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曲艺/ 编辑白歌
“石油能源建设对我们国家意义重大,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2021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胜利油田时强调。
基调已确立,思路更清晰。
梳理2022 年油气领域的工作重点,党中央、国务院对石油战线充实能源“粮仓”、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寄予厚望。
这份期许,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油气等资源先进开采技术开发应用”的决心中可见;从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持续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不断完善产供储销体系”的恒心中可见;从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加大国内资源勘查力度,推动国内油气增储上产,加强油气、煤炭等储备能力建设,更好发挥重要能源资源生产自给的支撑托底作用”的信心中亦历历可见。
每颗“心”,都体现了能源保供的坚定意志;颗颗“心”共同发力,汇聚起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展望未来,该以怎样的行动捍卫这颗初心,回馈这份期许?可以说,底气十足,动力强劲。
这份底气和动力来自扎实的积累。
回望2021 年,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等三大油企海陆并举、“常非兼顾”,全力以赴、你追我赶,竞相“擒油龙”“降气虎”。
由此,也接力出一场持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的攻坚战,交织成一幅奋力夯实油气资源根基的全景图。
先将目光投向“胜利”。
1961年4月16日,华八井喜喷工业油流,宣告胜利油田诞生。
“60 年来,一代又一代胜利石油人牢记‘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使命担当,坚持以国为重、产业报国,累计探明储量55.87 亿吨,生产原油12.46 亿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发挥了顶梁柱作用。”中国石化党组在对胜利油田开发建设60 周年的贺信中表示。
记者注意到,2021年,耳顺之年的胜利油田非但无丝毫疲态,反倒更加“油”刃有余——超额完成三级储量任务,产建规模持续增长,生产原油2340.3 万吨、天然气6.27 亿立方米,超额完成全年油气产量目标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能源局全力推动页岩油勘探开发的背景下,2021年,胜利油田页岩油勘探获战略性突破,上报首批预测页岩油地质储量4.58亿吨。
这“胜利”,亦彰显了石化担当。
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2021年以来,中国石化持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喜获十大油气勘探发现成果,全年新增石油探明储量1.67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2681 亿立方米,超额完成七年行动计划年度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开门红。
“老大哥”大庆,自然不甘落后。
来自中国石油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大庆油田油气产量当量继续保持4300 万吨以上,主力油田采收率突破50%,比国内同类油田高出10~15个百分点,三次采油年产量连续20 年超千万吨,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三次采油生产基地,至2021年末,大庆油田已累计生产原油24.6亿吨,占我国陆上油气产量近40%。
作为我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中国石油油气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五成和七成,始终发挥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主力军作用。
2021年,中国石油聚焦主责主业,发力能源强国建设,油气勘探业务大丰收。取得5 项重大战略突破、15 项重要发现,落实11 个亿吨级和12 个千亿立方米规模储量区。
油气勘探重大突破,开辟了油气规模增储新阵地,落实了一批规模优质高效储量,发现了深层超深层碎屑岩等油气成藏新类型,进一步夯实了中国石油稳油增气的资源“家底”。
另据记者了解,2021年,中国石油国内外新增探明油气储量当量、国内外油气产量、国内新增探明油气地质储量产量和油气产量、天然气产销量等主要指标,均创历史纪录。
海上油气的增储上产,更是可圈可点。
2021 年6 月25 日,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能力全面进入超深水时代。
今年1 月9 日,中国海油宣布,渤海油田2021年原油产量达到3013.2 万吨,原油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一举成为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
