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产学研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对策研究

2022-03-31 23:46熊森徐晓君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优化对策医学院校产学研

熊森 徐晓君

[摘 要] 医学院校正在加快校企合作的深化,促进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这是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大力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要求,也是促进医学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发展的创新实践。在阐述产学研相关概念的同时,结合我国高校产学研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广西医科大学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为例,分析了联合培养基地推动产学研发展的现状和成效,提出了产学研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优化对策,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医疗产业输送高素质卫生人才资源加快国家创新能力体系建设。

[关键词] 医学院校;产学研;人才培养;优化对策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JGY2020045);2019年度广西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模式实践探索——以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为例”(2019XJGB06)

[作者简介] 熊 森(1995—),女(壮族),广西来宾人,广西医科大学信息与管理学院2019级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徐晓君(1981—),女,安徽亳州人,硕士,广西医科大学信息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2-0122-04 [收稿日期] 2021-02-21

一、产学研相关概念阐述

产学研是指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通常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自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1]。这意味着学校要在科研、生产、科研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先进的产业合作优势。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体系是产学研合作机构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善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最终实现产学研合作的协调发展。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二、医学院校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大学在科技创新中起着支撑作用,医学院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医疗技术人才,为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医学专业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针对社会需要,为解决当今医学专业师资从业、供求矛盾,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和广大城乡对生命健康应用技术的实际需要出发而提出的[3]。医学作为实践操作型学科,具有建立产学研育人模式的现实需要[4]。同时,在创新创业教育和新医改的深刻影响下,社会对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6年,为促进医药卫生产业发展,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医药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11号),指导各地开展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该意见强调“创新能力”为首要任务;提出要促进政府、行业、大学、科研与应用的深度融合,加强医疗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设[5]。产学研合作理念为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新的方向。通过医学院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的合作,充分发挥系统各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充分利用各种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把以课堂讲授医学理论知识为主的教育模式,转变为以生产和科研实践为基础,直接获得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模式。这将有助于解决医学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脱节的问题,增强医学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地方医药产业发展服务。

三、我国产学研人才培养的现状

自从国家提出了“高等教育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和“大众创新创业精神”等大力倡导创新战略以来,国内许多高校响应号召,积极推进校企合作,进行了校企联合模式的人才培养改革。改革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当前实施的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打下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产学研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想提出后,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多样化的实践探索,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地方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支持的重要力量[6]。但也涌现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产学研合作的深度融合。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发现理论界、高校和教育管理部门大多将产学研合作理解为“大学和社会职能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产学研合作体系在组织产学研合作中还没有发挥主要作用。在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也未能促进教师的知识生产[7]。合作周期短、合作深度浅、缺乏长期合作机制等问题,也是导致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不足的原因。许多大学的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未能渗透到企业的核心管理或生产中,无法真正实现对实践技能的提高和实践[8]。校企联合开展的产学研合作水平低、深度不够和连续性不足,导致合作创新人才培养形式单一,效果不明显[9]。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产学研结合来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四、联合培养基地推动产学研发展的實践探索

笔者所在二级学院依托专业学科和人才优势,面向医药卫生产业,全力加强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深化校企合作,加大学生双创成果的孵化和产业化,努力为国家和地方社会发展提供优质人才。学院采取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积极推进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深化基于校企合作的产学研体系,探索新型开放式教育模式,全面加强与地方政府、社会机构的合作,联合区域社会产业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先后与区内企业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并致力于共同打造与区域卫生经济发展建设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相继成立了“虚拟仿真实验室”“医学大数据统计中心”以及教学、科研、服务实验平台和专业实验室,在仅在二级学院运行的创新创业基地的原始框架中取得了突破,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学校、企业实现了资源共享,促进了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实现了校地、校企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了学校科研成果向企业产业的转化,打造了更具互动特色的创新创业联合培养示范基地。

近年来,学院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了专业学科结构,改革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形成了公共事业管理、医学信息管理等一批具有地区特色的学科和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创业教育的内容资源,紧密结合学院专业实际,以“第一课堂专业教学”“第二课堂竞赛活动”和“第三课堂创业实践”构建“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人才培养实施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集中和分段式对的培养模式,实行“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能创业”的教育理念。基地人才培养基于“1+5”分段式教学模式,采用“双导师”制培养。执行通识教育、相关学科基础课程和本学科基础课程与专业课及其基本技能方面的训练,开设有关大数据以及区域医疗等特色方向课程,教师团队由来自大学的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课堂教学内容不仅要求突出专业特色,将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而且还要求将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同时渗透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实施综合创新能力培训。

产学研合作培养基地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师资队伍成长和人才资源开发的机制,促进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学术团队的稳定发展和科研能力。通过岗前培训和重点培训,加强对教师创新创业相关业务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能力,提高现有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此外,学校和企业还联合搭建了学术交流平台,营造学术创新氛围,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应用综合能力。设立“研究生志博论坛”,邀请校内导师、校外企业、研究所专家,通过校企合作开展各类学术报告和科研讲座,宣传成功的创新创业案例,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拓宽学术视野,并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五、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对策

