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振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的说明中指出:“深入研究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增强锚定既定奋斗目标、意气风发走向未来的勇气和力量。”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把握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百年辉煌的宝贵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一百年来,始终坚守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要求,遵循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认清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历史阶段的本质特征,始终保有使命担当的战略定力、清醒头脑和历史自觉,在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实践中,锻造了始终把握历史主动的优良品质。
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掌握规律,改造世界、赢得未来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锻造了中国共产党洞察时势的敏锐眼光、把握大势的宏阔视野、因势利导的坚定清醒、顺势而为的政治自觉,使我们在纷繁复杂、乱云飞渡的历史现象中看准、看清、看透世界发展大势,并“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是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是怎样诞生的?是通过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而产生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就是当时的世界大势。我们党从这个世界大势中产生出来,走在了时代前列,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马克思曾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解决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科学地把握革命形势的发展,正确地实施革命的战略和策略,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也是顺应时代大潮的产物。放眼那个时候的世界,社会主义苏联发展壮大,东欧成为社会主义的天下,亚非拉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确实有“东风压倒西风”的气象啊!新中国就是沐浴着这个东风诞生的,也是借助这个东风站住了脚的。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性问题,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大势作出正确判断并作出历史性决策,确立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共识,抢抓历史机遇,把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进程,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顺应经济全球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飞跃。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国际视野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越是面对挑战,我们越是要遵循历史前进逻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强调要“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从而作出“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的战略判断。这样才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内推进高质量发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外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在更好发展自己的同时更好贡献世界。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主会场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共产党宣言》“两个必然”的思想,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指明了从社会主义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才是人类文明的共同大道。《共产党宣言》擎起了全人类解放的一面光辉旗帜,开辟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原乡,点亮了共产党人信仰的灯塔。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循大道而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便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铮铮誓言。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并与完成各个历史时期所担负的使命任务统一起来,不但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而且维护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展示了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和美好前景。同时,也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信仰信念的磅礴伟力,这是把握历史主动、走在时代前列最为本质的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了这个理想献出了宝贵生命……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21年7月到1949年10月, 28年约1万天,平均每天有2100名革命者为新中国诞生献出生命;平均每天有370名有名有姓的中共党员献出生命。红军时期的共产党员,有四分之三活不过3年,从入党之日算起,超过3年的只占22%;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每公里倒下的红军是6到7人。全面抗战第一年中,八路军伤亡2.5万人,其中7000人是中共党员。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共有171人,牺牲和遇难的有42人,占24.6%;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以上领导人共有55人,牺牲、遇难的有15人,占27.3%。在《人间正道是沧桑》剧中,共产党员瞿恩对他的学生说:“理想的实现有两个途径:一个是我们实现了理想;另一个是理想经由我们得以实现。”这正是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的中国共产党人“功成不必在我”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历史担当的真实写照。“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他们坚信,只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持续努力、做出牺牲,崇高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1945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预备会上说:“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前提和基础,打开了通向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通道。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军事上、经济上、国际上的困难和挑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坚定信心,克服困难,使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失败论、历史终结论一度甚嚣尘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顶住了巨大压力和挑战,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前行。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
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了独特的治理优势和制度优势,也为如何治理社会主义社会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面对美、英等主要西方国家出现的逆全球化潮流,中国共产党高扬起继续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大旗,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外部压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推向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使当今世界纷纷把目光投向东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越来越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百年历史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也没有辜负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积极推动者、自觉开拓者,也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创新发展的有力引领者、重大贡献者。
“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遵循者和践行者,始终注意把握党的事业发展的本质和全局,立足整体,统筹兼顾,又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力量、握紧拳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心系“国之大者”,时刻以社稷为重、大局为要,集中力量办大事,从而赢得了历史主动,走在了时代前列。
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历史,就是一部讲大局、顾大局的团结奋斗史,充分展现了正确认识大局的睿智、自觉服从大局的境界、坚决维护大局的担当。从中共三大明确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为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高潮的兴起勇于担当和牺牲,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不计血海深仇,倡导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坚持有理有节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夺取全民族抗战胜利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中国共产党以非凡气魄和胆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以一战拼来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到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中央号召领导一个1952年农业劳动力份额达到83.5%、农业净产值比重达到70%的国家,依靠大家勒紧裤腰带,省吃俭用,自力更生,发奋图强,优先发展重工业,随后,更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以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共产党始终紧紧围绕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设新中国这个大局英勇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正如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所说:“我们历来的原则,就是提倡顾全大局,互助互让。”
