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艳
兴趣是现代教育所强调的重点培育内容之一,它是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的强烈情感需求,能够诱发他们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质量。当前,要提高小学田径教学质量,教师需从兴趣培养着手。相比于单一的说教和重复练习,以丰富教学情境、趣味游戏运动、多元评价方式来诱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可以让他们主动参与田径训练,与教师进行深入交流,不断地掌握规范的运动技巧和习惯,全面提升体育素养。那么实际教学中,老师必须要明确影响学生田径兴趣的要素,进而针对调整教学策略,以此来实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在小学体育中,田径是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保持良好身体素质的运动方式。然而,以往田径教学并没有达到理想的培育效果,很多学生被动接受训练,缺少自主练习的习惯。原因在于,老师仅从知识技能的层面展开指导,而忽视兴趣的诱发,课堂枯燥且单一的练习方式,并不利于学生体育观和行为素质的养成。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学生主体的兴趣受到重视,这也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培育手段之一。本文即以此为方向,探索从兴趣培养入手提高小学田径教学质量的意义,并相应提出具体实践策略。
1 小学生在田径学习中缺乏兴趣的原因
1.1 教学方式单一
田径在体育运动中属于最基础的项目,它没有较高的环境要求,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长期参与跑、跳、投掷等运动的训练,也会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使其拥有更加开阔、自信的心理品质。但在应试教育思想以及现代竞争激烈的学习环境下,体育学科多不受重视,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大多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田径学习兴趣。由此,在教学方式上,基本课程标准为参照,教师讲解理论知识,进行简单的示范让学生练习,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加之融入的游戏活动和新颖元素很少,使得田径运动内容多不受学生喜爱。同时,很多教师在体育方面缺乏较强的综合素质,忽视学生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不同,在田径训练的时间和量方面缺少合理的控制,学生在枯燥的训练中会产生强烈的疲惫心理,随着时间增加,逐步降低了田径运动的参与兴趣。除此之外,小学田径教学缺少系统性和丰富性的练习计划,从而降低了实际教学质量。以跳远这一主题为例,通常在整个教学单元中基本会围绕跳远展开,比如让学生掌握跳远的技术,并且提升跳远的成绩。在这种情形下,教学的拓展空间有一定局限性,学生的创造力无法得到发展,同时也难以得到积极体会。
1.2 学习模式缺乏创新
体育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学生反复练习动作,并且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以往教学基本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跟随练习的方式,尽管能够短时间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但缺乏内在驱动力,并不能让学生持续参与田径运行。同时, 教学模式缺乏创新,且在评价上极为狭窄,以致很多小学生无感田径运动,在没有教师的督促下,基本不会主动进行训练。
另外,实际教学中,更缺少学生运动潜能的挖掘,没有设置创造力表现空间,由此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心理,从而限制了体育运动能力的提升。同时,当下关于小学田径教学并没有深入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基本采用统一的指导方式,这使得小学生无法根据自身的需求来形成个性且高效的学习模式。比如男生和女生在生理上存在差距,这决定了田径训练方式上需要有做调整,保证不同特质的学生都能够获得适宜自身的发展条件。同时,田径教学根本目标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其拥有较强的意志品质。这需要小学体育教学具有延展性和创造性,除了课堂的练习,还要求学生在课后保持浓厚的兴趣,一方面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另一方面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强化,以更好地发展个人在体育方面的潜能,在诸多比赛和校园活动中有出彩的表现。然而,小学体育缺少深刻的兴趣刺激与课后的持续引导,致使学生多无法将所学的运动技能内化于心,更不能延伸运动习惯,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小学体育的培养效果。
