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平原上的摩西》中的摩西意象

2022-04-01 12:11曲金珠
文学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摩西原型意蕴

曲金珠

内容摘要:摩西是《圣经》中一个重要的文学原型,在他身上承载着律法、救赎及抛弃旧我诞生新我等多重意义,双雪涛在《平原上的摩西》一文中借鉴了《圣经》中摩西这一文学原型的部分意义,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东北地区的关于人与人之间的救赎的故事,由此作者展开了他对人与人之间能否实现救赎和律法形态的思考。

关键词:摩西 原型 意蕴

《圣经》是一部重要的西方文学经典,其中蕴含着西方文学许多重要的文学原型,这些原型不仅启示着西方作家的创作,近年来也不断为中国当代作家的创作提供启示,如其中的重要人物摩西。摩西是《圣经》中一个重要的文学原型,他身上承载着律法、救赎、成长等多重意义并为中国当代作家所注意,如莫言《等待摩西》中的柳摩西和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中的吴摩西,双雪涛《平原上的摩西》与以上两位作家不同,文中并没有什么柳摩西与吴摩西,而是将摩西原型承载的不同意义化作几个不同侧面散落在文中的几个人物身上。

一.作为文学原型的摩西

摩西是《圣经》这一文学经典中重要的文学原型之一,作为领导在埃及地为奴的以色列人走出埃及的王,他身上承载着律法、救赎、成长等多重意义。

摩西出生于埃及法老下令清洗全国上下以色列男婴的时候,为了不被杀死,他的父母将他藏匿起来。摩西三个月时,已经无法继续藏匿下去,父母便将其装入箱子投入法老女儿所沐浴的河里。法老的女儿收养了摩西,摩西得以在埃及王宫里长大成人。摩西成人之后,在帮助受埃及人欺侮的以色列同胞伸张正义时不慎打死了埃及人,无奈之下只能畏罪潜逃至米甸。在米甸地,摩西出于善良,帮助米甸祭司的女儿饮羊,米甸祭司将女儿嫁给了他,让他放牧自己的羊群。有一天,摩西在牧羊时发现了一丛在火中燃烧不朽的荆棘,出于好奇跑过去看,因此被上帝拣选,指定他为带领以色列人走出为奴的埃及地回到祖辈居住的迦南地的人。摩西依据上帝赐予的权能,求见法老,在多种灾祸的威压下,法老终于同意以色列人离开埃及。摩西带领以色列人穿过红海,在西奈山与上帝两次立约,制定多种律法条例,点数以色列人,但由于不够相信上帝能够帮助他们赶走居住在他们祖先所居之地的异族人,摩西和他带领的以色列人民不得不在旷野上流浪了四十年,摩西本人也未能获准进入迦南地。摩西去世前,再次重申了上帝经由他的口为以色列人制定的律法并指定约书亚做自己的继承人。根据《圣经》的记载,摩西活了一百二十岁,去世时眼目清明,神志清晰。

在摩西故事中,抛开宗教因素不谈,摩西这一人物的生命历程明显地呈现出律法、救赎和成长等多方面特质。摩西为以色列人制定律法,说明了律法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在被上帝拣选以前,摩西是个不善言辞牧羊为生的人,被上帝拣选成为以色列民族的领导人之后,摩西实现了自己的成长,抛去旧我迎来新我,为人极其谦和且充满同情心,百姓都服从他;面对未定的前途,摩西表现出了坚定的信心,虽然最终没能应许进入迦南地,但他仍旧获得救赎进入天堂,并从此成为律法的象征。

双雪涛有过《圣经》的阅读经验,对摩西这一文学原型不算陌生,因此,在《平原上的摩西》这篇小说中,他化用了摩西这一文学原型部分特质,以此来探讨人与人之间实现救赎的可能性。

二.谁是摩西:《平原上的摩西》中的摩西指向

1.李斐:救赎傅东心的摩西

在小说中,傅东心的身份是一个知识分子的二女儿,返城知青,不爱说话,喜欢读书和画画,与周围的人群和世界格格不入,经人介绍和庄德增结婚,婚后生下儿子庄树。然而,在傅东心的心里埋藏着一个秘密,那便是作为自己丈夫的庄德增其实是杀害自己父亲好友的凶手。在一个夏天的傍晚,她见到了用冰棍换儿子手里的火柴盒并迫不及待将其点燃抛向空中的李斐。因为李斐和自己小时候一样喜欢玩火,傅东心收李斐为学生,教她读书。在李斐那里,傅东心所学的知识和读的书找到了用武之地。傅东心教李斐读《出埃及记》,《出埃及记》讲述的便是摩西凭借自己对上帝的信心带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的故事,傅东心以此教育李斐,是想让她对自己的未来有信心。李斐升初中那年,李家和庄家所在的片区动迁,两家人不得不分离。庄德增的生意越做越大,傅东心彻底不用工作,全世界旅游,与此同时,她也在寻找着李斐的消息。此时,李斐因为童年时自己对小树许下的那个承诺,自己下肢瘫痪,一个警察因为误会父亲是杀人犯而失去生命,父亲因为伤害了警察而不得不隐姓埋名。