通过对产学研相关概念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国内产学研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笔者所在学院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成效,探讨了以校企合作为中心、以创新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多元化、系统化的产学研人才培养过程。提出从人才培养导向、校企合作机制、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培养基地、创新实践体系等方面来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的对策。

(一)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确立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核心地位

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培养创新型社会实践教学能力的前提。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学生开展学术研究和创新创业活动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的培养是教育诸多方面的关键,是人才培养的导向和最终目标,也是衡量学生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和依据。因此,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体系的首要问题。高校可以通过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合自身培养的优势和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通过校企合作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学校、社会、企业人才供需现状,校企双方从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培养理念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以加强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培养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创新创业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修改完善人才培养计划,明确了创新人才培养在知识教育、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

(二)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加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支撑

教育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活动,也是促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与提升的重要环节。高校应根据产学研合作的定位和目标,改革和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构建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双方应通过协商明确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承担的具体教育教学任务,建立校内理论教学与校外企业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要注重创新与创业课程的融合,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教学,增强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通过创新创业与科研培训课程、医学研究与创新创业技能基础课程,注重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创新实践能力的教学支撑。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专业学术竞赛、社会实践等创新创业实践和科研项目活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引入“翻转课堂”,运用引导、启发、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注重专业创新与创业实践案例教学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创新与创业实践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将理论学习应用于企业生产活动的能力,加强理论学习和创新实践技能的实践训练。

(三)强化校企合作,建立深度合作机制,共建创新创业实践实训基地

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校内和校外企业成人才培养的两大重要阵地,同时也是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构成要素,双方通过自身具有的优势和条件,充分调动有利资源发挥不同的教育功能。可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基地这一平台,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实行教师到企业部门挂职,企业专家参与校内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指导和培训,推进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建设,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依托特色专业优势,在校内建立创新创业基地,为学生创业搭建平台。企业依托技术优势,在企业建立就业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实习的实践教学实习点,实习和就业平台服务于学校教师和学生培训,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指导平台,服务于锻炼和提高专业实践应用能力。最终形成校企双方联合搭建的集创业研发、技术支持、创新创业指导、创新创业成果孵化等全面的综合服务平台,服务于校企开展科研、创新创业实践、就业创业活动,促进学生就业与创业并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实现资源共享。学校和企业双方通过利益协调,建立深度合作机制、提升合作层次,努力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层次。

(四)构建研究生创新实践应用体系,提高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效果

投身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和见习,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是学生具备专业实践和创新应用能力的有效保障。通过在学校建立创新创业平台和创业实践基地,着力增强学生的专业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素质能力,建立健全专业实践应用技能和科研创新培训体系,完善课堂实践、寒暑假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相结合,它贯穿于培训的全过程,呈现出循序渐進的创新实践应用体系,加强过程创新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要通过亲身体验教学、专业实践、专业技能训练等活动,加强研究生综合应用技能训练,着力培养科研创新应用能力。同时,通过科研项目指导、项目申请、科研培训等方式培养创新思维,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和组织项目,参与撰写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注重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实现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加强创新实践专业培养,提高学术应用效率、创新实践教育效果和区域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MBA智库百科[EB/OL].(2020-10-25)[2021-01-02]. https://wiki.mbalib.com/wiki/产学研.

[2]宋园亮,阮绪芝,李蓓,等.新形势下医学院校产学研合作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2):152-155+159.

[3]刘芳,刘靖,张晓林,等.基础医学教科研协同育人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基礎医学教育,2016(12):1025-1028.

[4]李刚,曾玉梅.“产学研”模式下西部地方医学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研究——基于对西部X医科大学“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的考察[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12):38-39.

[5]《关于促进医药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11号)[EB/OL].(2016-03-11)[2020-10-25].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3/11/content_5052267.htm.

[6]邓怀勇,马琴.高职院校校企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20(5):104-107.

[7]陈霞玲,张虎.产学研合作推动学术发展的实践研究产学研合作——以清华大学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20(4):7-10.

[8]王玮,高飞.产教融合实施策略研究[J].高教学刊,2020(10):59-62.

[9]沈荻帆,崔亚妮,任佳,等.地方高校“产教融合”培养创新型人才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4):204-205.

Research on Optimization Countermeasures of Industry-school-research Talent Training System in Medical Colleges

XIONG Sen, XU Xiao-jun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21, China)

Abstract: Medical colleges are speeding up the deepening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tegration. This is the requirement put forward by the report of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vigorously implement th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speed up the establishment of a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with enterprises as the main body, demand-oriented and deep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It is also an innovative practi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alent training system in medical colleges. While expounding the related concepts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talent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and with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ffect of the joint training base in promoting the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development.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talent training system, which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provide high-quality health personnel resources for the regional medical industry, and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nnovation capacity system.

Keywords: medical colleges; industry,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talent training; optimization countermeasures

猜你喜欢
优化对策医学院校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简析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