2 以兴趣培养入手提高小学田径教学质量的要点
兴趣培养入手意味着教学内容要倾向学生的喜爱,能够让学生在情感和行动上产生偏好。这需要教师关注每一阶段学生发展的需求和乐于主动接触的事物。通常来说,小学生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他们会喜欢游戏和一些挑战性的事物,并且,学习中他人的鼓励和赞扬也能够让学生对事物和活动产生兴趣。所以,田徑教学需要在课堂融入丰富趣味的游戏活动,创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必须要拓宽评价模式,就学生田径训练中的优良表现和进步及时鼓励,使其能够在这一学习活动中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
综合来说,教学以兴趣培养入手就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教学过程中融入趣味性的元素,使学生在知识和情感上得到满足,从而提升田径运动的积极性,更好地发展综合素质。但要注意的是,兴趣培养入手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对于田径游戏的安排要真正对教学产生帮助,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接触走、跑、跳以及投等基本技能,在其中有所收获。同时,课堂中采用的田间教学方法和游戏活动需要具备直观性和适宜性,能够贴合小学生的身体发展规律,让他们可以更准确、快速地掌握规范化的动作技巧。另外,兴趣培养下,要帮助学生真正地增强身体素质,使体育能力得到发展。同时,要依据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调整田径运动的量和时间,避免学生因为过度劳动而产生厌倦心理或者身体上的损伤。比如为了发展小学生的耐力,教师需要控制单一练习的时间,并且科学调整运动量,在过程中融入游戏性质或者花样式的跑法,尽量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促进耐力提升。
3 以兴趣培养入手提高小学田径教学质量的策略
3.1 基于兴趣调动营造田径教学情境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尚未对所接触的学科知识有基础认知,而产生的主动行为基本依靠兴趣,这种兴趣来自他们对知识和情感的需求。由此,小学田径教学需要从学情着手,分析当下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发展需求,并且了解学生日常喜欢的游戏活动,从而在课堂中营造积极的田径教学情境。首先,要从观念的塑造着手。由于学生缺乏对体育的深刻理解,那么针对田径运动,教师要依靠各种精彩的田径运动比赛、运动人物故事以及田径对人体的价值意义等内容来吸引学生眼光,以正确塑造学生的体育观,端正学习态度,让其更深层次地认识田径运动和其他体育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提升对这一学习内容的自觉性,主动告诫自己在生活中养成田径运动的良好习惯。AA2B715B-A7F9-4742-9472-643605427507
其次,营造张弛有度、和谐友爱的田径教学氛围。一方面,田径相关动作的指导中,教师要和学生轻松相处,可以采用诙谐幽默、热情洋溢的交流方式来活跃课堂氛围,打消学生接触新知识和新技能初期的紧张心理;另一方面,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在课堂中始终观察学生在田径运动项目训练中的表现,整合小学生人体机能运动的规律和动作技术形成的规律,适当地修正教学任务,循序渐进中引导学生发展,使兴趣真正变成看得见的成长。例如在教授学生投掷技巧后,当他们熟练掌握动作,并且有所进步后,教师可以及时在课堂组织简单的投掷比赛,从而唤醒学生的热情,让其在比赛中收获成就感,在情绪满足下持续性地参与体育训练活动。
3.2 结合学情融入田径体育教学游戏
游戏是小学生喜爱参与的一种活动,具有先天的吸引力。那么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性格特征,进而在田径教学中融入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以此来增加课堂的活力,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对田径运动产生良好体验。因为田径运动多需要学生参与大量的练习,比如依靠短跑来锻炼爆发力,长跑训练耐力,但对于平常缺乏锻炼的小学生来说,田径运动的参与对其心理和身体有一定考验,学生在初期显然无法适应,而且也会产生严重抗拒心理,教学由此难以取得实际效果。那么,在学生练习中,教师可以设计好玩、轻松的田径游戏活动,让学生对田径运动产生积极兴趣,进而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在学生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动作的规范性,以学定教,提取学生在游戏中存在的体育问题,相应做出正确指导,帮助学生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改进,以增强田径训练水平,使其掌握运动要领。