在李斐和傅东心的故事里,摩西意象出现在《出埃及记》中,它意味着信心和救赎,上帝的出现于摩西和埃及的以色列人都是一种救赎。李斐的出现使难以融入周围世界的傅东心的精神找到了目标,在教李斐读书的过程中,傅东心看到了曾经充满叛逆精神的自己,同时,在李斐身上,傅东心也看到了超越自我的可能性。从这一层面上来讲,李斐是傅东心的摩西,为傅东心与自己的过去和解、融入周围人的世界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救赎”了傅东心。

2.李守廉:律法代言者的摩西

小说中,李守廉是李斐的父亲,技术好,不苟言笑,疼爱女儿,爱打抱不平,心里自有自己的一种判断善恶的逻辑。李斐因为想要给庄树做一棵火做的圣诞树而假装肚子疼欺骗了父亲,两人坐上了侦破案件的警察假扮的出租车司机开的出租车前往自己的老朋友开在艳粉街的中医诊所。在途中,李守廉被警察误会成前段时间杀害出租车司机案件的凶手,为了保护女儿,李守廉暴力伤害了这名警察并抢走了他的配枪。李斐因此下肢瘫痪,李守廉不得不隐姓埋名做了出租车司机,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也戴着口罩。李守廉自己心中有一套善恶标准,在这套标准之下,他为廣场上卖苞米的妇女出头自己挂彩,又因为不满上层对涉事城管队员的处理而诉诸暴力,亲自动手;对误会他是凶手的警察动手也是如此,尽管他此后不得不因此隐姓埋名过着见不得光的日子。

在摩西故事里,面对不遵守律法的人,摩西让他们全部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从摩西原型中律法/代价这一层面来讲,李守廉行为中所遵循的以暴易暴逻辑是他所认可和遵循的律法体系的一部分,既然社会无法实现李守廉心目中对于公理和正义的诉求,那么他便不惜自己动手,以自己认定的以暴易暴逻辑实现自己内心对于公理和正义的诉求,因此,城管队员和警察都在李守廉手上付出了生命代价。从这个角度来说,李守廉这一形象具有一定意义的摩西特质。

3.庄树:李斐的摩西

在《平原上的摩西》中,庄树可以说是最接近摩西原型的人物形象。摩西故事里,以看见火中燃而不枯的荆棘为界,摩西的人生分成了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的摩西是个不善言辞的牧羊人,后一阶段的摩西在上帝的指引下突破自我获得了新生,成长为带领以色列民族走出为奴的埃及地的王,因此摩西这一形象中含有一种“变”的特质。庄树的成长历程中也含有类似摩西的这种“变”:因为父亲庄德增常年在外做生意,母亲傅东心无力管教,庄树逐渐长成了一个好勇斗狠的小混混,直到有一次犯事被关进了派出所,派出所的一位年轻辅警的话让他如梦方醒,从此走回正路,后来成为了一名警察,这种“变”对庄树人生的影响毫无疑问是巨大的。

从救赎这一侧面来看,庄树则是李斐生命中的摩西,尽管在小说最后作者没有明确点出,但读者可以猜到最后庄树的选择:在法律界限之外放走李斐和她的父亲。构成摩西原型的一重重要特质在于信服与救赎。庄树在小时候便订立了自己守护李斐的承诺,尽管此后由于他的失约造成了李斐人生的灾难,但最终他兑现了自己小时候与李斐立下的约(立约也是摩西故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放走了李斐和她的父亲,实现了对李斐人生的“救赎”。

三.《平原上的摩西》中摩西意象的特殊意蕴

1.超越世俗的精神指向

《平原上的摩西》中摩西意象的意蕴首先在于为小说文本提供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指向。细读小说,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潜伏于人事浮沉之下的沉重而苍凉的现实底色。《平原上的摩西》的故事背景建立在上世纪90年代席卷全国的下岗潮基础上,根据作者双雪涛的采访,我们可以知道那时的东北三省社会治安状况没有想象的那样好,有时候走投无路的人为了区区五元钱就能够致他人于死地,庄树和李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沉重的现实背景之下:庄树和别人打架打进派出所,李斐的父亲在工厂做工,面临下岗危机,又因为误会失手伤害警察不得不隐姓埋名生活,李斐更在这场误会中瘫痪。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小说中的现实生活底色一直是沉重而苍凉的,即使后来庄德增赚了大钱、庄家的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这样的底色也依然存在于小说的文字之下,更不要说因为一场误会双腿失去知觉、命运从此改变的李斐和因为袭击警察不得不隐姓埋名开出租车度日的李守廉了。从这一层意义来看,小说中摩西意象存在的意义便在于为其中沉重苍凉的现实生活提供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指向,为小说本身增添了一层超越世俗的意味和神性光芒。有这样一层超越性意味存在,小说文字之下潜行的沉重悲凉的现实便有了裂隙,在某种程度上,它呈现了作者对沉重悲凉的现实生活实现突破和救赎的努力。