改革开放时期,党中央提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这一新大局观。邓小平同志郑重强调:“现在要横下心来,除了爆发大规模战争外,就要始终如一地、贯彻始终地搞这件事,一切围绕着这件事,不受任何干扰。”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到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从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到带领更多的人、更多的地区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始终扭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大局顽强奋斗,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对大局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并把大局意识与政治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并列,作为全党必须增强的“四个意识”,写入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指导原则和党员干部的基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观大局、明大势,方可谋大事。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到构建新发展阶段的新发展格局,分两步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从在湘西花垣十八洞村首倡“精准扶贫”,到全国832个贫困县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出列、9899万贫困人口脱贫;从全国340多支医疗队、4.2万多名医务工作者逆行出征,打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到当今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而中国成为控制疫情最好的国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从大局出发瞄准定位、把准方向,擘画蓝图、跟进部署,集中力量、办好大事,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而生”的党。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921年7月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在自己的纲领文献中开宗明义确立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政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把初心使命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决定的,任何时候都不曾也不能有丝毫改变。党的七大闭幕后,1945年6月14日,党中央主办的《解放日报》发表的《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社论中说:“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是中国人民为了自己的解放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做一个共产党员,对于人民,只有特殊的义务,没有特殊的权利。”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党的工作始终都以人民利益为根本考量。革命战争年代,党组织领导的工人运动从帮助争取改善工人生活和劳动条件入手,农民运动从帮助农民减租减负开始,从“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开始。八七会议之后,我党之所以能迅速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鄂豫皖、湘鄂赣、湘赣等根据地,主要是在这些地方,广大农民在土地革命中取得了“他们唯一热望的土地所有权”,共产党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这个事实,使农民迅速分清了国共两党和两个政权的优劣。1934年11月7日,红军长征过汝城时张贴的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和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朱德联名签署的《出路在哪里?》宣传单中说,共产党、苏维埃和红军“没收地主阶级的一切土地财产,分配给贫苦的农民……我们要使每一个工人农民有衣服穿暖,有饭吃饱”。红军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因此才会有50年后沙洲村徐解秀老人对记者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并能建立起合计地域达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过1亿的抗日根据地,最根本的就是真正地“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方面”,实行了减租减息土地政策,最广泛地团结和调动一切抗日力量。正如毛泽东同志1936年在延安回答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提问时所说,“谁能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1947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迅速掀起土地制度改革热潮,解放区1亿农民从地主和富农那里获得3.7亿亩土地。分得土地的农民为了保护自己的革命果实,积极参加人民解放军,在党的领导下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八百万军队,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生动诠释。
十八洞村精准扶贫广场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现在,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全国10.2亿人拥有基本养老保险,13.6亿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险,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组织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14亿多人口实现全面小康,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今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凝心聚力的制度与战略设计的选择、发展与完善的历程中,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心底无私天地宽”的伟大气魄和光明磊落、襟怀坦荡的伟大情怀。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用什么样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来建党管党治党,从而使党的肌体永远充满活力、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中国共产党创建伊始,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就将民主集中制确立为根本的组织原则和根本的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并使之成为党的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实践证明,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是共产党所具有的最便利、最合理、最有效率的根本的组织原则和根本的组织制度、领导制度,是“我们党始终维护团结统一、作出科学决策、凝聚前进力量的制胜法宝”,是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走在时代前列最大的制度优势。
中国共产党从制定党的第一个纲领开始,就把民主集中制的思想贯彻其中。党的二大通过《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使中国共产党正式成为第三国际的中国支部,确认了自身是“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党的五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议案》,其中第十二条明确“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此后,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都明确写入民主集中制,并对坚持民主集中制作出具体规定,提出明确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内涵。民主集中制的力量是巨大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坚持和实行了民主集中制。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两次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次是遵义会议,一次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两次伟大转折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极为重要的转折点。从两次会议的决策过程来看,两次伟大历史性转折的成功,都是因为坚持了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保障了中国共产党在一次次濒临绝境中转危为安、获得新生。70多年前著名的“窑洞对”,毛泽东就提出,要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新路就是人民民主,其本质就是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我党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历史经验,提出要不断提高民主集中制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紧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着力构建党内民主制度体系,切实推动民主集中制具体化、程序化,真正把民主集中制重大原则落到实处。”为此,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上,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党内法规制定力度之大、出台数量之多、治理效能之好都前所未有,推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跨越。形成了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以准则、条例等中央党内法规为主干,以部委党内法规、地方党内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完整体系。截至2021年7月1日,全党共有党内法规3615部,其中,党章1部,党的组织法规153部,党的领导法规772部,党的自身建设法规1319部,党的监督保障法规1370部。新时代,民主集中制已成为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国家治理体系各部分关系的根本原则,也是我国国家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的基本原则,是党和国家保持生机活力的重要法宝。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治理好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经验。
