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烟草行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对策分析

2022-04-01 00:56陈晨牛莉莉刘园吴疆程玉渊孙善兴胡艳芳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对策

陈晨 牛莉莉 刘园 吴疆 程玉渊 孙善兴 胡艳芳

【摘  要】论文阐述了科技成果及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论述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重点从行业角度出发,结合南阳市科研实际分析了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并就提高成果转化率提出了对策。

【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cep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nd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discuss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low transformation ra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y and combined with the rea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Nanyang City,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transformation ra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關键词】科技成果;科技成果转化;原因;对策

【Keyword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 reason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2)01-0126-03

1 引言

我国经济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则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说,唯有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才能为高质量发展和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而创新的意义在于解决问题,提高效能,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形成先进生产力。纵观全国情况,我国目前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超过4万项,但科技成果转化率约为25%,成功实现商业转化的不足5%,与发达国家平均60%的转化率差距甚远,因此,要以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核心目标放在追求科技成果是否能转化生产力并实现产业化上,而不是仅仅追求技术先进性。2021年全国烟草工作会上强调,行业迫切需要用创新的理念、流程及方法,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升级,推动向创新驱动型、质量效益型企业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引领和支撑。但纵观行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虽然行业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旨在以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但要清醒地认识到,创新能够带来更高质量的发展,促进产业成长,必须是建立在创新成果能够顺利转化为生产力的基础上,创新成果的运用是创新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目前来看,科技研发“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创新成果转化率低是制约创新驱动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本文从地级市成果转化情况入手,分析当前科技成果转化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为建立健全成果转化体系、搭建成果转化平台、提高成果转化率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2 科技成果及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

2.1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是通过科技研发活动,包括设计试验、实验研究、方法改进以及辩证思维等过程产生的,具备实用价值或学术意义的创造性劳动成果[1],可分为理论成果、应用技术成果和软科学成果[2],以专利、论文、标准、产品、器械、方法等知识形态存在。

2.2 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是对科技研发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后续的开发、中试、推广,以便形成新的产品、工艺、体系、产业的科研活动[3],这种活动能赋予科技成果以生命,目的在于将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带有科技性质的经济行为,能产生倍增放大效益,是科技与经济的融合[4],包括广义和狭义的概念,狭义的概念是指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要素,广义的概念是各类成果从创造到形成到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5]。

2.3 科技成果转化过程

科技成果在转化为生产力的广度和深度上,可以依次分为成果应用、成果商业化、成果产业化和成果国际化4个阶段,这4个阶段是依次递进、逐级加深的。按照广义的成果转化的概念来说,转化的过程可以包括研发前、研发中和研发后几个过程,具体包括研发前的市场预测、研发产生成果、成果的转移推广和成果的应用。

3 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

3.1 定性方面

在定性方面,影响成果转化的因素很多,或缺乏规范的成果转化评价标准[6],或缺少包含中试投入、技术传播、风险规避和规范约束等内容的转化制度[7,8],或缺少健全的收益分配激励机制[9,10],或科研主体、转化主体与市场主体间的功能配置与衔接不畅[11],或缺乏资金支持等。陈祖新等[12]认为机制体制不健全、需求供给不匹配、人才活力未被激发、管理流程不完善以及相关法规缺失是影响成果转化的主要原因;祝甲山等[13]则认为主要因素为缺乏技术创新机制、中试研发基地、激励机制、投入保障、相关政策等;刘姝威等[14]认为成果转化受科研项目立项、研发后市场推广和跟踪服务的影响;朱宁宁等[15]研究认为市场、技术、资金和政策是影响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

3.2 定量方面

在定量方面,王华统等[16]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成果转化的诸多因素进行降维,最终降为3个方面:①企业内部因素,包括企业领导、管理水平和工业化程度;②企业外部因素,包括资金投入、成果先进性;③科技成果自身因素,包括社会需求、社会环境等。黄伟[17]搜集2005-2010年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学,分析得出科技资源投入、科技成果和区域经济环境是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三要素。 因此,从定性和定量方面综合考虑,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市场基础、转化主体、制度环境、人才活力、资金保障及转化平台等。

