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教育模式在“教会、勤练、常赛” 教学思路中的价值探析

2022-04-01 09:32段泽龙
体育教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会应用价值

段泽龙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运动教育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运动教育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等方面有着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将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效果与当前体育教学改革任务和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探究运动教育模式在“教会”“勤练”“常赛”教学思路中的应用价值,为改革任务提供新思路,为教学方法提供新模式。

关键词:运动教育模式;“教会、勤练、常赛”;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2)03-0011-03

为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指导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科学、规范、高质量地上好体育课,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教育部于2021年6月印发了《〈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无论在指导思想上还是在主要任务中都多次提到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把握“教会、勤练、常赛”的教学思路与方式,实施更有效的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寻找和创新出一种能够应用在“教会、勤练、常赛”这一教学思路中的教学模式则极为重要。经过长期研究发现,运动教育模式与这一思路具有很多的契合点,本文结合理论与实际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运动教育模式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达利尔·西登托普提出了运动教育模式,之后经过相关教师和学者的应用和研究使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运动教育模式在欧美发达国家的教学工作中极为常见,且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复合型教学模式。此教育模式是根据运动员的培养模式进行总结的,并以人文社会学理论、管理学理论、体育竞赛理论、游戏教学理论、团队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理论为基础。在教学行为上以培养和激发运动员或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导向,采用大单元课时为教学计划。

除此之外,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常常采用现实的教学比赛、运动季教学、复杂情境进行教学,最终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有运动基础和能力、懂体育道德和礼仪、有运动兴趣和爱好的运动者。运动教育模式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组织形式、培养目标等方面与传统单调、枯燥的“三基”教学模式有较大区别。这种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强调因材施教,坚持以人为本,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二、运动教育模式在“教会”中的应用价值

(一)教知识

任何学科的学习和建设,理论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说要想掌握某一门技术,必须建立起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只有建立了充足的理论知识体系,才能在人的大脑中建立一种可以操作的意识形态,最终通过实践将这种意识形态转变为具体操作的方法。因此,对于教学工作来说,教师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在学生的思维意识中建立起具有实用性、系统性的知识结构框架是非常重要的。

《纲要》在指导思想中提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构建科学、有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在其主要任务中也多次强调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重点教会学生健康知识[1]。从这两点改革内容可以看出,本次改革目标更加明确,同时也再次重申“健康第一”教学理念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健康意识,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然而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解决两个问题,其一就是选择比较符合这种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教学方法;其二就是利用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健康知识理论体系更加全面化、系统化、深刻化、行动化。

运动教育模式以大单元模块化教学和创建复杂教学环境特点著称。大单元模块化教学主要体现在运动季上,主要包括练习期、季前比赛期、正式比赛期、季候比赛期、总决赛期共同构成一个复杂而完整的教学系统。而这也为创建更多复杂的教学环境创造了时间和空间上的条件。这两大特点的结合,可以使学生有足够多的时间学习全面而系统的知识,也能通过复杂的教学体验,更加深刻地理解健康知识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首先,运动教育模式这两大特点能够使健康知识的教学内容更加全面化,主要体现在教师可以通过整个运动季分別将健康行为、生活保健、身心健康、疾病预防与公共卫生安全等领域的内容合理、科学地安排在不同的周期之内满足学生的学习,从而使学生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知识体系和知识框架。

其次,教师要运用运动教育模式的大单元模块化教学和创建复杂教学环境的特点,将健康行为、生活保健、身心健康、疾病预防与公共卫生安全的相关知识,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发育的特点和认知程度,创建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的教学活动环境,变换不同的教学形式。例如,可以在体育课堂上利用闯关模式或竞赛竞答游戏,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在潜移默化之中,学生就会慢慢地在意识中建立起健康生活、心理健康、疾病防控以及公共卫生等知识体系。

(二)教技能与战术

体育课程与其他理论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体育课程除了需要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还得会技能操作。也就是说,理论知识是完成技能操作的原理和基础。

《纲要》中提出要构建科学、有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要在健康知识和体育技能方面双管齐下。其中,要根据中小学的自身实际情况将健康知识、基本技能、专项技能作为必修课上足体育课,使改革任务和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可以看出,此次改革内容还要求在体育技能上“下功夫”,要让学生能够掌握和运用好体育运动技能。

运动教育模式的培养目标就是将学生培育成有能力、有文化、有爱好的运动者。体育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体育项目要求和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发育特点,将运动技能融入到运动教育模式之中。运动教育模式拥有非常丰富的教学理论和多变的教学组织形式,既可以是游戏类的,也可以是竞赛类的,既可以是个人练习,也可以是团队合作练习。

例如,在小学阶段小学生适合跆拳道、游泳、乒乓球、游泳、跑步等运动,教师就要根据这些运动特点,首先教会学生基本的运动原理和基本运动技能,也就是行走、奔跑、跳跃、投掷、滚翻、攀爬、钻越等,因为基础的运动能力是完成更大难度体育动作(专项技能)的前提。以跳跃为例,教师可以在运动教育模式练习期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学生“跳山羊”,教授学生如何助跑、支撑、分腿、收腿和安全着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海绵垫和保护措施,这也是最基本的体育知识。其次,是教会学生专项技能,让学生通过练习、比赛能够熟练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