2.人与人之间实现救赎的可能性

《平原上的摩西》中摩西意象的另一重意蕴在于作者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人与人之间实现救赎的可能性的思索,增强了小说的思想深度。摩西故事的精神指向之一在于救赎,上帝通过摩西实现了自己对以色列人的救赎,把他们带出了为奴的埃及地,回到他們祖先的流奶与蜜的迦南地去;于摩西而言,上帝的救赎既使他摆脱了为奴隶的命运,又洗清了此前过失犯下的罪,从此和旧我告别并迎来一个新我。在《平原上的摩西》中,因为那个特别的烟头,已经成为警察的庄树抽丝剥茧,终于将嫌疑人锁定在了童年时的邻居——李斐的父亲李师傅身上,然而,通过李斐的讲述,他也意识到李师傅的犯罪与自己童年时的失约竟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李斐为了给他做一棵火焰圣诞树,书包里装着汽油,假装肚子疼让父亲带她去朋友开的诊所,路上上了乔装改扮调查近期的出租车司机被杀案的警察蒋不凡的车,在误会中,李师傅犯下了袭击警察的大罪,李斐也因此双腿瘫痪,命运从此彻底改变。李斐命运彻底改变的那一晚,庄树失约了。小说最后,庄树说道:“我不能把湖水分开,但是我能把这里变成平原,让你走过去。”之后,庄树掏出了画着十一二岁的李斐的“平原”烟盒扔在了湖面上,故事在此便戛然而止。我们不知道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庄树践行了小时候在母亲见证下对李斐立的约,他将实现自己对李斐的救赎。从这层意义来说,作者借有摩西特质的庄树的选择探讨了人与人之间实现救赎的可能性,这一可能性是存在的,它与宗教信仰没有太多关联,而与人的意志和心地密切相关。这种人与人之间实现救赎的可能性的存在,为小说本身沉重苍凉的现实境地增添了一抹亮色。

3.对律法的探讨

摩西意象的第三重意味则在于作者借摩西原型中凸显出的律法特质的一面表达了自己对于律法的思考。庄树和李守廉,分别代表着律法存在的两种形态。就庄树而言,他代表的是公共律法形态,故而庄树作为刑警,必然要代表国家和社会扬善惩恶,必然要抓捕犯罪嫌疑人李守廉归案。当下,我们的公共律法形态在运行时,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然而,在少数权力被滥用的情况下,它却有可能对特定个体造成伤害,如小说中被城管强行收走糊口的苞米锅和炉子的卖苞米妇女。就李守廉而言,他代表的是私人律法形态,意识中自有一套律法体系,他所有的行动都受这套律法体系支配。李守廉的自有律法体系大多数情况下和公共律法体系是不冲突的,但当公共律法体系和他的自有律法体系发生冲突即公共律法体系无法按照他心中的善恶标准甄别善恶时,他会按照自己内心制定并遵从的那一套律法体系代替公共律法体系“惩恶扬善”:那两个被他杀死的城管即是鲜明的例子。在某种意义上,李守廉的自有律法体系的确有其合理的地方,在某种程度上也确实在惩恶扬善,但我们仍然需要警惕,因为归根结底,李守廉所依照的律法体系解决问题依照的实际上是一种以暴制暴的逻辑,这样的逻辑一旦被滥用,后果是不堪设想的。通过庄树和李守廉,作者传达了他对律法的探索与思考。公共的和私人的律法形态各有其合理与不合理之处,作者究竟支持哪一种,我们无从得知,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作者的最终指向,那便是传达出这一段被刻意遮蔽的历史下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声音。

《平原上的摩西》中的摩西意象指向何处,评论者和研究者们各自都有看法,且都能自圆其说。本文认为,《平原上的摩西》借鉴了圣经故事中的摩西原型的部分特质,将这些特质化作不同形式拼贴在小说中的人物身上,因此,小说中的摩西并不是具体指代特定的一个人,如李斐身上体现的是摩西原型中救赎的特质,庄树身上体现的是摩西原型中成长、救赎和律法象征的特质等。摩西意象的存在使小说本身具有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指向,作者借摩西意象的书写探索了人与人之间实现救赎的可能性,传达了自己对于公共的和私人的两种律法形态的思考。双雪涛本身并没有宗教信仰,因而,《平原上的摩西》对于摩西意象的使用,其指向不是宗教的,而是人道主义的。

参考文献

[1]圣经[M].南京:中国基督教协会,1998.

[2]双雪涛.平原上的摩西[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6:1-54.

[3]王德威.艳粉街启示录[J].文艺争鸣,2019(7):35-39.

[4]杨晓帆.平原上的摩西讨论课[J].新文学评论,2020.9(3):175-180.

[5]黄平.”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以双雪涛<平原上的摩西>为例[J].扬子江评论,2017(3):12-18.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摩西原型意蕴
干将莫邪传说演变路径及文化意蕴
武松历史原型卞元亨
得到的都是笑脸
包裹的一切
发掘动漫创编的德育意蕴——兼以“疫情防控”主题动漫德育剧为例
人人敬爱的圣人成为了 传说人物的原型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慌乱的父亲
融合本土文化意蕴的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探寻
摩西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