另据1月14日发布的我国首份海洋能源发展报告——《中国海洋能源发展报告2021》(简称《报告》)披露,海上油气生产已经成为重要的能源增长极,海洋能源将成为我国能源增长的原动力。
《报告》预计,2021年我国海洋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为5464 万吨、196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8%、5.4%,其中海洋原油增量占全国总增量的80%以上,创历史最好水平;海洋天然气资源开发逐步向深水、超深水迈进。
三大油企勠力同心,写定了油气产量昂扬向上的走势。
“我国油气生产企业不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推动增储上产,力保经济民生用油用气。”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司长胡汉舟表示,2021 年我国油气生产稳定增长。
据统计,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原油产量19898 万吨,比上年增长2.4%,比2019 年增长4.0%,两年平均增长2.0%;天然气产量205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8.2%,连续5 年增产超过100 亿立方米,比2019年增长18.8%,两年平均增长9.0%。
对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1 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在供应保障方面,“2021年计划全国石油产量1.96 亿吨左右,天然气产量2025 亿立方米左右”的任务,2021年的成绩单,可谓喜人。
“2021年,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大丰收。”谈及上述成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郭焦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郭焦锋看来,这是主要石油企业、主管部门等石油战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等指示批示精神的成果,也得益于“七年行动计划”的实施。
更值得欣喜的是,产量的持续提升是基于油气勘探开发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和发现。
“近年来,我国石油和天然气新增探明储量均大幅增加。”郭焦锋说,大庆油田底下找“新大庆”有了新进展,胜利油田深层“再胜利”捷报频传,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等老油田“老树开新花”,页岩油已成为我国石油开采增产稳产的现实接续资源。
此外,海域勘探开发取得显著进步。“海上原油年产量增量已连续3 年占全国原油产量增量的50%以上,无论在渤海湾的浅海还是在南海的超深水区域,海上油气勘探开发已现新面貌,迈入了增产高峰期。”
“常规天然气、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也取得可喜成果,在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均有重大新发现等等。”郭焦锋举例称。
郭焦锋认为,毋庸置疑的是,上述成果既提升了原油稳产增产、天然气持续快速上产的“底气”,也增强了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
诚如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2021年8 月在《中国电力报》发表的《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能源高质量发展》一文中所言,从发现大庆油田到原油产量突破千万吨、突破1 亿吨,从贫油国到实现基本自给,能源行业打赢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硬仗。
这场仗是靠什么打下来的?无他,唯下苦功、拼全力,试尽所有可行之法。
从面对当年“青天一顶,荒原一片”的恶劣自然环境,到攻克今天世界级的勘探开发难题,从气吞山河的战天斗地,到与时俱进的科技创新,峥嵘岁月中,能源领域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形成了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
“铁人”王进喜,“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第二代“铁人”王启民,“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第三代“铁人”李新民,“宁肯历尽千难万险,也要为祖国献石油”……
事迹耳熟能详,精神历久弥新。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依然激励着渤海石油人斩浪劈波,能源报国。
中海油天津分公司宣传思想经理吴鹏告诉记者,当他第一时间将渤海油田原油量夺魁的喜讯告诉父亲时,“出乎意料的是,他并未如我想象中那样激动。”
“我不解,像我们这样几代人扎根渤海油田、骨子里都在流淌着‘石油血’的家庭,这一刻难道不该喜形于色吗?”吴鹏坦言,超越“老大哥”,建成“第一大”,这可是几辈渤海石油人连梦都不敢做的事。
吴鹏一直在思索,从1965年原石油部提出“上山、下海,大战平原”的找油战略,天南海北的石油人进军渤海湾,50多年了,这条路从不缺少荆棘坎坷。为什么每次走过磨难,总会迎来鲜花掌声?