此外,结合小学生喜爱竞争、乐于表现的心理,当学生在田径方面有一定练习基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田径竞赛游戏活动。即在这一过程中给予学生主动表现和创造的心理,以小组的方式参与接力跑,这能够极大地唤醒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并且在这种游戏活动下,学生可以发展团队协作能力,让个人的体育潜能和长久锻炼的结果得到呈现,真正地从田径学习中获得自信心,以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注意的是,从兴趣培养入手来提升小学田径教学,那么必须要保持课堂的活力和发展效果。即教师要不断地搜集适宜小学生参与的田径游戏,创新教学思维,使学生可以参与多样且新颖的游戏活动,以此满足个性化成长需求。另一方面,关于田径游戏活动,最终目的是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体育素养得到发展。所以,教师需要在游戏的设计上具有挑战性,在促使学生感受愉悦心情的同时可以看到体育能力的发展,达到学有所得的效果。
3.3 按照学生发展设计科学练习活动
提高小学田径教学质量,意味着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表现,并且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锻炼,让自身的耐力、毅力、敏捷性等各方面体育素质得到发展,同时让田径教学目标得到落实。但小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心理素质和发展要求会不断出现变化,他们感兴趣的体育内容也会存在变动。所以,从兴趣培养角度来提高小学生田径教学质量,要求教师要设计科学的练习活动,真正能够帮助学生取得看得见的学习效果,依靠真实的练习成绩来形成驱动力。比如教师可以在某一阶段设计田径练习目标,从而组织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当学生具有确切的锻炼目标后,相应会产生积极的行动欲望,而这种为目标努力的精神也会带给学生愉悦感和成就感。如若学生完成教师设定的田径训练目标,相应可以做出适当奖励,让其在田径运动中收获自豪感,驱使自己建构正确的运动思想,主动在生活中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另外,小学生处于信息化社会,他们的思维视野也更加的开阔。那么教师需要融入现代教学手段,对学生田径训练和参加比赛的过程运用相机进行记录,然后制作为短视频,在课堂中与学生共享,以此营造特色且欢乐的田径教学氛围,通过这种积极的运动文化风气带领学生持续参与田径运动训练,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3.4 以趣味主题设计完整的教学流程
在传统的小学田径教学中,老师基本是讲解单一的运动技能,然后要求学生反复训练。这一教学模式基本没有渗透激发学生兴趣的思想,以致很多小学生并不喜欢田徑教学课。当前要将兴趣作为首要的培养理念,意味要打破原有教学的困境,一开始则从教学目标中提取趣味主题,然后相应设计完整的教学流程,以保证整个教学课堂的活力和吸引力。同时,教学要对内容进行整合,通过学生多个形式的训练来发展体育综合能力。比如在短跑和跨栏教学中,组织两者结合的障碍接力练习活动,一方面,教师要通过与学生趣味性的互动来展示障碍接力的规范动作和要求,并且要求学生先自主练习,形成初步的感知力,运用轻松的心态来调动自己的身体。进入具体练习时,则相应采用分组分项轮换的教学手段,组织学生在融合跨、跳、绕的障碍游戏中发展协调性和灵敏性。要注意的是,趣味主题教学强调田径课堂的轻松、愉悦和发展,那么完整的教学流程需要融入体适能间歇性训练内容,以确保田径教学在科学范畴内让学生享受体育的乐趣。最后,完整的教学流程还包括多元评价活动与学生课后的练习。这需要教师拓展田径评价标准,从不同的层面肯定学生的表现,比如身体素质、毅力、敏锐度、反应力等,让其获得自信心,同时根据不足反馈在今后针对性强化。而课后的练习巩固,教师可以借助打卡形式对学生进行督促,并且练习的内容要轻松且有趣,以满足学生课后运动的发展需求,让其主动形成良好的训练习惯,从而真正提升教学效果。
4 结语
以兴趣培养入手来提升小学田径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它充分体现了小学体育培育理念的创新,也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更容易让学生在田径学习中产生内在驱动力,增强运动锻炼的效果。而从兴趣入手展开教学,需要教师真正明确小学阶段学生对知识和能力发展的需求,找到诱发兴趣的因素,由此在田径教学中创设趣味情景,以轻松的氛围和鲜活的学习空间来凝聚学生注意力,让其对田径产生主观能动性。同时,融入多样的田径体育游戏,为学生设计科学练习活动,在趣味化的教学模式中发展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并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岗区清林小学)AA2B715B-A7F9-4742-9472-643605427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