凝聚力量、赢得人心、把握历史主动,中国共产党还有一大发明创造,这就是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实践证明,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早在1922年7月,中共二大通过《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统一战线走进了中国革命的大舞台。毛泽东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提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后来,在抗战时期毛泽东又指出统一战线的关键是“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周恩来曾说:“毛主席跟我们共产党的许多干部谈:你们每天写日记,不要写别的,就只写一句‘百分之九十’就行了。我想在毛主席领导下,争取大多数,为着共同事业奋斗,消灭反动统治,这一政策的运用,是我们最大的成就。”这个成就,就是统一战线的成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我们党先后构建了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一切革命力量的联合,这是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强大力量源泉。毛泽东说:“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要胜利,没有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召开,在形式上规定了人民政协是全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并作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协商机关长期存在。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与各民主党派相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982年,党中央又将其扩充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努力构建新时代大统战格局。2015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条例(试行)》,2020年12月,经修订后正式发布,这是推动统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党中央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新型政党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多党合作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将“坚持统一战线”总结为百年奋斗“十条历史经验”之一,并指出:“只要我们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全国人民大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就一定能够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认为全人类最终大一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共产党宣言》庄严地宣告:“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终极目的是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让全人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政党,坚持胸怀天下,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从而赢得历史主动,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那天起就坚持为世界谋大同。1918年,毛泽东和他周围一群“只乐于谈论大事——人的性质,人类社会的性质,中国的性质,世界,宇宙”的热血青年,共同创建了新民学会这个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宗旨的进步团体,“为全中国痛苦的人,全世界痛苦的人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共和国的缔造者就发下宏愿:“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奉行和平外交的方针,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许多国家特别是亚非国家的支持和赞同;弘扬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所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国家要我们助一臂之力,我们都是愿意的”。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是非洲兄弟们把我们“抬”进联合国。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世界”的理论,向世界宣布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旗帜鲜明地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这是我们应尽的国际义务”。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科学论断,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推动与国际社会的良性互动,秉承“和而不同”理念,构建国际新秩序。进入21世纪,中国始终不渝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先后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由中国参与推动建立的上海合作组织在2012年召开的北京峰会上发表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关于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地区的宣言》。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推动各国与中国携手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间正道,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文明进步不断作出新贡献。中国共产党坚持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党和国家的意志。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2017年写进了联合国决议等国际文件。2013年金秋,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分别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倡议,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2016年11月,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一致赞同将其写入联大决议。大道不孤,天下一家。迄今已有14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加入“一带一路”大家庭,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员数量超过100个,中国与180个联合国会员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中国共产党同世界5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保持经常联系。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国先后举办了北京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等大型主场外交活动,成就令全球瞩目;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消博会等一系列合作平台的搭建,为各国搭乘中国发展快车提供机遇;坚持正确义利观,落实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6个100”项目支持,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20亿剂新冠疫苗……中国理念、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机遇等日益受到全球关注,中国已成为全球治理的引领者。
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和任何其他革命的一个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自己批评自己并靠批评自己而壮大起来。”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兴党强党,就必须“以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只有努力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实现自身跨越,才能不断给党和人民事业注入生机活力”。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革命党到执政党,党的自我革命始终是增强党的生机活力以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成就的矢志不渝的鲜明品格。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把自我革命的基因嵌入体内。1921 年7月,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包含了大量关于纪律要求和党内监督的内容;1922年7月,党的二大强调党的组织“要有严密系统才免得乌合的状态;要有集权精神与铁似的纪律,才免得安那其的状态”;1923年6月,党的三大文献中首次出现了“批评”的概念,并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1926年8月,党中央发布了最早的反腐败文件《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1927年5月,中共五大成立中央监察委员会,重点是监察中央和省委机关的政治纪律。八七会议之后,党主要通过总结行为革命的得失而开展思想革命,破除照搬苏联经验和模式的教条主义,围绕确立和坚持中国革命正确道路,开展了与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冒险主义、关门主义、分裂主义以及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斗争。在长征路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和博古“左”倾主义的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危急关头将中国革命引向正途,是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的经典范例。在全面抗战时期,党开展了长达七年的学习运动,开展为期三年多的延安整风运动,着力从思想深处开展自我革命,全面整顿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并开展反腐斗争,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自我革命的方式方法。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心开始转向执政党建设,开门整治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贪污腐化和政治颓废等问题,不断巩固新生政权和全国执政地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自我革命方式从“开门整党”转向“从严治党”,以“两手抓”的方针惩治肌体病毒和顽瘴痼疾。一手从严抓好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和干部体制的改革完善,以消除官僚主义、家长制、特权现象和宗派现象等产生的制度性因素;一手从严抓好党建工作,用坚决、彻底的态度来解决党内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组织不纯的严重问题。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樊笼,在思想上实行了拨乱反正;制定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促进了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民主化;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么样建设党”这一根本问题,党从思想、制度、作风、队伍等方面继续推进和加强党的自我革命,探索党在长期执政、改革开放环境下如何保持先进性、走在时代前列。党的十四大把“从严治党”写入党章修正案,推进了从严治党的制度化建设;党的十六大以后,党中央提出“五位一体”的党建新布局。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的命运、民族前途和人民幸福的高度,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政治建设统领自我革命,使自我革命进入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十八大以来,党坚持严的主基调,突出抓住“关键少数”,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党的建设各方面。在作风建设方面,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破题抓作风问题,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在思想建设方面,开展集中学习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在组织建设方面,明确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在纪律建设方面,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在制度建设方面,坚持依规治党,严格制度执行;在反腐败斗争方面,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正如《决议》所说:“经过坚决斗争,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中锻造的把握历史主动的优秀品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历史主动的智慧结晶,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重要成果,必将在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更加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