4 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原因分析

4.1 地市级公司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以南阳为例,近5年,全市系统开展科技项目研究62项,其中技术创新项目37项,管理创新项目25项;科技创新投入达到996.175 7万元,获得省部级奖励2项,获得省公司创新奖励3项,发表论文57篇,获得软件著作权4个,实用新型专利23项。自立项目32项(包括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类),其中技术创新类项目7项,取得科技成果3项,且3项都得到了推广,转化率为42.86%,管理创新类项目均为2020年立项,目前为止,取得的成果较少,仅有1项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总体表现为自主创新能力仍较弱,有效专利数量较少,成果转化率不高。

4.2 影响南阳市成果转化率的原因分析

4.2.1 缺乏正确的政策引导

在目前科技成果的评价方法及工作业绩考核中,科技管理部门将科技论文、知识产权的获得数量作为一项重要评价和考核指标,对各项目研究的成果转化应用情况关注较少,对项目取得的经济效益核查工作缺少一套合理的评价方法,以至于形成了“重成果、轻转化”的错误导向。

4.2.2 缺乏成果转化专项经费

据统计,发达国家用于科研、中试、产业化的资金投入比例为1∶10∶100,而在我国目前的资金投入比例为1∶0.6∶100,中试阶段是研发后、转化前最为复杂的一个阶段,所需要投入的精力和经费远远大于科研阶段,并且存在一定的风险,而现在没有设立专门的研发后的成果转化经费和成果引进费用。

4.2.3 缺乏促进成果转化的机制

中试阶段的风险分散机制和支撑机制、产业化阶段的利益分配机制和保障机制缺乏,加之企业专利多为职务发明创造,单位为专利权人,科研人员和组织将成果进行转化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

4.2.4 缺乏专门的成果转化平台

西方国家多采用产学研联合转化模式或通过中介的技术转化模式,日本多采用政府推广转化模式,而我国缺乏专业的、高效的转化中介或者成果转化平台,在产业化阶段缺少硬件支撑和管理支撑。

4.2.5 缺乏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由于未实现科技成果全生命周期管理,对科技成果研发、成果获得和成果转化应用缺乏统筹规划,导致有些研发从一开始就缺少明确的转化应用目标,忽略了市场上的可行性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化阶段,造成很多技术“有成果、无市场”的局面,要么是转化后“有产品无市场”或者“有市场无效益”的结果。

5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对策

5.1 建立健全成果转化创新体系

5.1.1 加大转化专项投入

科技成果转化、中试、产品的制作均需要专项转化资金作为保障,增加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合理配置研究与开发的资金投入比例,特别是增加研发后生产前的中试阶段的投入经费,可通过引导立项成果转化类项目,将科研资金向该类项目上进行转移,并强化对于专项资金使用的过程监管,最大程度降低资金使用的风险性,提高规范度。

5.1.2 加大转化的激励力度

转化运用离不开发明人的参与,有效的转化应用需要开展转化后的技术服务、中试研究和成果评价等后续工作。要进一步激励职务发明人参与到转化工作中必须对职务发明人进行合理、适当的激励,对完成和转化职务科技成果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和报酬,从根本上调动各方积极性和持续研究转化的热情。

5.1.3 强化转化考核力度

建立以成果转化应用为导向的创新项目立项、实施、验收、评价体系,要在相关创新项目研究、创新工作业绩考核、专家人才使用和评价以及职称评定等与创新息息相关的研发工作和活动中,增加相关的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的评价标准,进一步增加创新活动的目的性,不仅仅要看专利拥有量,更要注重专利的转化率、研发投入知识产权产出率等,通过考核促使企业求新、求实、求变。

5.2 提高重点领域创新成果质量

5.2.1 提高立项水平

通过各种科技活动,克服选题→研究→鉴定→报奖的做法,创新项目的立项要紧扣工业需求,以问题为导向,选对突破亮点,实现精准立项,通过技术、管理、模式理念、手段工具、体制机制等一系列创新,提高立项的科学性和必要性,使科研活动紧扣生产实际,提高科研成果的高效性和实用性。

5.2.2 推动深化合作

深化对外合作广度和深度,要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科研院所为辅的合作机制,科技与经济的重要结合点在于企业,工业的需求是科技成果轉化的主要动力,持续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高校和科研院所要更加强调科研成果与企业的对接。合作不仅体现在项目合作,在推广应用中也要体现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水平,深度参与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中,确保创新成果得到高效应用。

