础资源层、虚拟化服务层构成。IT基础资源层主要指计算、存储、交换、网络安全等IssA资源,实现对各类融合新闻生产的资源支撑;虚拟化服务层主要包括媒体处理系统、全媒体内容支撑系统和生产资源管理系统。MDC数据采集系统在多媒体内容的集纳、处理、存储、管理都具有较为理想的功能[6]。
MCDB的内容库体建设要点包括:第一,结合广播电视台传统和新媒体生产的现状,提出合理的广电媒体融合发展方案;第二,依托行业标准和规范,形成新的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的融合编目规范。第三,库体建设方法和步骤:①将原媒资库作为MCDB的基础库体和工作起点,对其进行库体升级和流程变革,新入库内容按新的规范编目、标引;②对多来源汇聚内容按沉淀规则及时编目入库;③将新媒体生产系统的内容库并入MCDB,包括新媒体视频VMS和CMS数据库内容。
第一,将台外的新媒体技术平台迁移、内化到台内融合生产平台上,使新媒体的数据中心IDC与融合生产平台的MDC共生在一个资源平台上,将新媒体的内容数据库功能并入MDC。第二,在融合生产平台上构建移动传播矩阵,让MDC与社交媒体发布渠道进行同步对接。第三,明确传统媒体内容生产部门的责任主体地位,确定其在内容策划、采集、制作、发布上的作用;将新媒体部门定位为移动媒体矩阵的平台建设、聚合和运营者。有效解决融合发展过程中定位不准、动力不足的问题。第四,设立MCDB建设专项资金,保障项目的经费支持。
(1)广电未来运营靠大数据支撑。内容生产依靠大数据,通过舆情分析、全渠道收听收视效果评估指导节目生产;媒体运营依靠大数据,广告投放依靠全渠道、全样本收听收视数据,整合营销依靠大数据;新媒体发展依靠大数据,新媒体产生内容和用户大数据,同时,智能推送、商业变现等都离不开大数据支撑;有线电视和IPTV的运营依靠大数据,有线和IPTV创造了广电渠道大数据,依此开展增值业务提升ARPU值,既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方面,还可为上下游和智慧城市服务[7]。
(2)大数据是广电融合生产平台建设的关键和难点。没有大数据采集、分析、应用能力的融合生产平台,就是嫁接了云概念的升级版传统生产平台,技术引领和驱动流程变革的能力以及融合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广电大数据主要由内容端大数据(广播电视台)、渠道端大数据(有线、IPOV OTT运营商)和新型渠道关系大数据三部分组成。内容端主要有内容大数据、用户大数据和整合营销大数据;渠道端主要有用户大数据和汇聚内容大数据;新型渠道关系主要是为新媒体公司大数据,如图1所示。本文主要是从广电媒体融合转型的媒体内容数据库、全渠道传播效果评估、新媒体运营和整合营销等方面对大数据的建设及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图1 广电大数据的组成结构
(1)规划先行,有的放矢。根据自身资源状况和业务需求,制定大数据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不为大数据而大数据。
(2)技术支撑,循序渐进。先要建设一个基于云架构的融合内容生产平台;在同一云架构下,增加大数据子系统。增加虚拟资源节点,搭建大数据基础平台,根据规划逐步增加业务模块。
(3)做大业务,夯实基础(数据库建设是基础工程)。在融合生产平台上,建设内容大数据、渠道大数据、整合营销大数据和新媒体大数据;台内重点建好媒体内容数据库和新媒体(用户)数据库;渠道层面与有线和IPTV合作共同开发渠道大数据。内容数据库和新媒体数据库建设如图2所示,内容数据库建设的关键是:打破频道线性思维桎梏,释放产能,提升自制节目产量。如何打破线性桎梏--变革,节目+活动+产业,建立多渠道连接;明确新闻立台、立网、立端理念,重点做App,把媒体功能和影响力向移动端延伸,频道/频率/App多管联动,就能集纳海量用户UGC;通过“两微一端”实现用户转化,既达到聚合沉淀内容目的,又能累计用户数据资源,为广电业态升级和商业变现提供手段。
图2 大数据技术系统建设的步骤示意图
(4)用好数据,服务转型。内容大数据推动内容生产流程再造。用大数据建立整合营销新模式,开发广电融合广告交易平台;整合广告资源,建立广电SSP(供应方平台)和DSP平台(需求方平台);引入RTB(实时竞价)等理念,程序化交易;提供自主下单功能,建立本土自主营销服务模式。
渠道大数据是影响到广电媒体融合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台网关系非常复杂,同时其中还存在着相当的利益和经济纠葛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广电实体无法将全渠道的用户收视及消费行为数据进行聚集。但是在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环境当中,广电公司内部需要统一思想和共识,全公司员工都必须同心协力以大数据建设、共享、应用为契机,建立新型台网关系,创新新的业务模式。
针对当前广电媒体融合内容生产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基于数据库和大数据建设提升广电融合生产能力进行了研究。目的是辅助智能生产、个性化推送;实现全渠道传播洞察、决策支持;进行全媒体广告营销;探索创新盈利模式。在技术平台层面:搭建融合生产平台;内化+消化新媒体平台;整合理顺内部资源与流程;开发利用大数据,提升融合能力。在渠道层面:建立新型渠道关系,使上游内容、活动、媒体运营通过渠道直接延伸到各类终端。笔者从事广电媒体融合工作多年,从媒体内容数据库建设和大数据的应用两方面对提升广电融合生产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本文能为广电媒体融合内容生产平台建设工作人员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