后来,他在《奋进四十年——中国海油改革开放的闪亮记忆》里找到答案:“渤海石油人似乎生来就不知道什么叫难,任务刚来时,他们会仰视,会在夜深人静时偷偷掂量,但只要认准目标,下定决心后,就再没有什么力量能让他们畏难抽身。”
“也许父亲的淡定从容,就源于这种自信吧。”吴鹏有感而发,“这支队伍里,有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使命,就有牢记于心付诸于行的责任;有能源报国的理想信念,就有坚如磐石始终如一的信仰;有爱国担当奋斗创新的海油精神,就有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拼劲;有源源不断的油气储量接替,就有稳产上产不断超越的底气……”
这炽热、赤诚的保供担当和家国情怀,引领石油人越过一岭又一峰,闯过一坎又一关。
“石油战线始终是共和国改革发展的一面旗帜,要继续举好这面旗帜,在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上再立新功、再创佳绩。”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犹如号角催征,似有万钧之力。
如何夺取新的“胜利”?石油战线也有了更多思考与探索。
传统在被承接,创新亦未停歇。
“关键还要靠科技进步,必须在油气勘探最有潜力的地方求突破,在油气开发最具难度的地方抓创新。”2021年,时任中国石化总经理助理、胜利石油管理局党委书记孔凡群表示,“十三五”时期,胜利油田在勘探开发领域共有9 项理论、18 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今年1月17日,中国石化宣布,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 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 项目即将建成投产。
据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介绍,该项目是将齐鲁石化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捕集起来,输送到80 千米之外的胜利油田,注到地下,把原来不易出来的一些原油按照设置的路径生产出来。
“一方面,把相当一部分二氧化碳封存到地下3000~4000 米的位置,同时对提高原油采收率、增加原油产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马永生表示。
据悉,该项目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0 万吨,相当于近60 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预计未来15年可实现增油296.5万吨。
可以预见的是,在“双碳”目标下,中国石化正抢占增强资源生产保障能力的新赛道。
另据记者了解,“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石油着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高质量的科技供给支撑“端牢能源饭碗”。
在勘探开发领域,中国石油围绕高效勘探、效益开发、七年行动计划、提质增效等重大工程,组织塔里木盆地大油气田增储上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陆相中高成熟度页岩油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专项,勘探板块新设立启动大庆古龙页岩油勘探开发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重大专项。
“下一步,要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突破勘探开发和新能源新理论新技术,支撑油气增储上产和绿色低碳转型。”在2021 中国石油科技与信息化创新大会上,中国石油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表示。
海洋油气方面,《报告》披露,中国海油近年在深水、深层及高温高压等领域不断开展油气勘探开发科研攻关,先后形成了海上高温高压钻完井、深水勘探及油气工程等多个技术体系,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
放眼“十四五”,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表示,将着力推动油气保供能力“再增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可或缺,要实施科技创新强基工程。在上游领域,加强深水深层、稠油、低渗、高温高压等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中下游领域,“十四五”期间形成自主设计、建造、运维的LNG全产业链技术体系和服务能力。
“要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油气领域还面临科技攻关难、投资增长难、转型升级难等三方面挑战。”郭焦锋分析称。
郭焦锋认为,科技攻关难表现在,随着我国油气勘探开发深度、复杂性、品位低等难度的增加,解决关键核心技术或“卡脖子”技术的速度明显滞后于勘探开发难度的提升速度;投资增长难表现在,油气资源复杂性不断提升,使得新增探明储量、弥补产量递减、新建产能的投资明显增加,给主要石油企业带来巨大的投资压力;转型升级难表现在,“减油增化”面临独立炼厂关停、主营炼厂改造升级及延伸产业链等诸多难题。
对此,郭焦锋建议,我国油气勘探开发重大专项攻关宜采用“揭榜挂帅”的“联合攻关体制”;多措并举发挥财政性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构建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创新油气勘探开发重大专项攻关成果分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参与方积极性。
“同时,全面放开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充分调动地方和社会力量,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的力度和持续性;加快研究出台矿业权改革配套制度,尽快建立和完善油气地质资料公开、共享机制;制定鼓励民营资本从事勘探开发业务的具体办法,加大矿业权竞争性出让力度,鼓励多种所有制企业参与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有序推进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区域合理布局,强化石化产业全球的竞争力;理顺政策和相关制度,加快高端化工产品创新发展步伐;行政机制与市场机制并举,加快淘汰炼油落后产能。”郭焦锋进一步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