5.3 强化各类创新平台建设

5.3.1 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工业企业技术中心等单位的科研合作,共同组建协同创新技术研发平台、技术成果推广服务平台,也可借助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力量,组建外聘专家平台,定期在平台上开展创新及推广活动,使各项创新研发成果层次更深、内容更广。

5.3.2 建立创新成果转化基地

成果转化基地是成果转化的“孵化器”,要将资金和人才投入具体“孵化”工作上,通过“孵化”加快成果应用,通过获得收益进行再“孵化”,此平台是成果转化中的难点,大多成果都卡在此项工作中。孵化基地的建设需要政府和上级公司的大力支持,需要多元化的资金投入,需要多领域专家人才的深入探索,需要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只有配齐人、财、物、政策等要素,成果孵化基地才能良性运作。

5.3.3 建立创新成果数据库

定期发布科技成果,提供成果转化技术指导,上下贯通,使科研院所、企业和成果转化基地等研发主体均能获取到及时的成果信息,推进成果以更快的速率进行转化甚至是进行商品化和产业化运营。目前,国家层面早已建立了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收录了涵盖各个学科领域的新技术、工艺、产品、材料和设计等成果,在科技查新、技术转让、科技咨询、技术升级、产品开发以及工艺改革方面提供重要支撑,为此,行业可据此建立一个行业内部成果数据库,更有利于行业的各级成果推广和应用。

5.3.4 组建多领域专家库

成果转化中的评价、论证和监督,均需要由专人进行,组建专家库,不仅能提高成果转化评价的含金量,更可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规范性,切实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建议行业各级企业积极开展“借智、引才”工作,积极推荐系统外优秀创新人才参与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选拔和聘任,引进高层次人才要着眼“高精尖缺”,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让那些熟悉本领域工作和科技前沿、具有宏观视野和把握全局能力、具备丰富的专业阅历和较高的业绩声望的专家作为引进人才参与到创新和成果推广应用中,提高行业整体创新和应用水平。

6 结语

国家烟草专卖局在2021年全国烟草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塑造创新发展新优势,加强科研任务布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科技成果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对提高创新成效、以创新驱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现实作用。关于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省公司也做了相应的探索,出台了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印发了《促进高质量发展创新工作指导意见及相关配套制度》,将提升成果转化能力作为一项目标,并将强化转化应用作为创新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要提高创新成果的应用,提高转化率,一定要打破传统思维束缚,建立成果转化机制,适应时代发展变革,既要引进吸收好一切优秀创新成果,更要应用实施好自身的创新成果,才能为高质量发展贡献创新工作应尽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唐五湘,黄伟.科技成果转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6.

【2】訾艳霞.重庆市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2009.

【3】戚湧,朱婷婷,郭逸.科技成果市场转化模式与效率评价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5(06):184-192.

【4】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5】张俊芳,郭戎.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J].中国软科学,2011(11):137-138.

【6】蔡跃洲.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边界与统计测度[J].科学学究,2015,33(1):37-43.

【7】邓小朱,陈梦成.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与企业协同度研究[J].科研管理,2016,37(S1):116-125.

【8】袁中华,冯金丽.制度创新对新兴产业发展的贡献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9):49-56.

【9】周振华.技术要素按贡献分配的理论分析[J].学术月刊,2003(5):36-42.

【10】郭英远,张胜.科技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的激励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36(7):146-153.

【11】徐鹏杰.科技中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J].改革与开放,2010(18):132-133.

【12】陈祖新,翁洁,董晓玲.科技成果转化的一般过程及影响因素[J].运筹与管理,1995(S1):55-59.

【13】祝甲山,康海生,隋志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1997(5):33-35.

【14】刘姝威,陳伟忠,王爽,等.提高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的三要素[J].中国软科学,2006(4):55-58.

【15】朱宁宁,王溦溦.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典型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13(6):34-37.

【16】王华统,曹光源,郭韧.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主成分分析[J].运筹与管理,2003,12(6):123-126.

【17】黄伟.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权利归属与成果转化:国际合作办学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制约我国科技中试发展的问题研究及建议
股权众筹与科技成果转化结合机制分析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