(三)教做人

《纲要》还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人品质。要全面把握体育“育体、育智、育心”的综合育人价值,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在运动教学模式中,其自身的教学理念和课程目标就是要培养拥有运动能力、有体育运动文化、有体育运动热情的人。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运动季比赛中不断地学会体育礼仪,遵守体育规则,培养体育品德。同时在面对比赛的输赢时,既能够认清现实差距,也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在课堂中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经过运动教育模式的洗礼,各种体育竞赛和游戏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吃苦耐劳、刻苦勤奋的精神品质,树立爱国主义等核心价值观。通过比赛,还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自强、顽强、有主见的性格,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三、运动教育模式在“勤练”中的应用价值

体育技能的形成和熟练运用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实现。《纲要》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强化锻炼、增强学生体质,要加强“勤练”,在基本运动技能的锻炼中不断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协调、平衡等身体素质。要科学推进基本运动技能“课课练”活动,通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课内外相关联开展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校外体育锻炼等,有效增强学生体质。这与运动教育模式中教学安排和教学目标也是相符合的。运动教育模式模式不仅强调在课上练习,更多强调的是在比赛中练习。

(一)课上练技术

运动教育模式在练习期强调尊重技能形成规律,循序渐进地练习。教师可以通过语言讲解和示范方法进行教学,并组织学生进行单个练习、两个人对照练习、团队练习、竞赛练习等。也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使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加深对运动技能的理解。

(二)比赛练战术

运动教育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运动季中的比赛,比赛阶段持续时间长而精彩,内容丰富,接近实战,对学生来说是最好的练习方式。通过体育比赛可以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改进练习方式,不断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变换比赛形式,减少比赛负荷。根据学生能力、场地器材、时间条件灵活安排比赛。例如,季前比赛阶段由于学生的技术和战术还不熟练,可以适当进行1v1的比赛,将5局3胜制改为3局2胜制,21分制改为11分制,到了正式比赛阶段和总决赛阶段则按照正规赛制和要求进行比赛。通过比赛,学生可以将平时所练技术和战术学以致用,体验胜利的快乐,体会运动的乐趣。

(三)“常赛”练品德

《纲要》中多次强调,要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减少体育失范行为和不道德行为,培养具有爱国主义、品德高尚的青少年。而运动教育模式也强调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习体育礼仪,遵守体育规则。例如,在运动教育模式的比赛阶段要求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了解和学习不同职位的任务和要求,要求学生在整个比赛中轮流扮演运动员、观众、裁判员、教练等职位。通过模拟这些角色明白自身的权利和义务,明白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例如,在比赛中当运动员遇到不公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强大的对手时要调整好心态,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遇到恶意犯规时要通过正常途径交涉,而不能打架斗殴。教练员要合法指导运动员,遇到不公正判罚时可以向裁判团提出申诉。观众不可以随意丢垃圾,不能随意谩骂运动员。裁判员要公正严明,认真执裁。

四、运动教育模式在“常赛”中的应用价值

《纲要》指出,“常赛”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合理组织每堂课上的教学比赛,结合体育课堂教学组建班队,要周周打比赛,周六周日可組织全校体育比赛,以赛促练,掀起体育锻炼的浪潮,使学生享受竞赛乐趣,更加牢固地掌握专项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素养。在此基础上组建校队,参与区县、地市、省等多级联赛,同时,通过比赛发现具有运动天赋的学生,培养其发展体育特长,为竞技体育输送人才。这一改革要求说明了体育竞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体育竞赛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和练习效果。这与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原理如出一辙。

(一)赛出知识

学校可以将运动教育模式中的比赛应用到体育教学活动当中,如班级与班级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比赛,还可以进行各种循环赛、友谊赛、联赛等比赛以及体育知识竞答赛、闯关赛、体育项目竞技赛、知识与技能拼搏赛等。通过组织各种比赛,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体育知识、保健知识、公共卫生知识的理解并学以致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赛出能力

体育竞赛是最好的“炼丹炉”,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很少有机会和平台来展示自己的练习效果,也发现不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而通过体育竞赛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教师也可以通过比赛发现学生的缺点,并加以指点使其纠正错误,从而提高技术水平和战术运用能力。

(三)赛出人才

学生通过体育竞赛可以展现自己的运动技能水平和特长,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学校则可以通过举办比赛来发现体育人才,培养人才,并为相关部门推荐人才。相关部门也可以通过赞助和奖励的方式参与到比赛中来,这样就可以实现发现人才和输送人才的双赢目的。

五、总结

《纲要》的改革举措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是改进体育教育工作的必要手段,也是实现体育强国的必然之路。而运动教育模式拥有着已发现的教育价值和未被挖掘的潜在功能,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敢于更新教学理念,其次是敢于创新。要将新的教学模式加以创新应用到体育教学过程当中,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教学质量,还能够使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教会应用价值
奥本大学:一个教会你热爱生活的地方
画与理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对别人说“您好”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
What I've Learned So Far
爱她,就教会她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